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复习方案复习目标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根据有关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知识梳理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对其类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的特点。平原地区的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公路多呈现“”字形。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是以某些与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风等要素来衡量的
2、。2.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都有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的现象。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有的趋势。3.全球变暖使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雪盖和面积减少;全球上升。全球的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工业化后期,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的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利用深度逐步拓展。四、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灾害的发生会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会造成直接的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
3、3.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和高强度的特点,这是导致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典例精析如下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0亿元。试比较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基本消费量占世界的10.4%,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中国正式对外公布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北冰洋海冰范围
4、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趋势。(2)根据图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选项填入下图中:极冰融化,燃烧矿物燃料,沿海低地被淹,毁林。a.,b.,c.,d.。(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流域
5、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2)由图可知,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到洪水威胁。(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能检测读全球海洋CO2浓度与海水pH值变化图,回答12题。1.根据资料推测,海水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CO2 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CO2 溶于海水2.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
6、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3.甲、乙两图分别为我国和世界的局部区域图,两图中的斜线阴影区域纬度相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两图中斜线阴影区域共有的气象灾害及发生季节,并说明这种气象灾害的成因。(2)乙图斜线阴影区域出现上述自然灾害时,还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是什么?思维构建答案:知识梳理分布规模西部稀疏东部稠密之降水量上升冰川海平面物质基础广泛经济损失干旱气候频发性典例精析典例1方案的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方案的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
7、归纳总结(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输时间。(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尽量多的通过当地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3)平原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4)山区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道路在山坡上多呈“之”字形分布或沿等高线修建,山谷中的道路应尽量避开陡坡。典例2(1)波动上升(上升或变暖)(2)(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高。措施:大力开发可再
8、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归纳总结1.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2)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耕地退化成草原;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2.气候变暖的产生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
9、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3.气候变暖的预防措施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等。典例3(1)夏季风势力强弱(2)华北四川(3)自然原因:因长江流域大多气候湿润,且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川江同时来水,势必发生洪灾。人为原因:由于流域内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致使植被减少,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淤高河床,降低河道泄洪能力;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归纳总结(1)我国洪涝灾害典型地区:东北,黄河
10、、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2)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热带高气压强,南旱北涝;副热带高气压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水文水系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3)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耕还湖;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开挖河道。知能检测1.D2.A3.(1)旱灾。夏季。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气温高,蒸发旺盛。(2)森林火灾。思维构建全球气候地形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