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11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配套试题:单元检测卷2(粤教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淡泊(b) 金瓯(u)戏谑(xu) 水泄不通(xi)B蜚声(fi) 宴饮(yn)夙昔(s) 枫丹白露(l)C模型(m) 擎天(qn)攘袂(mi) 黄钟大吕(l)D戕害(qin) 缧绁(li xi)聒噪(u) 鲜为人知(xin)解析C项“模”读m ,“吕”读l。答案C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街上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B他(华罗庚)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并得出了著名的

2、“华氏定理”。C他站起身,一掌扫落案上的杯盏,歇斯底里地狂吼着。D近年来,新闻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择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解析D“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当。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B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C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D树立和

3、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B有歧义,“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理解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C.成分残缺,删去“由于”或“导致了”。D.语序不当,“发展和重视”应调整为“重视和发展”。答案A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1)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2)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3)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4)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

4、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5)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A(2)(1)(4)(3)(5) B(1)(4)(2)(3)(5)C(2)(5)(3)(1)(4) D(1)(4)(2)(5)(3)解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重复的词语、特殊词语及逻辑顺序。由“这个信念”和“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可知(5)在(2)后;由“在古代”和“可是发展到现代”可以推知(4)在(1)后,排除A、B;由于(1)中有“这个信念”,如果放在句首,代词的指代无法落实,所以排除D。答案C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

5、言文,完成59题。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过零丁洋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

6、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文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亡,吾分一死矣分:按照本分、甘愿。B留梦炎不可 可:赞成。C遽麾之退 麾:指挥

7、。D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非常。解析麾:挥手。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A介词,“和”。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在;介词,和。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答案A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3分)左右命之拜,不拜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国亡,吾分一死矣天祥出,复号召江南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A B C D解析是留梦炎不赞成释放文天祥的话,是进言的人主张杀了文天祥,这两句都不能表现文天祥的舍生取义。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以此表明心志。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C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文天祥,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解析元世祖此时并未打算释放

9、文天祥,留梦炎不赞成王积翁等请求元世祖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答案C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4分)其 衣 带 中 有 文 赞 曰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读 圣 贤 书 所 学 何 事 而 今 而 后 庶 几 无 愧(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3分)译文:_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3分)译文:_答案(1)其衣带中有文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今而后/庶几无愧(2)文天祥在途中,八天

10、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着作罢。崖山被元军攻破,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

11、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迅即把他押送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说:“南宋的其他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文天祥的。”元世祖于是派王积翁传达自己的旨意,文天祥说:“国家已经灭亡,我甘愿以死报国。”王积翁想联合前南宋的官员谢昌元等十人请求元世祖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出去后,又号令江南,这样会把我们十人置于怎样的境地!”于是这件事被搁浅。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讨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终究没有释放他。至元十九年,有个福建的和尚

12、说土星冲犯帝座,怀疑有变故。不久,中山有个狂人自称“宋朝皇帝”,拥有一千名兵士,想营救文天祥。元世祖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进言的官员们极力主张成全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不久又下诏书制止,但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

13、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 轻阴:天边薄薄的阴云。(1)诗人的客人要下山的理由是什么?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两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分析。(4分)答:_(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答:_答案(1)客人要下山的理由:天阴要下雨。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天阴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2)从劝友中流露

14、出诗人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讲到“闲适恬静”亦可)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文天祥过零丁洋)(2)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_,_。(文天祥扬子江)(3)寒山吹笛唤春归,_。洞庭一夜无穷雁,_。(李益春夜闻笛)(4)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3)迁客相看泪满衣不待天明尽北飞(4)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三、(本大题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

15、育中上官子木创造力并不是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单相加后的复合体,而是由各种知识与能力有机组合后而新生的复合体。目前我国大多数基础教育工作者并不清楚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是什么,误以为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基础”就是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就能突生灵感并形成创造性成果。然而,知识并不都是有用的,在知识浩如烟海的今天,比积累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选择知识的能力。从效率角度考虑,最应选择的知识是那些能使原有知识增值的知识,如方法论性知识、学科结构性的知识,以及有关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增值作用体现在有效组合知识、预测学科发展趋向、协调自身具有的

16、各种能力等等,即使选择了有用的知识,也还需要进行包括组合、转换等程序在内的知识再加工,使书本知识转变成能为实用目标或创新目标服务的知识。我国以往的学校教育只是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地吸取知识,既没有注意知识吸收的有效性,更没有注意知识的组合与转换程序。从开发创造力的角度看,创造动机与创造欲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具备强创造动机、高创造欲望,才能对新异事物有关注兴趣,并由此对新颖问题更敏感,对知识的更新更主动,从而形成有利创造力开发的良性循环。然而,我国学校教育因重理论性、抽象性,并追求多知识点、快教学进度,同时进行高重复性的机械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及自信心都荡然无存。可以说,这是我国基

17、础教育最得不偿失之处。由此,尽管我们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大的知识积累量,却因缺乏利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内驱力,而使他们毫无任何创造欲望且毫无参与任何创造性活动的兴趣。从现行学校教育的内容来看,要具备较强的学业能力需要三个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擅长思考,大脑反应较快,小心谨慎不犯错误。然而,要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也需要三个条件:不局限于原有的框框,敢于突破旧框框;不惜花费时间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不怕犯错误。显然,现行的学校教育所需求的学业能力与创造能力存在着相悖的地方,即我们在打基础的过程中,存在着压制创造能力发展的本质性缺陷。创造性活动需要基础,其中包括学科知识基础,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多方面的

18、知识与能力。我国的基础教育正是因其狭窄的知识观、片面的基础观,把学生的能力局限在认知能力方面,致使学生在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12下列表述中,不是基础教育导致学生创造力缺失原因的一项是()(3分)A我国大多数基础教育工作者认为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就能突生灵感并形成创造性成果。B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增值型知识,如方法论性知识、学科结构性知识、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方面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知识观较为狭隘。C认为创造力是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单相加后的复合体。D现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策略方法,追求多知识点、快教学进度、高重复性

19、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自信心荡然无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是对创造力的认识,本身不构成导致学生创造力缺失的原因。答案C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3分)A选择有用的知识,并关注知识的组合与转换程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B“害怕犯错误”与“不怕犯错误”是构成较强的学业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条件方面的显著差别之一。C现行的学校教育所需求的学业能力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存在相悖的地方,打基础的过程中存在压制创造能力发展的本质性缺陷。D在知识浩如烟海的今天,积累知识会压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我国基础教育要放弃以知识积累为目标的教学观念。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

20、中的信息的能力。创造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A.只涉及知识,未涉及能力,不能构成充分条件。D.“积累知识会压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中的“知识”应限定为“书本知识”,不包括有用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无法发展创造力,“放弃”过于绝对。答案AD14创造力的开发需要具备哪些因素?(4分)答:_答案(1)拥有有用知识,并且发展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的能力。(2)具有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15现行学校教育该怎样避免学生创造力的缺失?请分条列述。(4分)答:_答案(1)树立全面的知识观。(2)树立全面的能力观。(3)克服重理论、重抽象,追求多知识点、快教学进度、高重

21、复性训练的弊端,保护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这篇传记,完成1618题。想起王国维王和声我将历史之舟的缆绳系在颐和园那座冰冷的石舫旁,手伸到昆明湖里探了探,已经是入夏的六月,湖水竟然是如此的冰凉。于是就想起了王国维。王国维,字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虽受传统封建教育,却不喜欢科举时文。1898年初,21岁的王国维只身来到上海,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充校对之役,业余时间在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1901年由罗振玉资助留学日本,后因病回国任教于苏州、南通。这一时期主要从事哲学和美学研究。1906年,由罗振玉推荐,到北京任职。享誉中外的人间词话和宋元词曲考

22、于这个时期灿烂问世。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亡命日本,1916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23年受清废帝溥仪征召,任南书房行走。这一时期,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和殷周金文研究上成绩辉煌,成为誉满中外的学者。我们不难发现,在他几十年学旅生涯中,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人如影随形。当然,这个人就是罗振玉了。罗振玉长王国维11岁,说罗振玉是引路人、兄长、伯乐乃至恩人都不过分,没有罗振玉处处帮困引见,没有两次东渡日本,王国维决不是这个王国维。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是罗振玉那双无形的手将王国维“推”入了冰冷的昆明湖也不为过。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玉的帮助。为了

23、报答这份恩情,最初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义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罗、王二家后来做了亲家,按说王国维的债务便可以不提了,其实不然,罗振玉并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的代价。所以王国维处处都要听他的吩咐。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跳进昆明湖。”而在此之前,罗振玉已以一纸绝交书将亲家脸面撕破。昆明湖畔,王国维留下了16字绝命辞:“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一个“辱”字,把一个七尺男子说得让人多么寒心!还有比“

24、死”更有骨气的词么? 王国维之前的屈原和之后的老舍都是这样的赴水者。中国的文人真是太难了!80个春寒冬酷已经过去,我依然时常想起王国维,不仅仅因为他的学术,而且还有其他更为让人崇敬之处。当然于学术而言,不论在史学方面,哲学方面还是美学方面,他都是代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最高成就的重要学者之一。仰望大师,吾辈不识甲骨文,不谙金文,人间词话倒还能读个皮毛。先生继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在理论上表现出独特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境界说、诗人修养论和文学发展观。人间词话深邃的美学哲理和绚丽的艺术表达让接踵而至的一代代莘莘学子为之倾倒,为之忘魂。读了几十年王国维的书,深憾不知观堂先生竟是在如此逼仄的生活中推敲出一颗

25、颗晶莹剔透的文字晶体。在那凄苦艰难的日子里,哪有几许笑颜?哪有几多开心?他却把人世间的美点评得让人魂不守舍。苦中说美,此种境界问谁领会得来!这就是中国文人的无我品格吧。尊观堂先生为国学大师,莫如说他是一尊国宝,一尊价值连城的薄胎白瓷。是谁说过,悲剧是将花瓶摔碎给人看。是谁将观堂先生这尊花瓶摔碎了?是罗氏还是这个世道?_16文章第1段写到石舫“冰冷”、“湖水”“冰凉”,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_答案一是衬托王国维的凄冷身世,二是烘托自己的清冷心情。17文中写到的王国维的学术成就主要有哪些?(4分)答:_答案写成人间词话和宋元词曲考;在甲骨文研究和殷周金文研究上成绩辉煌;不论在史学方面、哲学方面

26、还是美学方面,都是代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最高成就的重要学者之一;提出了境界说、诗人修养论和文学发展观。18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是谁将观堂先生这尊花瓶摔碎了?是罗氏还是这个世道?”你认为是谁?并说明理由。(6分)答:_答案观点一:罗氏。罗振玉作为引路人、兄长、伯乐、恩人和亲戚竟然如此苦苦相逼,使王国维感到寒心和绝望,只好以死抗争。观点二:世道。社会不公,文人缺乏应有的理解、关心和爱护,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只好赴死。观点三:罗氏相逼和世道冷漠联手害了王国维。五、(本大题2小题,共14分)19下面是某校宣传栏上的一段以“感恩”为主题的文字。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7分)诗

27、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面对“感恩”这个话题,我们认为感恩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则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感恩把幸福的门推开了,幸福则把未来的门推开了;(1)_ _,_。(2)_,_;_,_。感恩把温暖的门推开了,温暖则把情感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水流的声音,情感到处都是温暖的节拍。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此题是一个嵌入式仿写题,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第(1)处基本的形式是“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第(2)处基本的形式是“感恩把的门推开了,则把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第(2)句中第一个

28、省略号与第二个省略号的内容是相同的,且最后一个省略号的定语部分与第一个省略号的内容相照应;二是注意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答案(1)只要你用心倾听鸟鸣的声音未来到处都是幸福的旋律(2)感恩把真诚的门推开了真诚则把心灵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虫鸣的声音心灵到处都是真诚的音符20仿照前面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说明网络积极的正面的作用。(7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把裹挟风沙的尖刀,会刮蚀我们美丽的心田;又是一道污浊的水流,会浸黑我们思想的堤岸。同时,_,_;_,_。答案它既是一片缀满奇珍的天空,能展现我们创造的激情;又是一泓漫溢的春水,能滋养我们瑰丽的生命。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1回忆一下进入高中阶段的生活经历,以“我认识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字迹工整,叙述合理,详略得当,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