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湖北高考文学作品鉴赏浅析英山二程希望中学 冷解元 湖北10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为散文和小说。选文的体裁是散文还是小说并不重要,它们都只不过是能力考查的载体,关键在于掌握答题方法。纵观近几年湖北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语句作用类(10年都考过)、布局谋篇(04、07、08、09、2010年五年均考过)、表达方式类(06、07、09、2010年四年都考景物描写或场面描写;06年考白描、08年考细描)、语言特色类(07、09、2010年考过)、修辞手法类(05、06、08年等)、人物形象类(04、06、07年考过)、归纳内容要点类(04、07、08年考过)、人称(05年考过)等几类。现根据
2、以上热点,提炼出现代文答题模式,并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各类题型的解法进行实例的分析。一、语句作用类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如: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人胜,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段:照应或承接前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起纽带作用。 结尾段:呼应前文,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充满哲理,委婉含蓄。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高考真题(2008年高考湖北卷) “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
3、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参考答案】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感受。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涉及到材料安排和行文结构,材料安排包括材料的主次和详略;引文结构包括线
4、索、顺序、过渡(承上启下)、照应、悬念等。布局谋篇技巧的作用,如: 伏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 提问方式 1本文开头写“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2文章最后一段写“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3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根据语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结合文章内容指出其作用。 相关链接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
5、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意无穷,耐人寻味、余音绕梁、引发思考等作用。 A、整体结构的布局 从文章结构思路上看,有三种类型:时间型、空间型、逻辑型。时间型的主要反映时间顺序,如先后、早晚等;空间型的主要反映空间顺序,如上下、内外等;逻辑型的主要反映逻辑顺序,如正反、主次、类比、归纳、证明、阐释、叙议等。 示例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16题(焰火的变奏):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解析这篇文章的主体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空间上的两种物象互相映衬,时间上的两种生活状况的交织,空间与时间彼此独立但又相互交织,作者借此种表述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答案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
6、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C、详略主次的安排 这里的“详略主次”是指文章材料的运用的详略主次,大凡优秀的作品,材料自然安排的详略得当,使得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表达合理。 示例2007年高考重庆卷第16题(告别三峡):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解析仔细阅读作品,不难发现文章以告别为中心,把游客的告别与移民的告别进行对比,表现自己由失落到崇敬再到赞美的感情变化,从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上热情赞颂三峡移民对三峡工程、对祖国建设作出的巨大牺牲。据此不难得出下面的答案。 答案以“告别”为中心;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D、行文线索的贯穿将事件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需要线索来帮
7、忙。如果线索运用得当会使文章形散神聚,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5)中心事件为线索;(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等。高考真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答案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湖北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
8、用?试作简要说明。答案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E、过渡照应的勾连过渡句和过渡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通常起到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紧的作用。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湖北卷)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秋尽江南草木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意在引出下文对扬州三月时节的景色描
9、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全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 F、伏笔悬念的设置 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下文情节,作者常常安排一些悬念以便使得文章引人人胜,趣味横生,逻辑严密。 示例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7题(日月行色):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此文以情写人,以反话明真心,以语言和细节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解答此题要注意前后语言细微的变化,理解女主人公含蓄的表达,透过“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这一句准确把握女主人公的态度。 答案(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
10、“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喜悦之情。(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三、表达方式类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描写包括动静、虚实、点面、明暗、声色、细节、浓墨重彩、白描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如,描写:点明人物身份,生动形象的表现人物,渲染气氛等。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
11、世界;景物(或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提供背景,为下文做铺垫;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拟人化的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3)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高考真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白描(或细节描写)。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拟人化的描写。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
12、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高考真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参考答案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人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高考真题(2009年高考湖北卷)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参考答案(1)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
13、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生姿,富有变化。 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湖北卷)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作者从“小秦淮”与“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扬州景物“尺水玲珑”、“小家碧玉”的诗化意味。(2)多用古诗和四字词语,整句和散句的交错使用,言辞清丽,格调典雅。四、鉴赏语言特色 题目设计对文章语言特色的归纳分析。 思路引擎(1)表明自己观点。(2)联系文章的内容,举出论据,论证观点。 高考真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本文的人
14、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解题思路答此题的时候就应当得出观点,并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认证。我们可以看一下参考答案,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言中是“多”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的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三个观点,分别引用原文进行了论证说明。五、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语文考试大纲列举的需要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等。 提问方式
15、1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中的“xx”句子。 3文中是否可以运用或不运用“xx”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相关链接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题型示例(2009年高考湖北卷)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段为例,从词语运用、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
16、“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关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六、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
17、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高考真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限30字以内) 参考答案惜时;敬业;勤奋;俭朴。高考真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七、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
18、语,第三步整合答案。【题型示例(2007年高考湖北卷)简要概括本文文章主旨。参考答案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题型示例(2008年高考湖北卷)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参考答案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八、有关人称类的题型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题型示例(2004年高
19、考湖北卷)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题型示例(2000年高考全国卷)这篇散文中,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长城) 参考答案(1)将长城拟人化:人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九、丰厚主旨类还有一类考题,说不出是何种技巧或方法,很难划人以上哪一类,但就其表达效果而言,都与主旨有关,姑且称之丰厚主旨类。这类题型,要考虑它的语言表达方式,分清议论还是描
20、写,答题时要分析它与主旨的关系,具体地阐述其是怎样为主旨服务的。 例(2005年高考浙江卷)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答案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分析1此段文字属于议论文体中的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小结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例(2005年高考广西卷)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史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作者将
21、“春天”与“梦”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将“春天”和“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分析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和 “梦”的关系,指出其突显主旨的作用。十、探究类高考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发现、创新能力的考察。它通常渗透在对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查中。例(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
22、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附:巩固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合献谁刘心武(1)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用望远镜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而是逐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
23、天鹅”、“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毫不能令观众特别瞩目的“众天鹅”,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于是从望远镜中注意到,在最后面,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的美丽,在耐心地作为暗景中的“绿叶”,以衬托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浑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莲般翕合旋舞
24、,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2)我的思绪,飘出了天鹅湖,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那位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残酷的艺术”,不惜脚趾流血,苦练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若干年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月”,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让出白天鹅这个主角,再让出“三大天鹅”之一的位置,在演出的说明书上,从“挂头牌”,到名字列于后面,到隐入于“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竟从未跳过主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并且总在“亮相”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
25、的裙裾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么? (3)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宛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他先是莫名惊诧:“看她作甚?”及至看清了,咂舌道:“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么!”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
26、,当然,也包括我自己(4)出了剧场,花亭还在营业,我买下了一大束昂贵的百合花,紧紧地拥在自己胸前注资深:资历深或资格老。1文章为什么把那位舞娘称为“资深”舞娘?(4分)2请阅读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并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一束百合花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态度。(5分)3文章第3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说:“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你对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否有同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
27、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
28、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
29、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
30、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
31、是一首好词了。4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5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5分)6本文的介绍足以使你认可“他(辛弃疾)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吗?请作简述。(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阿庆丰子恺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航海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担柴步行入市。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
32、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只打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
33、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内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前简单的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
34、尺工凡六五乙仩 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 略有删减)【注】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上尺工凡六五乙仩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35、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
36、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8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答:9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6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寂静钱钟书周灿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圆日墓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
37、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于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
38、,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息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10年后的清华,20年后的12月1
39、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声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0.下列对作品的分
40、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列的“围城”将自己“围”住。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
41、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11.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答: 12.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答: 【参考答案】 一、1(4分)【答案示例:她舞姿优雅,可见功底浓厚。尽管精心化妆,但“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可见年岁已老。(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2(5分)【表达了对昨日的成功者,或者虽然奋斗不已但从来没有大红大紫的普通人的同情和尊敬。希望生活中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也能被
42、人关注。体现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真知灼见。对以世俗的眼光漠视普通劳动者价值的人们进行了含蓄的批评。(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3点得5分)】3(6分)【有同感。任何事物都会经历由盛到衰的过程,一个人即便经历过辉煌,最终仍会归于平淡。万众瞩目的“红花”寥寥无几,多数人辛辛苦苦,终其一生,只是充当平凡的“绿叶”,陪衬“红花”。“资深舞娘”的遭遇实际就是“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的遭际。“红花”往往才受世人关注,少数“主角”、“成功者”才被人们追捧,当今社会的“明星”“大腕”备受关注,也是证明。(每点2分。如有答案在此三点之外,或不认可作者观点,只要有理有据,亦可酌情给分)】二4、(4分)
43、【“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的代表作水龙呤中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拍”有一种力度,一种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气质。“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这个题目正好能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5(5分)【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之志。婉约言愁之笔中,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4分,答出3点得5分)】6(6分)【答案示例:可以。作者举了破阵子为例,将它与“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对比,从而反映
44、了辛弃疾曾为武人的独特经历,突出了辛词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态度、经历对比,突出辛弃疾欲从政而不得、始终不渝的热情。将辛弃疾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作比较,强调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认为只有岳飞的满江红可与辛弃疾的破阵子媲美,而岳飞是武圣,并不以诗文出名,所以辛弃疾是独特的。/不足以说清问题。文中说“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却没有指出两首词的不同之处。在宋词中,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作者对这一点避而不谈。辛弃疾还有很多描绘农家生活的词作,如清平乐村居,它们与其他词作者的同类作品有何区别,作者也未提及。(每答出1点得2分。其他答案,
45、只要有理有据,亦可酌情给分)】三、7 BD 8答案要点: 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9探究要点: 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四、10. AD11. 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12探究要点: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