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13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配套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页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井田制发展历程性质形成(1)夏、商、西周时期,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2)受封者可世代享用土地,不得转让与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瓦解时间春秋时期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2)周室衰

2、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3.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弊端土地兼并出现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解决方式:北魏至唐朝前期的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但都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却

3、广泛而分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二、“重农抑商”1形成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标志战国时期,商鞅在变法中首倡“重农抑商”含义国家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发展(1)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2)表现: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一系列经济政策。(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3衰落(1)原因: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不断加

4、征商税。(2)表现: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直接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2)表

5、现: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影响(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闭关锁国”禁止对外贸易“闭关锁国”从总体上说就是闭关自守,但并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排斥一切西方事物,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如清政府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探究一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史料一秦代规定:“什伍皆有长”“使民无得擅迁”,实行“连坐”。明代法律规定:离乡百里,必须持“路引”,即离乡的证明。史料二史记记载,汉高祖“乃令贾人不

6、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西汉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史料三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严格限制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抑制“贾人”,西汉实行了什么具体举措?理由是什么?(3)由史料三来看,雍正帝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农

7、、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提示:(1)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便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巩固封建统治。(2)举措:歧视商人,对商人课以重税。理由:商人不如农民辛苦,但获利甚多,不利于农业发展;商人势力壮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观点: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思想)。根据: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投入大量人力不能保证粮食的需要;农业提供工商业所必需的粮食和原料,为天下之本;发展工商业使人崇尚奢靡,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客观原因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根本原因巩固封建统治;直

8、接原因保证封建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发;重要原因使农民保持朴实本质、思想简单,便于控制。2措施:重农奖励耕织,抑商制止弃农经商。国家实行重要商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实行歧视性的政策法令,如抑制中小商人的“贱商令”。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3影响(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

9、本的积累。探究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史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史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史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

10、宜。(1)根据史料一分析,统治者要求将海船改为平头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目的?(2)根据史料二分析,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说明了什么?(3)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海禁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内涵有何区别?提示:(1)原因:沿海居民与外国贸易,甚至入海为寇。目的:平头船不适于海洋航行,可限制中国居民出海贸易。(2)看法: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故步自封,盲目自大。(3)明初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鼓励外国来华贸易,但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清初“闭关锁国”,不仅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贸易

11、,而且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只开广州一处、特许“十三行”对外通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影响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海禁。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2)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3)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清朝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12、3影响(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目的类选择题的解题技法题型特点事出有因,事行必果。凡事总有所图,这是人类从事任何活动的理性思考。想要达到怎样的结果,从怎样的意图出发,历史地看待这样的问题,称之为目的。研究这样的问题,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为后来的决策者提供咨鉴,以期能客

13、观科学决策,实现出发点与终结点的合拍,创造事物发展的高效,实现有效能的“资源”利用。高考试题考查这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例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解题流程审题题干“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分析选项A项材料显示政府是在分散土地经营,不是在抵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正确D项材料表

14、明是为了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排除答案C技法点拨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某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某种结果。在分析时,一般从当事者的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考虑其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解析:国家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不占主导地位,只是魏晋隋唐时期较为突出,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由于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君主直接占有的土地在整个土地中所占比重较小,故不

15、是最主要的,故C项错误;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不断减少,故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不是最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故D项错误。 答案:B2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工业B手工业C农业 D商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耕织”“粟帛”等信息,结合商鞅变法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可知其“本业”是指农业。答案:C3(2016高考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解答本

16、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答案:B4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主要是为了()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

17、力解析:根据题中的时间“西汉”,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抑商”,其中一项即是迁徙富商和豪强到都城,加强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与统治阶级无缘,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与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西汉时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商业为末业,因而不可能借助富人和豪强的力量,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答案:D5某电视剧中出现了“一个人因私自出海与外国人做生意被惩处”的情景,这一情景()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B可能出现在明代或清代C是因为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解析:本题创设情境考查明清的海禁政策。从材料可知在当时是不允许个人私自出海与外国人做生意的,这与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相符,故答案为B项。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