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质量调研试卷一、认真思考,谨慎填空。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 ,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 )。2、100千克比( )千克多25%。3、在一个书包里放3只黄乒乓球和5只白乒乓球,让你每次任意摸出1只球,这样摸120次,摸出黄乒乓球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 ),摸出的黄球大约会有( )次,如果想摸出黄球的次数达总次数的80%左右,你认为需要再放入( )只白球。4、一套西服原价210元,打八折后售价是( )元,打折后降价( )元。5、小明身高1.6米,在照片上他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6、把一张长12.56分米,宽6.28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圈成一个圆柱
2、铁皮桶,这个铁皮桶的底面积是( )或( )平方分米,(接头处忽略不计)7、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木料截成5段小圆木,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8、把一个侧面积为251.2平方厘米的圆柱体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切开拼成与圆柱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 )平方厘米。二、仔细辨析,正确判断。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 ( )2、求压路机滚筒一周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求压路机滚筒的侧面积。( )3、1:20190的比例尺,就是说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4、若4A=5B,则 A:B=4:5。( )5、以直角三角形任意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可
3、以形成一个圆柱。( )三、反复比较,对号入座。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比是( )1:4 1:2 1:12:2、把一张长方形照片按10:1的比例放大,长与宽的比是( ) 不变 变了10:1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体积和是60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45 40 20 15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1、直接写得数1800799560876.49.6128125( ):25 250.30.30.30.3(178 )1613 24132、求未知数X。4 x + 4.4 = 103、列式计算。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五、联系生活
4、,解决问题。1、据科学资料显示,儿童负重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320 ,如果长期背负过重物体,将不利于身体发育,小川的体重是30千克,书包重5千克。请你算一算:小川的书包超重了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
5、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小红买6角和8角的邮票一共13张,用去8元4角钱。这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用假设的策略进行思考)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
6、“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的收入应该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规定为:稿酬低于800元的不纳税;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缴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税款;稿酬高于4000元的,应该缴纳全部稿酬的11%。王老师拿到一笔6000元的稿酬,应该纳税多少元?观察内容的选择,
7、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
8、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4、学雷锋见行动活动中,六年级部分学生为社区服务,其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是23。后来又有3名男生参加,有3名女生有事离开,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75%。原来参加社区服务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