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水一高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 每题3分 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其次,“省刑罚,薄税敛”,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再次,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最后,加强教育,德化民俗。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
2、,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他引泰誓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
3、等于服从了天命。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孟子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按照孟子这一思想来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这是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孟子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确立中国士人的独立性格,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为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建立了一种较高的标准。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完全是相对的,他说“君之
4、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为昏君而死。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所以他不赞成愚忠。他认为明君必须“贵德而尊士”,“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这样,孟子就大大提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孟子刻画了有社会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气象,此即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的气度是何等的雄伟宏大,富贵、贫贱、威武这三样东西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节,在生死考验面前能“舍生而取义”,最后成全自己完美的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社会进步事业而“成仁”、“取义”的
5、志士仁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思想多少都受到孟子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孟子的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能认真开发而运用,对于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民族的复兴,将有莫大的助益。(选自牟钟鉴从孔子到孟子,有删改)1下列对于孟子“仁政”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视民生,但孔子的论述模糊、零散,相比之下,孟子的“仁政”思想更清楚,更具体,更有条理,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B.孟子不仅继承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提出了具体施政要求。 C.孟子的仁政不仅要求保障基本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保护和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更强调用孝悌之
6、义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以确保社会秩序。D.孔子关于民生的论述虽然语焉不详,但它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础,所以,也理应把它看作是中国近代民生主义思想源头的一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和“君权民授”的新天命论,都充分体现了孟子对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的前所未有的重视。 B.孟子重新阐释了君臣关系,认为士可以为明君而死,但不必忠于昏君,暴虐之君可以被废除诛讨,这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平等和民主思想色彩。C.孟子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建立的一套立命处世的高标准,不仅确立了中国士人的独立的人格,而且提升了士人的精神境界。 D.西欧和日本等国之所以能发展并保
7、留成熟的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这些国家比中国封建王朝更能接受孟子的学说,更愿意放弃君权至上的封建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视和强调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这不仅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是最突出的,而且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是很少见的。 B.孟子的仁政学说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中山近代革命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和民权思想也都从孟子那里汲取了精华。 C.孟子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认真开发、运用,就必定会对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和民族的复兴产生巨大的助益作用。D.孟子刻画的“大丈夫”气象已经成为一种完美人格和优秀精神的坐标,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有社会
8、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思想。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语在匈奴传。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
9、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馀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
10、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选自汉书常惠传,有删改)【注】昆弥:乌孙王的名号。 甘露:汉宣帝的第六个年号。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孙皆自取卤获 卤获:掳掠的东西 B.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 从:使跟随,率领 C.王执姑翼诣惠 诣:拜访D.缚姑翼来,吾置王 置:安排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常惠忠君或爱国的一组是( )并见拘留十余年以惠为校尉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惠斩之而还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A. B. C. D.
11、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匈奴的大举进攻,乌孙公主和昆弥无力抵抗,乌孙公主只好上书汉朝廷来争取大汉军队的支援。 B.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后,替苏武任典属国,并将典属国传到了曾孙这一代。 C.常惠变通宣帝的意思,布置部队三路围攻龟兹,三路军队尚未聚集起来,龟兹王就交出了杀害校尉赖丹的姑翼。 D.常惠跟随乌孙军队还没有到达乌孙,就被乌孙人盗了印绶符节,他认为自己有罪应当被诛杀,但因为有功被封为长罗侯.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译文:(2)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
12、之,宣帝不许。译文:(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8诗的中间两联,主要用了哪两种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5分)答: 9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妒贤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
13、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请考生在第 11、12 二题中任选一道做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题 共25分11(本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莫泊桑我刚从某报纸的琐事趣闻栏里读到一则爱情悲剧。一个男的杀了一个女的,然后自杀了,所以他一定深爱过她。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然而这爱情唤起了我的一段年轻时期的关于打猎的异乎寻常的记忆。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那一
14、年深秋,我表兄卡尔邀我和他大清早一起去沼泽地打野鸭。他住的房子坐落在一片谷地。谷地里,一条小河流散开来成了一片开阔的沼泽地。那沼泽地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猎场。那是我表兄视之如宝的地方,他一直把它作为禁猎区保护着。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一大片低洼的沼泽地更令人神往,更令人不安,甚或更令人惊惧了。为什么在那片被水覆盖着的洼地里竟会笼罩着一种模糊的恐惧呢?是那蒲草在沙沙作响,是那磷火在依稀明灭,是那夜气弥漫的静谧,是那帷幕般迤逦在水面上的沉沉雾霭,还是那捉摸不定的噗噗声息?这声息是那样微细,那样温柔,然而听来却比人们的大炮甚或天上的响雷更为吓人。难道就是这些,才使那沼泽地显得像是个梦境般的国度那令人胆寒的国
15、度,显得那样神秘莫测又危险四伏吗?傍晚时分,我到了表兄家里。餐间,他告诉我,明晨打猎所需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我们将在明晨三点半出发,以便在四点半左右到达他选好的可供潜伏瞭望的地方。那里已经有用冰块砌好的一间小屋,用来抵挡黎明前令人难耐的寒风。一吃完饭,我就钻进被窝,在壁炉的熊熊炉火发出的亮光里睡着了。凌晨三点钟,表兄把我叫醒。我穿了一件羊皮大衣,而卡尔表兄穿着一件熊皮大衣。我们每人灌下两杯滚烫的咖啡,又喝了几杯浓烈的白兰地就出发了,和我们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猎场看守人和两只狗勃朗金和皮埃罗。刚一迈出大门,我就觉得寒气直侵骨髓。卡尔和我并肩走着,很快到了沼泽地,进了那间冰块砌成的小屋,因为我们还得
16、等上个把小时那些野鸟才会醒来四处游荡。从冰封的沼泽地里腾起的寒气,从冰墙上逼拢来的寒气,加上从上面压下来的寒气,使我彻骨贯心地发冷。我们在冰屋中央生起一堆火,一阵奇特的叫声,一阵迷惘而飘忽的叫声,在我们头上回荡而过,借着那间冰屋子里的火光,我们看见了那些野禽。在这冬日凌晨曦光尚未现于天际之时,听到生命的呼唤声,尤其是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听着这生命的呼声迅速地穿过昏暗的寒气然后消失在大地的尽头,这是何等美妙,又是何等动人!在这五更寒彻的时刻,我觉得,那随着鸟翼渐渐远去的呼唤声就像是来自这世间的灵魂的叹息!天亮了,成群的野鸭正一字排开,疾飞而过,随即在长空里消失了。一道火光划破若明若暗的晨空,卡尔
17、开了一枪,两只狗飞奔向前。这之后,几乎每一分钟,不是他,就是我,只要一看见水草上空有一群飞禽的影子掠过,便马上举枪瞄准。至于皮埃罗和勃朗金,则气喘吁吁、欢蹦乱跳地衔回血淋淋的野禽,那些野禽的眼睛有时还朝我们瞪着哩。太阳升起了,是个碧空万里的大晴天。我们打算离开此地。这时,有两只飞禽正展翅从我们头上飞掠而过。我开了枪,打落了其中的一只,它几乎就落在我的脚旁,这是一只银色胸脯的水鸭。这时,就在我们头上的蓝天里我听见一种声音,那飞禽的叫声。声音很短促,叫个不停,似乎哀痛欲绝。那只禽鸟,那只逃过枪弹的小动物,在我们头顶上空兜着圈子,眼睛注视着已被我抓在手里的它那死去的伴侣。卡尔蹲下身子,把枪举到肩上,
18、紧紧盯住那只飞禽,等它进入自己的射程。“你打下那只雌的,”他说,“这只雄的是不会飞走的。”雄野鸭果然没有飞走,它在我们头上一圈一圈地兜着,不住地哀鸣。从未有过什么痛苦的呻吟能像这阵阵哀鸣,像这只空中失偶的可怜的飞禽发出的悲怨指责之声这样使我心痛。有时,它也避开那紧盯着它的枪口的威胁,似乎准备只身继续它的长途飞行,然而它终于下不了决心,又飞回来寻觅它失去的伴侣。“你把那只雌的扔在地上,”卡尔对我说,“雄的过一会儿就会飞进射程的。”雄鸭果真不顾危险,向我们飞近,由于对它那刚被我杀死的情侣的痴情,它已经不顾一切了。卡尔开枪了,正如一只放在空中的纸鹞被人一刀剪断了放飞它的牵绳,我看到一个黑糊糊的东西跌
19、落下来,又听见那东西跌到枯草间的声响。皮埃罗跑去把它衔来给了我。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作者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对打猎琐事进行了精细描写,以此来表现其对爱情、人性的思考及对动物的关爱、关怀。B.小说中,作者对于爱情这样一个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采用了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视角,以超然的态度描绘了人和事。C.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这种构思赋予了小说的人物或主题更深远的意义,使简短的篇幅里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D.小说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
20、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塑造“我”与表兄的形象,把“我”与表兄作对比,构成了人性的善良与冷漠的强烈反差。E.小说第一段说那次打猎中“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这样写既可以使情节自然地展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2)小说第三段对沼泽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4)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妙处。(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本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思想之河汩汩向
21、前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进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
22、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
23、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囊动。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
24、和美学四讲。“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
25、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友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荚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儒”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
26、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他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
27、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B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扰与悲观,却也使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C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等专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他的美学观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专著中。E2010年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2)请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6分)(3)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4)虽然承认年
28、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知识基础:共5题 共20分1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至今王洛勇独创的“王氏练声法”仍被许多熟悉他的人津津乐道,当年为了登上百老汇舞台,王洛勇苦练发音,不仅特聘老师进行“魔鬼”训练,还用一块小石头含在嘴里进行练习。 B.一部小说,无论好坏,一旦落入索引派或考据派的读者手里,结果都会变得支离破碎,令人不忍卒读。 C.一位真正的朋友,也许不能让你有甜如蜜般的感觉,但是当你处于困难之时,他却能扶危济困,解衣推食。 D
29、.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甜蜜的小屋里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14(本题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和市场优势,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B.经上海药品鉴定机构鉴定,确定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造成大量眼疾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事件的药物为假药。 C.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每班评选出优秀学生格言,并在教室内张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D.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
30、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5(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巍山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国的发祥地和古都, ,与相去不远的大理古城却仿佛冰火两天。 , ,游客稀少,大街清净。参观当地一家民间博物馆, , , ,就摆在大门口任由风吹日晒,看着让人心疼。 却杂乱无序地随意摆放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文物保护管理水平馆内各种文物琳琅满目大理古城游客摩肩接踵好几块以梵文刻写的南诏时期碑石巍山古城却似“养在深闺人未识”A、 B、 C、 D、 16(本题5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31、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就是。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17(本题6分)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马年的除夕夜,对于很多女生来讲是花痴泛滥的一夜。 这一夜“长腿欧巴”李敏镐带着继承者们积蓄的高人气,来到了春晚的舞台。李敏镐在春晚的舞台继续释放魅力,形成一股强劲的“李敏镐旋风”。素日热衷于讨论国事天下事的中年大叔们,也加入围观的队伍,开始关心起:“李敏镐是谁?” 六、作文:共1题 每题60分 共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3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4-2015学年下期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高二语文1C【解析】递进关系错。从原文来看,前后为并列关系。2D【解析】原因分析错误。不能从客观结果反推主观
33、意愿,不符合文意。3C【解析】“只要就”充分条件关系错误,过于绝对,原文表述为假设关系。4D【解析】置:释放,赦免。5D【解析】写的是天子授予常惠官职。是乌孙人的做法。是常惠死后的事情。这三项不能“直接”表现其忠君或爱国。6B【解析】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是在替苏武任典属国之后。7(1)匈奴派骑兵以行围打猎为名前往车师国,车师国与匈奴串通,共同侵犯乌孙国,希望大汉天子救救我们!(得分点:田、为一、侵、唯,句意)(2)常惠趁机把龟兹国曾经杀掉校尉赖丹但是凶手并未被捉拿杀掉的事禀告(汉宣帝),并请求顺道攻打龟兹国,宣帝没有答应。(得分点:因、尝、伏诛、便道,句意)8手法:远近结合,衬托,(视听结合或以
34、动衬静也可)(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中间两联写登台所见之景:荒凉无人的野寺,隔水幽深的云峰,西下的残阳,破败的古台和空旷的山林。【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的能力。对于写景的诗句,考生可从视角、动静、虚实、色彩等角度来赏析。诗的中间两联均为写景,第二联为静景且一句远景,一句近景,第三联为动景,可结合诗句从这两角度鉴赏。9抒情手法:触景生情或者借景抒情,吊古伤今,表达了流离之感,故乡之思,古今兴废的感叹,忧国忧民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问“如何表达情感”即问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接抒
35、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本诗的情感含蓄地蕴藏在景物描写中,可确定为借景抒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借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10.(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2)这一段描写精致、细腻,带有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叙述者的内心独白,暗示了这里将要发生惊心动魄的事情,并说明了其对叙述者的强烈震撼,可使读者从侧面窥探到叙述者复杂的心灵世界。大量问句使读者顿生疑问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这一段描写富于文采,充满浓郁的抒
36、情色彩,很好地渲染了小说的悲情氛围,使小说具有独特的感染力。(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对生活有些麻木的人,是一个善良、天性未泯的人,是一个对人生有着反省意识的人。小说开头的描写,说明“我”对生活中的爱情悲剧已经失去了敏感,情感世界有些麻木了;一次打猎经历中一对野鸭情侣生死不离的恋情使我很震撼,也唤醒了“我”心底蛰伏的善良天性;从“我”和表兄对野鸭情侣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人生有着反省精神的人,野鸭情侣的举动,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强烈的渴望。(4)引发读者的思考。虽然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但结尾处的叙述客观而冷静,从而引发读者思考这一叙述背后隐藏的主题。结尾处“我
37、”的举动和反应与表兄卡尔的冷漠表现形成了对比,在这对比之下,突出了“我”性格中未泯的善良的一面。与前文中来打猎的兴致勃勃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打猎过程给“我”的心灵的巨大震撼,从而表现出“我”的心理的变化,更好地塑造了“我”的形象。野鸭凄美的爱情故事一结束,小说便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超出读者预期的悬念,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结尾处与第一段中“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遥相呼应,不仅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也使小说的结构巧妙严谨。【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这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很简单,谈不上“曲折”。B项,事实上,对
38、于爱情这样一个集中体现人类强烈感情的主题,作者是不可能完全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的,这篇小说中也处处带着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D项,小说中塑造“我”的形象时没有使用语言描写;小说中有“我”和表兄的对比,但并未构成“强烈反差”,因为我也参与了打猎,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野鸭情侣的爱情震撼,心生敬畏忏悔。(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作用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作用在于:烘托人物;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从情感表达的角度
39、来看,作用在于: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从主题揭示的角度来看,作用在于:暗示社会环境,展示世态风情,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常要从对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入手。本文中,作者对主要人物“我”有正面描写,如打猎的行动叙述、细腻的心理变化展示、典型的细节刻画等;也有侧面描写,如通过“我”与表兄的对比,由表兄的冷漠来衬托“我”的善良犹存。答题时,可先对所分析的人物的形象作定性的描述,再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说明。语言要简洁、准确、流畅。(4)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的情节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40、的。分析某一情节的写作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所以在分析小说的情节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小说的整体构思,要时刻注意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作用。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看,文中这个情节通过“我”的行为,表现了“我”面对因爱死去的野鸭时所受到的心灵的震撼,说明“我”良心未泯;从结构布局的角度来看,这一情节与前文有多处呼应,如开头说“爱神显圣”的体验等,使小说结构完整严谨;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一情节中“我”的举动,不仅与上文中“野鸭事件”前“我”的兴致勃勃形成对比,也与表兄的冷漠表现形成对比。12.(1)AB【解析】(1) C项,当时的美学热并不是李泽厚的著述掀起
41、的;D项,李泽厚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美学四讲中,而不是华夏美学;E项,美国权威文论选收录的是美学四讲中的部分内容。(2)大学时开始独立研究,虽走了许多弯路,但其研究成果影响很大。下放干校劳动时,他克服困难,潜心读书,做了大量笔记,为日后的研究著述奠定了坚实基础。上世纪70年代,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李泽厚通过“批判”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紧接着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引起轰动。上世纪80年代,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等美学专著相继出版,为李泽厚赢得了巨大声望,并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3)高屋建瓴,系统展示文明古国心灵历史,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比以往同类
42、著作有创新,给青年人提供更灵活更科学的治学新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审美能力。恰逢“美学热”来袭,美的历程生逢其时。(4)示例:观点一:我认为李泽厚的观点正确,导师不能对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理由:李泽厚在大学主要靠自学获得真知,他研究哲学史,却没有上过著名教授的哲学课。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李泽厚总结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而且大学阶段只是人生短暂的一个时期,他后来的辉煌成就都是离开学校离开导师以后才取得的,这更证明导师对一个大家的塑造并不重要。观点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导师对成功很重要。理由:李泽厚上大学的时机不够理想,名家教授还在接受思想改造,他没有受教于名
43、家,没有充分感受到名家教诲的力量,否则,他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李泽厚走了许多弯路,他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研究谭嗣同吃亏,投入了过分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导师教诲在前,他的研究会更加高效。李泽厚身在北大校园,虽然没有更多直接聆听导师教诲,但大师云集的校园氛围,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包容的胸襟(用老师的图书证借书,能逃课自由搞研究),使与其交游受其熏陶的李泽厚受益匪浅。导师的力量有时是无形的,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激励指引作用。观点三: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师不可缺少,但成功关键取决于学生本身)理由:对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自学能力很强
44、的学子来说,导师的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意志和能力。对于更多普通学子来说,导师在治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不可或缺,他可以指导学生更高效进行研究和学习。无论对于哪一种人,治学关键环节的指导都可以使他前行的道路更加畅通,都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要高效得多。导师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是雪中送炭,对于杰出人物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作用大小是不同的。13.B【解析】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用于此处不合语意。A.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C.解衣推食: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给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D.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
45、不去用它或管它。14.D【解析】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只要就”改为“只有才”;B项,主语残缺,应把“经”放在“鉴定机构”后;C项,表意不明,“优秀”既可指“学生”,也可指“格言”。15.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巍山”,围绕它的特点和当地一家民间博物馆来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段话先说巍山与大理古城在“游客数量”和“文物保护管理水平”上的对比,可以确定的位置;从后文的“游客稀少,大街清净”来看,是说的巍山,因此,按顺序应先说后说,与“与当地一家民间博物馆”衔接最好的,应是“馆内”,即第句,之后就顺理成章了。16.让我们与古人交谈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
4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空可以根据后一句猜测,“后人”的另一面是“前人”“古人”,因此第空可以是“让我们与古人交谈”。第空可以根据前一句猜测,“通往世界的桥梁”,强调书籍在空间上的作用,我们可以再强调书籍在时间上的作用,可表述为“为你打开通往古今的时间隧道”。17.【解析】对于很多女生来讲花痴泛滥的马年的除夕夜,带着继承者们积蓄的高人气来到春晚的舞台继续释放魅力并且形成一股强劲的“李敏镐旋风”的“长腿欧巴”李敏镐使得素日来热衷于讨论国事天下事的中年大叔们也加入围观的队伍开始关心起:“李敏镐是谁?”18. 【解析】材料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群一年级的孩子在小区里玩耍,并比赛背诵弟子规
47、中孩子要听父母话的相关内容,他们背诵经典的样子十分动人;但是,当孩子们的父母招呼他们回家吃饭时,这些孩子为了在外面多玩一会儿,就与父母拉扯、呵斥父母或者撒泼打滚等,与背诵的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故事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孩子的说与做明显不符,二是孩子的说与做不相符的原因。由此,材料的立意可以是:行胜于言;说到做到;教育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孩子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等等。 【佳作展台】行胜于言孝顺父母,不是用动听的语言熟练地背诵弟子规,而是用切实的行动来代替空谈:背诵,仅仅是开始;做,才是终极目标。因为行胜于言。如果说“言”是潺潺的溪流,那么“行”就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只有把“言”融入行动中
48、,才可能有大海的烟波浩渺、一望无垠;如果说“言”是清脆的鸟鸣,那么“行”就是色彩缤纷的春天,只有把“言”融入行动中,才可能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生机勃勃;如果“言”是嶙峋的岩石,那么“行”就是延绵起伏的大山,只有把“言”融入行动中,才可能有大山的巍峨挺拔、高耸入云。因为行胜于言。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就是,无论距离有多近,如果不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到达;再小的事,如果不做,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完成。任何事情,只有行动了,才有可能成功。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不过,再感动人心的语言,也不如一个微小的行动;再情绪激昂的话语,也不如身体力行。当年大庆油田的劳
49、动标兵“铁人”王进喜,从来没有高喊口号,他只是用行动践行自己的理想。当油井出现井喷时,他不顾腿伤,扔下拐杖,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从而保住了油井。“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从来没有在兰考人民面前夸海口、发誓言,而是用行动诠释自己的追求。他不顾凛冽的寒风,走进灾区,看望贫困户;他不顾恶劣的天气,栽泡桐,治风沙。最终,让一个风沙漫天之地变成人民丰衣足食的家园。冰心在繁星春水里曾说:言论的花儿开得越大,行为的果子结得越小。古今智者大都能够悟透其中的道理:行胜于言。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提倡“行胜于言”,他主张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他爱干实事,肯干难事,能干大事,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他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低调、慎言,时人称其为“寡言君子”。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在十年之内由一所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由此可见,成功并不在于言辞的华美和犀利,而在于默默无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