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思维A BC D解析:人类的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除,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答案:A自2011年9月1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调至3 500元。读下图,据此回答56题。5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先后三次调高个税起征点。由此可见()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认识运动的载体是人脑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 BC D解析:本题借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我国先后三次调高个税起征点,体现了物质是运动
2、的这一观点,正确,不合题意。答案:B619802006年,我国个税起征点一直维持在800元,这体现了()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B静止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C事物的根本性质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变化D一段时间内事物的相对静止取代了绝对运动解析:个税起征点一直维持在800元,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事物的根本性质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A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错误。答案:C在我国灿若星河的文学宝库中,有众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据此回答78题。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
3、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孔子的话表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正确;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并非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B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D不符合题意。答案:A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材料中的“法”即法则、规律,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正确,B缩小了规律的存在范围,A、C不符合题意。答案:D2012年6月
4、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宇宙飞船。据此回答910题。9茫茫宇宙中,每一颗行星或恒星都有其固定的运行轨道,人类探测卫星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便会酿成大祸。这充分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C意识独立于规律之外D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材料表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A正确,意识要依赖于物质,C表述错误;B、D虽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A10继我国成功发射“嫦娥”系列卫星之后,我国又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为建立空间实验站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
5、煌成就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世界上无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 BC D解析:我国成功的宇宙探索表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世界是可知的,正确;材料未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不选;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11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
6、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要求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解答时可从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
7、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2“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 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 745亿元。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兴水利珠江调水
8、,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解析:答题的关键是能在按规律办事这一哲学思想的统领下,综合分析每则材料所体现或违背了哪些哲学道理,还要能够找出不同材料所体现的相同哲学道理,确保答案既全面又简洁明了。答案:(1)必须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材料中我们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2)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而定水策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3)必须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定水策必将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4)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