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题演练跟踪检测【高考题组】考点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2015重庆文综T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解析】选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
2、的改革。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正确选项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中央决定开展撤乡并社工作,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才使得原有的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被逐渐取消,A与材料内容相符。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B干扰选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起来。此选项的时间与题干提供的“1982年”不相符,应排除。C干扰选项政企分开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D干扰选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
3、2.(2014江苏单科T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选D。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国的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当时得到了农民的拥护,A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体制是“左”倾错误的集中表现,并不是修正上级的政策与制度,B、C错误。农业生
4、产责任制最早出现在凤阳县小岗村,是农民的一次自发对人民公社制度的一次改变,D正确。3.(2015山东文综T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解析】提取材料信息时,要注意图片中的“向阳乡”,这说明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连陌生人都不敢见”“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说明了“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阐释时,要注意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答案:提取历
5、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
6、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4.(2012全国卷T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
7、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选A。纷纷下海经商说明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A符合题意;由于本题题干主旨和选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其他三个干扰项如果用题干主旨无法直接排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用史实进行排除。B说法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在80年代就开始而不是1992年,故排除B;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不是1992年,故排除C;D说法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在80年代也已经开始,不是1992年,故排除D。【拓展延伸】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总之,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5.(2015天津文综T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
9、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最初目的主要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故C正确。天津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刚建立的,是天津对外开放的深入与扩大,不是当初设立的主要目的,故A错误。当初对外开放的目的是“走出去,引进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是后来扩大开放的一个目的,故B错误。D是开发区设立后所产生的影响,不是当初设立的主要目的。6.(2014天津文综T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
10、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解析】选C。经济特区是指在经济方面特区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因此排除,C正确。7.(2014四川文综T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B.C.D.【解析】选D。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逐渐深入的,可推断出当时对外开放是很慎重
11、的,所以正确;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而是讲“经济改革”,且“国际阻力太大”与史实不符,故不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选;根据题干“如果当初都会不一样”,可判断是正确的,故选D。【拓展延伸】掌握中国对外交往史实的复习要点(1)从秦汉到明朝前期:中外友好往来频繁,形成中华文化圈,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重视两点:一是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进而分析中国文明在明清时期未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二是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的评价及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的对比,进而分析中国远洋航海事业及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的原因。(2)从明朝后期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历经晚清政府、南
12、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外交。把晚清政府屈辱的外交放在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考虑,关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未能把握住两次工业革命机遇的原因。(3)新中国成立后: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这一部分复习要把握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的原因、目的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备选真题】(2014浙江文综T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
13、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B.C.D.【解析】选A。解答此题主要抓住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间限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开始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因此可以排除;经济体制逐步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公有制始终还是所有制的主体,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可排除。综合起来,故选A。【预测题组】1.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共同点不包括()A.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C.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有利
14、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析】选B。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改革开放和90年代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针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故A、C、D是相同点。但前者是反对个人崇拜,后者是冲破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思想束缚,故选B。2.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D
15、.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解析】选A。据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可知农工商联合企业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故A正确;据材料可知1979年企业经营尚未达到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故B错误;据材料可知这些企业并非单纯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故D错误。【加固训练】实行包干到户的两年多来,这两个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家家都盖了新房或买了建筑材料;家家户户,一日三餐大米白面,不带半点粗杂粮。每家都还存放着
16、足吃半年的余粮。这是因为()A.“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影响C.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变革D.改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解析】选D。根据“实行包干到户”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等关键信息可知,1979年以来安徽省凤阳县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等生产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D正确。A、B不符合题意,农村改革没有改变公有制经济,C错误。3.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A.企业所
17、有权和经营权分离B.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解析】选A。首先C是1984年出台的,是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包括农村和城市。D转型的过程很长,不是通过一个“以税代利”就可以实现的。材料中“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再结合所学知识,能反映A。4.2002年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A.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B.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C.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物D.为全国经济
18、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解析】选D。中共十五大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并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A、B错,D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已经出现并得到发展,所以C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录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第二章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第三章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第四章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第五章企业集团发展途径李源朝第六章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
19、市场繁荣厉以宁第七章李克强第八章厉以宁结束语厉以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抓住题干中有效信息“该书的主题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1991年”,结合所学,1991年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传统的计划和市场观念束缚了人们思想,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要思考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深入改革发展。以此为突破口结合所学组织答案即可。答案:答案示例:建议:增加“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或“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目。理由: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
20、城市,1991年发展到关键时期,摆在中国改革者面前的问题是,要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备选习题】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解析】选A。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A正确。B中“序幕”说法有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的时间“1990年”不符,C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