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10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1.“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A. 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 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 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D. 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所示宗教革命起到思想解放和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故选A。考点:西方

2、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作用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A. 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B. 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C. 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D. 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与苏格拉底分别代表着中西不同的道德哲学传统,但是两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注意到了道德、美德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个人的修养中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A项符合苏格拉底,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道德与个人修

3、养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到德性与政治活动、逻辑的地位,故BD项排除。3.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解析】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依然是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只是要剔除宋明理学当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东西,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选C。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是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宣扬了个性解放和自由。因此ABD均正确。【考点定位】必修三明清批判思潮和文

4、艺复兴运动4.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 鄙视贫穷B. 认为财富即道德C. 揶揄上帝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符合题意;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与材料意思相反;C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怀疑上帝。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5.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

5、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A. B. C. D. 【答案】C【解析】韩非是韩国国君的儿子,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他的治国理念和秦朝的推广而影响后世的,所以不选。故选C。【考点定位】 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6.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A. 抗议圣经的权威B. 抗议国王的权威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 抗议贵族的权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宗教改革确立人文主义宗教观,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倡信徒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交流,希望把君权神授,推崇国王的权威,建

6、立民族教会;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所以选C,排除ABD项。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7.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C.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D.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从题干材料中“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

7、等就消失了”说明平等的消失是因为一个人占据了另一个人的食粮,只有在私有制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C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奴役与贫困,排除A;B项提及的是政治上的专制制度,与题干“财产不平等”无关,排除;D项“争夺食物”,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事件与时间背景内容指导思想性质影响文艺复兴 (14-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的发展反对神学世界观,肯定人性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不同程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 (17-18世纪)反

8、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强调人权、法治理性主义推动人从封建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8.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A.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B. 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C.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D. 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人“思考”的重要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相符,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只是强调人的解放,人的自由,故A项排除;B

9、项只是涉及到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上的自由,排除;D项则是强调改造社会现实,使之更加公平,排除。【点睛】“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是解题的关键。9.当代世界知名法学家伯尔曼这样评价路德改革的意义:“在路德主义获得成功的地方,教会逐渐地被作为无形的、无政治意义的和无法律意义的东西;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政治意义上的)是世俗王国或公国的主权和法律。”这一意义的进一步影响是A. 摧毁了宗教神学对西欧人民的精神统治B. 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 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以法维护自身权益D. 使宗教改革得到德意志境内王公的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宗教改革前教会在西欧建立起大

10、一统的神权统治,罗马教廷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罗马教廷。材料说明路德的改革使王权摆脱了教权的控制,罗马教会大一统的神权统治被打破,以世俗权力为核心的国家或民族的地位突显出来,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资产阶级和法律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德意志境内王公对于宗教改革的态度,排除D项。10.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

11、析:依据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洛克主张社会契约,分权思想,强调行政立法和外交分属于议会和国王,由此可知其主张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推翻君主制,所以选A,B、C两项是两者的共同点,D项所述与“国家政治”无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洛克、卢梭11.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B. 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 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D. 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近

12、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的标志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排除B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的是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的是启蒙运动,故排除D项。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都否定了封建教会的理论,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故选A。12. 人体结构是创立近代解剖学的尼德兰外科医生维萨留斯于1543年写成的著作,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对于研究人骨、脉、脑及内脏等贡献很大,为后来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进行血液循环研究打下了基础。天主教会认为他的研究成果“大逆不道”,西班牙宗教 裁判所宣判他死刑。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维萨留斯的研究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B. 封建教会束缚了生物学研究的发展C.

13、人体结构使神创世说受到致命打击D. 科学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宗教神学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史实分析,A维萨留斯的研究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 B封建教会束缚了生物学研究的发展D科学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宗教神学观,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C人体结构使神创世说受到致命打击,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受到打击是正确的,但不是致命打击。故此题应选项考点:近代科技的发展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

14、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13.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性,这种现象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本题选择D项。A

15、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是运用经典力学原理,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感应)。14.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应用研究年代生产推广年代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A.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 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C.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 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

16、越来越大【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发明,三项发明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生产推广的年差逐渐缩小,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技含量,故A项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创造和发明大多是工匠和技师凭经验发明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故D项排除。15.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

17、”的主要意义是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这应为相对论的提出。相对论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伽利略的贡献,B项应为牛顿经典力学的贡献,D项应为量子论的贡献,均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16.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B. 第一次世界

18、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排除B;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排除D。所以应选C。【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流派17. 1925年1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

19、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语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B. 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C. 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D. 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从材料“伦敦现在很多流行的外国语来自银幕”等信息可以看出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故选B。A中文化渗透没有根据;C中主要方式没体现;D中一直表述绝对。考点:19世纪的世

20、界文学艺术艺术的主要成就电影艺术18. 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 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 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C. 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 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答案】B【解析】第三交响曲作于1804年,此时正处于动荡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曲名。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

21、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故ACD的表述都正确,B项错误。【考点定位】浪漫主义音乐19. 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 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 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答案】A【解析】“现代化”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现代化”,而材料中只体现了文化层面上的“现代化”,A项说法不准确。故

22、选A。【考点定位】 必修一: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选修三: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 拜伦B. 巴尔扎克C. 薄伽丘D. 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忠实地描述他们”可知该作家主要揭露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故B正确;拜伦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故A错误;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时间不符合“19世纪”,故排除C

23、D。21.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普通大众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电视电影艺术的发展使得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珍品得以向最广大的民众开放,同时也不失艺术的原

24、貌;使得民众的精神生活极大地得到丰富;使得艺术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故选A。考点:史学常识(课标外)22. 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A. 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B. 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 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D. 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AB两项都不全面,C项只谈到平民一方面,也是片面的;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对立,矛盾激化应该是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所造成的,所以排除AB两项而选择D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走向民主化进程雅典的民主化改革的原因23.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25、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 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 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 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 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即在平民和贵族间取得平衡,限制土地数量是为了照顾平民利益,没有剥夺贵族的土地是在维护贵族部分特权,D项正确。A项只是反映一个阶级,不符合题目中的“两个阶级”;“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不符合“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

26、,B项错误;梭伦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按照财产重新划分等级来代替血缘等级,C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备考指南】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形成;伯里克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24.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故排除C、D两项;由题目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

27、有40万,自由民只有16.8万,而拥有公民权的居民更少,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2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最主要目的”A、B、C都不是最主要的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26.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

28、是A. 重农抑商B. 统一度量衡C. 迁都咸阳D. 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按军功授爵使得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军功成为地主贵族,打破了以往贵族世袭爵位的局面,贵族失去了垄断官职的优势。所以选 D27.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什伍连坐法 焚烧诗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残伤民以峻刑”说明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时期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法和焚烧诗书说明轻视教化,鼓

29、吹轻罪重罚,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28.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题干的前半部分说明商鞅变法损害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正确;而“秦法不败”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正确;同时也说明变法者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好结果及自食其果,故不正确。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影响29.北魏

30、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 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 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排除A;由材料“制御华夏,辑平九服”,可以看出北魏迁都洛阳意在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抵御少数民族柔然骚扰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肃清保守势力的信息,排除D。30.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

31、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三长制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侥幸之人不能再侥幸了,苞荫之户不能再苞荫了,C选项符合题意。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1.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32、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庆历新政D. 王安石变法【答案】D【解析】青苗法指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体现政府用金融借贷的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条件,与材料“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相符;保甲法指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维持治安,具有安保职能,与材料“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相符。青苗法和保甲法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A项正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中不涉及材料中所述措施,排除ABC。32.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

33、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将户部、盐铁和度支三司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是为了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相对于原来三个机构之间的分工制衡,一个机构处理事务更为高效。故答案为C项。这一措施不是针对地方采取,不能反映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这一措施本身与财政收入的增减没有关系,排除B项;D项不是这一措施的用意,王安石变法没有加强或削弱皇权的目的,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3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

34、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

35、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

36、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背法律的同

37、时要注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主张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法律至上。(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肯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

38、主张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美关系20世纪初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20世纪50、60年代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三次大落大起,但依然在跌宕

39、起伏中稳步向前。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材料展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蕴含了发展外交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启示: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的影响。19世纪末,美国为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敌人,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美国在经济、军事上大力援助中国,并在国际事务中扶持中国,提高中国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中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尖锐对抗。20世纪世纪6070年代,中苏关

40、系破裂后,中美两国为对抗苏联的压力,两国关系解冻,并逐渐走向正常化。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因不同时期国家利益影响,中美两国调整政策,使两国关系呈现时好时坏的发展特征。【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材料中提炼一个发展外交的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依据材料可得出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影响的启示。然后依据材料结合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列强共同宰割中国、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援助和扶持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美走向对抗、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等相关所学,说明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的影响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

41、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35.材料 唐以前,史书大都私家著作,而典籍掌故,藏于秘府,私人很难参阅,修一代之史却需要参阅大量的资料。私家修史容易触犯统治者的禁忌和利害。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政府控制修史,才能统一思想,扫除分裂割据的历史痕迹,多次劝诫大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前代兴衰作为经验教训,因而格外重视修史。唐太宗于贞观三年(629年)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由宰相任监修,负责领导,又别调他官兼任纂修,下设修撰、司直,从事编纂工作,号曰史官。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大权由政府掌握。“二十四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使我国得

42、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史料。而宰相监修制度使史学更多向政治靠拢,由于政治压力或个人的喜好,史官秉笔直书的原则往往受到挑战。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作用。【答案】(1)原因:私家修史存在严重不足;政府力图以控制史书修纂来控制思想;为了总结前代统治经验。(2)作用:有利于保存古文献,推动了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思想文化控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后世的修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秉笔直书的原则受到挑战,影响史书的真实客观性。【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唐以前,史书大都私家著作,而典

43、籍掌故,藏于秘府,私人很难参阅,修一代之史却需要参阅大量的资料。私家修史容易触犯统治者的禁忌和利害。”、“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政府控制修史,才能统一思想,扫除分裂割据的历史痕迹,多次劝诫大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前代兴衰作为经验教训,因而格外重视修史。”结合所学从私家修史的缺陷、控制思想、总结前代统治经验等角度概括指出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原因。(2)依据材料“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政府控制修史,才能统一思想”、“连续修史,使我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史料”、“宰相监修制度使史学更多向政治靠拢”、“由于政治压力或个人的喜好,史官秉笔直书的原则往往受到挑战。”结合所学从保存古文献,推动史学的发展、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影响后世的修史制度、秉笔直书的原则受到挑战,影响史书的真实客观性等角度简析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