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 )首次明确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 A.祖冲之 B.刘徽 C.华罗庚 D.陈景润2.在直线上,-2在-1的( )边。 A.左 B.右 C.可左也可右 D.无法确定3.下列温度中,适合表示冰箱的温度是( )。A.10 B.100 C.-10 D.-1004.计算(-1)3的结果等于( )。 A.-1 B.1 C.3 D.-35.某年一月份我国四个城市的日平均气温如表:其中日平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哈尔滨6.把一个大圆柱分成两个小圆柱后发生变化的是( )。A.圆柱的体积
2、B.圆柱的表面积 C.圆柱的侧面积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它就一定是负数。 ( )2.商店出售洗衣机,原价是2000元,打七五折出售,也就是便宜了600元。 ( ) 3.X的等于Y的(X、Y都不为0),则X比Y多两成。 ( )4.一个数增加15%后,又减少15%,仍得原数。( ) 5.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半圆。(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就是成反比例关系。 ( )三.填空题(共9题,共25分)1.20:( )( )81.25( )%。2.(如图)甲是直角三角形,乙是平行四边形,丙是直角梯形则甲、乙、丙三个图形的面积比是( ):( ):( )。
3、3.某班一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96分,老师把98分记作+2,那么92分应该记作_,-5分表示的实际得分是_。4.把下面的除式改写成比的形式。= ( ):( )5.已知AB=C(B0),当A一定时,B和C成_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成_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_比例。6.一根长20厘米的圆钢,分成一样长的两段,表面积增加20cm2,原钢材的体积是( )cm3。7.表示_的式子叫做比例。8.写出点A,B,C,D,E,F表示的数。A_ B_ C_D_ E_ F_9.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度数比为5:2,这个三角形里两个锐角分別是( )和( )。四.计算题(共2题,共9分)1.解比例
4、。2.计算下面图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单位:cm)五.作图题(共1题,共6分)1.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5,3,0,2,0.5,六.解答题(共6题,共34分)1.在一次捐款活动中,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共捐款560元,比四年级多捐40%,六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少捐。四、六年级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2.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都按定价的九折打折出售,结果仍获利131元。甲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3.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960米,还余全长的65%未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4.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
5、个容器的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5.小红在书店买了两本打八折出售的书,共花了42元,小红买这两本书便宜了多少钱?6.一根长2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D5.D6.B二.判断题1.2.3.4.5.6.三.填空题1.16;10;40;1252.1;5;43.-4;91分4.;5.反;正;正6.2007.两个比相等8.-0.5;4;-4.5;-3;6.5;39.36;54四.计算题1.x=;x=1.5;x=1.5;x= 2.37.68平方厘米五.作图题1.根
6、据正负数的意义可知:六.解答题1.四年级:560(1+40%)=400(元)六年级:560(1-)=480(元)答:四年级捐款400元,六年级捐款480元。2.解:设甲商品的成本是x元,则乙商品的成本就是(2200-x)元,0.91.2x+1.15(2200-x)=2200+1310.9(1.2x+2530-1.15x)=23310.05x+2530=23310.90.05x=2590-2530x=600.05x=1200答:甲商品的成本是1200元。3.960(1-15%-65%)=96020%=4800(米)答:这段路全长4800米。4.3.14(102)223.14252157(cm3)答:这块铁块的体积是157cm3。5.解:4280%-42=52.5-42=10.5(元)答:小红买这两本书便宜了10.5元。6.3.1446301.44(平方厘米)答: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01.44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