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189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1课 论民本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课论民本学习重点 1记: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及虚词“于、以、者、之”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归纳宾语前置句的语法规律。2读: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它的进步性局限性,学习本文运用排比、比喻、用典的语言特色。3写: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作文片段。4练: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中的名句1仁者无敌。梁惠王上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梁惠王上3权,

2、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梁惠王上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6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

3、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他为“亚圣”。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溃,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2文学知识孟

4、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活动。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社稷(j)粢盛(z)圹(kun)鹯(zhn)苟为不畜(x)赡(shn)溺(n)庠序(xin)孝悌(t)仓廪(ln)饿莩(pio)狗彘(zh)(2)多音字盛昌盛shn盛饭chn 畜牲畜ch畜养x(3)辨形组词嬗嬗变膻腥

5、膻庠庠序痒搔痒赡赡养瞻瞻仰檐屋檐悌孝悌涕涕泪剃剃头2词义理解(1)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2)牺牲:祭祀用的牲畜。(3)得天下有道:方法。(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是,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走,逃跑。(6)胜:尽。(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都是学校;悌,古代敬爱兄长为“悌”。(9)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斯,则、那么。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为丛驱爵者:通“雀”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

6、”,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2)一词多义王虽欲无王:称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君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帝王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朝见天子就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接近,靠近,此处译为“流向”某业所就,孰与仲多:成就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天数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范增数目项王:读shu,多次,屡次道得天下有道:方法吾道一以贯之:学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思想得道者多助:道义、正义畜苟为不畜:储藏鸡豚狗彘之畜:畜养,养殖俯不足以畜妻子:养活(3)虚词归纳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寡人之于国也:介词,

7、对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以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树之以桑:介词,用、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介词,凭借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者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人”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用于时间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时候”二者不可得兼:用于数词后,译为“样”“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于判断句的主语后,引出判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用于表原因的判断句中,译为“的原因”之桀纣之失天下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今之欲王者:结构助词,的未之有也:代词,此事四、速读感知课文本课节录的孟子的言论,集中论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请用简明的语

8、言概括各部分内容。答:答案 第一部分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第二部分主要谈“得民心”与“有天下”间的关系。孟子认为君王要施仁政,才能吸引天下百姓的心。第三部分主要讲统治者要施仁政,让百姓发展生产才能实现王道。文白对读孟子曰:“民 为 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是故得乎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为次,君主为轻。所以得到丘民 而 为天子,得乎天子 为诸百姓的拥戴便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便可以做诸侯,得乎诸侯 为大夫。诸侯危 社稷,则侯,得到诸侯的欢心便可以做大夫。诸侯危害国家,那就另变 置。牺牲 既 成,粢盛 既洁,立诸侯。祭祀用的牛羊既已肥壮,祭祀

9、用的五谷也已洁净,并 祭祀以时,然而 旱干水溢,则 变置社稷。”且按时祭祀,但是还遭受水旱之灾,那就另立土谷之神。”(尽心下)错误!丘民,民众。丘,众。牺牲既成:做牺牲用的牲畜已经肥壮。牺牲,祭祀用的牲畜。粢盛(zchn):供祭祀用的谷物。盛,放在容器中用来祭祀的谷类。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译为“按时祭祀”。以时,按时。旱干水溢:指旱灾和水灾。孟子曰:“桀纣之 失天下也,失其 民 也;失其孟子说:“桀和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失去了 民 者,失其 心也。得 天下 有 道:得其人民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 民,斯得天下矣;得其 民 有 道:了人民的支持,就

10、得到了天下。得到人民的支持是有方法的:得其 心,斯得 民 矣;得其 心 有 道: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得到民心也是有方法的:所欲 与之 聚之,所 恶 勿 施他们所想要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 尔 也。民之归仁也,犹 水之就下、兽之他们,如此而已。人民归附仁德,就好像水向下流、野兽向旷 走圹 也。故 为渊驱 鱼者,獭也;为丛 驱 爵野奔跑一样。所以为深池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森林赶来鸟雀者,鹯也;为汤 武 驱 民 者,桀与纣也。今天的是鹞鹰,为汤和周武王赶来人民的是夏桀和商纣。现在天下 之 君 有 好仁 者,则 诸侯皆 为之下各国的国君如果有喜好仁德的,那其他诸侯都会为

11、他把人 驱 矣。虽欲无 王,不可得 已。今 之欲民赶来了。即使不想称王,也是做不到的。但是现在这些想王 者,犹 七年之 病求 三年之 艾要统一天下的人,如同生了七年的慢性病,要用三年的干艾来 也。苟 为 不畜,终身 不得。苟 不 志于医治一样。如果平常不积聚,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终身忧 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仁政,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那何能 淑,载胥及 溺。此 之谓也。”哪能做得好,不过一个跟一个地落水溺死罢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离娄上)错误!施:加于其身。尔:如此。就:接近、靠近、趋向,此处译为“流向”。虽:常译为“虽然”或“即使”,此处为“即使”。

12、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艾: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制成艾绒,可供针灸用。时间越久,艾草越干,其药用效果越好。苟:如果。畜:指平日积聚,储藏。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语出诗经大雅桑柔。意思是,那哪能做得好,不过一个跟一个地落水溺死罢了。淑,善。胥,相互。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可译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错误!期魏国的国君,即魏惠王。魏国都城在大梁,所以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寡人: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不必翻译。于:对于。焉、耳、矣:都是句末助

13、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表示对事实的十分肯定,可译为“啦”。河内 凶,则移其如果河内地区遇到饥荒,就把那 民 于河东,移其 粟 于河内;河东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调拨到河内;河东地区 凶 亦 然。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办的。错误!则:就。粟:谷子,脱壳后称小米,也泛指谷类。于:介词,到。河东:指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然:指示代词,这样。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错误!理。无如:没有像。之:前一个,结构助词,的;后一个,用于主谓之间,无意义。邻国之民 不邻国的百姓没有加 少,寡人之民不 加 多,何 也?”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14、”错误!加,更。古代人口少,人口增加可增添劳力和兵员,增强国力,所以梁惠王这样说。何也:为什么呢?孟子对 曰:“王 好 战,请 以战 喻。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拿打仗做比喻。对:本义是对答、回答,这里指臣对君、下对上说话。好ho战:喜欢打仗。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以:介词,用来。填 然 鼓 之,兵 刃 既 接,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一方弃 甲 曳 兵 而走。或 百 步 而 后 止,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或 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错误!无意义。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刃,刀口、锋刃,

15、这里指锋利的武器。弃:抛弃,放弃。曳y:拖着。而:连词,连接动词及其状语。走:逃跑。或:有的人。以 五十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笑 百步,则何如?”步而耻笑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错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等。曰:“不可,直 不 百梁惠王说:“不行,因为跑五十步的只是没有跑百步耳,是亦 走 也。”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直:只是、不过。耳:罢了,而已。曰:“王如 知 此,则 无 望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不要指望 民之多于邻国也。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错误!可译为“比”。“不违 农 时,谷 不可胜食也;数“如果不耽误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会吃不完;细密 罟不 入洿池,鱼鳖 不

16、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的网不放入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错误!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时,时节。谷:粮食的统称。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完。数c:密。罟:网。洿w池:这里指池塘。洿,深。鳖:甲鱼。斧斤:斧一类的工具。刃横的叫“斤”,刃纵的叫“斧”。以时:按照一定的时节。译时提前作状语。谷 与鱼鳖 不可胜食,材木 不可粮食和水产如果吃不完,木材如果用胜用,是 使民 养生丧死无 憾 也。不尽,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错误!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不满。养生丧死无 憾,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

17、不满,王道之始也。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五亩 之宅,树 之 以 桑,五十 者 可“五亩大的宅院,在宅院里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衣 帛 矣。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错误!第二个是衬字,没有意义。以:介词,用、拿。帛b:丝织品。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鸡、狗、猪的畜养,不要错 其 时,七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食了。豚tn:小猪。彘zh:猪。畜x:畜养。失:失去,这里指错过。其:它们的。百亩 之田,百亩大的田地,勿 夺 其 时,数口之家,可以无 饥 矣;不要耽误它的生产时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之:

18、结构助词,的。勿:不要。夺:丧失,耽误。其:代词,它的。时:时节。谨 庠序 之认真地兴办学校的教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 者 不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负 戴 于道路矣。背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了。错误!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复陈述。悌t:敬爱兄长。之:第二个“之”,兼词,相当于“于之”;另外两个“之”,结构助词,的。义:道理。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者,头发花白的人。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七十 者 衣 帛 食 肉,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黎民 不 饥不 寒,然而 不 王 者,老百姓没

19、有挨饿没有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未之有 也。是不曾有过的事。错误!句中宾语“之”前置。译为“从来不曾有过的”。“狗彘食人 食 而 不知检,涂 有饿“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莩 而不知 发,人 死,则曰:非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放粮去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不 我 也,岁 也。是何异 于 刺人而杀之,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刺人把他杀 曰非 我 也,兵 也?死,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错误!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而:转折连词,却。检: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饿莩pio:饿死的人。发:发放,这里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岁:

20、年成。是何异于也:这与有什么两样?王无 罪 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 斯天下之民 至 焉。”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梁惠王上)无罪岁:不要归咎于年成。罪,归咎、归罪。斯:则、那么。至:到来,此指归顺。一、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1)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 今义:走路(2)河东凶亦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人或动物暴躁(3)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 今义:增加(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发放,这里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今义:发现,出发2词类活用(1)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虽欲无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衣帛食肉:名词用作动词,穿3说出文言句式类型(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

21、民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树之以桑: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3)未之有也:倒装句,宾语前置(4)申之以孝悌之义:倒装句,状语后置4翻译文句(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4)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译文:(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文:答案(1)(那些人)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呀。(2)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了。(3)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4)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5)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二、重点突破5第三部分

22、论述的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是实实在在地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孟子认为,首先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稳定的生活。同时统治者应该轻徭薄赋,省减刑罚,不随意侵夺农时,即少剥削一些,少扰民一些,借以保证人民能够安定地生产,维持起码的生活。他认为,在这个基础上,再向人民施以教化,使之上养父母,下和兄弟,“修其孝悌忠信”,最后就能达到天下大治。6孟子是怎样论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这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孟子认为君王要施仁政,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心。他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指出,那些不施仁政的暴君,就像“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一样,为

23、有道的明君驱赶来百姓,以此提醒国君要“志于仁”。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是深远的,像西汉初年从刘邦到汉景帝所实行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和唐初“贞观之治”的种种措施,都是直接地从孟子的思想中得到依托。这种思想一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开明政治家以“仁”治天下的理论基础。三、疑点探究7有人说孟子的民本思想提倡实施利民措施,显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意义;有人却说孟子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其实起了不少的消极作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观点一: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

24、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对后世督导君权、激励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它一直是明君贤臣进行自我反省、追求治国安邦理想的理论武器,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警示作用。观点二:孟子企图用仁政来解决君民关系,其理想目标是使统治者成为“民父母”,把君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转化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同时,孟子毕竟是封建士大夫,其出发点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君王的政权,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这种温文尔雅的社会理想麻痹了人们的精神,对社会的发展其实起了不少的消极作用。四、美点赏析:赏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及效果8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文本分析其运用效果。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25、(1)比喻。“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指出,那些不施仁政的暴君,就像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一样为有道的明君驱赶来百姓,以此提醒国君要“志于仁”。(2)排比。“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用一系列的排比阐明要使百姓发展生产才能实行王道。(3)引用。“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孟子借此告诫君王要施仁政,才能吸引天下百姓的心。五、随堂写练9学习了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150 字左右)妙笔生花 参考例文真 情游子的千层底里缝进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埋不住的是爱情

26、。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孟 子艾若然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都说乱世出枭雄,不只是说军事上,你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枭雄。战国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无主的时期,一个嗜杀的时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这一主张,只有你才会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会说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该说你太善良呢,还是天真呢?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为什么会游历各国,

27、而且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们有称霸的野心,有嗜杀的本能,却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化他们,这不是天真又是什么?曹交曾问过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你说“然”。但你确切地知道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吗?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过是虚构一套自己认为的仁政思想。可若说你虚构,却又有些不实,因为当时确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也许是你对这些现实的不满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吧!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孟子一书中论辩居多,而当公都子问你:“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你却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28、”好一个“不得已”,因为“不得已”而“好辩”,因此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顾炎武曾说“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是不是也因为你无定主,所以说话较随便些,在王公大臣面前,也敢扺掌而谈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吧!为什么你会无所忌惮呢?难道单单是因为你是个游士,无定主吗?不是的,这其中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养,也是因为这样的修养,才使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赏析 文章最明显的特点是其浓郁的抒情性。作者情动于内,发之于外,就成为情真意切的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孟子思想的光辉和作者对孟子及孟子思想的钦佩,既拉近了作者与孟子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孟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在短小的篇幅中表达了有类于常规又超越于常规的思想内涵。文章在结构安排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尾呼应;中间从孟子的时代、孟子的人性、孟子的思想及修养诸方面展开,严谨细密,极有法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