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62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7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时跟踪训练2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六)一、选择题(2015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完成12题。1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解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答案A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2、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在1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故选B项。答案B(2015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读图,完成34题。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沙漠化 B水土流失C酸雨 D次生盐碱化解析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答案B4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

3、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解析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答案D(2015北京海淀期末)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热带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依据资料推断()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热带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互矛盾,不可协调解析从资料可以看出,油棕产业是一种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它的发展威胁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

4、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热带雨林为野生生物提供了生存场所,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6油棕产业链中()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解析油棕产业以油棕为原料,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油棕种植园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油棕产业的发展威胁大猩猩的生存;油棕产业链生产结构较为单一,不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答案B(2015福建莆田一模)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

5、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78题。7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解析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是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是风景区;则丙为住宅区。答案C8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降水少风力弱工业粉尘排放多燃煤取暖A B C D解析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注意题干中“较其他季节高”,应该回答冬季特有

6、的因素。答案D(2015广州二模)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9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反映的耕地功能是()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解析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答案A10引起曲线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解析图中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

7、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答案A11(2015安徽安庆4月模拟)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特色鲜明的农业循环经济。下图所示的陕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是()A平原区发展模式B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模式C盆地发展模式D山区发展模式解析图示有大型鱼塘、草场、大型沼气池等,应该布局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结合陕西地形分为三部分,北方黄土高原区、中部渭河平原区(海拔较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原,而是断落下陷的盆地)、南方秦巴山区,可知C项合适。答案C(2015

8、河南联考二模)读山东省某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1213题。12制约图中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三大瓶颈是()A纤维原料、环境保护、水资源B化工原料、销售市场、新能源C能源燃料、交通运输、劳动力D地形结构、科学技术、城镇化解析本题组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是循环经济,读图分析判断,该模式是围绕纤维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的循环生产过程,纤维原料的生产与供应,环境的保护必不可少;该企业位于山东省,水资源较为短缺,该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因此应该选择A项。答案A13该地发展这种生产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将资源

9、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 B C D解析该生产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善环境,B正确。答案B二、综合题14(2015广东惠州二模)环渤海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发达,该区域协同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渤海沿岸区域图。材料二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下图为2013年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统计图。材料三部分环渤海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渤海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河北曹妃甸现代物流、钢铁、石

10、化、装备制造天津滨海新区石化、冶金装备、港口物流山东东营石油加工、石油装备制造、物流山东烟台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铜材生产辽宁锦州炼化生产及石油储备、船舶制造辽宁营口石化、钢铁、装备制造、港口物流(1)渤海被_半岛和_半岛包围,属于我国的内海。(2)2013年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的是_海;受灾面积最广的是_海。分析渤海赤潮灾害严重的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环渤海地区实施经济协同持续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4)2014年8月,连接大连至烟台的渤海海底隧道规划方案公布,分析该隧道的修建对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空间定位,读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赤潮灾害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交通运输的意义。第

11、(1)题,读图判断得出答案。第(2)题,读图可直接得出前两空答案。赤潮灾害是严重的海水富营养化现象,从渤海海域的封闭特征,自净能力差,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营养物质,生态的破坏,河流水汇入的减少等方面来分析其赤潮灾害严重的原因。第(3)题,读表格分析该地区协同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该地区经济以重工业为主,环境压力大,经济结构相似,重复建设,区内竞争大。第(4)题,海底隧道的建设,对区域发展来说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大气质量。答案(1)山东辽东(2)东渤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海域浅,净化能力弱;周边地区生产、生活污

12、水排入;海域过度捕捞,破坏生态链;河水汇入量减少。(3)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差;重工业比重大,资源、环境压力大;港口等设施重复建设,区内竞争大。(4)改善区域交通;加强区域间联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大基建投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大气质量。15(2015广东广州调研)读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图一中阴影甲地区是我国_(“冬”或“春”)小麦的主产区。阴影乙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绿洲农业区,说明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2)图中阴影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

13、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试分析造成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3)图二为甲地区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该示意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依据图中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二中的具体表现。(4)图中甲地区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试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措施。解析第(1)题,甲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一带,气候干燥,水资源较为紧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及恢复植被等。第(2)题,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属于基础知识。第(4

14、)题,地下水漏斗区的形成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直接的关系。答案(1)冬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水资源较少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盐渍化、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生产结构不太合理等。对策: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2)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3)生态持续发展。表现: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稻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利用农产品、地热温泉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社会持续发展。表现: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4)原因: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措施:雨水回灌、节约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