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3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1单元 第32讲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2讲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1背景2概况3评价:“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思想汉初推行的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2、。(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3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举措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大批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教育(1)教科书:规定儒家“五经”为

3、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2)中央: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儒学的发展(3)地方:令各郡县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教材拾遗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治国。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问题探究

4、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提示:是。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问题探究2 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2)统治者的大力提倡。(3)社会的发展,要求新的思想。教材拾遗 太学建立的影响(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推动儒学发展。(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3)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4)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教材拾遗 儒学主流地位确立对隋唐以后历史的影响(1)儒生不仅是文化舞台上

5、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3)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知识拓展 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

6、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三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四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史料解读上述史料是不同的人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这为我们正

7、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精研探究上述史料是如何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答:提示:由可知新儒学有唯心化倾向;由可知新儒学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形成有重大积极作用。由可知新儒学禁锢、封闭了人们的思想,消极作用严重。由史料三可知,新儒学推动人们积极研习儒学,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由史料四可知,新儒学维护封建秩序,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1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

8、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2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

9、锢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摒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

10、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使得政府重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例(2019四川绵阳二诊)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

11、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项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A项;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项错误;D项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排除。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9全国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

12、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项正确。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D两项错误。2(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

13、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尚书等五经是孔子根据上古文献编订而成,孔子吸收其中精华,创立了儒家学说,故C项说法正确。论语记录孔子言论,阐发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2020晋冀豫三省模拟)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答案

14、C解析“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A项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董仲舒辩证地看待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D项错误。2汉时,在贵族和庶民中,丈夫死后妻子改嫁者司空见惯,不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开国功臣陈平之妻,曾五次嫁人。董仲舒说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反映了汉代()A司法官判案“重情轻法”B妇女的社会地位高于成年男子C婚姻从不受儒家思想影响D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有一定自由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社会对寡妇改嫁持认可态度,说明当时封建礼教不像明清时期那样严重束缚妇女的发展,妇女在婚姻问题上有一定的自由,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司法官判案重情或重法问题,故排除A项;B、C两项违背史实,均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