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76442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次月考试题一、填空。1、从3、7、6、8、5、10中选3个数,写出4道算式。_ _2、写出4道得数是12的算式。_ _3、按要求画。 比多3个。_比少4个。_和同样多。_3、按规律接着画一组。4、按规律写数。15、16、( )、18、( )、( ); 19、( )、( )、16、15、( )。1、3、( )、7、( )、( ); 0、2、( )、6、( )、( )、( )。19、7、( )、13、( )、( ); 20、18、( )、14、( )、( )、( )。5、数一数、比一比。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比多( )个二、口算。10051810375

2、86847910989947839771066510076531846196188678-51997三、列式计算。1、乒乓球队有男生7人,女生8人,一共有多少人?2、白兔16只,黑兔10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3、10辆汽车,开走6辆后又开来8辆,现在有多少辆?4、红花6朵,蓝花4朵,黄花8朵,一共有多少朵?“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3、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17只小鸟,飞走7只后又飞来2只,现在有多少只?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

4、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6、水里有8条鱼,游来2条后又来了5条,现在有多少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