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2019年秋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试时间:历史政治地理共150分钟 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 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 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材料
2、主要说明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官吏选拔制度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C.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出现内外朝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3.“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 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帮人无选举权D .城邦
3、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5.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6.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
4、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7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8.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
5、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9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
6、社会主要矛盾10.“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定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1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
7、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12.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13.“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
8、的是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14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15.民国成立后
9、,“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但其内容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术荒废”,且无助于民生,从而引发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这说明当时 A.传媒业发展超出社会需求B.有识之士已开始理性反思C.政治思想大多不符合国情D.学术研究已经陷入了困境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
10、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 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 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
11、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满,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
12、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现象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
13、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1993年通过的修正案将这一表述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制宪历程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制宪实践。2019年秋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CCBDD6-10:CBBAB
14、11-15:AABAB二、材料题16.(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的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17.(1)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制宪过程艰难曲折。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制宪实践中,注意借鉴和学习别国经验,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并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形式;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使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人权意识淡薄,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