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7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8页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教师文档: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建设 .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时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发展方向。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知 识 整 合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

2、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区分布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等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深 度 思 考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东北地

3、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宜牧面积广;降水较多,草类茂盛;牲畜优质宜林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主要问题热量不足过度放牧采育失调、皆伐为主解决措施改良品种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营林2.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

4、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棉花生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种植历史悠久;需求量大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需求量大昆明地区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气候适宜国内外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特别提醒】 一般情况下,包括位置、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在内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高 考 探 究(2014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

5、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建三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

6、漫长,大量害虫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害虫的生息繁衍。第(3)题,建三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建三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

7、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1.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2.以某种作物的生长期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条件的区域差异性3.以区域主要自然要素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二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知 识 整 合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特别提醒】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2农业发展方向

8、(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

9、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深 度 思 考1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历史较晚,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并日益突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10、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

11、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高 考 探 究1(2014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双选)(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区域南部为山地,北部有大量引水渠道,引水渠道沿线分布有乡镇,因此该区域水库可保障城镇用水,A项正确。该区域为我国绿洲分布区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12、为冰雪融水,水量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故B项错误。位于山前的洪积扇地区土壤较肥沃,是该区域的农业分布区,C项正确。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水量不大,修建水库主要目的应是供水、灌溉,D项错误。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力开发山地会加剧荒漠化的程度,故A项错误。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补给较少,如长期使用含盐的地下水进行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土壤盐渍化加剧,故B项错误。该地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较低,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更有效地利用当地有限的水资源,故C项正确。该地风沙危害严重,营造防护林网可防御农田受到风沙的侵蚀,D项正确。答案(1)AC(2)CD2(

13、2013海南地理,1820)右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 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

14、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选择D项。第(2)题,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选择B项。第(3)题,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选择C项。答案(1)D(2)B(3)C1.根据区域开发过程,考查区域农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以区域农业发展问题为背景,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对农业生产

15、的影响解题能力培养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思 维 建 模1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2区域内部农业发展差异的分析思路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

16、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图解如下:分析区域内部差异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及其影响由于区域内部南北方向上位置差异,造成区域内部在热量条件上的南北向的递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及农业其他方面的变化。(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及其影响区域内部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别,形成区域内部水分条件的差别,进而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北地区由于东西跨度较大,从干湿状况来说,西部有少部分半干旱区,中部半湿润区广阔,东部湿润地区分布广泛,造成其农业结构上西部以畜牧业为主,而中东部以种植业为主,东部沼泽湿地广布,而土壤分布则表现为从黑土向

17、黑钙土再向黑栗土过渡的情况。(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及其影响东北地区由于三面环山,中部平原广布的地形特征造成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差异,在山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平原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典例剖析】 2011山东文综,26(4),10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题。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下表内容

18、。(10分)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思维过程】 第1步本题利用区域组合图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时,要结合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的区域特征,从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方面来分析。根据两区域的自然条件,可以推断出各区域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第2步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几方面,由题中材料可知两地的地形类型,同时根据两地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两地的气候类型,进一步可推出两地的水源和土壤条件。

19、两地区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受两地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业生产活动有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等类型;两地适宜开展的农业活动是由两地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根据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可发展种植业和果品园艺业;根据大盆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土壤贫瘠可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答案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大盆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均可给分)夏季光热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广布,土壤贫瘠。

20、(从气候、水源、植被、土壤等四个方面回答正确均可给分)适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和园艺业(水果、蔬菜、花卉等栽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域农业类试题的解题思路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适合发展多种农业;要根据区域的优势,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措施。高 考 探 究我国某地区略图1(高考经典题)右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

21、%;1月平均气温12.0 ,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答案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22014北京文综,36(2),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解析注意答题角度,从农作物品种、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答。答案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

22、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课后作业提升模拟演练读下图,完成12题。1甲、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林地、草地 B草地、耕地C耕地、林地 D草地、林地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优越 B机械化程度高C生产技术水平高 D人均耕地多解析第1题,甲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以草原为主,乙位于东北平原,种植业发达。第2题,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所以粮食商品率高。答案1.B2.D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

23、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 B C D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A B C D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第4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

24、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答案3.D4.C(经典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56题。5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6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解析第5题,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性特征。第6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良的主要措施。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知,如果缩

25、短滩涂改造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中的盐分以降低盐度。答案5.C6.D(2015望江模拟)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78题。7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8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解析第7题,两地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要从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是其制约因素。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其制约因素。第8题,乙地由于降水不足、蒸发旺盛,当地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地盐碱化。答案7.B8.C9(2015济南调研)

26、读下面3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回答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地区相似B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草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地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解析读图可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以混合农业为主,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故D选项正确。答案D1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图中a河段沿岸集中分布的农作物及优势因素组合正确的有()油菜水源小麦土壤棉花光照甘蔗热量A B C D解析图示a河段位于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故

27、选C。答案C11(2015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河流、经纬度位置等特征可知,甲地位于河谷,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注意

28、说明因果关系。第(2)题,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夏季炎热干燥,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长,但降水不足;鹅卵石一方面可以保持下面土壤水分,另一方面增加昼夜温差,利于作物糖分积累。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

29、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再悟高考(2014海南地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213题。12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13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解析第12题,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第13题,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

30、,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12.A13.D142014安徽文综,34(2),12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12分)解析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从题目文字材料中归纳出甘肃省中药材种类丰富,说明甘肃省自然环境具

31、有多样性,适合于多种中药材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种植历史等。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152014四川文综,13(3),12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C)6.59.013.018.022.025.027.527.523.018.013.58.0降水量(mm)161731741181

32、48177139141843918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解析该地冬季气温低且海拔较低,易遭受寒潮侵袭;12月次年2月降水不足20 mm,降水少,35月气温增幅大且降水少说明冬春季易遭受旱灾;59月降水较多且多暴雨,易发生洪涝。答案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162012北京文综,36(5),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8分)解析华北平原有春旱、盐碱、风沙等灾害,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制约。措施可从水利设施的完善、防护林体系

33、的建立、农业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等方面分析。答案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第2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识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2.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3.应用:学会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34、推进过程知 识 整 合1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有利的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特别提醒】 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深 度 思 考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条件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可结合下表逐一分析。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

35、,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存在问题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工业

36、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3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展条件明显不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发展历史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起步晚、发展快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珠海工业部门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国内腹地大小(受南岭影响)产业基础强弱科技实力强弱人才队伍大小【易错警示】

37、 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推进动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如“珠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对外开放,而“长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大城市扩散。高 考 探 究2014江苏地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图甲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图甲图乙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38、比重(%)820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_。(3分)(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填写序号)(3分)国际金融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_。(5分)(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3分)解析第(1)题,由表可知,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远高于面积比重,说明两地人口密度大;两地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

39、水平说明城市化水平高;GDP占全国比重约为1/5,说明经济水平高。第(2)题,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应发挥其服务功能,因此应大力发展服务业。第(3)题,由图乙可知苏州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嘉兴,说明苏州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嘉兴。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苏州的交通通达度要优于嘉兴,因此苏州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便捷。从发展历史上看苏州要早于嘉兴,政策扶持力度上也有所不同。第(4)题,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处,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数量已接近北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构建较强

40、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应注意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协作型的、完整体系的有机城市群整体,提高整个城市群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知名度。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1.以区域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和推进过程2.以某区域城市化

41、水平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城市化推进因素的差异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知 识 整 合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特别提醒】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降低第二产业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为了促进区域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规模越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强,因此,应该合理扩展城镇规模。深 度 思 考1工业化

42、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2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

43、园区。高 考 探 究2014北京文综,36(4),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分)解析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但题干中的“产业结构”限定了答题角度。答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1.以新概念切入,以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及解决措施2.根据区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考查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解题能力培养分析区域开

44、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思 维 模 板分析解答有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需要具备区域开发和整治的眼光,即熟悉其内容和步骤。区域开发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探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综合开发与整治问题,首先要了解区域范围、区域特征和区域产业,其次要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内容。其步骤概括起来如下图所示:【典例剖析】 (2013广东文综,41,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

45、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4分)(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我的答案(1)(2) (3) (4) 【析图过程】 从图中获取信息答

46、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2)地形河流(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高 考 探 究2012福建文综,37(4),12分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

47、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由图可知该地为长三角,其主要优势是科技、人才、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答案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课后作业提升模拟演练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据此完成12题。1广佛同城化对下

48、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 B C D2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A B C D解析第1题,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第2题,广佛同城化会促使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

49、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答案1.D2.A(2015温州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据此完成34题。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产业布局不合理4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环境的破坏A B C D解析第3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人口增长不存在负增长问题。第4题,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

50、、财力、物力的浪费,也可能对沿海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答案3.B4.D为了加快推进老城区工业搬迁助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2014年青岛市启动实施“搬迁攻坚折”活动。下图为青岛市区工业迁移方向图,读图回答56题。5青岛市区的工业外迁,对城市的影响是()A城市的服务功能减弱B工业迁移有悖于城市新规划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D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凸显6促使青岛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措施主要是()A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B引进知名品牌的机械、化工企业C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D加快城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解析第5题,市区的工业外迁,导致城区规模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增强,城市空间功能分区更加明显;工业外

51、迁更有利于城市规划。第6题,使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故A项错误,C项正确;引进化工企业,会污染城区,故B项错误;城市规模扩大与产业结构升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5.D6.C7(2015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解析注意纵坐标的变化,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先增强后减弱,选项A、B错误;都市圈的形成

52、减弱了城市聚集效应,选项C正确。逆城市化出现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选项D错误。答案C(2015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89题。8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9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第8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9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答案8.B9.C(经典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

53、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011题。10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11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第10题,从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第11题,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

54、可持续发展,可排除A、B。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10.B11.C12(经典题)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1982

55、年至20l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回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56、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

57、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再悟高考132013浙江文综,37(3),8分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

58、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8分)解析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两大产业就业人口增加越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大。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142012山东文综,27(1)(2),12分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解析第(1)题,抓住题图中城市化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两方面的变化特点解答。第(2)题,结合江苏省的地理位置优势,运用城市的区位因素知识,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与贵州省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