1、配餐作业(三十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西安质量评估)刘泽华先生评述说:“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这里的“温情脉脉”是指他主张()A克己复礼 B实施仁政 C人性本善 D以法治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可知是儒家中仁政思想。所以答案选B。答案B2(2017佛山高三统考)“名不正,则言
2、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由材料信息及孔子的思想主张,可知A项符合材料主旨。“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能够体现B、C两项。由“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可知“礼”和刑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D项解读明显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答案D3
3、(2017烟台高三统测)有学者指出,孟子重视百姓,要求保民,但并没有赋予百姓选举权、管理权 ,更没有赋予百姓决策权。其意在说明()A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虚伪性B孟子的重民主张并非民主思想C孟子的思想不适合现代社会D孟子尚未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解析根据材料“孟子重视百姓,要求保民,但并没有赋予百姓选举权、管理权 ,更没有赋予百姓决策权”和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重民主张并非民主思想,B项正确;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不是虚伪的,排除A项;孟子的民本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借鉴作用,排除C项;孟子尚未认识到百姓的重要性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所以选B项。答案B4(2017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高三联考
4、)先秦时期,反对儒家“不事鬼神”和“罕言利”的思想,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学派是()A阴阳家 B纵横家C墨家D法家解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中“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阴阳家主张阴阳五行说,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纵横家主张“合纵连横”,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贵阳高三十校联考)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A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B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C道
5、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D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含义是:本性这种东西,是我们所不能造就的,却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学习的积累,不是我们固有的,却可以造就。这些都是努力追求以后才得到的,努力做了以后才成功的,不断积累以后才高超的,尽善尽美以后才圣明的。结合“可化”“可为”看出荀子强调后天的修养,所以荀子认为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体现礼乐规范,故B项错误;道德规范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法治权术是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6(2017德州统考)“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
6、。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材料反映的这一思想流派的核心主张是()A以法治国 B克己复礼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可以判断是道家,道家的核心主张是“无为而”。A是法家思想;B是儒家思想;C是道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故答案选C。答案C7(2017烟台模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郑人买履”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家主要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故A 项错误;墨家主要代表
7、小生产者的利益,故B 项错误;儒家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 项错误;“郑人买履”是一个中国历史典故,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出自韩非子;“守株待兔”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出自韩非子,而韩非子属于法家思想著作, 故C 项正确。答案C8(2017太原调研)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
8、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所以答案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9(2017福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摘自论语季氏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材料三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
9、的私学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8分)(2)材料二中的“天”指什么?据材料概括荀子的观点。(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不患寡而患不均”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中“天行有常”意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故“天”是指自然界;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引文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
10、的角度展开;第二小问,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主张,如法家的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如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答案(1)观点:均贫富。原因: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渴望温饱富裕。(2)“天”:自然(界)。观点: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作用。(若答“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亦可)(3)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专制主义的思想: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