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下语文说课-11陈毅探母苏教版(2019)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陈毅探母。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设计说课。一、说教材陈毅探母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全文共分3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连忙赶回故乡探望。第二自然段写陈毅询问母亲病情,给母亲洗衣服。第三自然段写陈毅母子之间的对话。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
2、对课文理解内化。二、说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会读会写9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合作,实现对课文的认读。(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四说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阅读全文,感悟情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母子之情,并运用到自己的实
3、际生活中。2.会用“一就”“一边一边”造句。五、说教学过程(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评析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学生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出示陈毅画像并作人物的生平介绍,拉近了教材人物与学生之间心理距离,对激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铺垫作用。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2)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3)小结:什么叫探母?陈毅为什么要探母?怎样探母?当时的情景怎么样?评析2:学贵有
4、疑,有疑才能产生阅读欲望,围绕课题进行释题思考,引发疑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读课文;(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2、检查认读,及时纠正。评析3:读通读顺读正确,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本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反复认读,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中读好课文。在其基础上及时检查反馈,对学生在先期的自主矫正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救作用。3、整体把握,课文大意。(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评析4:整体把握是
5、阅读教学第一回路的首要环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和理清课文围绕大意所作的段落安排,对后期的深入精读理解课文具有统率和铺垫作用。(三)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3、结合学生汇报,出示文中重点语句,并学会用下面的关联词造句。(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
6、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评析5: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整体通读课文,找出自己对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这是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尊重。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3、大组交流。4、自主选择,小组合作,表演陈毅探母。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评析6: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课本剧表演,既理解升华了课文的情感,也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实现文情向学生的有效迁移。最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六、板书设计:11.陈 毅 探 母赶回一就一边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