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446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第四单元文言文(3)(B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用典,也叫用事,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辞,如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功能主要是使文辞更为含蓄和典雅。中国古代用典修辞早就有之。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出现了“互文性”的说法,它大体的意思是:一个文本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创造,一定是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或是明写,或是化在自己的文章中。其实这个说法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的意思差不多。用典变成了“互文性”,传统的文学修辞法变为现代的文学修辞法。那么,用典与

2、社会文化有何联系呢?首先,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方法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正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社会精神文化的最初的生成可能是从民间到上层的,下层的百姓在劳动的实践中,由于有感受、有需要,形成了最初的歌谣。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于是拿过去加工,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这种情况一代又一代这样持续下来。而士人从下层劳动者那里“拿过来”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典”了,他们可能增加或减少一些字句,改变一些字句,或者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这过程从广义上说,就是用典。中国士人加工、改造、整理过的最早的诗歌(如诗三百),不断被后人“

3、引用”或“化用”,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就更是“用典”了。因此“用典”是精神文化生成过程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过程使“用典”成为一种文学修辞,“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其次,再从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看,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是后一代的文化总是从前一代、前几代的文化里面继承一些成分。这继承中,必然要引用前代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这就是典型的“用典”了。若用刘勰的话来说,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通变”两个字,“变”是根据现实状况提出新主张、写出新篇章,这是对古之变;“通”就是要学习古典,熟悉古典,吸收古典,使“变”建立在“通”的基础上。那么在这“通变

4、”中,“用典”也就自然成为创造中重要的环节了。更重要的一点是,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不同,士人崇尚的风气不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为什么到了宋代,会出现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把“用典”推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呢?这就与宋代士人推崇的风气有关。他们更看重书本,而看轻了生活,或者说从现实逃向书本领域。黄庭坚生活的时代,现实社会问题堆积如山,如与北方民族矛盾已经十分严重,内部纷争不断,而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了,他们逃向书本是他们与现实矛盾无法协调的产物。这样,黄庭坚看重的是杜甫和韩愈的诗“字字有来处”。以上所述,说明了文学修辞中的用典的种种情况,

5、其最深根源仍然在社会文化中。我们不能离开社会文化的状况孤立地来理解文学修辞中的种种问题。(摘编自童庆炳社会文化对文学修辞的影响)1下列关于“用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典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是指人们在行文中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言论和事迹等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亦即刘勰所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B在中国,用典修辞早已有之,然而在西方,直到上个世纪才出现,比中国晚了很多。C用典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引用,直接引用前人言论和事迹,一种是化用,把前人言论和事迹化在自己的诗文里。D西方文论中所说的“互文性”,指从别的文章中引用了、化用了某些成分,其意思与中国古代的用典相似。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史已经证明,下层劳动者创作的歌谣,必然会被上层的士人看中,拿过去加工,从而成为诗歌或其他作品,所以,士人的创作就是不断加工、改造、整理的过程。B诗经不断被后人“引用”或“化用”,创作成新的诗歌作品,这也说明了用典是社会精神文化生成的产物。C“江西诗派”把“用典”推到极端,提出“夺胎换骨”和“字字有来处”的主张,这与宋代士人崇尚重书本、轻生活的风气有关。D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造,而且二者密切相关,继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继承的变化发展;这当中“用典”是重要环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士人之所以逃向书本,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时

7、代现实社会问题很多,而且他们觉得他们面对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B“用典”这种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渊源很深,与社会精神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各时代不同的社会风气及士人崇尚的不同风气密切相关。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句诗中的“塞上长城”是化用南朝大将檀道济被宋文帝冤杀时所说的“乃坏汝万里长城”一语,这就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D用典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修辞,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引起了中外文论家的重视,所以文学创作应多用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

8、精敏强执。天启二年,擢御史,谒假归。明年冬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

9、籍。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许显纯、崔应元搒掠备至,勒

10、赃二千八百,五日一追比。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文言初下狱/ 忠贤即欲罗织诸人/ 已/ 知为尊素所解/ 恨甚/ 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 欲杀之B汪文言初下狱/ 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 知为尊素/ 所解恨/ 甚其党/ 亦以尊素多智虑/ 欲杀之C汪文言初/ 下狱忠贤即/ 欲罗织诸人/ 已知/ 为尊素所解恨甚/ 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D汪文言初下狱忠贤/ 即欲罗织诸人已知/ 为尊素所解/ 恨甚其/ 党亦/ 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5下列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筵,文中指天子的经筵,即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B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可能有当庭被杖死者。C削籍,指革职。“籍”指官帽。D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B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12、。C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D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先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一首诗后自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译文:_(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3、。8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_9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

14、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狼外婆佚名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之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了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的狼外婆。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

15、们在骂声中走了。“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我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眼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

16、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我想念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了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地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

17、:“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不自觉地落下。我慢慢地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气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

18、我不明白地看着她。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替你收房租。”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节选自哲思,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眼中的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了“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B“狼外婆”被三叔要钱的无情言行气得手直哆嗦,当她看到“我”时眼睛却

19、亮了一下,她把对三叔的气愤化为对“我”的期待。C“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内心的矛盾。D“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E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令人难以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之情。(2)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6分)答:_(3)文中为什么在后半部分的记叙中才交代“狼外婆”不是“我”爸爸的亲生母亲?请简要分析。(6分)答:_(4)本文由父母遇难后“狼外婆”来接“我

20、”、“我”随“狼外婆”回乡下生活以及“我”考上大学后“狼外婆”的举动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最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

21、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了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

22、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

23、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1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

24、1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

25、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作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

26、最高的世界级大奖。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获得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

27、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答:_(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答:_(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28、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_,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食。只要上下一致,_,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北地区必将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章节,赢得更丰沛的尊严和尊重。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_的救国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A久而久之戮力同心势不可挡B长此以往戮力同心势如破竹C久而久之同床异梦势不可挡D长此以往同床异梦势如破竹14下列

29、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很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金砖国家有着相同或相似看法,都致力于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B泡菜、葡萄酒之类的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低,质量易于达标,新兴市场国家更容易从这些产品起步,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从而取得市场份额。C我们中国的古代先贤们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和人生。D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理赔、承保、销售、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

30、管理负责。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_。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翻阅整个东亚艺术史,_。然而在当今的艺术研究中,这种单一的文化中心发源说受到诸多挑战,似乎在今日的语境下这种文化之间的传统羁绊已被打破和解构。历史上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_。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不仅引领未来的发展,也会映照历史的风貌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中华文明有无处不在的影响不同文明的融合和碰撞不仅可以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

31、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不同文明的融合和碰撞不仅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亦可以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ABCD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这世上大概有两种怪人:有人活了一生,从来不抱怨,这样的人叫“弱智”;还有一种人,他活了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抱怨,喋喋不休地抱怨。他就喜欢让周围的人生活在他的唾沫中。_?我不说你也知道,叫“怨妇”。当然,这种人也可能叫“怨男”。我建议:_,就别让这个老师做班主任。万一这样的人不幸做了班主任,他会把他的全班学生折磨成为程度不同的神经质或精神病患者。我的意思是说,

32、选择了做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生活方式。而乐观其实很简单:_。17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剪纸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字。(6分)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30250051解析:选B

33、。上个世纪出现了“互文性”的说法,不等于说这时候才有用典的修辞。2解析:选A。“士人的创作就是不断加工、改造、整理的过程”理解不当。3解析:选D。“文学创作应多用典”这个推论不成立。4导学号30250052解析:选A。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语意和人名。“汪文言”“忠贤”“尊素”都是人名,根据句意判断各人是作主语还是宾语,即可断句。如“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句意完整,其前后均应断开。5解析:选C。C项,“籍”,指官员名籍。6解析:选C。C项,“魏大中弹劾魏忠贤”错误,魏大中弹劾的是魏广微。7(1)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2)魏忠贤想

34、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止。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明敏悟坚强执着。天启二年,(黄尊素被)提拔为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批评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心意。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召见大臣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当面商讨事情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二月,大风吹起黄沙,白昼昏暗,天像鼓一样鸣响,一连十天都是如此。黄尊素极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

35、大过失,最后说:“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章递入,魏忠贤大怒,打算在朝廷上杖打他。韩大力营救,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直言上书接着弹劾,魏忠贤得到奏章更加怀恨。八月,河南进献玉玺。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止。五年春,(皇帝)派黄尊素视察陕西茶马互市的情况。刚出京城,逆党曹钦程弹劾黄尊素专门攻击贤良的人,助长高攀龙、魏大中暴虐的气焰,于是被削去官籍。黄尊素正直敢于说真话,尤其有深谋远虑。刚进入御史台官署时,邹元

36、标确实帮助过他,黄尊素就进言规劝邹元标说:“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以前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魏大中告诉了他,黄尊素说:“清除皇帝身边的人,一定要有内援。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奏效,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万燝死后,黄尊素暗示杨涟辞职,杨涟不听,最终惹祸上身。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黄尊素说:“魏广微是小人之中能忍受羞辱的人,过快地攻击他,就铤而走险了。”魏大中不听,魏广微更加投靠魏忠贤,从而酿成了大灾难。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罗织各人的罪名。不久,当他得知是黄尊素从中化解时,就更加忌恨了。魏忠贤的党羽也因为黄尊素多智谋,想杀死他。于是,拿

37、来盖有图章的空白奏章,列上黄尊素等七个人的姓名,逮捕他。使者来到苏州,正逢苏州城内围攻逮捕周顺昌的旗尉,城外的人攻击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的人把逮捕证给丢了,不敢来。黄尊素听说了,立即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入钦犯监狱。许显纯、崔应元严刑拷问他,勒索赃款二千八百两,五天追缴一次。不久,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黄尊素叩头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诗一首,于是自尽。时间是天启六年闰六月初一,终年四十三岁。福王时,追封谥号忠端。8导学号30250053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

38、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9导学号30250054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10(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雄姿英发羽扇纶巾11(1)解析:选BE。A项,“作者运用比喻,表现了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错,“

39、狼外婆”并没有泯灭人性。C项,“这显示了她内心的矛盾”理解错误,“狼外婆”其实是胸有成竹。D项,“有所悔悟”不当,这实际是奶奶对“我”的一种鞭策、激励。(2)解析:文中作者多次写“奶奶”古怪的行为,如拿刀把姥姥吓走、不让“我”看与父母的合影、神秘的上锁的柜子、最后带“我”到自己的家中看房子等。答案:“我”的姥姥等人凶狠地要房契时,“狼外婆”凶悍地拿起菜刀叫骂着将他们赶走。她两次将父母和“我”的合影抢过去并锁进柜子里。她暗中为“我”布置好父母留下的房子并将多年积攒的钱交给“我”。(3)解析:此题可从欲扬先抑、欲褒先贬、制造悬念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制造悬念,使读者牵挂“我”以后的命运。欲褒先贬,

40、前文中她对“我”的粗暴与后文中对“我”的关爱形成对比。(4)解析:无论认为哪一部分精彩都可以,但关键是分析“精彩”的原因。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语言或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鉴赏。答案:(示例1)第一部分最精彩。面对“我”姥姥家的人洗劫财物,“狼外婆”一声不吭;但被逼要房契时,却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坚忍和凶悍。“狼外婆”麻利地来接“我”,对“我”姥姥等人的训斥和谩骂,以及护卫似的搂着“我”,点明她爱“我”的奇特方式。艺术表现上,运用对比手法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狼外婆”的形象。(示例2)第二部分最精彩。“狼外婆”命令性的语言即“咱要拉扯她”,显示出她在

41、家中的绝对威严和对“我”的爱心。“狼外婆”以闪电似的动作先后两次将照片锁在柜子里,这两个重复出现的细节表现了她独特的爱的方式,深化了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狼外婆”的形象。(示例3)第三部分最精彩。显现三叔的刁蛮、贪婪,与下文中“狼外婆”避开他送“我”上大学的情节一脉相承。“狼外婆”从火中抢过录取通知书,以及为“我”提前布置好住房等描述,揭示出她对“我”的关爱,深化了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照应、悬念、比喻手法及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狼外婆”的形象。12导学号30250055(1)解析:选CE。A项,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

42、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B项,概括不全,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D项,“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2)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3)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4)(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在“抗疟”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100多次失败,才

43、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言之有理即可)13解析:选A。“久而久之”意为“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长此以往”意为“长期这样下去。通常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依据语境,第句应选“久而久之”。“同床异梦”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共同生活或者同做一件事而心

44、里各有各的打算;“戮力同心”意为“齐心合力,团结一致”,依据语境,第句应选“戮力同心”。“势不可挡”意为“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势如破竹”意为“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依据语境,第句应选“势不可挡”。14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应改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B项,成分残缺,可以在“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之后添加“的需求”。D项,不合逻辑,可将“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理赔、承保、销售、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改为“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

45、营行为”。15解析:选D。第一空之后的内容是按照“历史现实”的顺序阐述的,所以,这个空语境选填第句。即可排除B、C两项。第二空在句中选择,第句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第句突出的是“中华文明”。依据语境可以知道,下文阐述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影响”密切关联,由此可知,第二空应该选填第句。和都是递进关系的复句,但是第句先说“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再说“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这更符合事物的规律和人们的认知。所以,第三空应选填第句。16这样的人叫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喜欢抱怨停止抱怨17导学号30250056构图要素:排污管排出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1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