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69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用目光倾听说课稿 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目光倾听说课稿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2、:“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一、说教材。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

3、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2、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积累语言。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

4、目光倾听”的含义。 (二)难点:掌握作者写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情趣”

5、中触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引出一股清泉,让纯真的语言化为盎然的诗句洋溢在课堂教学之中。 (二)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三)学法:联系实际,自读自悟。五、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谈话导入播放歌曲我爱妈妈的眼睛,请学生认真倾听。师:歌曲歌颂了什么。生:母爱,是通过妈妈的眼睛体现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眼睛有关的文章。用目光倾听。出示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3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的道理。(二)、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1、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6、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2、再次齐读课题,“倾听”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倾听:细心地听取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有什么问题。预设:为什说要用目光倾听?(对题

7、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 (三)、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了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4、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指导学生美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8、诗歌的感情所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对最后的诗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倾听”的意思。)6、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四)、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背诵诗歌1、指名背诵2、男女生比赛背诵3、小组背诵(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拓展学习收集有关母爱的文章。收集“金波”的作品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六)、小结 学

9、生: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平凡的一句话教导“我”,对“我”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七)、布置作业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自己也仿写一篇诗歌,拿自己写的诗歌读给妈妈听。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交流 真诚与人交往要真诚六、说板书设计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汇报加以梳理、概括,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重点,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七、说教学效果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了该文本的主题-真诚。但是本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虽然读的时间较多,但是每次的读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教师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没有更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这还需要老师更深一步的挖掘教材,再提炼精华,将诗歌教学上得更精,更有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