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98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泸西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 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

2、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

3、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

4、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1. 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

5、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B.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C.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D.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B. 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

6、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C. 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D. 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B. “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

7、佳境界是不吃。C. 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D.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表述错误,文章第七段的表述是“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

8、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压缩后就是“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并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中国人在饮食上”错误,第4段说的是“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

9、气候等因素”,选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错误,“只要就”关联词语错误,文章第5段中说的是“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文中说的是“只有才”。“只

10、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父虯,齐国子博士,谥文范先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曰:“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水镜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昉曰:“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御史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迁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临荆州,仍迁宣惠记室。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刘显、韦棱并强记,每与之讨论,咸不能过也。还除通直散骑侍

11、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初,之遴在荆府,尝寄居南郡廨,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卿后当为折臂太守,即居此中。”之遴后果损臂,遂临此郡。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曰:“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遴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

12、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有删节)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值之遴在坐 值:遇到B. 瞻即辟为太学博士辟:征召C. 操笔立成 立:立即D. 丁母忧,服阕忧:忧虑5.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B.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C.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

13、/忘奉公之节D.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昉,任昉极力向王瞻推荐刘之遴,言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刘之遴。B. 刘之遴的舅舅乐蔼是御史台中丞,御史台的奏弹,都由刘之遴起草。刘之遴曾担任宣惠记室。C. 高祖在刘之遴坚决推辞郢州行事一职的情况下,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刘之遴后又担任多职。D. 当时只有左传没有高祖的义疏,刘之遴就著左氏十科等合三十事上奏,高祖很高兴。7.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荆南秀气,果有异才,后仕必当过仆。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答案】4.

14、 D 5. B 6. C 7. (1) 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 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丁母忧,服阕”,“忧”如解释为“忧虑”,则与语境不合,“服阕”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忧”是指父母的丧事。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

15、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朕听说妻与子都在,对亲人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与禄都有,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你内心得到满足,理应忘记奉公的操节”;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朕”“妻子”“爵禄”“卿”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

16、排除,如“闻”意思是“听说”,句中听说的内容应是“妻与子都在”,故应在“具”后断开,排除CD两项,“妻子具”与“爵禄具”结构一致,“孝衰于亲”和“忠衰于君”结构一致,故排除A项,选B项。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说“高祖亲自写诏书留住了他”错,文章倒数第三段说“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曰:“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从高祖的话中来看,高祖并没有挽留刘之遴,而是接着刘之遴被有司上奏免去了职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17、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

18、、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荆南秀气”,判断句;“仕”,做官;“过”,超过;“仆”,谦辞,我。第二句中,“年德并高”,年高德重,“并”,都;“故”,所以;“衣”,名词做动词,穿;“荣养”,儿女赡养父母;“理”,孝心。参考译文:刘之遴字思贞,是南阳涅阳人。父亲刘虯,在齐国任国子博士,谧号文范先生。刘之遴八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举茂才的对策,沈约、任防看了都很惊异。从家中征召出来,任宁朔主薄。吏部尚书王瞻曾探望任防,恰巧遇到刘之遴在座,任防对王瞻说:“此是南阳人刘之遴,学优而未做官,明鉴的人应当选拔任用他。”王瞻立即征召他任太学博士。当时张稷新被授任尚书仆射,托任昉写辞让官职的奏章

19、,任防让刘之遴代作,执笔立即写成。任防说:“荆南是个秀气的地方,果然有奇特的人才,(刘之遴)以后做官必当超过我。”御史中永乐蔼,是刘之遴的舅舅,御史台的奏弹,都是刘之遴起草。迁任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郎,延陵令,荆州治中。太宗幸临荆州,便迁任他为宣惠记室。刘之遴好学明审,博览群书。当时刘显、韦棱都有很强的记忆力,每次与刘之遴讨论,都不能胜过他。回到京师授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任正员郎,尚书右永,荆州大中正。累经升迁任中书侍郎,鸿胪卿,再兼中书舍人。出任征西都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对他说:“你母亲年高德重,因此让你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尽赡养母亲的孝心。”后转任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

20、守照旧。当初,刘之遴在荆州官府,曾寄居南郡官舍,忽然梦见前任太守袁象对他说:“你以后当为折臂太守,就居住此地。”刘之遴后来果然损伤手臂,而且来此郡任职。居母亲丧,服丧期满除服,征入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任郢州行事,刘之遴本意不想出任,便坚决推辞,高祖亲笔诏书说:“肤听说妻与子都在,对亲人的孝心就减退了;爵与禄都有,对君主的忠诚就减退了。你内心得到满足,理应忘记奉公的操节。”于是被有司上奏免去了他的职务。很久,才任太府仰,都官尚书,太常仰。刘之遴喜好写文章,多学古体写法,与河东人裴子野、沛国人刘显常共同讨论书籍,因此彼此友好。当时 周易 、 尚书 、 礼记 、 毛诗 均有高祖的义疏,唯有 左氏

21、传 尚缺,刘之遴于是著 春秋大意 十科, 左氏 十科, 三傅同异 十科,合三十事上奏。高祖非常高兴。太清二年,侯景叛乱,刘之遴避难返回家乡,还没有到达,就在夏口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前后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行子:出行的人。8.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9. 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中的“喜”字。【答案】8. 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

22、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的景象。 9. “喜”字在此处是高兴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行子喜闻无战伐”中的“喜”字紧承第三联“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隐含在第三联中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喜”字还自然地引出下一句的“闲”字,诗人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解析】试题分析:8.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和意境的能力。颔联“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两句中的关键词“侵”和“傍”,将意象“水”“烟”赋予了人格化,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着

23、拟人的一般性作用,答出其表现的景物特点及诗人情感。第二问要抓住景物,尽力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再概括其意境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解答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题目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关键词,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等角度,从表现的诗歌特点及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解答意境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

24、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9. 此题考查炼字的鉴赏能力。可结合着“喜”所在的诗句“行子喜闻无战伐”的意境,联系全诗内容,从表现手法和作者写作意图及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

25、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本题可从“喜”字的意思,神态描写的角度,分析其表现的行人因战争停止欣喜的情态,然后再联系下句的“闲”字,从结构上和作者情感上组织答案即可。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陈述自己坚持美德,九死亦不悔的诗句是:_,_。(2)氓里表明女子决心终止爱情的句子是:_,_。(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两句意思一致。【答案】 (1).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2)反是不思, (4). 亦已焉哉 (

26、5). (3)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陈述自己坚持美德,九死亦不悔”,第二句中“表明女子决心终止爱情”,考生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兮”“犹”“焉”“陟罚臧否”等。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 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

27、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

28、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

29、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

30、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

31、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选自微型小说三百篇)(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田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说他们“皮包骨”是为下面他们抢馒头做铺垫,因为饿所以才抢,这是很正常的。B大胡子少校见到百姓抢馒头,“嘴里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关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这里运用了肖像、动作、心理描写。C大胡子少校“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这些举动表明了他认为自己无能,让百姓挨

32、饿,从而深感愧疚。D当大胡子少校对小女孩说会让她吃饱时,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露出稚气的笑。说明小女孩还小,并不知道大胡子是在骗她。E当大胡子少校与耿师长拿着那个缺口的馒头来找小翠时,我们可以推想,大胡子少校肯定跟前线战士们讲过这个故事。(2)文章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3)文章结尾:“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终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这个结尾有什么深意?(4)文章标题是“生命”,但有人认为以“小翠”做文章标题更合适。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答案】(1)E、A(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黄昏;同时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两军交战,形势危急

33、;为下文抢馒头事件的发生做了铺垫。(3)这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还保存着这个馒头,说明他认为这个馒头的价值非常大,值得留存;他让人把这个故事讲给小青年听,目的是想让人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这个结尾深化了主题。(4)观点一:“生命”最合适。生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翠用自己平凡的生命,换来国军的生命,国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生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小翠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命,这体现了她生命的伟大,也是对生命的讴歌。用“生命”做标题,更有深意,更耐人寻味。观点二:“小翠”更合适。小翠是主要人物,文章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小翠展开的,虽然篇幅不长,但前面都是为小翠的出场做铺垫的。文章的主

34、旨也主要是通过小翠体现出来的,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却有着如此伟大的精神,这是值得讴歌的。【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故事内容、小说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B项,没有心理描写;C项,并不是他认为自己无能,而是在乞求百姓不要抢馒头,让前线战士吃饱打鬼子;D项,并不是在欺骗她。所以选AE。【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解答多项选择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从内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角度来仔细分析选项是否

35、正确。此类题目,在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看似合理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只有通读全文,才能看出其破绽。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无中生有,选项D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和描写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方面,要先根据前四段的叙述和描写的具体内容进行概括,读后可知,文章的前四段主要介绍了时间和当时的形势,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在结构方面,主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答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

36、切入:(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点明题目;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交代思路等作用。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中间,则其句子作用有:过渡,照应(呼应),转折(换)全文内容或思路的转折,总结。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和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可

37、先简要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即一个小女孩,一个平凡的生命,为了让那个国军有馒头吃,有力气去打鬼子,宁可自己挨饿,献出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然后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答出小女孩的这种精神给我们带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种精神必然会值得我们学习,更应该传承下去。这个结尾,在结构上,起着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创作意图又称创作意向,指作家在对社会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某种意念或动机。它是策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引发创作冲动、创作灵感、艺术构思的主

38、观因素。创作意图受作家生活经验、立场观点、艺术追求和审美理想等多种条件的支配和制约。创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现。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破解创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作者对小说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现手法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或为了情节曲折动人,或为了人物形象丰富,或为了手法与众不同,当然最关键还应该是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而主题的表达又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关。(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文章标题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生命”最合适还是“小翠”最合适,然后,根据

39、自己的选择的观点,结合着小说中与小翠、生命相关的故事内容,从人物、文章内容、主旨等角度进行探究。探究时要体现层次性,如以“生命”为标题,文章主要内容是围绕生命展开的,主旨也是通过生命体现出来的,这样用“生命”作为标题更合适。如选小翠更合适,则可以结合着小翠的人物形象、与小翠相关的故事情节、用笔的多少、对故事主旨的表达等角度阐述即可。【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

40、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的人生和石头城朱偰出生在浙江海盐县。幼时,执教于北京大学的父亲朱希祖躬自授读,谆谆教诲,期望良殷,朱偰亦立志自奋。朱自清在北大求学时期,是朱希祖的学生。朱偰才思敏捷,胜朱自清一筹。1932年7月10日,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

41、:“与朱偰君一同赋诗,朱得句敏于我,诗成,皆出彼手。”1932年,朱偰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编审,年仅二十五岁。从1950年始,朱偰陆续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至此,涵养了朱氏家族文脉的藏书,经历了岁月动荡、战争硝烟,如江河朝宗于海,由私有变为公藏。后来,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1956年8月,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说许多人在城南拆明代的古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高高耸立的古城墙成为一堆瓦砾废墟,已经被拆到了中华门城堡附近。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被拆除。令朱偰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把

42、从古城墙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来铺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顿时灰飞烟灭。于是,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1956年9月23日,朱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痛说“南京人民都知道加以爱护的南京城墙,现在竟遭市政建设部门局部破坏,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一种粗暴行为”,他“希望南京市人民委员会立即查明责任,加以处理,并设法制止利用城砖、拆除城墙的行为。有关责任部门应该立即做出检讨并作为教训,以避免今后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致使国家文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

43、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同样做过抗争以保护古城墙的还有梁思成,他的种种努力,也未能阻挡住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代风潮。朱偰被撤销一切职务,行政上降两级。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偰,到出版社当编辑,时常被发配到农场,进行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生命的低谷之中,他的精神是高扬的,他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了一些作品。1966年8月26日,南京图书馆的造反派、红卫兵和南京工学院的红卫兵抄了朱偰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但是对于保护城墙的罪名,他永远不会低头认罪,他说:“关于拆城墙,我向政府提出批评,完全是从爱

44、护文物出发,请允许我保留意见。”朱偰晚年在回忆年少的读书时光时说:“那时我佩服鲁仲连,功成不居;我爱好乐毅,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喜欢荆轲、聂政,支持正义,剪除强暴。那时我立志做一个大丈夫,干一番伟大的事业。”生于文化世家,文化的印记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第四次写回忆录被没收之后,在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朱偰化身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朱偰去世十年后,得以平反。他的终生至交刘海粟送来挽联:真理长存,铁骨丹心昭百世;是非论定,文章经济耀千秋。一轮明月照耀着南京城残存的城墙,潮打空城寂寞回。朱偰的悲剧,带

45、着无尽的历史沧桑,萦绕于此,逝去的再也不会回来。(有删节)相关链接:朱偰(1907年4月15日1968年7月15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为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等。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向政府提出意见,加以制止,最终阻止了南京的拆墙风潮,才得以有中华门瓮城和石头城的巍然屹立至今。朱偰这么解释自己对于文物保护的热情:“夫士既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保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 江苏作协主席艾煊在帽子和城墙一文中说:

46、“朱偰的那一顶难受的紧箍帽子,为南京人换回了一座中华门。因此有人建议,南京人是否可用社会集资,在中华门城堡上为朱偰立一塑像。”朱偰一生治学态度严谨,他对金陵古迹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促使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 (摘自百度)(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朱偰之所以卓尔不群,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连他父亲的学生朱自清都自认为略逊其一筹,朱偰二十多岁时就担任教授。B建国后,无私而爱国的朱偰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化私有为公藏,因此,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C明代的古

47、城墙被拆毁,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拆下的条石被敲成小石子来铺路,这令朱偰痛心疾首。D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朱偰和他佩服、爱好、喜欢的古代的仁人志士均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E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却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2)文中为什么要写朱自清和梁思成?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3)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4)作为一位文人,朱偰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48、】(1)D、E (2)将朱自清与朱偰进行对比,凸显了朱偰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将朱偰与梁思成进行对比,揭示了时代背景,写出了朱偰保护古城墙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共同价值追求。(3)在奔赴现场查看后,他向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对毁城行为加以制止;四处奔走,联合各界共同呼吁,以阻止“拆墙”风潮;撰写文章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对主持拆毁明城墙的有关部门提出批评;电告国家文化部门,请求制止南京的“拆墙”风潮。(4)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他学贯中西,青年得志。正直执着,坚持真理:他挺身而出,保护南京古城墙,勇敢撰文,批评政府有关部门。严谨治学,孜孜不倦:他研究中外历史和南京明故宫遗址,撰写了一批极

49、有价值的研究性文章,精心绘制了南京古迹图。有崇高的气节,不屈的灵魂:永远不承认保护城墙的罪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解析】(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A项,“是因为他幼时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全面,从文中来看,还有朱偰“亦立志自奋”等因素。B项,“无私而爱国的朱偰将父亲的藏书捐献给国家,化私有为公藏,因此,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有误,选项因果关系不当,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从1950年始,朱偰陆续将父亲的藏书

50、捐献给国家。至此,涵养了朱氏家族文脉的藏书,经历了岁月动荡、战争硝烟,如江河朝宗于海,由私有变为公藏。后来,他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C项,“鬼脸城成为一堆瓦砾废墟”错误,文章中说的是“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的鬼脸城还未被拆除为。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概括其保护古城墙的具体行动”,这是考查学生压缩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说明“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拆毁南京明城墙的过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这就提示了答题的区域。如如第三段“于是,焦急万分的朱偰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

51、部”,第四段“1956年9月23日,朱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痛说南京人民都知道加以爱护的南京城墙,现在竟遭市政建设部门局部破坏,实在是不可原谅的一种粗暴行为,他希望南京市人民委员会立即查明责任,加以处理,并设法制止利用城砖、拆除城墙的行为”,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为一位文人,朱偰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考查学生把握传主形象特点的能力。考生可以结合文中对朱偰的描写进行概括,如第一段“朱偰才思敏捷1932年,朱偰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国立编译馆

52、编审,年仅二十五岁”,如二、三、四段对古城墙的保护,如倒数第四段“生于文化世家,文化的印记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中国传统的文人,虽身躯柔弱,但精神上充满浩然正气”,如倒数第三段“第四次写回忆录被没收之后,在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朱偰化身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围绕执着坚守、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等方面概括答题。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在震惊足坛的“1比7”惨案中扮演了悲情主角,巴西队急需为“五星桑巴”正名。是一蹶不振难以自拔,还是挥别悲伤_,巴西队明日一役牵动着亿万球迷的心。湖人队今

53、年的竞争对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获得常规赛冠军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_,欲重温冠军旧梦。上赛季在西部决赛中惜败于湖人队的国王队把复仇作为他们今年的头号目标。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_。A. 死灰复燃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B. 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C. 死灰复燃 死灰复燃 重整旗鼓D. 重整旗鼓 卷土重来 死灰复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重整旗鼓,比喻失败以后,重新组织力量,褒义

54、,只用于人(包括人的团体、组织等)。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中性,多用于人,偶然也有用于物的。死灰复燃,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在比喻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派重新活动起来,贬义。第一句中说的是巴西队失败后该如何去做,应使用“重整旗鼓”;第二句中,说的是“获得常规赛冠军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欲重温冠军旧梦”,应使用“卷土重来”;第三句中,说的是黄叶病重新出现,应使用贬义词,即“死灰复燃”。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比如 “重整旗鼓”这个成语,这是一个褒义词,而“死灰复燃”是一个贬义词,故考生应结合语境

55、进行选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速度与激情7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首日票房超4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B. “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

56、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C. 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D.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成分残缺,应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面加上“全面升级”。C项,偷换主语,“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

57、的结果”一句主语应该是“他的健康成长”。D项,“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逻辑错误,“铁路、公路、交通、民航”不能并列,可删掉“交通”。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

58、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 。 。 。 ?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天地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文字是说世界因不完美而完美,横

59、线前面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中的“这话”就是指横线前面的内容,故衔接密切,承题干首句启下,句中说“表面”,这与第句“但是实含有至理”相连;是对中“至理”的阐释。是一假设一实际,正反论证关系;是一问一答,设问关系,且第五处后面是问号,这就确定应放在第五处,而中“这个世界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天地”与横线后面“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相连,故应选C项。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植物的花粉是很微小的, _。一朵棉花大约有花粉2万粒,一株包米的雄穗花粉多达5亿粒。两者花粉多

60、少为什么相差这么悬殊呢? _。有些靠昆虫采蜜来传授花粉的植物,花粉的数量就少些,而借助风来传授花粉的植物,由于损失较多,所以, _。【答案】 (1). 但数量巨大 (2). 因为它们的传播方式不一样 (3). 花粉就多【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概括作答。由第一空后面的数字很容易得出“但数量巨大”;第二空,由前句“为什么”和后面的“有些”“而”可知,应从“传播方式”这一原因角度概括;第三空是上句“由于”的结果,故应从“花粉就多”这一结果来组织答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 根据下

61、面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4年某省语文高考选做题答题情况统计表题目分值选做人数所占比例平均分得分率小说259032237%1005402%传记253528719763%19697876%(1)简要分析2014年某省高考学生答选考题的特征。(2)如果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你对命题人提点建议。【答案】(1)选作传记的人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人,选作传记的得分率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得分率。 (2)降低小说题的难度(或提高传记题目的难度)。【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

62、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爱因斯坦说:“

63、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乔布斯却说:“不要为别人而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为别人而活呢?实际上,我认为前者强调的是为别人服务而活,是一种奉献精神,因而彰显价值;而后者强调的是做好自己,不要为别人的一己之见而停滞,不要为奉承别人而委曲求全。而我们确实应该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为别人而活,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并不是为达官富贵而活,不趋名利才是为别人而活的真谛。十年动乱中,在邓小平遭下放江西,而时刻在陪伴着、支持着邓小平的卓琳就一直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汶川地震,她还毅然捐出储蓄的10万元,卓琳这种为国家而吃苦,相夫却甘当绿叶陪衬,为人民而活的精神,正是这种不趋名利为别人而活的最佳诠释。身

64、为我们,也当背弃趋炎附势的悲劣思想,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为别人而活,忧国忧民。古往今来,多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使他们的价值得以提升,永垂青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吾庐独破受伤冻死亦足!”是杜甫关爱民生,为别人而活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彰显。有个伟人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多少,而是看他奉献了多少。确实如此,我们当向那些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伟大先辈们学习,活出价值。为别人而活,大爱无疆。怀有一颗博大的心,大爱无疆,让人生更有价值。诺贝尔是伟大的杰出化学家,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科学成就。然而,他将离

65、开世时仍不忘奉献,将自己的资产设为诺贝尔基金,来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服务人类。他的大爱让他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呈现给世界,为世人所传颂,大爱无疆,比比皆是。高三生张文驰为救人献骨髓而放弃备考;朋友临死一句嘱托,撑着拐杖,支撑一个家,不离不弃那患绝症的朋友遗孀和他的孩子;板凳妈妈照顾130多个孤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身为我们,也当有博大胸襟,大爱无疆,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为别人而活要不趋名利,要有忧国忧民之情怀,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让我们为别人而活,活出价值一、要有创新精神,生命力来自于创新二、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三、人要懂的感恩,要勇于付出和贡献,回报社会、温暖他人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