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第卷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答案】A【解析】【详解】A. 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 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 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 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A。2. 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
2、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是A. 50B. 136C. 86D. 222【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原子构成、质量数、中子数与质子数之间的关系,据此分析;【详解】根据原子构成,222为质量数,86为质子数,中子数为22286=136.故B正确;答案选B。3. 某金属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转变为具有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第三周期第IA族B. 第三周期第A族C. 第四周期第IA族D. 第四周期第A族【答案】B【解析】【分析】Ne为10号元素,该金属失去2个电子后,变为具有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推出该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3、,据此分析;【详解】Ne为10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金属离子得到2电子,推出该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即该金属元素位于第三周期IIA族,故选项B正确;答案选B。4.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微粒半径:Na+K+Cl-S2-B. 稳定性:HIHBrHClHFC. 酸性:H2SO4HClO4H3PO4H2SiO3D. 熔点:AlMgNaK【答案】D【解析】【详解】A由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微粒半径为Na+K+Cl-S2-,故A错误;BF、Cl、Br、I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
4、渐减弱,所以稳定性HFHClHBrHI,故B错误;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非金属性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有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C错误;D因为离子半径Na+Mg2+Al3+,而离子电荷Na+Mg2+Al3+,金属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大,金属键越强,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熔点越高,故熔点:AlMgNa;Na+、K+的离子电荷数相同,离子半径Na+K+,金属键NaK,故熔点:NaK,D正确;答案选D。5. 在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 制农药的元素B. 制催化剂
5、的元素C. 制半导体的元素D. 制耐高温材料的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制农药的元素在周期表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区寻找,如S、P、Cl等,故A错误;B做催化剂的元素从过渡元素区寻找,故B错误;C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寻找,故C正确;D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在过渡元素区寻找,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睛】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本题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布及元素常见的性质来解题,一般金属延展性较好,可用于做合金,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可以制作半导体材料,一般过渡金属可以用来做催化剂,农药分为有机和无机,一般非金属元素可以制作有机农药。6.
6、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提取碘:通足量氯气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加CCl4振荡过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海带中提取碘,首先应该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湿润后灼烧成灰烬,然后加水并加热,搅拌是I-充分溶解,再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后,将I-转化为I2,再用CCl4萃取分液得到,故正确的顺序为:;故答案为:C。7.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A. 反应停止了B.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C. 反应物全部转化成生成物D.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可逆
7、反应的特点:逆、等、动、定、变进行分析;【详解】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不会停止,故A错误;B、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V正=V逆0,故B错误;C、化学平衡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故C错误;D、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答案选D。8. 100 mLAl2(SO4)3溶液中,含有 Al3+为 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 0.3 mol/L Ba(OH)2溶夜1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混合体积看成两液体体积之和)A 0.4 mol/LB. 0.3mol/LC. 0.2mol/LD. 0.1 mol/L【答案】B【
8、解析】【详解】Al2(SO4)3溶液中Al3+的浓度c(Al 3+)=0.6mol/L,根据硫酸铝的组成可知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c(SO42-)=c(Al 3+)=0.6mol/L=0.9mol/L,n(SO42-)=cV=0.9mol/L0.1L=0.09mol,向该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nBa(OH)2=0.1mol/L0.3L=0.03mol,0.03molBa2+完全反应需要0.03mol SO42-,则混合溶液中剩余SO42-的物质的量为0.09mol-0.03mol=0.06mol,因此混合溶液中SO42-物质的量浓度c=0.3mol/L,故合理选项是B。
9、9.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2v正(H2)=3v逆(NH3)B. v正(N2)=v逆(NH3)C. 3v正(N2)=v正(H2)D. v正(N2)=3v逆(H2)【答案】A【解析】【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详解】A2v正(H2)=3v逆(NH3),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正确;Bv正(N2)=v逆(NH3),反应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B
10、错误;C3v正(N2)=v正(H2)表示的都是正反应,不能判断反应是否为平衡状态,C错误;Dv正(N2)=3v逆(H2),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A。10. 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的是( )A. 乙烷B. 氯乙烯C. 甲烷D. 氨气【答案】B【解析】【分析】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氨气是三角锥结构。【详解】A.乙烷中含有甲基,具有四面体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B.乙烯是平面型结构,氯乙烯中氯原子的位置处于乙烯中氢原子的位置,所有原子一定处
11、于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C.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D.丙烯中含有甲基,具有四面体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1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 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 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答案】D【解析】【详解】A.乙醇含有醇羟基,因此能发生取代反,A错误;B.C4H10有CH3CH2CH2CH3、(CH3)2CHCH3二种同分异构体,B错误;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与溴的
12、四氯化碳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D正确。答案选D。12.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高分子单体,旧法合成的反应是(CH)2C=O+HCN (CH)2C(OH)CN(CH)2C(OH)CN+CHOH+H2SO4CH2= C(CH)COOCH+NH4HSO4,90年代新的反应是:CHCCH+CO+CHOHCH2=C(CH3)COOCH,与旧法比较,新法的优点是:原料无爆炸危险 ;原料都是无毒物质;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对设备腐蚀性较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CH3CCH、CO都是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即有爆炸危险,
13、错误;HCN、CO为有毒物质,错误;新法只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正确;旧法中使用的H2SO4、HCN等对设备有腐蚀作用,而新法中没用酸,故新法对设备腐蚀性较小,正确,答案选B。13. 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A. 铝热反应B. 燃料燃烧C. 酸碱中和反应D. 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答案】D【解析】【详解】铝热反应、燃料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均是放热反应;而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D。14. 已知:101 Ka时,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14、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CH4(g)+ 2O2(g) = CO2(g) +2H2O(l) H = + 890.3 kJ/molCH4(g)+ 2O2(g) = CO2(g) +2H2O(l) H = - 890.3 kJ/molCH4(g)+ 2O2(g) = CO2(g) +2H2O(g) H = - 890.3 kJ/mol2H2(g)+ O2(g) = 2H2O(l) H = - 571.6 kJ/molA. 仅有B. 仅有C. 仅有D. 全部【答案】B【解析】【详解】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则热
15、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故错误,正确,错误;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正确,即正确的为,故答案为B。【点睛】物质的燃烧热,通常在25,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 mol,即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其他物质的计量系数可以用分数,反应中CCO2,HH2O(液),SSO2(气),特别注意可燃烧物燃烧均为放热反应,即H0。
16、15.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B. 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C. 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D. 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答案】B【解析】【详解】A. 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A正确;B. 金属镁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备,金属铝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备,B错误;C. 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C正确;D. 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阳离子越难得到电子,因此越难冶炼,D正确;答案选B。1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7、正确的是A. 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H+OH-=H2OB. 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少量H2O2,紫色褪去:2MnO4-+ H2O2+6 H+=2Mn2+3O2+4H2OC. 用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Mg2+2e-=H2+Mg(OH)2D. 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答案】C【解析】【详解】A如果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铵,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B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和氧气,但是转移电子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
18、O2+16H+=2Mn2+5O2+8H2O,故B错误;C用惰性电极电解MgBr2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Mg2+2e-H2+Mg(OH)2,故C正确;DFe2+的还原性大于Br-,则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Fe2+Cl2=2 Fe3+2Cl-,故D错误;故答案为C。17.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g) SO2(g) HQ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1mol S(g)与1 mol O2(g) 的总能量比1 mol SO2(g)的总能量低QkJB. 1mol S(g) 与1 mol O2(g) 反应生成1 mol SO2(g
19、)放出Q kJ的热量C. S(s)O2(g)SO2(g) HQkJmol1D. 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kJ热量【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1mol S(g) 与1mol O2(g)的总能量比1mol SO2(g)的总能量高Q kJ,A项错误;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1mol S(g) 与1mol O2(g)反应生成1mol SO2(g)放出Q kJ 的能量,B项正确;C.固体硫变化为气体硫吸热,焓变为负值,S(s)+O2(g)=SO2(g)H-QkJmol-1,故生成1mol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QkJ,C项错误;D.热化学方程
20、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D项错误。答案选B。18. 下列有关四个常用的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所示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是催化剂B. 图所示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保持不变C. 图所示电解精炼铜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不断增大D. 图所示纽扣式锌银电池工作过程中,外电路中电子由锌极流向氧化银极【答案】D【解析】【详解】A、锌锰干电池中,MnO2作氧化剂,故A错误;B、铅蓄电池放电时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硫酸的浓度降低,故B错误;C、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粗铜中含有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这些
21、金属先失电子,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因此溶液中Cu2+减小,故C错误;D、锌是活泼金属,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外电路中电子从Zn流向氧化银,故D正确;答案选D。19.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向阳极迁移,阳极区溶液pH增大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 阴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区溶液pH降低
22、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11.2L O2生成(标况)【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电解原理,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Na+向阴极区移动,ab交换膜允许Na+通过,生成NaOH,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SO42-向阳极区移动,生成H2SO4,据此分析;【详解】A、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SO42-向阳极区移动,生成H2SO4,阳极区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B、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Na+向阴极区移动,ab交换膜允许Na+通过,生成NaOH,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
23、-4e-=O2+4H+,SO42-向阳极区移动,生成H2SO4,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故B正确;C、根据选项B分析,阴极反应为2H2O+2e-=H2+2OH-,阴极区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根据B选项分析,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会有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mol22.4Lmol-1=5.6L,故D错误;答案选B。20. 为了研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碳酸钙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0-t1、t1-t2、t2-t3中,t1-t2生成的CO2气体最多B. 因反应放热,导致
24、0-t1内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 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体积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则t2-t3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为mLs-1D. 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则曲线甲将变成曲线乙【答案】D【解析】【详解】A.有图可知t1-t2生成的CO2气体最多故正确;B.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C.表达式正确;D. 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而曲线乙的速率比曲线甲慢,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21. 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下列说法有悖于循环经济的是A. 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气态燃料B. 大力开采石油、
25、煤、天然气满足社会生产需要以加快经济发展C. 将1molCH4转化为4molH2用于合成氨D. CO、CH3OH和C3H4合成CH2=C(CH3)COOCH3【答案】B【解析】【详解】A将有机垃圾转化为气态燃料,合理利用资源,故A不选;B大力开采石油、煤、天然气会加速资源枯竭,有悖于循环经济,故B选;C1 mol CH4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O反应生成3 mol H2和1 mol CO,1 mol CO与H2O反应又得到1 mol H2,使CH4生产H2的量达到最大值,符合循环经济理念,故C不选;D根据CO+CH3OH+C3H4CH2= C(CH3)COOCH3原子利用率达到100%,故D不选;
26、故选B。22. 实验室模拟由海水制备溶液,其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一用到的仪器有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B. 步骤二添加的目的是除去C. 步骤二的过滤操作是在加入盐酸之后D. 步骤三中制取的反应为【答案】D【解析】【详解】A.步骤一获得粗盐,应用蒸发原理,蒸发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等,不用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故A错误;B.步骤二添加的目的是除去,故B错误;C.因盐酸与碳酸钙、碳酸钡等反应,则步骤二是过滤后再加盐酸,即过滤操作在加盐酸之前,故C错误;D.步骤三为电解溶液制备电解溶液,反应为,故D正确;选D。【点睛】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应用,把握粗盐提纯及电解原理的应用为
27、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步骤一与海水晒盐原理相同。第卷二、填空题23. 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1)乙烯的结构式为:_。(2)写出化合物官能团的化学式及名称:B中含官能团名称_;D中含官能团名称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类型:_:_反应类型:_:_反应类型:_【答案】 (1). (2). -OH 羟基 (3). -COOH 羧基 (4). CH2=CH2 + H2OCH3CH2OH (5). 加成反应 (6). 2CH3CH2OH+O22CH3CHO+2H2O (7). 氧化反应 (8). n CH2=CH2 (9). 加聚反应【解析】【详解】(1)乙烯分子中两
28、个C原子形成共价双键,每个C原子再与两个H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结构式是:。(2)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乙烯与水加成生成乙醇CH3CH2OH(B);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CH3CHO(C);乙醇与乙酸CH3COOH(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H2CH3。B中含官能团名称是OH,名称是羟基;D是乙酸,官能团是-COOH,其中含官能团名称是羧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 + H2OCH3CH2OH,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 CH2=CH2;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24.
2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AH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AAAAAAA01A2DEG3BCFH(1)上表中,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_(填元素符号)。(2)写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3)B与C的原子半径比较:B _C (填“”或“”)。G与H的非金属性比较:G _ H(填“”或“”)。(4)A与H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5)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H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Na (2). (3). (4). (5). (6). H+OH=H2O【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A为H,D为C,E为N,G为F,B为
30、Na,C为Al,F为P,H为Cl,据此分析;【详解】(1)根据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推出该表格中金属性最强元素是B,即为Na;(2)D位于第二周期IVA族,即D为C,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即Na的半径大于Al;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F的非金属性强于Cl;(4)A为H,H为Cl,化合物是HCl,其电子式为;(5)B的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ClO4,两者都是强电解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
31、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三看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半径随着电子数的增多而增大。25. 回收利用CO2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是减轻温室效应危害的重要途径。(1)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合成气(CO和H2),化学方程式为CO2(g)+CH4(g)2CO(g)+2H2O(g)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该反应是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2)工业上用CO2生产甲醇(CH3OH)燃料,可以将CO2变废为宝。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
32、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2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H3O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若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A.v(H2)=0.01molL-1s-1 B.v(CO2)=0.15molL-1s-1C.v(CH3OH)=0.3molL-1min-1 D.v(H2O)=0.45molL-1min-1该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填字母)。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是_(填字母)。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分数约为21.4%C.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H2、C
33、H3OH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1(3)甲醇(CH3OH)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以甲醇、氧气和KOH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制造新型手机电池,甲醇在_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吸热反应 (2). 0.075 mol/(Lmin) (3). BDCA (4). BD (5). 负 (6). CH3OH-6e-+8OH-CO32-+6H2O【解析】【分析】(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2)甲醇为产物,随着反应进行其浓度增大,1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H3O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单位相同的条件下,
34、其反应速率与其计量数之比数值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达到最大限度,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3)甲醇、氧气和KOH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制造新型手机电池,该电池为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KOH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详解】(1)根据图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甲醇为产物,随着反应进行其浓度增大,1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H3O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0
35、75mol/(Lmin);单位相同的条件下,其反应速率与其计量数之比数值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A.=60mol/(Lmin)=0.2 mol/(Lmin);B.=60mol/(Lmin)=9mol/(Lmin);C.=mol/(Lmin)=0.3mol/(Lmin)D.=mol/(Lmin)=0.45mol/(Lmin);通过以上分析知,反应速率快慢顺序是BDCA;A.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B.根据图知,达到平衡状态时,n(CH3OH)=0.75mol/L1L=0.75mol,根据方程式知,生成的n(H2
36、O)=n(CH3OH)=0.75mol,剩余的n(CO2)=0.25mol/L1L=0.25mol,剩余的n(H2)=4mol-0.75mol3=1.75mol,因此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分数=100%=21.4%,因此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D.H2、CH3OH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D;(3)甲醇、氧气和KOH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制造新型手机电池,该电池为燃料电池,通入燃料甲醇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负极上甲
37、醇失电子和KOH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负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反应热等知识,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把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判断方法、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26.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名称_及玻璃仪器名称_。(2)写出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操作的名称_,用到的主要仪器_。(4)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酒精 B.四氯
38、化碳 C.甘油 D.醋酸【答案】 (1). 过滤 (2). 漏斗、玻璃棒、烧杯 (3). Cl2+2I-2Cl-+I2 (4). 萃取分液 (5). 分液漏斗 (6). B【解析】【分析】海藻灰悬浊液经过过滤除掉残渣,滤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Cl2+2I-2Cl-+I2,向溶液中加入CCl4(或苯)将I2从溶液中萃取出来,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在经过后期处理得到晶态碘。【详解】(1)固液分离可以采用过滤法,根据以上分析,提取碘的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名称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2)过程是氯气将碘离子从溶液中氧化出来,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3)操作是将碘单质从
39、水中萃取分离出来,操作名称萃取分液,用到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4) A. 酒精和水任意比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B. 四氯化碳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正确;C.甘油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故C错误; D.醋酸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故D错误;答案选B。27. 为了探究Cu(NO3)2 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Cu(NO3)2 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Cu(NO3)2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 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Cu2+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 溶液、K3Fe(C
40、N)6溶液、氯水。请完成下表:操作反应或现象结论(1)取少量除尽 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溶液,振荡现象_存 Fe3+(2)取少量除尽 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K3Fe(CN)6溶液,振荡离子方程式_存在 Fe2+Cu(NO3)2 的热稳定性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 中,用酒精喷灯对Cu(NO3)2 固体加强热,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经验证为O2。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 (1)装置B 的作用是_ 。(2)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需要在A、B 间加入装置M,请在方框中画出M 装置。_(3)下图为Cu(NO3)2 样品高温过程热重曲线(样品质量分数w%
41、随温度变化的曲线)。Cu(NO3)2 加热到200的化学方程式为_ ,继续高温至1000生成_(填化学式)固体。【答案】 (1). KSCN (2). 溶液变红 (3). 3Fe2+2Fe(CN)62-= Fe3Fe(CN)62 (4). 除去NO2 (5). (6). 2Cu(NO3)2=2CuO+4NO2+O2 (7). Cu2O【解析】【分析】铁离子与硫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验证铁离子的存在;亚铁离子的检验是K3Fe(CN)6溶液和亚铁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据此进行解答;(2)根据题意装置A中用酒精喷灯强热,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在装置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可知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
42、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3)为了防止C装置中的液体到吸入发生装置A,需要在A、B 间加入安全瓶,有缓冲作用;(4)根据M(Cu(NO3)2)w%=固体产物的摩尔质量或倍数求出摩尔质量,然后求出分子式,据实验可知还有产物二氧化氮与氧气,然后书写方程式。【详解】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若含有铁离子溶液会变血红色,验证亚铁取少量除尽Cu2+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3Fe(CN)6溶液,K3Fe(CN)6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方程式为:2Fe(CN)63-+3Fe2+Fe3Fe(CN)62;(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3)安全瓶中导气管略露出胶塞,如图:,可以防止C装置中的液体到吸入发生装置A;(4)Cu(NO3)2加热到200时,M(Cu(NO3)2)w%=188g/mol42.6%=80g/mol,恰好是CuO的摩尔质量,据实验可知还有产物二氧化氮与氧气,方程式为:;继续高温至1000时,M(Cu(NO3)2)w%=188g/mol38.3%=72g/mol,恰好是固体Cu2O的摩尔质量的一半,故产物为固体Cu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