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二历史: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0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二历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高二历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高二历史: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高二历史: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高二历史: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同步练习 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新人教版选修4).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2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A慎用刑法B轻徭薄赋C完善科举 D重视纳谏解析:选C。唐太宗主张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这为广大儒生参与政权提供了机

2、会,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唐太宗主张军国大政“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旨在防止皇帝一人决策失误的弊端,说明他重视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唐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不符。4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国家统一与

3、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C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选C。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答案为C项。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材料2:贞观九年,太宗谓征曰:“顷读周(北周)、齐(北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齐后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

4、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是也。然天元(后周宣帝)、齐主,孰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贞观政要辩兴亡材料3:(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请回答:(1)根据材料1,你认为唐太宗为巩固统治而强调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2)材料2告

5、诉我们魏征对齐主灭亡原因的分析是“政出多门,国无纲纪”,太宗为避免重蹈覆辙,采取了哪些经济、政治措施?(3)根据材料3,你认为唐太宗这种认识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解析:本题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注意与民休息,调整统治政策,最后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答案:(1)强调发展农业和人君“简静”。唐太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经济措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发展经济。政治措施: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完善科举制;慎用刑法,加强中央集权。(3)唐太宗亲眼看到农民战争亡隋的现实,深刻认

6、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选择题1唐太宗登基做皇帝之前,曾在长安设立“文学馆”,主要是为了()A收罗人才,扩展政治势力B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C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D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解析:选A。李世民通过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治顾问,以扩展自己的政治势力。2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对皇帝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解析:选A。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庶族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这就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3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其实质是()A争取民

7、心,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正常封建统治秩序C以百姓利益为施政核心D增强国力,恢复社会经济解析:选B。封建统治者中有贤明者能吸取历史教训,通常采取轻徭薄赋或休养生息的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强调“存百姓”主要是看到历史上暴政亡国亡天下的历史教训,为了维护和巩固正常的封建统治而重视“存百姓”的,故B项正确。4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解析:选D。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杀死李世民,后被唐太宗重用。5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

8、胁巩固了北方的边防加速了汉族与突厥经济文化的联系限制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A BC D解析:选A。通过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6唐太宗曾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缓和水与舟的关系,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有()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减轻刑罚加强中央集权A BC D解析:选A。水与舟代表了人民与君主之间的关系,是加强统治,没有涉及人民,应排除。7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A休养生息政策 B仁义为本原则C民族团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

9、识灵活运用能力。A项是农业政策;B项与蔬菜品种的引进无关;C项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政策;由于唐太宗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8(2011年安徽合肥模拟)假如你生活在唐太宗时代的长安,不可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是()A鸿胪寺官员接待朝鲜的使者B唐朝贵族迎娶罗马商人之女C日本人在唐政府中担任官职D唐太宗下令禁止摩尼教传播解析:选D。本题属于情景创设式选择题,主要考查灵活迁移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唐太宗对中外交往的态度和措施。唐太宗主张“示存异方之教”,促进了佛教、景教、回教和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故D项与史实不符;唐太宗曾在六部下设立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

10、方机构,并鼓励外国商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故A、B、C三项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资治通鉴材料2:唐朝统治者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沿用羁縻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统由中央管辖,而不改变原地区民族的生产方式、习俗特点。吴枫、陈伯岩隋唐五代史材料3: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吐蕃。旧唐书直到今天,藏族民间仍流传着有关文成公主的许多优美的传说;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

11、,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他俩结婚时洞房的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也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1)材料1反映了唐太宗以何种方式处理唐与突厥的关系?(2)根据材料2简要评析唐朝的羁縻政策。(3)材料3反映了唐太宗以何方式处理唐与吐蕃的关系?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1指出以册封的方式处理唐与突厥的关系,第(2)问应紧扣羁縻政策这一开明的民族政策进行评析,第(3)问要注意文成公主入藏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答案:(1)以册封的方式。(2)羁縻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是一种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12、。(3)以和亲的方式处理唐与吐蕃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是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促进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附:课内答疑站一、学思之窗(教材P9)1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提示:嫡长子继承制对富有才干但庶子出身的皇室子弟取得帝位非常不利,因此这种制度不利于选拔贤能之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是李渊之子中,只有次子李世民具有取得帝位的实力、统治国家的能力与智慧。因此,这场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并未影响唐王朝的基业,反而将唐王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2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提示: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白,要有

13、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任务。作为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后者则提醒封建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偏听则往往带来判断的失误,滋生帝王的娇纵思想。二、本课测评(教材P12)1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提示: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其表现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

14、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示: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对后世还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

15、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唐朝的文化对朝鲜、日本有什么影响?这与唐太宗实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关系?提示:唐朝文化对朝鲜、日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其僧人、学者慕名而来,接受盛唐文化的熏陶。在朝鲜半岛,中国古代典籍、诗歌、艺术、典章制度得到广泛传播;而日本遣唐使、僧人对唐文化的研究促成其国内的大化改新,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唐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巨大影响恰恰说明唐太宗时期实行的是积极开放、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这非常有利于中外交往的发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三、学习延伸(教材P12)1你认为唐大宗的晚年为什么不愿纳谏了?能不能说他晚年变成了昏君?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提示:(1)隋亡的教训远去,魏征的去世等。(2)不能。(3)应从皇权独尊、束缚力小等角度思考。2想一想,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提示:回答本题,可赞同任何一种观点。同意第一种观点:把突厥族驱赶回故土,可以缓解突厥对唐朝边境的威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意第二种观点:对突厥族实行羁縻政策,对他们进行教化,施恩威于他们的首领和百姓,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突厥对边疆地区的威胁,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