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前冲刺限时练(六)(时间:40分钟,分数: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齐国积极维护周天子权威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逃至齐国,没有对士阶层是否重要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周天子权威进行维护,齐国大夫韩晳所要表达的
2、是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旨在说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为其违反了礼制,也就是说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故B项排除,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度还没有被破坏,故D项排除。答案:C25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朝代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粮食亩产水平(市斤)总产量(亿市斤)全国总人口(万人)总面积北方南方春秋战国2.394%91196.743 200秦汉5.7294%117629.016 000魏晋南北朝3.851.9251.92590%122583.855 000隋唐6.423.213.2190%1241
3、305.839 000宋元7.22.594.6190%1401 749.4512 000明10.74.396.3185%1552 385.8820 000清(1800年代)10.54.316.1985%1552 340.9730 000A 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B 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C 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D 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是关于“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的内容,与农业商品化无关,故A项排除;结合表格中全国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以及全国总人口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全国土地面积的不断增多,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多,据此可以得
4、出耕地增多推动了人口的不断增长,故B项正确;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方与南方耕地面积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严重失衡,故C项排除;材料中数据无法得出人地矛盾的缓解,故D项排除。答案:B26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 致力于社会稳定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 融儒释道为一体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解析:据所学可知宋代是汉人主政,又尊崇文化,士大夫集团接过韩愈、柳宗元的大旗,决心发起儒学的复兴运动,注重秩序,讲究节义,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才会有二程、朱熹“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
5、人顺服的体制”“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故A项正确;据材料中“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强调的是社会,而不是个人,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思想的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改良个人,以达到社会的稳定,但并不是改良社会体制,故D项排除。答案:A27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 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 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 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 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解析:题干中所叙述的是中国在冶铁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对西方科技进行阐释,更得不出来打破西方科技垄断,故A项排除;依据“从而大大提高冶金
6、的炉温”可得出会提高冶炼的质量,与规模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冶炼技术,无法看出农业技术革命,故C项排除;“活塞式鼓风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金属的质量,使得金属工具进一步得到推广,故D项正确。答案:D28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A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 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解析:材料中进口的鸦片不断增多,与结构趋于合理不符,故A项排除;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进口商品结构示意图,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否迅速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两个时期进口商品中,鸦片与棉制品的比
7、例都在不断增多,其他商品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再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中国市场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化趋势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故D项排除。答案:C29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营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解析:结合材料中“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本意为妄图利用川西“袍哥会”的实力来对付共产党力量,企
8、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故A项正确;不能用“袍哥会”来代表整个地方民间组织,故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国民党的反抗,没有对四川是否成为最后的营垒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袍哥会”属于民间帮会组织,并不能说明民众,故D项排除。答案:A30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解
9、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可知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 “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答案:A31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A
10、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B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C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D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解析:材料中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的建设方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没有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题干中强调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没有能够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这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影响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新中国工业化成本高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而不是应该发展轻工业,故D项排除。答案:B32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调解了
11、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解析:材料中没有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强调的是公众使用土地,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财产所有人与公共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调节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故B项排除;“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中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是对财产所有权人权利的规定,是有限的所有权,故D项正确。答案:D33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年份地区16991701177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
12、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46.946.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6.329.043.0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解析: 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西印度的制成品百分比在1804年之后不断降低,说明英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降低,故A项排除;数据表格中亚非拉地区的进口英国制成品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该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且说明了其殖民地化程度在逐渐加深,故B项排除,C项正确;表格中数据仅是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无以说
13、明“在欧洲产品销售额下降”,故D项排除。答案:C34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解析:据材料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强调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也就是国家的制度由人民自己决定,也就是人民的国家制度,故A项正确;材
14、料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未来国家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革命斗争的方向,故B项排除;“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工人阶级”的阐释不合题旨,材料是对国家制度建设设想的叙述,故D项排除。答案:A35“21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域。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材料观点反映出()A文化价值差异阻碍全球化B全球化的深入发展C文化产业代表全球价值观D国际格局逐渐演变解析:据材料中“21世纪的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创新领域”说明了文化价值是利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排除;结合
15、材料中“全球性创新领域”“正以文化产业为中轴线全面展开”说明了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反映的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文化价值代表的是创新领域,而不是全球价值,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国际格局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7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法国文豪太涅指
16、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材料二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
17、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16分)(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9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根据材料一二”“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等信息,分别从西方与晚清等两个方面,西方方面结合“凡人要先关怀
18、世间的事”“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晚清方面可以从爱国主义,学习西方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分析原因,西方可以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晚清方面原因可以中国自然经济受冲击、挽救危亡的社会主题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一方面需要结合史料分析出有效信息,另一方面需要运用准确的史观进行分析,结合史料信息可以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特征:西方:肯定世俗生活,歌颂爱情;肯定人的价值,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晚清:强烈的批判现实性;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宣扬西方思想文化。原
19、因:西方: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由此引起了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取得进展。晚清:自然经济受西方经济冲击逐渐解体,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晚清中国已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挽救危亡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16分)(2)解读:从文明史角度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交汇与碰撞,是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封建文明的碰撞。从现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自然经济解体,近代经济发展及政治民主、法治化的诉求,是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的结果。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中国人思想上反抗外来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结果。(9分)41阅读材
20、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考查一个王朝,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素(总分100)唐朝(得分:76分)明朝(得分:68分)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10分)87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10分)98三、民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10分)49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10分)88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10分)77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10分)94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
21、制度)(10分)76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10分)75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10分)87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10分)97整理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作简要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紧扣题干中关键信息。“对
22、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然后选取一个朝代,最后结合自己选取朝代的打分项目,运用已学知识对打分项目进行分析归纳即可。答案:示例:朝代西汉要素政治制度领土分值878说明:西汉总体上来说,政治比较清明;从政局来说,保持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中央官职基本承袭秦制,但地方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造成王国叛乱;采取察举制选官,有一定的进步性。汉朝除拥有秦朝的全部疆土外,汉武帝北驱匈奴,西平西域,领土空前广袤,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评分参考分值要求1012表格填写完整。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进行说明;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表格填写完整。能够围绕所给要素与分数,借助史实进行分析;所举史实与要素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表格填写完整。所运用的史实依据不足,或史实与要素构成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表格填写完整。论述文字与所举要素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