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99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腾冲市腾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1.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据此可知()A. 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 B.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 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 D. 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2.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

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A. 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 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C.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 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3.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4. “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维护家庭和睦、安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孝”这种传统美德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

3、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5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6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王位世袭B诸侯分封C宗法瓦解D中央集权7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

4、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8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9.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10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

5、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1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要统一思想,那么是与非的标准都必须唯我是从”。“你们各大臣如果将联之所好者好之,所悲者恶之,是非画一,则不敢结党矣”。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思想控制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2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

6、史研究的结论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13. 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英国凭借特权也可以享受这一待遇。这一特权是( )A. 协定关税 B .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在通商口岸租地居住14. 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 实现了家国一体 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15史料记载:琅琊王氏,

7、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郡县制的推行 B 科举制的设置C 九品中正制的实 D 中央集权的加强1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 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 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 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 D 土地兼并更加严重17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放文化影响制度C区城经济均衡发展 D中央强化管理地方18下列史

8、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9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C 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20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21 清朝时

9、,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军机处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八股取士22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23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2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10、)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25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2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27. 中国外交史:“貌似

11、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28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辛丑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 D南

12、京条约签订后29 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其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30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31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

13、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32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A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C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33近年,在福建闽中的一些乡村,发现了众多红军标语:“白军兄弟,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浴”、“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这些标语的落款为“红军产”或“红共宣”。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A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

14、根据地B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交织D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34 国共两党都在敌后致力于建设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3左右,基本上都丧失了,近百万敌后游击武装,到1945年也差不多损失殆尽;相反,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展到十余省,敌后武装力量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近百万之众。导致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根据地不同结局的原因可能是()A国民党坚持正面战场抗战为主B共产党坚持抗日统一战线C汪精卫背叛国民政府,导致国民党敌后抗日力量损亡D两党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不同政策措施35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

15、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这反映出()A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 B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C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 D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36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南京,10岁因战乱随母亲辗转到重庆,19岁考入金陵大学,21岁遭遇人生第二次逃亡,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20多年后写下了著名诗作乡愁。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其出生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 B其童年离乡与日本侵华有直接关系C其就读的大学位于中共革命根据地 D乡愁创作于海峡

16、两岸“三通”后37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38. 会议制定了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二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9朱德在实行对日作战一文中指出:“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内自从西安事变后,与中华民国有着同样长久生命的内战终

17、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被结束了,国内和平实现了,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南京政府的政治路线亦开始了新的转向这一切都是在向着我们团结御侮对日抗战的总目标迈进,都是在抗日阵线中的初步成绩。”其相关背景是()A西安事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40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两个大题,其中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43题20分,共40分)41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

18、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前代国柞(Zh,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 唐会要封建杂录上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

19、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2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20、,只交所定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8分)(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分)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

21、18401842年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1900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四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1)

22、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3分)_(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4分)(3)试联系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主要理由。(4分) (4)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5分)腾八中2021届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DBBCC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CBCCDCA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ADCCABB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23、答案BBCDABACBD41题.答案 (1)政治制度:分封制。理由:西周时期实行分封,统治时间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 (6分) (2)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任1点1分);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任1点2分) (3)原因: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分)机构:宣慰司和宣政院。(4分) (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分)42题.答案(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4分)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

24、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4分)(3)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分)43题.答案(1)英国;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各1分)(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分)(3)驳斥:日本发动战争名义上是为了东亚之安定,其实质则是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4)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2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等。(2分)(5)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为中国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