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2题)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C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2(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1题)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3(2011年1月厦
2、门市质检23题)欧共体宣称要“建设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这表明该组织( )A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B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C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D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4(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2题)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5(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22题)从图13到图14的变化中,突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欧盟图13 图14A从对抗
3、到联合 B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C从战争到和平 D从军事联盟到货币统一6(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4题)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Bradley在1951年5月15日国会听证会上说:“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地讲,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的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中国的内战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7(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23题)早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军事策划人员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1502年中
4、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欧洲衰落德国分裂美苏争霸日本崛起ABCD8(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24题)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解释有误的是A.大国政治的博弈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发展模式的冲突 D.传统文化的差异9(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8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
5、在欧洲的前沿阵地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10(2011年5月福州市质检24题)图8是2009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德国人民推倒了竖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A.促进了东西徳交流,有利亲人团聚B.结束美苏军事占领,收复被占领土C.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了民族统一D.终结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11(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0题)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
6、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ABC D12(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21题)图4为美国与四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 )A美、欧、日形成三足鼎立局面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D“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13(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22题)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
7、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14(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21题)某同学搜集到一份如图所示的传单(局部)。以下关于该传单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它是美苏“冷战”的表现 B它以签订和平协定而结束 C它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抗 D它造成朝鲜半岛一分为二15(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9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
8、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A欧洲共同体形成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16(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23题)“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A丘吉尔 B爱因斯坦 C杜鲁门 D富兰克林罗斯
9、福17(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23题)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18(2011年3月厦门市质检24题)下列有关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多极化格局取代两极格局C经济区域集团在全球普遍建交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三足鼎立格局19(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20题)下表是1944年10月9日苏联统帅斯大林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对巴尔干半岛战后控制权的划分方案。对
10、此解读准确的是( )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苏联10%50%50%75%90%英国(美国参与)90%50%50%25%10%A苏联拥有对巴尔干半岛的绝对控制权 B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C巴尔干半岛成为“冷战”的桥头堡 D两极格局下双方势均力敌20(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23题)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0小题,共0分)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考
11、查20世纪国际关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B项错误。在冷战格局下,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2D3B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A项错误;相互合作是欧共体成员达成的共识,但是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有一定的差异,CD项错误。4B5A解析: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二战后,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敌对,形成两极格局,两大阵营的对峙,图13则是这一体现;在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下,欧洲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走向了联合,欧盟是一个区域集团,
12、体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但B项是错误的,这是一个陷阱,如果没正确解读题干意思,很容易陷入选B,请注意题干问的是“突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图13西欧(资本主义阵营)与东欧(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峙,而图14是欧洲逐渐走向联合,因此,A项正确。6B7A8D9C解析:1870年普鲁士属于封建王朝,而法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故A不正确;1871年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皇帝权利很大,故B不正确;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故D不正确。10C11A12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时,四国总和与美国差距较大,说明
13、四国总体经济比美国较差;1970年时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出现“滞涨”,四国与美国差距逐渐缩小,体现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A项在图中没有细化,不能得出;图中信息属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期不代表整体因此C项错误。13A14C15D解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并未确立,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不正确。16C17D解析:普京是资产阶级代表,不可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而“遗憾”。因此这里的“遗憾”是指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18D19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题干中“战后控制权“一句分析,表中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体现。从表中分析,苏联和英国的控制权属于各占一半,A项说法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与题目中1944年的时间不同,排除C项。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两极格局,D项与此史实不符。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