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一、选择题1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答案】A【解析】“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2(2011海南2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
2、项原则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项。其他二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使中华人民共
3、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关键,中国同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4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A、D两项与“不希望对中国施
4、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相符,排除A、D两项;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是在1972年,排除B项。5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中国与外国建交的最高峰是1972年,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6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
5、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答案】C【解析】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这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7(2011济南三模)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美国形势严峻中苏关系不断恶化A BC
6、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背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1972年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故四者都属于当时的“新形势”。8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和在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的多个重要讲话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特点是()A一边倒B反对霸权主义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活跃在地区性的国
7、际组织当中【答案】C【解析】“一边倒”指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对霸权主义的信息,排除B项;参加联合国会议不能说明中国积极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当中,排除D项。9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1975年,中国尚未开始改革开放,排除A项;中日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排除B项;“西欧的联合
8、”对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意义不大,排除C项。10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和过人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展现了中国魅力,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国际先例“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ABCD【答案】D【解析】“一国两制”是处理我国内政问题的方针,并且是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排除含的选项。112009年7月3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表示,中欧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实现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超越差异分歧,超越时
9、间维度,超越双边范畴。中国积极发展与欧盟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与欧盟各国持久的结盟关系B促进与欧盟各国的合作共赢C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与美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答案】C【解析】一国的外交政策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因此中国积极发展与欧盟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122010年1月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横幅。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A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B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
10、国家睦邻友好D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答案】B【解析】参与维和行动是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体现了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A、D两项与材料不符,海地不是我国的邻国,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0安徽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
11、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
12、变化?(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阻塞了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
13、提升。【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一问,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第二问,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
14、:“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材料二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1)“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二,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材料三阅读下列图片:(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答案】(1)冷战;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