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
2、,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
3、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
4、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
5、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 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其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 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D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
6、实行统治,比如, 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C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
7、在。B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C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能够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D对“旧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二、古代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
8、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
9、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B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 /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
10、就职/C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D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
11、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B 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C 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D 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
12、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天山:此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此代指闲居之地。(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
13、的内容进行分析。4补写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2)师说一文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3)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老照片申平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
14、。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
15、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她趁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照片,用它点火做饭。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就是丢了性命,也要保护好。 当天夜里,
16、全家人一起行动,转移那些老照片。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小五子的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开始闹鬼。不止一个人看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端着照相机,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大叫: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天黑,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
17、,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小五子指着这
18、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蜡像。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9、最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写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的人们做出种种愚昧无知、凶狠残暴的行为作了铺垫。B老外带着照相机来到古镇拍照,让古镇人惊慌失措,老外也因此死于非命,说明当地传统实力强大,外来人员难以立足。C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闹鬼,吓得造反派头头一家胆战心惊,造反派们也不敢再提老照片的事,这表明造反派们内心有鬼,知道他们做错了事。D“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为与这些老照片有关的人和事所感动。E这篇小说围绕老照片的传奇经历构思情节,把人物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图。(2)“老照片
20、”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小说塑造了小五子这一家人的群体形象,请作概括分析。(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角度多,跨度大,还颇具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四、语言文字运用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栩栩如生。他苦心孤诣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鱼龙混杂。不管日方如
21、何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ABCD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越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的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B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C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
22、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ll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
23、泪等眼损伤现象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9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鲁冰花是豆科类草本植物,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是园林植物造景中较为难得的配置材料,用作花境背景及林缘河边丛植、片植,。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 ,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
24、冰花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源源不断地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鲁冰花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所以它可以用来作为母亲节儿女最好的礼物。10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五、写作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 一颗蛹,必须以生命的奔
25、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生活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
26、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
27、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
28、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
29、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 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其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 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
30、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D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 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C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
31、政治秩序。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C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能够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D对“旧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
32、不同的风格。【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解答】(1)D A项“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根据对第一段的理解,中国经典不等同于“经”B项“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无中生有C项以偏概全,根据文中第二段“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
33、?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著作(2)C “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儒家包括“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但并未说他们只关注政治秩序(3)B A“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错,于文无据C太过绝对,文中第四段意思为“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不一定就能D原文为最后一段“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是必要条件关系答案:(1)D(2)C(3)B二、古代
34、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35、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
36、卒,年七十八,谥曰定。(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B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 /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C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D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 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
37、评判性称号。B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B 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
38、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C 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D 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
39、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 “曰”后断句,排除A、D;“卿”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2)A
40、 “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3)B “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表述有误,原文“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的意思是唐太宗希望于志宁好好教导太子,同时向他许诺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而破格获得的(4)尝:曾经;安:哪里?敕:下令句子翻译为: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自然:自身的规律;一:全部;虽虽然句子翻译为: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
41、造福是没有妨害的答案:(1)B(2)A(3)B(4)太宗曾经设宴款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陛下下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而于志宁是第四品”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参考译文: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县人曾祖父名谨,在北周立有功劳,授太师官衔,封燕国公爵号父亲名宣道,在隋朝官至内史舍人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被选调为冠氏县长,山东发生暴乱,他弃官回家了高祖李渊进入关中时,于志宁带领随从到长春宫迎接拜见他,高祖下诏授予他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太宗李世民曾经设宴款
42、待亲近的朝臣,问:“于志宁在哪儿?”主管官吏禀奏:“敕令召见三品及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是第四品”太宗明白过来了,特地诏令他参加宴会,当即授予他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等官职当时商议建立供奉皇家祖先的七庙,大家都把希望把凉武昭王李暠奉为始祖,于志宁认为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只他一个人的意见跟大家不同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太宗曾对于志宁说:“往昔周成王以周公、召公为老师,每天听到的都是正道,反复熟悉就成了他的本性现在太子年纪小,您应当用正道来辅佐、教导他,不让邪门歪道诱惑他的心灵努力办好这事,官职赏赐是可以不按常规次序破格获得的”太子李承乾屡犯罪过,于志宁想挽救、阻止他,呈上谏苑婉言劝说太宗看到
43、后非常高兴,赏赐给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不久,兼任太子詹事,因为要替母亲服丧才免去了职务,太宗诏令提前复职,于志宁坚持请求服丧满期,太宗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促开导说:“为国尽忠和为母尽孝无法同时做到,现在太子等待人去教导约束,您勉强复职吧,替我完成辅导他的任务”于志宁这才复职 永徽四年,有十八颗陨石坠落到同州,高宗询问说“:这是什么征兆?我要以悔改以前的过失、修养以后的德行来警戒自己,怎么样?”于志宁回答:“春秋记载,有五颗陨石坠落在宋国内史说:这是自然现象,不是产生吉凶的根源事物本来有自身的规律,并非全部和人事有关虽然是这样,陛下在没有灾害的情况下也警戒自己,这对造福是没有妨害的”不久升任太
44、傅曾和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一起得到高宗赏赐的土地,于志宁禀奏:“我家从北周、北魏以来世代居住在关中,家产没有失去张行成、高季辅如今才开始经营田产,希望把赐给我的土地赐给不足的人”高宗赞赏他的美德,把赐给他的土地分赐给了张行成、高季辅 显庆四年,因为年老请求退休,诏令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改授太子太师官职,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王皇后被高宗废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劝阻却不被高 宗采纳,于志宁不敢说话武则天皇后认为他不替自己帮忙,心怀不满,后来趁着杀掉长孙无忌时,于志宁也获罪免职,离京任荣州刺史,改任华州刺史,朝廷批准 他退休去世时,七十八岁,追认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定”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45、,完成下列各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天山:此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此代指闲居之地。(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考点】怀古咏史诗【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基本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情
46、感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领会诗歌的情感态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分析“空”在此处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陆游更多的表现是一种沉痛和哀伤;而本词则是一种无奈与失望(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2)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47、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每点2分)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
48、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
49、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
50、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
51、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
52、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
53、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4补写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两句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2)师说一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3)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
54、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1)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关键字:履,制)(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关键字:谀)(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关键字: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老照片申平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
55、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
56、一样到处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她趁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照片,用它点火做饭。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
57、些老照片记载的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就是丢了性命,也要保护好。 当天夜里,全家人一起行动,转移那些老照片。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小五子的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开始闹鬼。不止一个人看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端着照相机,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大叫: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天黑,家家关
58、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一对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
59、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蜡像。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100年,这也
60、会变成老照片的。(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DA开篇写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的人们做出种种愚昧无知、凶狠残暴的行为作了铺垫。B老外带着照相机来到古镇拍照,让古镇人惊慌失措,老外也因此死于非命,说明当地传统实力强大,外来人员难以立足。C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闹鬼,吓得造反派头头一家胆战心惊,造反派们也不敢再提老照片的事,这表明造反派们内心有鬼,知道他们做错了事。D“两个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已”的原因,一是见到了先人的遗物,二是为与这些老照片有关的人和事所感动。E这篇小说围绕老照片的传奇经历构思情节,
61、把人物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图。(2)“老照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小说塑造了小五子这一家人的群体形象,请作概括分析。(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角度多,跨度大,还颇具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
62、赏评价D(4)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解答】(1)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和手法B“当地传统实力强大,外来人员难以立足”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明处于封闭状态的人们害怕新生事物,进而要加以扼杀C“表明造反派们内心有鬼,知道他们做错了事”分析有误这只表明造反派们迷信、胆小E“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图”错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没有展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图(2)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物象的作用主要有:一是结构上,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伏笔;二是形象上,对人物形象起到衬托作用,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三是主旨上,凸显文章主旨本文标题是“老照片”,
63、从开头的惧怕到最后的感慨,整个故事是围绕“老照片”展开;小说塑造了“小五子这一家人的群体形象”,形象的特点在保护老照片的情节中得以展示;“老照片”记录了一段历史,也展示了人性中的执着(3)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法如下:先找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再看他人的评价及周遭的环境,最后依据所找到的内容进行概括文中塑造的是“小五子这一家人的群体形象”,故应到文中找到这一家人的行为第一次接触照相,“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当别人把到外痛打至死,“小五子的太爷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及照片,藏了起来”,善于接纳新事物;对照片的保护,体现了其执着;从等待照片的主人的过程中,体现其诚信(4)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内容的安
64、排情节是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服务的,情节是否合理,主要看其对人物和主旨的作用题干中给出要求,“角度多,跨度大,还颇具沧桑感”,由此确定答题的角度,一是“角度”,二是“跨度”,三是“沧桑感”文中的主人公不是具体的哪一位,而是一家子,描写的角度很多;从“慈禧老佛爷”到现代,时间跨度大半个世纪要立足于文本组织答案答案:(1)A给3分,答D 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是贯穿全文情节的线索全文的情节是通过老照片联结起来的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道具借保护老照片的行动,小说塑造了小五子一家的群体形象寄寓着诚信、执著等丰富含义(3)善于接纳新事物执著,坚毅机智,聪慧恪守诚信看淡金钱或重义轻利眼界和见识
65、高于一般人(对老照片价值的认识)(每点1分)(4)小说所描写的情节时间跨度大从慈禧老佛爷还没死的清朝末年一直写到当代小说所写的人物跨度大从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父亲写到小五子本人,从老外写到老外的后人小说所写人物的命运变化大老外被痛打致死,小五子的父亲为保护老照片也备受摧残小说所写的社会背景富有历史感慈禧把火车认为是妖怪,古镇的愚昧无知的人们把照相机认为是妖怪,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打砸抢,这些描写让读者重温历史的同时也感受了沧桑(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四、语言文字运用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
66、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栩栩如生。他苦心孤诣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鱼龙混杂。不管日方如何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ABCD【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
67、理解与运用,除了记住成语的意思,更要弄清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情感的褒贬等【解答】“栩栩如生”指生动活泼的样子,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这里用来形容漫画生动形象,运用对象符合,语意恰当“苦心孤诣”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这里形容他探索国画新境界,语境适当,正确“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运用对象是人,这里用于形容珠宝,对象错误“处心积虑”指蓄谋已久,贬义这里用来形容日本的错误立场和野心,正确“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既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这里用来形容戏曲唱腔,对象正确,语意符合“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的排列,多用来形
68、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这里用来形容山,运用对象错误故选:C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越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的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B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C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而已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考点】病句辨
69、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解答】A搭配不当,“提高”和“危险”不搭配,将“提高”改为“增加”;B不合逻辑,用“所以”联系上下句,强加因果,去掉“所以”;C主语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将首句改为“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D正确;故选:D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
70、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ll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
71、段中心,然后结合上文进行推测,可以使用排除法【解答】语段的中心内容是“噪声影响视力”横线处是整段话的结论句,强调噪声对于人的眼睛的影响,A、D两项缺少主语,有语病;C项只强调出了噪声容易导致的结果,没有强调出“噪声”这一主体;故选:B9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鲁冰花是豆科类草本植物,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鲁冰花是园林植物造景中较为难得的配置材料,用作花境背景及林缘河边丛植、片植,会给人们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很多植物也喜欢与鲁冰花为邻,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 ,比如在茶叶植株附近种上鲁冰花就可以帮
72、助茶叶健康生长,并让茶叶芳香甜美;鲁冰花根部的小瘤子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源源不断地送到土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鲁冰花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正如最真挚的母爱一样伟大。所以它可以用来作为母亲节儿女最好的礼物。【考点】补充句子;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结合前后语境分析【解答】从“花朵色彩丰富、植株错落有序”“用作花境背景”,应是“鲁冰花比较美观,带给人视觉享受”;根据语境,此句是前一句的原因,根据后文“就可以帮助茶叶健康生长”可知,这里是“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根据后文“可以用来作为母亲节儿女最好的礼物”,这里把“鲁冰花的精神”比作母亲的爱,所以这
73、里是“正如最真挚的母爱一样伟大”答案:会给人们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 因为鲁冰花能帮助其生长 正如最真挚的母爱一样伟大10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考点】图文、表文转化【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内容,要求是“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其次就是认真观察漫画内容,根据画面内容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解答】本题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图,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
74、读成果进行评比,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流程图的内容;参考答案: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五、写作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必须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的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一滴小水珠,必须以生命的奔跑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就其博大。 一颗蛹,必须以生命的奔跑经历各种艰难和痛苦,才能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翩跹于万紫千红的春天。 奔跑是能量蓄积后的爆发,是一种速度,一种力量,一
75、种品质,一种质量和效率。生活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分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整则材料都是围绕“奔跑”来阐述的,材料首先以三个排比段向我们阐述了“奔跑”的巨大作用,最后两段是总结、提高,指出“奔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我们写作时要围绕“奔跑”这一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奔跑”的表层,而应该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由动物联想到人生,由奔跑联想到竞争、拼搏和奋斗参考立意:1描摹漫漫人生旅途上的“奔跑”图景,或可展现生活道路上的“奔忙”画面;2抒写青春花圃中熊熊燃烧的“奔放”激情,或可流露奋斗
76、拼搏中由衷发出的“奔波”感喟当然,你还可以纵议自己终生都要竭力“奔向”的某一个既定的生活目标、追寻的理想王国、“有奔头”的精彩人生,等等【解答】阳光下也要保持奔跑的姿势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在风雨中只能奋力奔跑”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处于困境中的失败者的心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大多数人在安逸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丧失了斗志,于是,我要说:“在风和日丽的天里,奋力奔跑不是更加有情趣吗?阳光下也要保持一种奔跑的姿势” 在风雨中奔跑,我们获得了前进的勇气与战胜困境的决心,我们坚守“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殊不知,在阳光下奔跑会让我们迸发出一股狂热的动力,激励我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更上
77、一层楼邓亚萍取得了无数的奖项,获得国内外无数项荣誉,可以说她的头顶上是一片晴天碧白,但是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奔跑,她去剑桥,去北大艰辛求学,执著地不停地追求于是,她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位浑身散发人格魅力令人尊敬的人 在风和日丽下奔跑会让你愈练愈强,获得强大的生存能力,练就一双能在暴雨中奋力搏击的翅膀老鹰与小鸡同出一族,然而鹰不懈怠地努力终于获得翔飞天空的能力,而鸡在安逸中退化成为只能跨越过矮墙头的鸡试想,如果老鹰在安逸中享乐,失去了搏击蓝天的斗志与理想,与鸡群为伍,那么还会有“鹰立鸡群”的一天吗? 纵观古今中外,伟大的学者、科学家、音乐家、作家,只要是真正的伟大,他们的成功之路不乏明丽,然而
78、他们不会躲在阳光下享受,因为他们懂得,停止奔跑会让自己变得愚钝人生是一个不停奔跑的过程著名学者钱学森在取得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后,仍然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贪奢荣华富贵与他国优厚的待遇,这就是伟大学者身上焕发出的照耀今人后人的希望曙光还有已故的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一生建功卓著,为我国古文化事业做出了丰功伟绩季老先生也并没有因自己头顶一片蓝天而停止奋力奔跑啊 过分舒适安逸的生活挫伤了我们的斗志,钝化了我们的生存能力,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也向我们昭示:伸开你的双臂,在阳光下奔跑,练就一双愈挫愈勇的翅膀,足够抵挡暴风雨的袭击! 尽管风和日丽,也要奋力搏击;尽管丰衣足食,也要全力播种;即使安享太平,也要强化生存能力唯有如此,你的生命之光才会冲破黑暗的死寂,带来无限的光明!2017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