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测试(六)(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不断加剧,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其中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 B冯桂芬C张之洞 D孙中山解析鸦片战争后,首先倡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其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答案A2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的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D争
2、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解析近代社会前期,中国社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外来民族压迫;二是实现近代化、发展中国,无论哪一社会阶层它们均为实现这两大任务努力争取。题干中的思潮的演变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反映。答案D3下列关于“中体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指导思想B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传统的“伦常名教”C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D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解析“中体西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向西方学习初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到维新变法之时则主要起阻碍作用。故选D。答案D4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内
3、容丰富,观点纷呈。下列作品体现了维新思想中的“进化史观”的是()劝学篇孔子改制考天演论海国图志A BC D解析劝学篇是张之洞所作,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都不属于维新派,排除。答案C5洋务派和顽固派是清政府内部的两大派系,他们的相同点有()A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B都主张“中体西用”C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D都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解析顽固派不主张学习外国的任何东西,故B、C、D都不符合顽固派。答案A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 D立宪君主制解析梁启超
4、认为变法图强最根本的就是改革官僚体制、变革政体,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所以这里的“官制”是指变革前的政治体制,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A7“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上述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应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方政治体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C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相结合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解析“上师尧舜三代”是指要借古代圣王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外采东西强国”是主张学习欧美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反映了维新派把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要求变法的思想。答案B8190
5、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束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慈禧为进行“调查”而采取的措施是()A宣布实施钦定宪法大纲B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C下诏预备仿行立宪D发动戊戌政变,逮捕维新人士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答案B91907年清政府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到1909年秋,全国大多数省份建立了谘议局,其中当选议员的大部分代表是()A官僚、地主 B工人、农民C立宪党人 D革命派解析当
6、选谘议局的议员,大部分是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和地方乡绅,他们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被称为“立宪党人”。答案C10预备立宪是清政府维护其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到1911年春,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成立了“责任内阁”,任命的内阁总理是()A载沣 B袁世凯C章炳麟 D奕劻解析责任内阁的总理大臣是庆亲王奕劻。答案D11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01年”。从1901年开始,清
7、政府大规模地推行“新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C项正确。答案C12中国最早喊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口号是在()A兴中会誓词中B同盟会纲领中C邹容革命军中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解析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案A13在阐述维新变法思想过程中将张扬民权与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的思想家是()A孙家鼐 B严复C康有为 D梁启超解析梁启超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答案D14严复说:“以今日民智未开之中国,而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实大乱之道也。”这说明他()认为实施民主政治,需从教育入手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
8、从根本上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实则维护封建君主专制A BC D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因此不可能是他的主张。故选A。答案A1519世纪末的中国,在变革君主专制制度问题上先后出现了两种主张。康有为等人主张清政府要实行“君主立宪”,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要“创立民国”。这两种主张实质上()A前后承继,互相补充B形式各异,本质相同C均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积极支持D表明政治变革已成为时代潮流解析康有为、孙中山二人的最终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他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前者主张用君主立宪的方式,后者主张用民主共和的方式,故形式不同。答案B161910年前,中国的政局虽有动荡,但变化不大
9、,1911年,中国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表现在()A多数省份宣布反清独立B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C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D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B、D都发生在1912年,C发生于1919年,故只有A发生在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的2个月内。故选A。答案A1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此宣言中所说的“民贼”是()A张勋 B袁世凯C段祺瑞 D黎元洪解析材料是孙中山讨袁宣言的内容。答案B181915年秋梁启超不顾政府要员的威逼利诱,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他支持的国体是()A君主
10、立宪 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 D复辟帝制解析梁启超发表这篇文章是反对袁世凯称帝,故C、D明显错误,此时中华民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已不可能,梁启超维新变法时赞成君主立宪,但发表文章时明显支持民主共和,故选B。答案B19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不辞劳苦,到处奔走,发表文章,下列文章符合上述条件的是()讨袁宣言三民主义第二次讨袁宣言讨逆宣言革命军A BC D解析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前,应排除,是邹容的作品,也发表于辛亥革命之前,也应排除。故选C。答案C20称清朝19011905年的“新政”是第二次洋务运动,是因为()A“新政”的措施仅涉及到了军事问题B“新政”促进了清朝政治、经济的现代化C“新政”措施
11、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D“新政”没有提出发展实业的措施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晚清的“新政”虽有诸多措施,但仍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辛亥革命史资料选集材料二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中国近代史资料材料三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专制阶级谋妥协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败,又待何言!孙中山资料
12、选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形势是怎样的?(6分)(2)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情势所迫”的史实依据是什么?(8分)答案(1)态度:孙中山妥协退让。形势: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立宪派、旧官僚乘机进攻革命派,袁世凯采用两面手段。(2)革命派向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妥协,国内反革命阶级与帝国主义勾结;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3)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旧官僚乘机进攻革命派。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在1903年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
13、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 ,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克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请回答:(1)孙中山在材料一中表达了什么思想?(6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8分)答案(1)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实行共和,建立民主共和国。(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究救国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