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1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苍溪中学高2015级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1月17日上午9:0011:30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人崔护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该诗好就好在有感而发、清丽自然,昔时“人面”虽美,却未眩惑、沉溺其中;今日佳人难再得,也不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怅惘,可谓“哀而不伤”。兴起兴尽、抚今追昔之间,隐含了中国诗学中一个颇为精妙的传统感兴。“感”,“动人心也”;“兴”是“起情”,“有感之辞”“托事于物”。但凡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

2、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皆是“感兴”。“感兴”的道理并不艰深古奥。说它精妙,是因为感兴的诗学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并不期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多么宏大、深刻的诠释,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也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引人反复咀嚼、悉心品味。就像这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惹得千载而下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所以不忍释卷,只能陪他一起怅然若失。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过于执着,未免心为物役、堕入悲苦;看得太透,则又会寡淡枯寂、了无生趣。真正的趣味,只在

3、于洞明世态、练达人情,在痴迷其中与冷眼旁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面对这个“度”,语言虽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直接描述它的刻度,却可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因而,在感性的诗学、感性的作品里,题材只是题材、抓手,通常不具备“主题”的宏大意味和“思想”的完整性、一贯性,如果非得给它冠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恐怕只能用“生活”这样一个意义繁复丰饶的概念了。就古代而言,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于近现代而言,因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激烈动荡,加之西方诗学理论、文学观念的融入,凡此种种宏大历史命

4、题统摄下的诗学主流,莫不汲汲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的反思与重塑,其间人性、审美等超越庸常日用的抽象观念也成为权衡文学、艺术的重要尺度。感兴的诗学传统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现代”品质的国家、社会和个体生活局面初具规模,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一种“生活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形态中,感兴的诗学才重见天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生代”作家创作的转变,也感受到“新生代”“晚生代”创作不同以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明确呈现出一种拥抱生活、体味生活、吟咏生活的创作动向。这些作品有赞美、有质疑、有拥抱,也有反抗,但都在“我始终跑不出

5、自己的生活”之大前提下,或是在商品的包围中“灵魂再度受洗”,或是感喟“缓慢的打工生活”。或许新世纪诗歌所根植的现代性生活形态较之传统而言已然翻天覆地,但其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试图以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诠释生活本身的诗学意图,却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之为“感兴的诗学”之复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性的诗学作品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虽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B. 感性的诗学作品不要求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宏大、深刻的诠释,因而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

6、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C. 感兴的诗学作品“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既不为物欲、堕入悲苦,又不寡淡枯寂、了无生趣,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智慧。D. 感兴的诗学作品突破语言自身的拘谨,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崔护的一首绝妙好诗,点出了本文的论证话题感性的诗学传统。B. 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论证,重点阐释了感性的诗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C. 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了感性的诗学传统的发展脉络。D. 文章最后结合新世纪的中国诗学现状强调了感性的诗学

7、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兴的诗学在选材、主题、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没有追求,只要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即可。B. 在古代,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有人称之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近现代,它处于“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的境地。C.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这为感兴的诗学重见天日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使得诗歌创作面貌一新。D. 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质疑、拥抱或反抗。【答案】1.

8、B 2. D 3. A【解析】1. B(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2. D(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慨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 3.A(“没有追求”绝对化,是对文本的误读。从第二自然段论述其特征的种种表述来看,不是完全“没有追求”,而是不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9、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感性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慨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0、A项,“没有追求”绝对化,是对文本的误读。从第二自然段论述其特征的种种表述来看,不是完全“没有追求”,而是不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即可。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大 地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

11、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

12、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13、。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

14、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

15、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

16、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作铺B. 第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C. 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D.

17、 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6. 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答案】4. B 5. (1)“鹅黄”指铺满老家大地的新秧苗,它们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包含“悲”的成分。(2)万物生死枯荣的自然规律便是大地的逻辑,它亘古不变,不会出错;但这一逻辑也有可能由于天灾或人祸的因素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整句话强调了乡村生活的不变与无常。 6. (1)多处使用情感色彩

18、鲜明的词语抒情。文章借“悲壮”“寂寥”“泪流满面”等词语较为直接地表达作者对大地、对农民的深挚情感。(2)精选意象营造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作者挑选“孤岛”“沙漠”“汪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诗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3)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第段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第段三个连续的“一棵一棵地”及第段“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分别使用反复和排比的手法使作者对农民及土地的情感显得更为浓烈。【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19、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B项,“文章第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表述有误,应该是插叙。补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而此处是插入父子间的生活往事。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这是考查句子的含义。首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圈出关键词,“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关键词是“鹅黄”“悲壮”;“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这句话应分析前后两个句子各自的含义。然后回归文本,第一句话源自文章第四段,且在第四段的结尾,前面说“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可见“鹅黄

20、”是指新秧苗的颜色,遍地的新秧苗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这解释了“悲壮”的内涵,这些新秧苗农民一棵一棵栽入泥土,蕴含着农民的艰辛,这就有了悲壮的意味。第二句话源自第五段,前面说“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既然是大地的逻辑,自然不会出错,这就解释第一分句的内涵;“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大自然的逻辑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天灾人祸的因素导致的青黄不接就是例证,这两句突出了生活的一成不变和变化无常。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文的语言具有强

21、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这是针对文章的语言设题,且题干给出方向,“抒情色彩”。首先要明确抒情的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从文中来看,先找出直接抒情的内容,如第四段“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第五段“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第九段“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这些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地、对农民的深挚的情感。然后圈出文中涉及到的意象,如第一段中“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同时文章多处使用修辞来表达情感。点睛:解答语言类的题目,可以从用词的角度,看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

22、音词。从句式选用角度:有无连续使用的短句,或长短句结合;有无对偶、排比等整句形式;或整散结合;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从手法的使用角度:某种修辞手法、某种表现手法。从语言的整体风格。从人称使用角度。答题步骤: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人称、风格)。举例分析(结合文本),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指出效果(运用术语)。比如本题中,题干已经指明方向,“抒情色彩”,故考生应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来答题;先理解文章整体的情感倾向,然后到文中找到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再圈出借助手法表达情感的语句,最后进行分析即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材

23、料一:近日,一档网综中国有嘻哈自播出后,便引发广泛讨论,无论是导师还是选手都大受关注。节目版权的问题一直颇受争议,早前就有网友质疑该节目无论是赛制、LOGO、舞台,甚至话筒都和原版节目相差无几。7月26日,韩国MNET电视台证实中国有嘻哈没有购买show me the money版权,对节目高度相似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无独有偶,上周湖南卫视刚刚开播的真人秀节目中餐厅,也因涉嫌抄袭踩到了雷点,部分网友甚至去豆瓣打一星以示抗议。近年来我国诞生的“原创”新综艺仿佛总能和韩国某热门综艺扯上关系。禁韩令下,版权不清白的新综艺越来越多。它们自诞生就不受欢迎,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韩国方面也曾公开点名

24、“抄袭”:东方卫视抄袭MBC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推出了极限挑战;湖南卫视抄袭SBS电视台英才发掘团制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袭TVN电视台三时三餐制作了向往的生活。江苏卫视抄袭KBS第2频道歌曲之争胜负和SBS电视台神的声音,制作了更好的声音和一唱到底等。(摘自人民日报从到为何综艺总陷抄袭)材料二:2015年综艺节目在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图材料三:2017年春节前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见面如字朗读者等节目的播出赢得了受众的一片叫好,新一代文化类节目“文化+综艺”的模式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清流”自有源泉。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自有其深厚的内容供养。而梳理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一路发展,我们

25、不难发现,这些受到观众好评的电视综艺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真人秀元素的吸纳,才是赢得观众的喜欢的良方。电视节目的功能说到底是大众娱乐,“寓教于乐”仍然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而这一次“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盛赞,恰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受众对当前充斥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成为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的厌倦。同时,经过近几年电视综艺版权的引进热,新一代“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国电视综艺赢得了文化自信,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摘自吴生华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路径浅析)材料四:“当我们一再说创新的时候,所谓创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全新的

26、、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节目元素基础之上的重新组合、与时俱进。创断,更多还是模仿基础上的新,继承基础上的新,对各种节目元素和文化要素的新的融合”。电视综艺节目在收视和口碑上的双向成功,与其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尊重受众,带着真诚策划节目,而且要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摘自李红霞浅谈央视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启示)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几家地方卫视推出的几档新综艺

27、,如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虽然名曰“原创”,却因版权不清白而受到质疑。B. 从2015年四大地方卫视编排占比看,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C.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面如字朗读者为代表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了表达形式,吸纳了真人秀元素,被观众盛赞为“一股清流”。D. 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节目定位、新鲜的表达语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让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还能赢得良好的口碑。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不仅中国有嘻哈版权受到争议,陷入抄袭嫌疑,还有多家电视台的所谓新综艺与韩国的某些热门综艺也撇不清

28、关系,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B. 从材料二的节目编排看,尽管四家电视台的新闻时事节目播出比重不大,但收视率都高于播出的比重,这与综艺节目的播出与收看的占比情况恰恰相反。C. 电视节目的功能是大众娱乐,但“寓教于乐”也应引起重视。创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成功,可以看出观众对纯粹游戏甚至恶搞的“愚乐”节目已经厌倦。D. 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的关键是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这需要从受众角度思考,带着真诚策划节目,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E.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综艺节目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文化+综艺”类节目的9. 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

29、概括。【答案】7. B 8. BC 9. 要杜绝版权抄袭,借鉴引进外国好的娱乐节目,博采众长;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寓教于乐”,摒弃“愚乐”节目。在细分市场中找准定位,开辟未被涉足过的领域。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各界各领域的资源,创新节目表达形式。【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B项,“综艺节目无论是播出比重还是收视率都高居榜首”不能概括湖南卫视的情况,“严重挤压了电视剧、新闻时事和其他节目的发展空间”也无根据。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答题时首先浏览选

30、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导致中韩两国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版权问题“引起中韩网友、媒体阵阵讨伐”。D项,“提高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概括错误,这段文字主要是谈综艺节目的“创新”。E项,“从模仿引进到模式创新的全过程”不准确,“已正式走上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也将“将然”说成“已然”,原文:希望这一股文化的清流能够让中国的电视综艺最终走出“愚乐”之流。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问:中国综艺节目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发展,解答时要抓住“中国综艺节目”、“健康发展”这两个关键点

31、,带着题干问题到各材料中筛选信息,概括相关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

32、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

33、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B.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C.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D.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

34、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B. “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C. “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

35、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B. 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裕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C. 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D. 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

36、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宣太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跟从的人想打那个人,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孙登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关键词 “类”“释”,被动句式)(2)孙登已经去世(绝:咽气)了,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关键词 “闻”“摧感”“陨”)【解析】10. 试题分析:本

37、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登”“徐夫人”“徐氏”“步夫人”“步氏”等,最后再依据一些谓语动词进行断句,如本句: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12. 试题分析:本

38、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如本题D项,东中郎将,万户侯皆不是孙权所赐,是魏王。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抓住每句中的重点词,即得分点,如第一句中得分点:“类”“释”,被动句式;第二句中得分点:“闻”“摧感”“陨”。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39、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

40、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他身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徐夫人派人来,凡赐给他的

41、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他推辞说:“本原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孙登回答说:“在吴地。”孙权听了,沉默不语。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我听说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停止一些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愿望。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瑾、步骘为国尽忠,通

42、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合乎时宜的办法,除掉苛刻繁琐的政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五年以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被定为宣太子。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渔家傲寄仲高 (陆 游)东望山阴何较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

43、事。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注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仲高:陆升之(1113-1174),宇仲高,陆游的堂兄。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14. 下列对以上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岑诗本为送朋友入京,起笔却写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墨不多而内涵丰富,很自然地引出二、三联对安西景色的具体描写。B. 陆词最后三句描述自己现状韶华已逝,浪迹天涯,夜不能寐,只有饮茶消忧。这流露出诗人落寞消沉之意。C. 两首诗歌数量词的运用耐人寻味。岑诗中“一身”“万里”的悬殊,表现诗人的胆魄

44、和勇气;陆词中“一万三千里”言离家之遥远,归家之难。D. 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E. 两首诗歌用典不着痕迹。如“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出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题落花风”,诗人以杜牧自况来抒写情感。15. 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相同感情:借“家书”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不同感情:岑诗:京城与边疆相隔“万里”之遥,“费马蹄”“愁地尽”,“觉天低”可见旅途艰辛。既表达诗人不畏艰辛、远戍边疆的报国之情;又暗含希望朋友多珍重之意。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

45、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陆词:离家万里,浪迹天涯的羁旅之愁;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伤感和内心的愤懑不平。【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这流露出诗人落寞消沉之意”分析错误,陆词最后三句表面看似消沉,实则愤激不平。D项“陆词上片属于虚写;下片属于实写”分析不当,陆词上下片均有虚有实。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如今在诗词鉴赏中已比较常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诗句中分析并判断对错。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必须在具体诗句分析

46、的基础上进行,如岑诗首句“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就有两种思想感情,一是不畏艰辛,二是报效祖国守边疆。陆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解答时先将两人的诗词中的情感分析概括出来后,再区别其中的异同点即可。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美貌被其他歌伎妒忌的一句是“_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从而表现宫女很多的句子是:“_ ,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_, _”两句写自己一身猎装,率领浩荡队伍出猎的场景。【答案】 (1). 妆成每被秋娘妒 (2). 绿云扰扰 (3). 梳晓鬟也 (4). 锦帽貂裘 (5).

47、 千骑卷平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理解型的默写,重在理解语境提示,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中易错字“鬟”“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姝在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一举夺冠,她的一夜走红在观众中引发了诗词热。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扫地。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力量。九寨沟地震中的生死离合和互相救助令人感佩。对于年轻人,只要他认认真真

48、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业余打打台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了。山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旅游日不再免票的行为,使这座扬名三晋的民俗宝地越发像个商人一样锱铢必较。只因喜爱书画的心思自幼及长愈演愈烈,时或搦管染翰,虽条件简陋也不以为然,勉力为之。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一夜走红:形容人红的很快,很突然。符号语境;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望文生义;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使用正确;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业余打球根本没错,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可非议”;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

49、气量狭小,很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符合语境;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合语境,此处表达的意思是不在意简陋的条件,应改为“不以为意”。1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历经8000余年的风风雨雨,粟和黍这些古老的物种及以其为代表的传统耕作系统不但没有灭绝消失,而是在敖汉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B. 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认识飞跃与实践路径创新,而且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C.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互通的基础建设,它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

50、明的“带”和“路”。D. 在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又被网友指出该剧涉嫌侵权使用昆曲演员演唱的牡丹亭曲调录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而是”改为“ 反而”; “传统耕作系统”“灭绝”,搭配欠妥。 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对换。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放到“原著”之前。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解答病句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张接到几个朋

51、友来访的消息,高兴地回答:“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B. 小李在应聘信上写道:“日前惠顾贵公司的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C. 王主任在招商会上恳切地说:“欢迎各位投资山区建设,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D. 小赵偶遇某同窗好友,寒暄过后询问对方家人情况:“令慈身体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得体。A项,府上:敬辞,尊称别人的家;B项,惠顾:敬词,用于感谢别人的光顾;C项,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第一、二处不

52、超过10个字,第三处不超过20个字。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当是生命个体对外界的最基础的认知。在我们古人看来,时间是变化的,是动的;_,于是有了“动静”的观念。时间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可逆的,而且这个规律永远不变,不变当然就是“静”,_;空间虽然是静止的,_,这就是可变的,于是“静中有动”。【答案】 (1). 空间是不变的 (2). 于是“动中有静” (3). 但生命个体所处空间却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当是生命个体对外界的最基础的认知

53、。文段是围绕第一句进行论述的,补写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推断。21. 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规范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 75 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普通话?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一个来了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 3 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 168168,8 月 31 日面试, 海心大厦 908,不见不散哦。四、写作【答案】本公司系合资公司

54、,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 3 名,要求本科学历,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会普通话,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性别不限,有意者请拨打 168168。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有媒体赫然以“医生急救时剪坏患者衣物,救完人遭家属索赔千元”为标题,报道了2017年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全力抢救网吧工作人员李先生而事后遭索赔的事件。该新闻一经发布马上占据各大网站热搜榜,网上出现了一片对索赔的患者家属的讨伐之声。诸如“其实不能怪患者家属,谁叫医生事前不跟家属商量保人还是保衣服”之类的评论充斥各大贴吧。对此,患者家属大呼冤枉。后经记者查证,该报道的正文则为“患者家属称

55、,衣裤被剪坏后,患者部分财物在救治中丢失,遂向医院提出1000元失物费的赔偿要求;院方则回应称患者家属的行为可以理解,并检讨自身工作可以更细致”。患者家属的遭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情何以堪曾几何时我觉得自己会像一株莲花,“濯清涟而不妖”。不管如何污秽我亦洁身自好。可是不知何时?我竟然对一直坚守的本心动摇了。有个人问我:“老人跌倒你扶不扶?我竟然犹豫了。我不断的问自己,这是怎么了?我变了,变的另自己都感到陌生。我的本心呢?我的真善美呢?都还在我的心里呀。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我

56、会犹豫呢?不由得让我想起:河南女子斑马线被撞躺地一分钟,遭二次碾压身亡的那个视频。当时在这一分钟的间隙里,有很多人和车在她身边经过,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女人生命的逝去。当时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有太多的不敢相信,也有太多的惋惜和悲哀。我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那样麻木。后来我问自己会怎么做?第一反应竟是我会在她前面拦着车然后打120。这没错,也会挽救她的生命,可是我的第一反应怎么不是马上跑过去看看她呢?直到今天“医生为抢救剪坏患者衣物遭家属索赔”这个事件被我知道,感触颇深之余,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病症。原来是害怕,是被这些见利忘义,蝇营狗苟之徒的做法影响到了。医生救人一命,急救是不会考

57、虑那么多的,衣服影响手术肯定是要被剪掉。救死扶伤不徒锦旗,也请不要献上如此这般的无奈。不论这个钱是怎么丢的,也不谈法律的定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情况下,救了你一命那就是道义,剪掉衣服也是职责所在。怎么能这样以怨报德呢?钱有那么重要吗?这是对人的良知进行了一次考究。我不知道这个医生是多么的无奈,以后如果再面临同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做呢? 不过,我还是相信他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同样剪掉病人的衣服,这是他的职责,换成你和我也同样会这样做。我们心里都有一杆秤,知道生命的意义。虽然损失了些金钱,却收获了良心。虽然有些委屈,却坚守了正义。很多东西金钱是买不来的。【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核心事

58、件是“媒体”的信息的失真导致网友声讨患者家属。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媒体”“患者家属”“医生”“网友”,从材料中来看,媒体报道错误信息在先,网友跟风声讨在后,前者显示出的是媒体的错误导向,后者显示出的是盲目跟风,这两者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作为媒体,应对受众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媒体对受众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受众提供大量的信息;第二,为受众传播知识;第三,为受众提供娱乐;第四,使受众受到教育,增强受众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第五,对受众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会产生影响。作为媒体,对于真假难辨的新闻信息,应当查清真实情况,避免假消息误导受众,欺骗受众;对于受众需要知道、想要了解到的信息,

59、应当进行一定的整理,制作成系统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对于血腥、色情等违背公序良俗、传播负面能量的信息,应当进行一定的过滤,对于负面新闻要有选择地传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主流媒体只报喜不报忧,只是由于负面新闻对于社会和谐性和稳定性有着不利的负面影响,主流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新闻信息的社会效应;对于一些公众了解不多但有实际影响的信息,应当进行深度的科普式的报道传播,许多信息与公众密切相关,但是在网络上没有准确的内容,主流媒体需要担负宣传的任务。作为受众,首先要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其次,在信息时代,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并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

60、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要做个理性的人。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根据媒体和网友的做法角度立意,对于前者,考生可以从媒体的责任角度分析,对于后者,考生应从理性客观对待信息的角度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