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37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2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纲定位思维导图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解读 1.识记: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3.应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荒漠化问题,提出其合理的防治措施。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 知 识 整 合)1认识荒漠化(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主要成因: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干旱为主

2、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古代: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2)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3)现代: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深 度 思 考)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

3、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3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

4、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 题 组 递 进)1(2010安徽文综,28)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下题。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森林锐减 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解析开矿易造成植被破坏,加上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答案B22012重庆文综,36(1)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5、(8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上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解析本小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开垦耕地的过程中,灌溉不当易引起土壤盐渍化;植被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扩大耕地会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答案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

6、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考点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知 识 整 合)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7、、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深 度 思 考)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

8、长题 组 递 进)1(经典题)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解析第(1)题,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第(2)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

9、留水分。答案(1)AB(2)AC2(经典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20分)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6分)(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解析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是: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区域生态建设有多种途径,理由表述充分即可。答案(1)干旱、半干旱距海远近(

10、2)选或。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分析荒漠化问题成因及防治的一般思路思 维 模 板)1生态环境问题可建立如下的思维模式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2框图法宏观认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防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生产状况下产生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典例剖析】 2011浙江文综,37(1)节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

11、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学 以 致 用)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土地荒漠化已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a陡坡开垦 b过度放牧c生态环境脆弱 d大风季节开垦(2)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3)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12、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植被稀少。第(2)题,河西走廊,牧业与灌溉农业发达,降水较少。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c、b、a、d(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3)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三北”防护林工程考向荒漠化的形成与防治(2012海南地理,1415)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

13、.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及读表分析能力。由上表可知,该地沙地、草地面积比例较大,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上图可知,19992007年,该地毁草开荒,导致沙化面积增大,故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云贵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中部和松嫩平原中部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西部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故D项

14、正确。答案1.B2.D(经典题)读下图,完成35题。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解析第3题,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第4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

15、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5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3.D4.B5.B62012广东文综,40(4)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8分)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解析本题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可参考我国西北沙漠化防治措施。从题目信息中找出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答案少耕、免

16、(休)耕,退耕还草;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A BC D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的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

17、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新出现的沙漠化主要是由于滥垦、滥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答案1.C2.A读某区域197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35题。3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5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30年间该区域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第4题,由图可知,沙漠面积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小而扩大。第5题,由图中环境变化信息可判断,随

18、着森林的大面积减少,该地区河流水量减少,流程变短,沙漠面积扩大,因此森林的主要生态意义是涵养水源。答案3.B4.A5.C6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示意图。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有关的是 ()。A B C D解析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据图可知面积较小的所示符合澳大利亚的情况。答案C7下图是北京沙尘传输示意图。关于沙源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源地的地表均为荒漠B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源于蒙古C干旱、缺水是沙源地的共同特征D第一条路径对北京的影响最大解析黄土高原地表的黄土并不属于荒漠的范畴,故A选项错误;第二条路径的沙源主要来自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故B选

19、项错误;不同源地的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程度每次都不同,故D选项错误。答案C8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北方农牧过渡带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扩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解析北方农牧过渡带的自然因素很不稳定,降水量较小,因此退耕还林还草是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答案D9下图是全球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判断造成该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图中荒漠化分布地区降水量较小,外力作用以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答案D10下表反

20、映了19491970年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情况。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年)1949195519601970东经(度)121.97121.93121.94121.88北纬(度)43.5743.5143.5443.59年份(年)1978198519901995东经(度)121.86121.75121.80121.71北纬(度)43.6343.8043.6843.84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解析由于科尔沁草原位于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导致沙化土地连片发展。答案A11(2014福州期末

21、)读我国部分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解析据图可知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并不是最大的,故A选项错误;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大于宁夏,故B选项错误;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乱砍滥伐,故D选项错误。答案C二、综合题(共46分)12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西北地区水资源天然禀赋差,配置极不平衡,加之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水

22、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加剧,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材料二西北地区部分河流不同年代径流量统计表(单位:亿m3) 年代河流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塔里木河56.253.243.344.839.2(1990年1995年)黑河12.311.19.811.26.9(1990年1994年)石羊河5.474.313.152.290.63(1999年)材料三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图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图)(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4分)(2)简述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带来的

23、环境问题。(10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途径。(10分)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得出,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逐年减少。河流水量的减少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有关。第(2)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盐渍化加重。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的最主要用水方式为农田灌溉,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答案(1)径流量逐年减少。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24、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2)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地下水位下降,河水矿化度上升,水质下降。(3)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13(2014沈阳四校协作体联考)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22分)水资源利用不当(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4分)(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

25、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10分)(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8分)解析第(1)题,由统计图可直接得出结论。第(2)题,由于深居内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高山环绕盆地,以风积地貌为主;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于绿洲地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新疆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第(3)题,可从保护植被、合理放牧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26、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第2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纲定位思维导图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考纲解读 1.识记:森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2.理解: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其脆弱性。3.应用:根据不同区域分析森林破坏后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考点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知 识 整 合)1森林的重要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生态价值:请你结合示意图,以“气、水、净、美、尘、沙、物”为线索简答森林的

27、生态环境效应。【思维拓展】 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2.森林分布【特别提醒】 现存的原始森林主要有两片: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主要因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者难以通行而开发较晚,从而得以大面积保存。3世界森林现状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深 度 思 考)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题 组 递 进)1

28、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A处森林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了森林的功能是()。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解析A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带,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答案B2(2011北京文综,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

29、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解析森林的作用包括固碳、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考点二热带雨林环境效应、开发与保护知 识 整 合)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

30、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非常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提醒】 (1)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间的协调程度。(2)水热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在热带雨林地区,虽然土壤贫瘠、但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导致生物循环旺盛,使雨林成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3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4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深 度 思 考)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及危害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1、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题 组 递 进)1(2014长沙一中月考)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回答(1)(2)题。(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

32、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解析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第(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答案(1)B(2)A2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回答(1)(3)题。(1)关于朗多尼亚人口迅速增长

33、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人口出生率剧增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的大量迁入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有关A B C D(2)关于人口的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经济活动造成了对雨林的破坏相关性不明显A B C D(3)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必须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严格保护,完全不能开发利用A B C D解析第(1)题,由人口的增长幅度可以看出,该地区的人口增长不

34、会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造成的,应当是由于亚马孙公路的修通,使大批移民迁入而造成的。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人口的增长与雨林的破坏呈正相关,雨林之所以被破坏,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第(3)题,对亚马孙雨林应当进行保护性开发,盲目开发和完全不开发都是错误的。答案(1)C(2)A(3)D考点三湿地功能、开发与保护知 识 整 合)1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2)质量在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35、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题 组 递 进)1(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

36、“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结合宁夏平原是西北干旱区主要粮食种植区可推知,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破坏湿地,C项正

37、确。第(2)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银川地处干旱区,故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减小气温年较差,而对城市排污能力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答案(1)C(2)B2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2)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速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

38、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答案(1)B(2)D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思 维 模 板)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

39、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典例剖析】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与“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亚马孙流域由于周围的国家全都是_国家,发展水平不高,因为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而生活在其中的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_农业为主,人口稀少,对自然环境索取不多,至今仍保存了大面积的原始雨林。(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政府开始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造成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坏,试回答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答案(1)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东部)沿海。原因是

40、地处沿海,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开发较早(或答:西北内陆地区人烟稀少,原因是交通不便,湿热的气候不利于人的居住)。(2)发展中传统的迁移(3)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等。学 以 致 用)(2012惠州四调)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和超载过牧,退牧还草解析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可知地湿地破坏严重,应控制开发

41、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B考向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011天津文综,67)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 Ce Df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

42、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第2题,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答案1.D2.C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景观32010天津文综,12(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分)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_。(3

43、分)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依据红树林的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及分布在海岸地带的特征分析其生态作用。答案减小风浪,保护堤岸4(2013课标,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解析本题以速生桉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4、的能力以及综合表述能力。第(1)题,上游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为沼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读图可知,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以及沼泽萎缩。原因是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52010浙江文综,36(2)(3)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

45、别简述其成因。(10分)(2)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解析(1)从两地所处的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2)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会造成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等。答案(1)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

46、的大小1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2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 Bb土壤Cc生物 Dd供给养分3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答案1.A2.B3.A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

47、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46题。4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平原面积广阔A B C D5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B C D6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解析第4题,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

48、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第5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脱贫的。第6题,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答案4.B5.D6.A(2014济南模拟)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7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解析如果甲山为秦岭,则河谷地带位于秦岭的北坡,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B(2010山东文综,78)下图为我

49、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完成89题。8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9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第8题,图示显示,三角洲面积减小,故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故道南岸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主流由东南改向东北。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第9题,河口三角洲附近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水量小,

50、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方式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答案8.D9.B(2014湖南十二校第一次联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1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51、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解析第10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11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答案10.A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4南昌一模)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图)”材料二“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材料三“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

52、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10分)(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为千克/米2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2分)(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10分)解析第(1)题,依据两地位置,结合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即可。第(2)题,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光合作用强而生物量大;而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而生物量小。第(3)题,由图可知,土壤通过地表径流、淋溶、供给三条途径丧失肥力。答案(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

53、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3)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13(2010四川文综,36)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1)分析图1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

54、境的作用。(8分)(2)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解析解答该题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依据经纬度位置确定乙地为三江平原,然后从纬度、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湿地成因;(2)充分理解湿地“地球之肾”的含义,分析湿地的生态意义;(3)依据经纬度确定丙地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推断其自然景观。答案(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2)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55、(或狐、熊穿行)。必考点专练1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14德州一模)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2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燃料短缺砍伐森林不合理灌溉盲目扩大耕地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A B C D解析第1题,由于用水量增加,直接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第2题,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差。人为原因(决定作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

56、保。答案1.C2.B3下图为我国某沙漠地区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变化示意图,关于该地不同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部以极重度沙漠化为主,东部以轻度沙漠化为主B沙漠化向东北方向延伸C轻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其迁移距离最大D中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迁移解析读图并结合图例可判断,我国西部以极重度沙漠化为主,东部以轻度沙漠化为主,不同程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移动方向不同,如极重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且迁移距离最大,C正确;中度沙漠化景观斑块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迁移。答案B下表是贵州省典型石漠化研究区特征

57、对比数据表,据此完成45题。研究区地貌类型海拔(m)坡地比例(%)气候类型年降雨量(mm)石漠化等级人口密度(人/km2)农业发展模式鸭池高原山地1 3201 73544;25温凉湿润863潜在中度513粮食种植红枫湖高原盆地1 2401 45030;10湿润1 200轻中度259生态畜牧花江高原峡谷4401 41073;41干热1 100中强度147经济林注:坡度比例是基于GIS平台从地形图上提取的,分号前后分别为15和25坡地。4贵州省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山地地形C石灰岩地质 D水土流失5下列关于研究区的治理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漠化治理方法相同,但不同区

58、域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B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C生态畜牧和经济林模式能带来良好的经济与水土保持效益D强度石漠化区域应以水土保持、封禁治理为主解析第4题,贵州省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表格中显示研究区降水量均在800 mm以上,气候湿润,排除A;山地地形与石漠化的形成没有绝对的关系,B错误;石灰岩地质会导致流水溶蚀作用显著,地表水缺乏,与石漠化相关,但不是其主要原因,C错误;降水丰富,且地势起伏大,加上植被破坏等综合影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是形成贵州省石漠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第5题,根据题目信息判断,三个不同的研究区,地貌类型、海拔、坡地比例、气候、石漠化

59、等级、人口密度以及农业发展模式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理不同研究区的石漠化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方式,以确保治理的有效性。答案4.D5.A读各种森林类型在不同坡度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m3/hm2)统计表,回答67题。坡度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混交林灌木林毛竹林经济林平坡881.84846.07950.791 063.88952.54724.131 011.791167.11缓坡839.36841.27956.901 190.42834.80677.761 092.071 158.72斜坡797.05824.26942.211 140.70857.60716.26852.491 142

60、.20陡坡695.22784.00945.971 133.48915.44685.38883.121 164.80急坡675.82687.05913.531 055.53701.76662.66862.246.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大的森林类型是 ()。A阔叶林 B毛竹林 C经济林 D马尾松林7下列关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能抬高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森林由于树冠、根系的差异,其水源涵养的能力不同A B C D解析第6题,根据表格数据可判断,在平坡、斜坡、陡坡的条件下,经济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都

61、是最大的,在缓坡条件下,其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仅次于阔叶林,故经济林是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最大的森林类型。第7题,若地下水位较低,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可以抬高地下水位,若地下水位已经较高,则无法再抬高地下水位,错误;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除了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外,还包括对地表径流的截留以及植物根茎对地下水的截留等,错误;森林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正确;结合表中信息即可判断正确。故选B。答案6.C7.B下图为世界某种资源主要分布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8该种资源最可能为 ()。A煤炭 B石油 C淡水 D热带雨林9该种资源的减少会导致 ()。A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B全球变暖速度加快C干旱呈全球化

62、趋势 D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解析第8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种资源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因而该种资源最可能为热带雨林。第9题,热带雨林具有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的功能,其数量的减小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大,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的速度加快。答案8.D9.B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为3.3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03%。结合江西省地图,回答1011题。10造成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年降水丰沛土质疏松,多黄土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A B C D11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土壤盐碱化加重 B湖泊淤积C河床抬升 D

63、水旱灾害加剧解析第10题,江西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江西省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第11题,水土流失会使泥沙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使得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致使河湖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水旱灾害加剧。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于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的地区。答案10.D11.A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12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华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A B C D13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气候干旱,沙丘不

64、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解析第12题,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的成因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地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第1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新出现的沙漠化主要是由于滥垦、滥伐森林,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答案12.C13.A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能够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的木本植物群落,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读图,回答1415题。14关于图示海岸的叙述,合理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B热带地区,沙质海岸C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D温带海滩,降水丰沛15图示植被的主

65、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解析第14题,根据红树林分布特点及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判断。第15题,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可以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14.C15.A二、综合题1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1)(3)题。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

66、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下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图中甲、乙和丙阴影区分别被列为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和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1)简要分析甲区域为重点开发区的有利条件。(2)图中乙是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说出该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并说明限制其开发的原因。(3)丙区的主要生态任务是荒漠化的防治。在沙漠边缘的绿洲,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重点开发区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应该重点进行工

67、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因此应围绕这些方面对甲地进行合理分析。第(2)题,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因此应围绕这些方面对乙地进行合理分析。第(3)题,丙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区资源丰富,但森林和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开发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答案(1)甲区域位于天

68、山北坡(麓)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冰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绿洲)农业发达;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好。(2)乙区的重要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该地区森林、山地草原广阔,植被覆盖率较高;水资源丰沛,是额尔齐斯河等河流的发源地;目前草原超载过度,草场植被遭到破坏;对北疆地区绿洲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3)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边缘的防护林;在绿洲外围设置沙障;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禁止过度开垦;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重视环保等。17(2014贵

69、阳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二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表。统计项目1978年2007年耕地面积(万公顷)4.04.6森林、草原比重(%)1810气温年较差(0 )3336年降水量(毫米)44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千克)160150粮食总产量(万吨)9.610.5人口(万人)3240

70、(1)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地区有何不同?解析30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扩大,而森林、草原面积减小,这是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所造成的,进而导致了当地气候恶化(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由此可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1)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3)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土质疏

71、松,所以治理侧重于退耕还林、还牧;而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山区降水丰沛,所以治理侧重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章末整合提升(1)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破坏等。(2)热带雨林对于全球的生态意义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其生态的脆弱性,很容易被破坏且不易恢复,加上人类在开发和建设中的不合理行为,导致雨林被毁,因此必须进行有力的保护。(3)影响荒漠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治理荒漠化必须针对人为因素采取措施。正确分析水土流失答 卷 投 影规 范 审 答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规范审题(1

72、)根据信息1,30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扩大,而森林、草原面积减小,这是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所造成的,进而导致了当地气候恶化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2)根据信息2,并结合(1)中分析可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卷讲评批阅1:(1)该题要求学生回答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许多学生除了答出耕地 面积增加和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外,还答出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等,说明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抓住“土地利用状况”这一关键词。(2)回答自然环境的变化时,学生几乎均能答出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加等,但有的学生多答了粮食平均亩产减少或者粮食总产量增加等,这说明学生没能理解“自然环境”这一概念。批阅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时,将所有自然和人为原因均答出来,说明学生没抓住“主要”这个关键词。答案(1)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分指导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应有针对性地对某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