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467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五专题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二)韩 愈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注】此诗作于公元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内容赏析】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韩愈约

2、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寄李儋元锡常识速览与柳宗元并称的诗人韦应物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韦应物的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

3、人所不易表达的感受。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都是韦应物的好友,曾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与韦应物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见面。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好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民众疾苦的关怀,抒发了诗人因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之情。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去年/花里/逢/君别,

4、今日/花开/已/一。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是一首寄赠诗,也是向友人倾吐政治怀抱和苦闷的诗。首联从叙别始,流露出对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一个“愁”字,写出自己的烦恼苦闷。颈联,一个“愧”字,吐出内心的愧疚之情。尾联,一个“讯”字,写出对友人到来的盼望之情。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世事渺茫虚空,未来一切,实在难以预料;春愁黯淡凄凉,独自一人,满腹忧戚,久久不能成眠。花落花开,人生聚散无常;想念故人,感叹世事多变,不

5、禁黯然神伤。文本精析1本诗开篇写“花”,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抒发了诗人因不能与朋友会面相聚的惆怅和苦闷之情。2如何理解“世事茫茫难自料”中的“世事”?作者为什么感到“难自料”?【答案】因为当时皇帝逃难在外,消息不通,情况不明。在这种形势下,作者只能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的命运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3“春愁黯黯独成眠”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案】反衬。以情叹景,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春景、春色反衬了作者的矛盾和苦闷。4范仲淹评论“邑有流亡愧俸钱”为“仁者之言”,从“愧俸钱”可看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说明诗人志在有为,不甘窃位苟食俸禄

6、。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在这种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的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5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在全诗内容表达和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内容上,“西楼望月”写自己登高怀人,盼望友人来访。而“西楼望月几回圆”又说明了自己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友情深挚浑厚,溢于言表。结构上,全诗始于感叹分别,终于盼望团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常识速览“百代文宗”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7、,“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他和柳宗元携手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历代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韩愈因上书论佛骨表,力谏宪宗勿“迎佛骨入大内”,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崔群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距当时的京师有八千里之遥,是个荒蛮边远之地,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这首名篇。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抒发了韩愈因横遭贬谪而

8、产生的悲愤之情以及联想到前程凶多吉少的感伤。凸显出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一封/朝奏/九重/,夕贬/潮州/路/八。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该诗有杜甫诗“沉郁顿挫”之风。首联直写被贬原因,语中无怨悔之意。颔联申述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交代后事,沉痛,凄楚难言。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高山流水,大气磅礴;英雄失路,豪情不减。悲情发乎胸襟,壮志凌于云端!一封奏折,何其殷勤

9、;满腔忠诚,何其恳切;妙笔生花,何其动人!实指望“圣明”回心转意,不料想天子怒不可遏。虽说“残喘”之年,不足挂齿,“衰朽”之躯,无须顾惜,然而弊政不除,心何以安?“圣明”蒙蔽,臣何以忠?忠心反被君心弃,从此谁敢再谏君?天高“九重”,如“云横秦岭”;路远“八千”,偏“雪拥蓝关”。大祸临头,祸及全家;远行凭马,马却踟蹰!唉,有什么办法呢?王命在身,身不由己!侄孙韩湘远道而来,应该是心知而肚明。瘴江的水可能是断魂水,乃叔祖的忠骨可能要长埋于瘴江之畔了。文本精析1首联中“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0、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对忠谏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明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答案】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3纪昀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评价是“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感情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正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横”“雪拥”,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

11、衰飒。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常识速览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共生活十四年,死于柳州。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唐顺宗时,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八人因

12、参加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被贬为远州司马。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由于阻挠势力较大,又分别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任刺史。这首七律是柳宗元初到柳州时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而写的。柳宗元借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受到迫害的痛恨和悲愤,对国事的无限忧虑;表现了自己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也表现了对共同遭贬的友人的深切怀念。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城上/高楼/接/大,海天/愁思/正/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共来/百越/文

13、身/地,犹自/音书/滞/一。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本诗是以哀景写哀情。尤其是哀苦、忧怀之情,写得凄婉动人。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愁思和孤独之感犹如满天的乌云一样,遮天盖地而来。如何才能见到阳光,见到挚友,诉衷肠,诉思念?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独登高楼,不见人,惟有愁!文本精析1作者在首联中说“愁思正茫茫”,联系全诗看,作者为何这样?【答案】作者因自己被贬荒蛮之地,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因友人望而不见而生

14、牵挂思念之情。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作者以风雨喻谗人之嚣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的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3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颔联写风雨楼前的_景,是实写。颈联写山重水曲的_景,是虚写。有实写有虚写,起到了景中寓情的作用,抒发了作者遭受打击且不能与朋友互通音信而产生的无限愁思,与首联“_”一词相照应。【答案】近远愁思4“愁思”贯穿全诗,试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

15、,备感寂寞,愁思更深。“愁思”贯穿全诗。西塞山怀古常识速览“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晚年有“诗豪”之称。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王叔文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最后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他的诗歌以律诗和绝句见长,诗风颇具独特性,语言干净明快,著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

16、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十二年。十二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的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便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皇帝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唐穆宗长庆四年(824),诗人

17、刘禹锡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追怀西晋东吴的史实,抒发感慨,借古喻今,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王濬/楼船/下/益,金陵/王气/黯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首怀古诗前两联叙史,后两联感论。一个“伤”字,道出对往事的伤心,尾联虽说言“伤”,但“伤今”讽喻之意很明显,全诗感情抒发得含蓄深沉。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青山无言,见惯

18、了人世的变迁。渐渐地,我们都步入虚空,仿佛置身于滔滔岁月河流,不再拘泥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连一日一年的情绪。回首处,轻舟已过万重山。人生有限,自然永恒。人身渺小,光阴似箭。这种对比足以让人黯然以至潸然泪下。一世苦心经营,纵然功成名就,到最后还是如同沙砾,散失流逝离去。有什么可以永生不忘?有什么可以至死铭记?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天涯海角,独自飘摇。落日的余晖下,怅然独立的人,渐渐融入隐隐青山、迢迢碧水中文本精析1你认为“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中用得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下”和“收”。“下”为“东下、攻下”的意思,既符合地理形式,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

19、为“收敛”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距金陵千里之遥,而一“下”即“收”,两字对举描绘出一方声势赫赫,一方闻风丧胆的画面。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做了形象的描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看,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3试分析“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的修辞手法。【答案】对比、拟人。“枕”是说西塞山依旧挨着长江,生动形象地比拟出“

20、物”的永恒;“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对比,鲜明生动地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4如何理解本诗中借古喻今的手法?【答案】(1)诗的前四句追述西晋王濬率水师顺江东下,冲破一切阻拦直抵金陵,东吴的“千寻铁锁”不过是枉费心机,最后还是落得“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结局。说明天险、人力都挽救不了腐朽王朝灭亡的命运。(2)五、六两句从东吴的覆亡联想到东晋以来几个小朝廷的覆灭,提醒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3)结尾两句写诗人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无人过问的故垒在瑟瑟秋风中是如此荒凉冷落,形象地给唐统治者指出历史的见证:要珍惜如今的统一平安,不要轻易发动战争。作者凭吊古迹、议论往事、借古喻今

21、,给人以启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常识速览“诗魔”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

22、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小时候学习很用功,后来为了考进士,他学习更加刻苦了,他整天读书、练字,写诗作文,以致读书口舌生疮,握笔的手都磨出了老茧。十六岁那年他来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稿向大文豪顾况求教。顾况没看诗稿前问他:“你叫什么?”他答道:“白居易。”“长安柴米这么贵,白居谈何容易!”顾况拿白居易的名字打趣道。他开始翻阅白居易的诗,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叫好,并欣喜地对白居易说:“如此诗才,白居长安容易呀!”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因战乱长年离家在外漂泊。德宗贞元十五年春,宣武军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叛乱。继之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发兵征讨,

23、河南一带沦为战乱的中心,加上旱荒频发,关内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这是一首望月抒怀之作。诗人先总写家人离乱之苦,接下来着重写“流离道路”的悲惨情景,最后以五地望月共生“乡心”的想象之词作结。全诗表达了对离乱的不满,抒发了思乡、怀乡的感情。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时难/年饥/世业/,弟兄/羁旅/各/西。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24、提示】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相思之恨。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在诗仙、诗圣相继作古之际,是你扛起了中唐诗坛的大旗;在牡丹城有着33年生活经历的你,在一个个繁华的场景背后,发现了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卖炭翁”“琵琶女”和“长恨歌”中的“恨”;龙门卜居18年。你已不再是“江州司马”,而是“香山居士”。年纪尚轻的你就已写出家信诗望月有感,唱出了社会的动荡、人民的流离失所。千年居易,今犹乐天。文本精析1“时难年饥”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案】揭示了当时因叛乱造成的民生凋敝、时局动荡的社会现实。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

25、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分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3体会“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所抒发的情感。【答案】诗人独自望月,想到兄弟们在战乱饥荒后到处漂泊之苦,又想到他们也会像自己一样思念家乡田园,所以说如果大家都在举首遥望孤悬高空的明月,都会伤心落泪,大概在今天晚上,思乡、怀亲的心情,在五个地方都会是相同的。诗人五地望月共生乡心的想象,不仅表现了他对兄弟姐妹的刻骨思念之情,也表现了手足同胞间共甘苦同患难的骨肉之情。天上谣常识速览“诗鬼”

26、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因避父李晋的名讳,终生未能参加进士科考试,理想抱负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备尝人生苦涩,卒于故里,年仅二十七岁。有李长吉歌诗,存诗二百五十余首。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浓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造语奇特,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以遣词造句、修辞设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李贺诗内容多涉及鬼神怪异,被称为“诗鬼”。李贺一生仕途偃蹇,多病早衰,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死生问题常纠结于心。所作天上谣浩歌等,“皆深有感于日月逾迈,沧桑改换,

27、而人事之代谢不与焉”(钱钟书谈艺录)。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这是一首游仙诗。“谣”即“歌谣”的意思。李贺通过虚构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曲折地表现了自己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浪费的愤慨。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诗共12句,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天河,引导读者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夜转/漂/回星, 银浦/流云/学/水。第二层:具体描述天庭景象,展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玉宫/桂树/花/未落, 仙妾/采香/垂/珮。秦妃/卷帘/北窗/晓, 窗

28、前/植桐/青凤/。王子/吹笙/鹅管/长, 呼龙/耕烟/种/瑶。粉霞/红绶/藕丝/裙, 青洲/步拾/兰苕/。第三层:用雄浑的笔墨概写人间。东指/羲和/能走/马, 海尘/新生/石山/。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前10句充满憧憬之情,末尾两句跌落现实,曲折地表现对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枯瘦的毛驴,因你在背上而不显单薄;身上的锦囊,塞满又空过;瘦长的手指,专门为锦囊而生。没有了诗,就没有了你长吉的魂魄;桑田沧海的变化,化作一尾鱼悄然遁去,又是哪一个清晨,在衰兰遍生的十字路口,听纺织娘悠长

29、的哭声?天上人间,都已被你的诗写满。再过千年仍然如此,你的诗句水晶般洒落在我的额头,让我梦也断肠,醒也断肠。文本精析1本诗哪些诗句是写天上的生活?哪些是写人间现实?【答案】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尾两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2诗中间八句描绘了神仙世界,请概括四幅画面内容,并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答案】诗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上的景象,陆续展现四幅各自独立的画面:四幅画面虽是各自独立,但却和谐地统一到仙人的活动这一主体上。所以显得深刻隽永而又富有生气。3试赏析“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

30、石山下”一句。【答案】末尾两句,用雄浑的笔墨对人间做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像奔跑的马一样飞快奔驰,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干枯,变成陆地,扬起了尘土。这就是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形象来表现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4天上谣中,诗人是如何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结合起来的?【答案】素材一刘禹锡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对此他在文章中屡屡谈及:“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臣家本儒素”。儒家思想要求人有进取精神,鼓励个体积极参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与柳

31、宗元同时登进士第。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命运、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4岁的刘禹锡参与了王叔文、王任的“永贞革新”。但是这些举动引起了守旧派的强烈不满。守旧的宦官们对革新派进行残酷的打击和无耻的诽谤,后来又勾结藩镇发动宫廷政变,顺宗被迫退位,致使革新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刘禹锡幸免于杀身之祸,被贬至朗州十余年。但是这也未曾削弱其斗志,反而促使他用犀利的笔锋有力地回击宦官权贵们的相互倾轧、钩心斗角。也正是因为他坎坷的命运与经历,以及官场的失意,为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应用角度】该材料可应用于与“环境与人才”“家庭教育”“保守与改革”“代价”“顺境与逆境”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诗豪”刘禹锡傲岸不屈、

32、顽强斗争、追求执着、意志坚定、奋发自励、积极乐观。在他的诗中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特有的、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他的思想才华。素材二刘禹锡被贬到湖南常德十年,后被召回长安,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下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意思是说:如今满朝新贵,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红火,都是我刘郎被赶出长安以后爬上来的人。这是一首惹祸的诗,因为这首诗,他再次被贬到连州。这一贬又是十四年整,等他再回到长安时,已经五十七岁,玄都观里的桃花已经不在,只有一片乱草。刘禹锡不害怕祸患,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相当于说,曾

33、经像盛开的桃花一样鲜艳的满朝新贵,如今都已经不在了,而我这个当年被驱逐的刘郎,如今又回到这里。不仅如此,他还在小序中要“以俟后游”,以后还要来看看这玄都观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应用角度】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自尊”“得失”“勇气”“骨气”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素材三韩愈被贬到潮州任刺史。当时,韩愈已经52岁,身体病弱,女儿也在路途中死去,可见,当时他是身心疲惫。但他到潮州后,兴办乡校,普及教育,重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韩愈在潮州七个多月,却影响了千余年。韩愈以他的儒学大师的风范和无私的努力,赢得了潮州人民的千古崇敬。被贬潮州,对韩愈而言或许是不幸,但对潮

34、州百姓而言则是大幸。千年回眸,这位文化巨人在潮州留下的印痕依旧清晰深刻:“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像韩江、韩山、祭鳄台、韩祠橡木、鳄渡秋风、昌黎旧治、昌黎小学等,无不言说着潮州人从古到今对韩愈的敬仰。更有宋时就建在韩江东岸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韩愈祠。【应用角度】该材料可用于与“以民为本”“积极用世”“实干精神”“如何面对失意”“沉沦与奋起”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众多,大多哀怨沉沦,走不出人生的低谷,而韩愈与众不同,居然使山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也是一首千古绝唱。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5、是()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探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 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 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 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解析】C项,肯:岂肯。【答案】C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韩柳”。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C韩愈,唐代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

36、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解析】C项,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答案】C3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成一个句子,要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唐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答案】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唐代很多诗人诗歌的独特风格。4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

37、,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关键信息题。这段话陈述的对象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通读这段文字,我们发现这段文字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二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38、答案】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5名句填空。(1)身多疾病思田里,_。(2)_,肯将衰朽惜残年。(3)_,山形依旧枕寒流。(4)惊风乱飐芙蓉水,_。(5)吊影分为千里雁,_。(6)东指羲和能走马,_。(7)_,行成于思毁于随。(8)_,病树前头万木春。(9)文章合为时而著,_。(10)_,甲光向日金鳞开。【答案】(1)邑有流亡愧俸钱(2)欲为圣明除弊事(3)人世几回伤往事(4)密雨斜侵薜荔墙(5)辞根散作九秋蓬(6)海尘新生石山下(7)业精于勤荒于嬉(8)沉舟侧畔千帆过(9)歌诗合为事而作(10)黑云压城城欲摧二、诗词鉴赏6(2015全国卷

3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问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

40、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理解诗人的情感。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

41、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一脉相承。【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

42、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

43、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诗歌意象判断诗歌题材和从意境角度赏析全诗的能力。(1)做题时要了解诗歌常见的意象和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的“战初归”“铁衣”等意象可以断定描写的是边塞的战事。(2)意境要从“情”和“景”两方面入手解答。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后两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

44、,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三、语言表达9(2015全国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45、15个字。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_。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解析】本题以补写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做此题要在读懂语段的中心意义、背景语句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相应的语句,使上下文中心一致,意义连贯、贴切。【答案】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上网浏览商品信息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关键词:_ _ _ _【答案】柳宗元继承杜甫诗歌11荷花进入盛花期,我市楹联家协会出了两个上联。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拟写下联。(1)上联:仙子凌波,莫愁湖畔无穷碧下联:(2)上联:碧波红萼,绿叶清风,赏花人向何处去 下联:【答案】(示例)(1)芙蓉戏水,鸢尾园边别样红(2)梦境诗情,琴心箫韵,爱莲者到此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