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9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名师一号》2017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计时双基练13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计时双基练13辛亥革命(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商丘期末)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其在湖北创办洋务企业推动了湖北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答案C2(2016武汉调研)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就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

2、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解析由维新派演变而来的立宪派未广泛发动群众,故不能称人民集体觉醒,也未能冲击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故A、B两项错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迈出的,故C项错误;立宪请愿运动宣传了近代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3(2016济南调研)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

3、、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故B项正确;A、C两项不如B项更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答案B4(2016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

4、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解析本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A项错误,清政府被推翻是在1912年2月;B项错误,中国此后主要采用农历和公历纪年;C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符合题意,孙中山当时面对内外压力,不得不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答案D5(2016阳泉期末)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5、这一观点意在强调()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光荣革命”的相同点。“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以和平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也是在权力和平过渡下实现的,故选B项。答案B6(2016北京东城区检测)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动摇了儒家思想

6、的正统地位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以判断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等一切国家权力。3月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法令须经国务总理副署才能有效。第二年,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政府实行总统制。这反映了()A新政府难以产生B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C孙中山是务实的政治家D帝国主义敌视新政府解析从材料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是国家元

7、首,拥有政治、经济、外交等一切国家权力”可分析出中华民国推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关于国家政治体制方面,明文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临时约法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的制约范围扩大了,并增加了弹劾权。根据这个约法,国家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内阁而不在大总统。1914年5月,袁世凯一手操纵下的中华民国约法公布,临时约法随即失效。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终生制,辛亥革命的成果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块孤零零的民国招牌了。材料中“总统制”“责任内阁制”“总统制”反映了

8、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故答案选B。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8(2016武汉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解析捕捉关键信息: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等,联系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军阀割据,文化复古,社会动荡等现象,可判断B的说法符合题干材料的言外之意。C、D歪曲了史实,A无法体现。答案B二、非选

9、择题(本大题共30分)9(2016四川名校联考)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材料二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在宴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

10、革中国人思想的命”。陈独秀传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主要展示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对辛亥革命形成不同认识的原因。解析第(1)问,材料一关键信息是“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可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关键信息“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首先要革

11、中国人思想的命”;第二小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即可。第(3)问,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结束专制政体的历史贡献,同时指出未经过帝王之治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说明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条件下分析,这一看法是客观的。第(4)问,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会受到内因(如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等)和外因(如时代要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认识。答案(1)辛亥革命对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地主权益产生了一定冲击;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有限,封建思想未彻底清除。(2)观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民主共和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袁世凯甚至废共和而复辟帝制;国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造。(3)这一评价比较客观。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这一历史意义不可低估;该观点认识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分析了人们忽视这一意义的原因,即往往没有把辛亥革命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评价。(4)研究者(评论者)的个人立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差异;时代要求的差异。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