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4级第一学月测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右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周朝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冶炼技术的提高 C宗法制的盛行 D宗教思想的蔓延2.“曹氏,叔与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与曹姓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科举制3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2、。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4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5费孝通在描绘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时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
3、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古代A、宗法制度文化 B、“家国同构”理想C、森严的等级制D、 “三纲五常”原则6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C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D受中国宗法制的影响7全球通史评论说:“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
4、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导致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宗法制、分封制 B郡县制、行省制 C皇帝制、中央集权制D民主制、元首制8据史料记载,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发迹后请杨度为自己修家谱。这一记载体现出家谱A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B有传承先辈精神和鼓励后人的目的C是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重要信息D深受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9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
5、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10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井田制已趋向瓦解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1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作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12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
6、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 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C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13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1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
7、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5“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17.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
8、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内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行省制 D明朝内阁制19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20.钱穆在中国
9、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21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这主要表明了中国古代:A、天下为公 B、儒法并施 C、以农为本 D、家国一体22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A、中
10、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C、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D、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2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年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24“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
11、相权的矛盾 B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D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25中国历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A唐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26“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这一现象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礼乐制度的建立 B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C专制皇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7中华
12、文摘第一期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28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
13、是因为A宦官专权 B 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2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C宋、元 D明、清30明朝参加平倭的兵部侍郎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说:“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明人谢杰认为“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对胡、谢二人 的言
14、论理解最正确的是A“倭寇”事实上不全是日本人 B“倭患”原因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C“倭患”一说掩盖了事实真相 D解决“倭患”只能运用军事手段31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无法完成的选题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3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
15、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33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34.“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
16、了。”从材料中可知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3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二、材料题:(30分)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
17、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材料四 他们(中国)帝国的政治制度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只有它是完全建筑在人权之上的,只有在此制度下,一个省的长官如果不受人民的欢迎,就会被撤职,受到惩罚伏尔泰哲学辞典材料五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中国的君主集宗教与世俗大权于一身,对臣民实行独裁统治。中国的刑罚残酷,炮烙、凌迟等酷刑令人发指,而且往往株连九族。他认为,中国人口奇多,耕地不足,人民生活贫困,弃婴到处可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阅读材
18、料,回答问题:(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6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4分)(4)材料四、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受到启蒙思想家的关注,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何差异?(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是否全面?为什么?(6分)高2014级第一学月测试历史试题答题卡(1)(2
19、)(3)(4)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4级第一学月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CACCA DADAA 1120:DDCBD BDBCD 2130:DDCBC CBBDC 3135:DABCB二、材料题:(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4分)趋势: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分)(2)措施:皇帝亲理朝政;设立军机处。(4分)(3)模式:宰相相互牵制、监督;(1分)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1分)汉武帝时的“中外朝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2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认识: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完善;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加强。(4分,任答两点即可)(4)伏尔泰推崇中国政治制度,而孟德斯鸠持否定态度;(4分)他们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都不够全面;(2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农耕文明下科技文化的高度发展。明清以来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终阻碍了历史的发展。(4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