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故C项错误;题干更不是说明要发展生产,故D项错误。 【答案】A220世纪60世纪,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
2、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 “突发消息”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解析】由题干中“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可知当时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的爆发是在1964年10月,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因此美国认为“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故A项正确。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是1962年,与1964年不符,故B项错误;1965年4月8日,西欧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
3、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时间是在1961年,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科技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其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尽管当时中
4、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好,仍是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66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时期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答案】C4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的科技成就有() 【导学号:11140158】A成功研制出“银河”型巨型计算机B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解析】“银河”型巨型计算机于1983年研制成功,故排除A项;“南优2号”选育成功的时间是1973年,故排除B项;“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的时
5、间是在1970年,故排除C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的时间是1965年,故D项正确。【答案】D5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答案】C6在一
6、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A1980年 B1970年C1990年 D. 1973年【解析】“东方红1”号卫星于1970年成功发射,“南优2号”于1973年培育成功,因此,时间最早只能是1973年。【答案】D能力提升7.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
7、策D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解析】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B8时代精神凝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导学号:11140159】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B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C改革开放的实践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解析】从“大庆精神”到“航天精神”跨越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中国历史,A、B、C三项都不能全面涵盖这一历程,D项最符合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结合材料
8、一、材料二,提出我国有关经济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属于依据材料和图片提取信息类型题。解答本题一方面可以从材料中的现象直接去概括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从原因和影响等角度去分析。例如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一中“粮食产量实际偏低” 、材料二 “产量不断提高”的角度概括,结合“大跃进”、人民公社,袁隆平发明高产杂交水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说明;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材料中信息的原因和影响,从材料一“1958年我国正在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材料二“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9、”的视角作答。 【答案】信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亩产不断增长。说明一:“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浮夸风盛行,粮食产量实际偏低。袁隆平发明高产杂交水稻,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产量不断提高。信息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在不断探索。说明二:1958年我国正在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1140160】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
10、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据新华社电(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解析】第(1)问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概括。第(2)问要结合时代背景、世界形势的变化来分析作答。【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