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9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七中实验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半期 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华黄来 审题人:肖婷婷第I卷(选择题)48分,每题1.5分1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君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2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2、。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文翁因家庭身世受重用B儒学在当时备受重视C郡县官员都可自行任命D汉代教育只有官学体系3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4.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

3、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5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

4、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6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7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

5、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这说明() 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 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 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 元代文人反对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ABCD8.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但它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合理的社会,它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属于这种反思的包括() 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

6、主义 三民主义 欧洲启蒙思想ABCD9.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ABCD10.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A解决民主

7、主义革命道路B中国向何处发展C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1.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国革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人民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合 一国之内,在周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之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ABCD12.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

8、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3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

9、衰落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14恩格斯:“在法国,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被迫皈依天主教或者被驱逐出境。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那时自由思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而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恩格斯意在强调()A启蒙思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B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C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D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

10、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因为它并不损及其余的人的自由,后者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的自由。”材料主要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思想()A自由平等B社会契约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16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

11、贡体系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7“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

12、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民族工业的发展 “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ABCD19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0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

13、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1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22“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

14、。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A近代交通工具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D近代工业的发展23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近代社会习俗变革史 “西学东渐”史 大众报业发展史 中国白话文发展史ABCD24190

15、2年6月大公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示:“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近代报刊的创办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B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逐渐被人们接受C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D该报刊的发行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25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

16、、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26“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

17、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27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28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

18、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29. 下列图表内容,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合理的是()史 实推 论A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为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权找到了个适当的组织形式B据记载,自宋神宗熙宁三年到九年,各地公共兴修水利10793处,受益农田达36万多顷

19、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增加了财政收入,使“中外府库无不充衍”C阿里建立了兵工厂、造船厂和火药厂,积极发展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工厂的产品大多出口海外,给埃及带来丰厚的利润,有利于工厂的扩大再生产D明治政府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接收幕府和各藩的军事工厂以及矿山,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0.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C

20、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31. 左图为2011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纪念金币。此处的“锁链”是指() A沙皇专制度 B农奴制度 C“村社”制度 D黑人奴隶制度32. “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 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阅读33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

21、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

22、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8分)3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3、 王尔敏教授认为,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物制度的输入,以及外力的侵逼,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醒觉,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多发、多变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思想观念的更新对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

24、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6分)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

25、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

26、迎的不同原因。(4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通春秋,以

27、郡县吏察举”表明文翁受重用是因为在儒学上的研究水平较高,而且材料只提及文翁籍贯,并没有说到他的家庭身世如何,故A项错误;文翁本人因为“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在成都办学官,其弟子中按照学业水平“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儒学的社会地位是重要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文翁担任郡守,也提到学官弟子担任郡县吏,但是无法表明“都可自行任命”,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官学中的地方郡县学,但是不能据此判断“只有官学”,故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延续2000多年,并不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故A项错误;道家思想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故

28、B项错误;佛家为中国部分人接受,但并没有广泛接受,故C项错误;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创立于东汉,儒学形成于春秋战国,三者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在宋代形成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故D项正确。4【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明治维新【解析】商鞅变法的影响中“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是采取了“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的举措,“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采取了奖励军功的举措,故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变法中的市易法对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一定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的内容虽然有设立农工商总局,但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并没有

29、执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更无从谈起,故C项错误;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故D项错误。【答案】A5【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可以排除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

30、为中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不符合材料提到的“世俗的、不神圣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宗教改革依然是神圣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答案】A 【解析】从“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具有近代思想色彩,故A项正确;黄宗羲虽有反封建的近代思想内容,但没有摆脱儒学思想,没有提出先进的政治制度,不能称之为近代制度的典范,故B项错误;C项表述没有体现出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31、不符,故D项错误。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可知元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造就了元杂剧在文坛的重要地位,故正确;“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可知元杂剧的产生有其社会土壤,故正确;元杂剧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材料不能体现,故错误;元代文人反对科举制从材料不能体现,故错误,选择C 项符合题意。8A9.D10.D11.C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32、”可知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智者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专门教人雄辩术和修辞学,因为在古代雅典城邦中,公民珍视自己的政治权利,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在陪审法庭上都要自己辩护,所以就使教授人们修辞学和雄辩术的职业成为需求,故A项正确;雅典人有极高的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是智者运动刺激的,故B项错误;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不是说政治权利是依靠雄辩术才获得,只是说有了雄辩术会有“优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需求”产生“智者”,不是在强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故D项错误。13【答案】A 【解析】近代

33、欧洲工商业及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文艺复兴的背景,符合“独特社会”的含义,故A项正确;B项是宗教改革发生后的事情,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错误;C项在时间上晚于题干,故C项错误;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D项错误。14【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启蒙运动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并不能说明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故B项错误;据材料“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可知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由思

34、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和“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可知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15【答案】B 【解析】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契约是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与材料中“同其他人协议”“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等信息一致,故B项正确;天赋人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它不受任何

35、意志或权力的干涉,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主张国家主权归全体人民所有,政府应由人民产生并服从于人民的意志,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6【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三角贸易使得欧洲、非洲、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项正确;清朝厉行的海禁政策,消极的抵御西方文明的冲击,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故B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海上贸易强国荷兰,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对抗,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

36、角去研究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时,义和团的反抗被赞美,符合革命史观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时,义和团的毁坏行为遭到谴责,符合近代化史观的观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18【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

37、式生活方式在中国兴起,出现的这些生活方式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在中国广大农村没有普遍性。19.【考点】戊戌变法废八股【解析】注意审题:“这一事件的发生”是指“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和“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A项只能说明“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的原因,不能说明前者,故A项错误;“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反对,这说明了这场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与题干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20【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

38、约);戊戌变法【解析】A、B两项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与题干信息“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不符,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宣统帝还没亲政,清王朝就已经被推翻,与题干信息“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1【答案】C 【解析】社会习俗受西方影响,但是不能体现子来说在中国普遍使用的过程,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自来水的使用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可知在中国的社会陋习还是存在的,不能说彻底革除,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当时却有种种谣传,

39、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可知自来水的应用从抵触到接受的一个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如果乐意接受的话就不会有材料中“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的现象了,故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提及的近代文明成果:建筑、通讯、交通、城市、工业等可知,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近代物质生活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近代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近代工业的发展的说法不全面,故A.B.D项错误。23【

4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一要天足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可知这则材料涉及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故正确;由材料中“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可知材料中涉及西方学术,故正确;这是中外日报上的一则广告,故正确;由广告的内容可知,广告使用的是白话文,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4【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大公报征婚启事要求天足、通晓中西学问、废除旧俗实行文明礼节,反映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社会习俗的变迁,报纸发行本身具有宣传、启迪作用,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报刊的征婚启事不能说明时人都认识到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25【答案】D 【解析】

41、根据材料“本报当用白话”,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这明显是清政府的立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中“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可知,没有同情革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6【答案】D 【解析】社会史观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史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化史观是从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7【答案】C 【解析】儒家是古非今

42、的传统观念从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从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19世纪后期报刊上,涉及各个领域”可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知空间和知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C项正确;传统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28【答案】B 【解析】从材料“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可知,邓小平强调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可知,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关

43、于生产力的理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可知,邓小平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9.D30.D31.B32C33.【答案】(1)原因: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 自然经济的逐惭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 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

44、位。 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 “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裁体。 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10分。每点2分,任答5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 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以及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等因

45、素有关;依据材料一中的“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可以得出,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等因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西学的冲击、科举制的废除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相似,比较分析材料一“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材料二“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二小问根本原因,从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的角度回答即可。34【答案

46、】(1)原因: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危机的加深;激烈的政治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要求新的政治诉求;儒学价值体系的动摇;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传统思想界的影响,中西思想的碰撞。(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任答出3点得6分) (2)要求: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8分 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参考:观点: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 论证要点:林则徐提

47、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洋务派提出学习西方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结合中国传统儒学鼓吹维新进行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出现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解析】(1)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各个角度阐述引发近代中国思想观念多发多变的原因。经济上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经济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产生等都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变化;阶级上新的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政治上政治运动的不

48、断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等;思想上西学东渐、新旧思想的不断碰撞:洋务派与维新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进化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外交上西方国家的侵略不断加深等,进行概括性的回答,答出主要特征即可。 (2)论述思想观念更新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必须包含思想观念更新的史实和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史实,并且阐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应该清楚明了。例如: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产生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推动下洋务运动兴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资

49、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在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1898年的百日维新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掀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的逆流,倡导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成为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35【考点】戊戌变法【解析】(1)从材料一中“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

50、,非变法也”等信息去概括共同点。(2)从材料二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及也 “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制度统治视角分析作答。【答案】6分(1)4分相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6分36【考点】(1)独立宣言(2)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解析】(1)要区分印度、法国国家状况,结合独立宣言内容回答。独立宣言一方面体现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另一方面反封建,体现民主思想。印度当时处于西方殖民地,独立宣

51、言在印度受欢迎原因从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角度回答;法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时期,独立宣言在法国受欢迎原因从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神圣权利”应是指民主权利,可以结合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来回答;第二小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说明法国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说明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答案】(1)4分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2)10分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4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3点即可)6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