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008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唯物辩证法.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备考策略】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趋势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与华尔街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2. 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取得的重大成就。3.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美、中日、中韩等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4.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事物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5. 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如调整存贷款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稳定油价、电价等问题。6. 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

2、,分析在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构建主干体系】【核心要点突破】 【典题训练】(2010全国文综T28) 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合)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告的依据是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本土生物

3、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威胁为背景材料,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规范解答】选B。引进巴西龟(巴西龟进入中国后),没有尊重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破坏了本土龟的生存环境,属于人为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必须警惕巴西龟的侵害,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但是不能认为的破坏事物固有的联系,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观点错误;没有从哲学角度来回答,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2.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功能提示:不能笼统地认为整体功能一定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的功能除取决于要素外,还取决

4、于事物的结构。在一个较为复杂的有序结构中,会产生出比“各部分功能之和”大得多的功能,也会出现“各部分功能之和”所没有的新功能。【典题训练】(2010全国文综T30) 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 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 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A B C D

5、【命题立意】本题以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再回收利用研究为背景材料,考查科技创新的目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D。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对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目的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题意;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为)涉及高能耗问题,不选。故D项为正确答案。高考资源网KS5U.COM1.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提示: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运动、变化既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既有量变,也有质变。而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

6、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启发?提示:(1)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实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数不可取的。(2)并不是说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3)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特殊情形。(4)一次质变是上一次量变的终结,又是下一次量变的开始,因为事物的

7、发展是无限的,不能笼统认为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典题训练】(2010北京文综T27)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BCD【命题立意】本题以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理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对不同的人提出了“孝”的不

8、同要求,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否认了事物的共性;说法不符合题意。【类题拓展】引文类选择题解法(1)题型特点:以谚语、成语、古文、诗词歌赋、名人名言等作为背景材料,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关键在于将引文放在合适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2)解题思路:要把引文放到合适的语境或环境中去理解,首先考虑材料所提供的语境及说话人、命题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对引文材料作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根据题干设问的具体要求对选项作出判断。切忌用不合材料情景或不合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读引文。上题中的“无违”应是不违背礼,孔子说,现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

9、,让父母吃饱,其实你养狗养马也要让它们吃饱,如果只是给饭吃而不能真正孝敬父母,那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来分辨这两者呢。“色难”可以指晚辈的神色或长辈之神色,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孝”解释传递给考生这样的教育: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古人强调“孝悌”,尤其在“孝”字,认为“孝悌为仁之本”。这道题很好地表现了孝的不同情形,突出了孝的内涵,弘扬了传统民族精神。1.正确把握联

10、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提示: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联系 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

11、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典题训练】(2010浙江文综T29)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B。本题

12、旨在考察学生对创新内涵及作用的理解。创新就是辩证否定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我国通过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使我国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体现了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1.辩证否定的功能提示:事物自身的否定,吸收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成分,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2.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提示:(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3、: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3)坚持唯物辩证法与反对形而上学是统一的。【高考真题探究】1.(2010上海政治T29) 英国学者指出,由于人文与科技这两种文化的分裂,学术界逐渐丧失了整体文化观,加重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价值观念混淆等危机。这说明人文与科技两种文化应该ks5u A相互联系 B构成统一整体 C互为条件 D.相互影响【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事物联系的观点。【规范解答】【规范解答】选ABCD。“由于人文与科技这两种文化的分裂”,

14、导致“加重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价值观念混淆等危机”,说明人文与科技两种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条件的,“学术界逐渐丧失了整体文化观”说明要树立整体观念。因此本题全选。2、(2010新课标文综T22) 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事物价值的转换依

15、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创新老旧基础设施的处理方式为材料背景,体现了创新作用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材料中创新理念促进事物的发展,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实践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以自身固有的规律为基础的,人的意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观点错误;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的属性,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符合题意。3、(2010新课标文综T23) 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

16、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ks5u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为材料背景,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准确地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B。本题旨在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观点错误,自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自然

17、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来实现;我国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有利于保护濒危物种,表明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的过程,符合题意;和题意明显不符。4、(2010福建文综T34)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命

18、题立意】本题以抗虫棉的推广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规范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心意思: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这都属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容。A项在题干没有体现,B、C两项容易因题干中教育培训等字眼误选,题干中的内容并未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理论创新。5、(2010福建文综T35)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

19、这告诉我们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命题立意】本题以 某同学由自卑到自信的转变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命题以人为本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规范解析】选B。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自卑心理,在老师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自信,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矛盾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条件,故C项为最佳选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应改成主观世界的调整,D项与题意无关。6、(2010福建文综T36) 北极熊

20、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高考资源网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以北极熊变瘦为背景材料,体现命题注重将基础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规范解析】选A。“北极熊减肥”是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两项符合题意;项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与

21、题意不符。【专题模拟演练】1.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从哲学上看,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下列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BC D2. 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关于旱灾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

22、成降雨。从哲学上看,这项结论体现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规律具有客观性A B C D3.民间流传,农历年没有“立春”的年份不宜结婚,称之为“寡妇年”。民俗专家表示,“寡妇年”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寡妇年”说法的错误在于A没有用发展普遍性的观点认识事物B没有用联系客观性的观点认识事物C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事物 D没有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认识事物4. 2010年1月27日,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任能源委主任、副总理李克强任副主任,包括外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部委一把手及军队高层出任

23、委员。这意味着我国在整体能源战略方面的整体思路和实施方针将更为清晰。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哲学依据是 A要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B.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C整体离不开部分 D.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5.有人认为“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是智者,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是愚痴”。这一观点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量力而行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坚持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A. B. C. D. 6. 2009年5月17日至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开幕式上引用“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为微,卒能燎原” 来比喻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性。

24、下列与这句话蕴涵哲理相同的一项是: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B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C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7.六十载的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正所谓“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体现了:A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B矛盾对立统一原理C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D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8. 温家宝总理回答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问题时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其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主要体现的哲理是从变化的实际出发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运

25、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A BC D9. “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A巢覆卵破 B因噎废食 c吐故纳新 D.绳锯木断10.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内因与外因

26、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实质11.中共长春市纪检监察系统借鉴国外“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形成了一套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做法。这体现了( ) A事物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事物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12.山西同煤集团塔山经济园区内组成了“煤电建材”和“煤化工”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了不菲业绩。塔山经济园区的模式说明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否定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

27、B. C. D. 1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A B CD1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释: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故几于道。这体现了A认识事物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事物自身包含的两个方面是相反相成的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15.历届世博会各国展馆的设计都遵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理念蕴含

28、的哲理是A.部分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相统一C.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16.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这句俗语的哲学启示是A树立创新意识 B反对唯心主义 C坚持辩证否定观 D克服唯意志论K17. “东北二人转”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对“二人转”曲牌在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等,并兼用武场鼓、锣、钹,综合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这说明发展是 A是物质运动的一种方式和属性 B是对旧

29、事物的辩证否定 C是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D是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18.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其依据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A B C D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从哲学角度看,破解这一命题需要 创新思维,批判精神 解放思想,摒弃传统 怀疑一切,否定权威 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A B C D20.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30、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K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1. 低碳社区,是指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居民从居家、办公、休闲等各方面予以配合。实际上,在不同区位和地理条件下,低碳社区所面对的资源环境条件不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具体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这体现的唯物论哲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A BC D22.总结澳门的历史,我们发现:澳门被外国人占领

31、,是旧中国积弱积贫的必然命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这主要说明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源泉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充分条件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A B C D23.下列诗词俗语中不包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的是高考资源网A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B山腰点桐,山下务农C山不转水转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24.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忧心着国家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出了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创新人才?” 回答钱老认为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

32、做的,而不是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创新就要培养怀疑批判精神,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新就要突破一切成规的制约, 否定一切现有理论,不能为成见和权威的观点所束缚创新就要敢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创新就要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 B C D25.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A B CD二、非选择题26.材料二:“牌子”争来了,我省将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基

33、本规律,在体制改革、政策等多方面先行先试,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但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并非“来者不拒”,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要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业效益、生态影响作为选资标准,坚持走绿色低碳的提升式承接之路: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了安徽作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个试点省之一,为承接转移和自主创新同时发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怎样做到承接转移和自主创新同时发力?(8分)27.(2010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

34、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请简要回答:上述材料体现出辩证法的哪些知识?(7分)28. 2009年12月5日7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

3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的合理性。(12分)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材料三:会议强调:我们必须增强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的哲学依据。(6分)【参考答案】15ACBBA 610 DCBDB 1115CBDBD1620CBDCB 2125CDCBC 26.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安徽省承接

36、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自身提升式创新发展。(2分)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并非“来着不拒”,坚持走绿色低碳的提升式承接之路就是强调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自主创新。(3分)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要利用示范区的先试权,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实现自主创新与承接转移的有机统一。(3分)27.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也要重视局部,有些局部在主题中还处于关键的地位,因此,既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关键

37、性的部分。在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关键。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7分) 28.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在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3分)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会议要求,想方设法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发展的观点。(3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年经济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体现了这一点。(3分)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

38、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会议指出,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3分29.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2分)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2分)当前我国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解决好了这个矛盾,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有重要意义。(2分)【高考题库】1.(2009广东单科多选)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

39、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解析】选A、C、D。本题是多选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B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符合题干要求。A、C、D三项蕴含了同一性的道理。2.(2008宁夏文综)“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 B. C.

40、 D.【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以算术运算为背景,旨在突出1(部分)对100(整体)的重要性,答案为C项。整体决定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表述错误。3.(2008山东文综)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考资源网KS5U.COM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重视做好量的积累A. B. C. D.【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查阅、走访活动的基础上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

41、动性的体现;只有在此基础上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符合烈士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是主观符合客观的体现;多次查阅、走访活动是量的积累。四个选项都是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故选D项。4.(2008海南单科)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古诗文有相应的理解。“千淘万漉”、“锲而不舍”是量变的不断积累,“到金

42、”、“金石可镂”是量变的结果,是质变。答案为A项。B项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C项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D项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均蕴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揭示的是符合规律的现象。5.(2008江苏单科)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B. C. D.K【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 “千帆”“万木春”“新叶”“前波”与“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分别属于新旧事物,答案为B项。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6.(2008江苏单科)下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析】选C。 本题是具有讽刺意味的选择题。漫画讽刺的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只顾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C项,A、B、D三项与漫画主旨无关。7.(2009江苏单科)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 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

44、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据此可以排除,故选C项。8.(2009江苏单科)“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 B. C. D.【解析

45、】选B。本题考查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和事物发展的途径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多难”可以“兴邦”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并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错误,正确;在国家兴旺的过程中少不了磨难,故“多难兴邦”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并没有体现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故错误,正确。故本题选B项。9.(2009安徽文综)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

46、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 “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故D项符合题意。10.(2009宁夏、辽宁文综)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 )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培育科学问题意

47、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题目比较简单,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中均有说法太绝对的词语 “否定”和“摆脱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已有知识和思想不能全盘否定,应该有所扬弃。故符合题意。11.(2009宁夏、辽宁文综)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废物向资源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废物或资源的性质

48、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A. B. 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有难度。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反映了废物和资源具有同一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能说二者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说法错误。都强调了废物和资源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12.(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

49、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2)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一味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

50、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3)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4)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解析】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主题,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四个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第(1)问要重点回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组织答案; 第(2)问作为辨析类的问答题,

51、既要看到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看到其不合理之处,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解析阐述理由,不要只做判断不解释原因;第(3)问要审准设问要求结合其中的一项措施,谈经济意义,不要泛泛而谈,可以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的目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角度入手组织答案;第(4)问要扣准设问的知识范围,据此找到教材的理论依据阐述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的原因即可。答案:(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履行其承担的重要职能;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对人民的社会生活

52、进行管理。因此,政府应有所为。我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因此,政府应有所不为。(4)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我国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正确判断。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13.(2008海南单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材料二

5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 076亿元增加到1 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 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

54、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解析】本题属于演绎型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设问要求,首先要明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整体决定部分要求要着眼于整体,树立全局观念;部分对整体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重视部分,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改善民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关系。按照这种思路,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答案: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

55、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14.(2008宁夏高考)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1)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2)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解析】本

56、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于事物利弊的分析,是对事物性质的认识与评价,需要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要使所制定方案科学准确,必须使其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首先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实际情况。需要做的工作要具有可行性。答案:(1)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避害的正确选择。(2)调查研究。查找和

57、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5.(2009广东单科)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ks5u材料一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材料二 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

58、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2)结合材料二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系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知识的掌握,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哲学原理判断、分析、探究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答案:(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

59、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

60、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精品题库】1. 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 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

61、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环境的改善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环境的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 B. 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的说法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的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项。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62、四个阶段。据此回答2、3题:高考资源网KS5U.COM2.下图是人们常用来描述经济衰退后宏观经济几种可能的发展轨迹(纵坐标:经济增长率;横坐标:经济周期),据此判断,其中最佳的发展轨迹是( )【解析】选A。题中四图都是衰退后宏观经济的发展表现,设问要求选出最佳的发展轨迹,那就应该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A项明显最合适,体现出了经过宏观调控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B项经过了一个缓慢的阶段;C项没有发展;D项经济波动过大。3.这种经济周期性波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无能为力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避免规律起作用A. B. C. D.

63、【解析】选C。观点不正确,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B. C. D.ks5uK【解析】选D。大意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大意是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考虑问题不够长远;才能不多的人,眼光浅薄,不能广泛地吸取知识;大

64、意是天地万物与人合二为一;大意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故本题选D项。5.日趋严峻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也给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了新的机遇。有专家感言,金融危机是“危”与“机”并存。下列与此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解析】选C。A项主要体现的是内外因的关系原理;B项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D项体现的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项和题目一致,都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65、关系。6.某同学最近心情十分沮丧,她看不惯周围人的言行,还把一些同学说的一无是处;面对自己糟糕的学习成绩,她彻底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对未来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从辩证法角度说,她的错误在于她没有用( )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这位同学不是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而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因此是错误的;“对未来丧失了信心”体现了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符合题意;“把一些同学说的一无是处”违背了矛盾的观点, 应选;不符合题意。7. 2009年9月,美国政府决

66、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这一部分西方政客拥护的决定,却受到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这表明(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每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意识不可能有共同之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A. B. C. D.【解析】选C。对于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既有拥护的,也有反对的,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观点正确; 说法不科学,不同的人的社会意识也存在相同之处;显然是正确的,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不同的社会意识;说法不科学。8.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

67、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高考资源网KS5U.COM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解析】选B。A项说的是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差异性。D项体现的是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项易选错,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题意稍微有偏差。只有B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

68、短处,避免狂妄自大。故选B项。9.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辩证否定的理解,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故A、B、C三项都是正确的说法;D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故选D项。高考资源网KS5U.COM10.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

69、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运动不见静止 D只见静止不见运动【解析】选A11. 1月3日,首都市区降雪量大导致交通事故增加,预计降雪后的大风降温会对日早高峰产生较大影响,为确保交通安全,北京市政府当晚发布紧急通知,全市各中小学1月4日停课一天。这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A B C D【解析】选B12.读图8。美国的一些学者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罪于人民币不升值。回答 上述美国学者的错误在于( ) A静止地看问题 B分不清真理和谬误 C夸大外因的作用D回避外部矛盾【解析】选C13.(2010广西陆川中学高

70、三五校联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B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D关键部分总是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解析】选B14.(2010广西陆川中学高三五校联考)行为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重要重要重要0。下列古语与这个公式体 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D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解析】选A15.(2010浙江省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钱老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说:“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一方面学

71、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钱老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K既要认识矛盾的斗争性,又要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创新既要有合理大胆想象的激情,又要有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正确认识来源于科学的思维,只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

72、解析】选A二、非选择题16.(12分)(2009佛山模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有人认为:社会不断地变化,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解析】本题为辨析题,“社会不断地变化,推动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这句话显然既有对的成分,也有不合适的地方,实质上考查了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变化未必是发展。结合题干辅助材料,应该看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不仅仅是运动、变化,而且离不开矛盾,离不开人民群众。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答案:(1)事物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都是指事

73、物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发展是变化的总趋向。但并非任何的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通过不断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结果。(3)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K17.(2010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74、材料二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新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必要性。(2)通过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可以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角度回答,可酌情可分) 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城市和农村各有所长,通过统筹城乡改革,优化城乡结构,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