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283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你是幸运的,你拥有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师级父亲作为老师和领路人,但你并不曾陶醉或湮灭在父亲那辉煌的光晕之中,而是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项重要的设计几乎都倾注有你的心血,共和国的国徽上印满了你深深浅浅的指纹,你的辛劳和才华和着水泥,浇注进人民英雄纪念碑。从来没有一个人为一座城市刻骨铭心地坚守,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因为一个人的坚守但终究势单力薄而面目全非,如今即使痛心疾首也无处亡羊补牢,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这座城就是北京城,而这个人就是你梁思成。美字体青锁朗晨光尘六幕紫渊回斗极瑞辑三阶赏美文建筑为了什么建筑史也许该记录这样一次有趣的饭局:20世纪50年代初,

2、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19011982)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辈,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他说,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甚为舒服,所以引起了他的注意。杨廷宝的学生回忆,他常常提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人的最小空间是多少?人的活动空间至少要多少?一张八个座位的餐桌至少需要多大空间?桌椅的高度该是多少?门把手和门锁装在什么高度才合适?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把钢卷尺、一支笔和一个小记事本,随时记下他所需要的尺寸或画下他认为值得参考的速写。坐在车内,他有时会指着车窗外的

3、城市建筑问学生:这样的处理,合适不合适?好不好?给建筑系学生讲演,学生期待着听“这么一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大谈设计,他却告白:“我来说说台阶的踏步怎么做,好吗?”然后讲了一大通踏步尺寸与人体的关系云云。后人怀念他:“总之,他一直在关心着建筑师为人类提供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否合理、合法、合用。”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筑界热衷搞“大屋顶”,断言这样才算继承民族传统,才具有中国气派。北京市的规划部门甚至规定,不做大屋顶方案,就不发施工执照。然而杨廷宝说:“我不反对大屋顶,但那太浪费钱了。我们搞设计,不能赶浪头、随风倒。”于是他“顶风”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这个后来成为中国公共建筑典范的作品

4、,当时却差点儿被人当作“靶子”来批判,幸亏周恩来发话:“这个建筑不是设计得很合理吗?这座宾馆解决了问题了嘛!”杨廷宝说“不反对”,确是由衷之言。中国现代建筑的民族风格,正是当年他和吕彦直、刘敦桢等一批建筑师开创的。他早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始终热爱中国那些亲切的带着乡土味的东西,比如天津泥人张的手艺、北京天桥的叫卖毫无疑问,杨廷宝属于最配得上“建筑师”称谓的那一类人。【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在这篇小论文中,梁思成并没有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

5、概念,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了“可译性”的内涵。他站在一代建筑宗师的高度,用独特的视角,把人们认识的纯粹的建筑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表明了中国悠久的建筑历史和精湛的建筑的艺术对世界建筑史的杰出的贡献。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是他一生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所做的不懈追求。运用角度“责任”“文化”“高尚的灵魂”等。精彩运用片段一: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站得高些,更高些,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精彩。梁思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仍然保持着一名建筑学家应有的职责。当盟军制定“地毯式”轰炸日本的作战计划时,这位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中国人,却提出了这

6、样的请求:保护日本古都的古迹,“要是从个人情感出发,我恨不得炸沉日本,但优秀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正如他所说,他并没有单纯地把自己看成一个身负国恨家仇的人,而是站到了更高的境界上为全世界人民保护文化遗产。片段二: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区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梁思成先生作为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为其热爱的古建筑研究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梁思成先生为了使北京能够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

7、古建筑,多次据理力争。“拆掉一座城墙,就像挖去我的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就像剥去我的一层皮我们承袭了祖先留下的这一笔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遗产,对于维护它的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不能推诿的。”【课外应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梁思成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

8、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个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

9、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整幅手卷就是无

10、数匹马的重复,就是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

11、、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

12、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360度周圈,也可以看到

13、这点。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

14、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些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12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

15、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赏析本文以介绍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建筑是时空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又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体。副标题中出现了“通感”一词,这里不是修辞格意义上的“移用”“移觉”,而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

16、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起(qio)翘首(qio)抱厦(xi) 言简意赅(i)B.埋怨(mn) 屋脊(j)帷幕(wi) 砖石墁地(mn)C.接榫(shn) 点缀(zhu)辍学(chu) 凤毛麟角(jio)D.穹隆(qin) 门槛(kn)哺育(b) 洗洗涮涮(shun)解析:A项“厦”读“sh”,B项“脊”读“j”,C项“榫”读“sn”。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宫殿庙宇直言不违和颜悦色随声附和B.如鸟

17、斯革沉词滥调额枋梁架宣宾夺主C.迥然不同繁文缛节高潮迭起叠床架屋D.招摇装骗梳妆打扮世外桃源桃园结义解析:A项,“违”应为“讳”;B项,“沉”应为“陈”,“宣”应为“喧”;D项,“装”应为“撞”。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建筑体系,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2)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的惯例,成了法式。(3)斗拱的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8、。A.乃至抛弃袭用装饰B.乃至舍弃沿用装饰C.甚至舍弃袭用妆饰D.甚至抛弃沿用妆饰解析:“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只是一般地表示进一层;而“乃至”语气更强烈。舍弃:丢开,放弃。抛弃:扔掉不要。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袭用:沿袭采用(有时含贬义)。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品。妆饰:打扮;打扮出来的样子。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无与伦比的建筑体系。B.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C.对应和序列,这两大

19、原理已经深深渗透进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交错地编织在我们数系的锦衣玉食之上。D.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解析:A项,“无与伦比”,伦比,类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本句只是强调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并且用“无与伦比”也与事实不符,故错。B项,“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句中的做法是欺骗别人。C项,“锦衣玉食”指穿的、吃的非常精美,用在此处不当。应用“锦绣天衣”。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清华大学是梁思成一生钟情的地方,美丽的校园不仅记载了他成长的足迹,而且留下

20、了父亲梁启超的身影。1915年至1923年,梁思成在这里学习生活了约八年多。B.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使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C.按照上级部署,我市相关管理部门将对涉及疫情防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从生产、经营到使用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高频监管。D.澳洲会计师公会北京委员会委员黄振胜先生认为,中国股市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析:A项,“约”与“多”语意重复;B项,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者“使”;D项,成分赘余,去掉“解决”。答案:C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建筑的阅读张抗抗对于大多数文

21、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建筑与文学的构思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

22、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是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其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能指。建筑与文学的想象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创造面前叹为观止,那被湛蓝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

23、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鸿篇钜制,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建筑与文学的语言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

24、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这座世界都市的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再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两百年后

25、,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躲避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的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6.文章从构思、想象和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的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什么?答:_答案:构思都充分地考虑到其功能和价值。创作中都依靠想象产生灵感。都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7.选文中“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与“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这两个比喻的含义是什么?答:

26、_答案:第一个比喻:两者都离不开想象。第二个比喻:想象在两者艺术生命中的意义。8.选文认为建筑语言是什么?“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和“长城”语言的内涵分别是什么?答:_答案:(示例)建筑语言:将各种建筑材料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某种思想的方式。“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长城”语言的内涵:“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9.选文和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都是论述建筑的文章,两者共同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分析。答:_答案:富有色彩的语言表述思想,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选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要像欣赏文学那样去发现建筑的美。列

27、举李白的诗和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三、表达应用10.概括下面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给“中国的建筑体系”下一个合适的定义。(不超过50字)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答:_答案: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的、分布地区广大的、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11.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

28、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为自己独特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答:_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变换句式应遵循三个原则:符合改句的句式特点;变式不变意;变式不漏意。原句陈述的是中国古典园林以“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的特点,强调“静”对于园林的重要意义。答题时应注意题目以“静”字为开头的要求。答案:“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1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

29、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出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所给材料是总分结构的说明性语段,考生需要先整体感知材料,把握说明的

30、中心和特点,筛选出被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然后用符合字数要求的最精确的语言填空。从题干中看,处于一个总括句的位置,在语段的前面,可从语段第一句“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压缩为“以人为本”。后面的语句用两个分号隔开,说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层意思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可压缩为“生态和谐”;第二层意思从“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可压缩为“空间舒适”;第三层意思从“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可压缩为“生活节能”。答案: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空间舒适生活节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