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永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
2、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B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C.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D. 政治逐步走向反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B项,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的权力即加强君主专制,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还存着另外一个趋向,就是中央逐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其作用才是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排除;C项,明清时期丞相已经被废除了,排除; 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专制制度、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反动,排除。【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部分,专制主义是指不断加强皇权;中央集权是指不断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口口口口口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口口口口口,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口口口口口”应为A. 五口通商权B. 内地传教权C. 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应该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是指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
5、分之一也”,“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瓦德西持上述观点主要原因是A. 充分认识到中国地广人多B. 希望各国侵华达成相互谅解与妥协C. 认识到中国人民富有反抗精神D. 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A项不是瓦德西的核心观点,排除;由“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故瓜分中国实为下策”,说明八国联军虽然绞杀了义和团运动,但是瓦德西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精神,以致认为列强应该调整对华政策,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C正确;B、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5.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
6、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 定都天京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发动金田起义D. 提出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B正确;定都天京、发动金田起义没有涉及“均田制度”,排除AC;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法案,没有涉及均田制度,排除D。6.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下列表述中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五四运动A
7、.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根基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选项错误,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
8、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反映罗马法A. 注重程序合法B. 保护私有财产C. 主张过失担责D. 强调法律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的意思法律方面是过失担保,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8.第四次不结盟运动东道主、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指出:“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最本质的相同点在于A. 都由亚非国家发起B. 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C. 都在倡导和平共处D. 都旨在促进民族独立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和万隆
9、会议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由亚非国家发起,不是本质的相同点,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虽然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但也不是本质的相同点,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在倡导和平共处,其目的还是为了自身发展,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是新兴独立国家发起的,目的都是推动民族独立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9.唐诗咏瓷称其“轻且坚”、“胜霜雪”,质量很高,享有盛名。这种瓷器是唐代A. 越窑的青瓷B. 大邑的白瓷C. 定窑的白瓷D. 唐三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诗人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
10、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描写的是大邑的白瓷,故B项正确;越窑的青瓷、定窑的白瓷、唐三彩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10.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B. 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C. 文艺复兴在西欧扩展D. 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答案】A【解析】西欧为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荷兰、英国等国家加紧早期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在欧洲扩展,
11、与这些落后地区“混合”语言产生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这种“混合”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这些国家遭到早期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这些殖民掠夺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故D项错误。11.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 天人感应B. 知行合一C. 经世致用D. 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材料中没有提到上天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不仅要有孝道的思想,还要将孝道付诸行动,体现了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B项正确;“经世致
12、用”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做学问必须有用于国家,材料中没有体现有益于国家,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来的,主张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格物探究事物的真理,材料没有反映,D项错误。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思想【易错警示】天人感应、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的区别天人感应: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必须遵循天道,行仁政;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格物致知: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目的是在于融会贯通而
13、明“理”并非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良知直指良心,叫做天理。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人俱有,是道的本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12.严复著孟德斯鸠(16891755)传说:“(孟氏)渡海抵大不列颠,居伦敦者且二稔。于英之法度尤加意,慨然曰: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入其格致王会(皇家学会),被举为会员。”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英国国民较法
14、国国民自由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受英国法律和制度的影响英国对外来人才持欢迎态度当时的英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可以看出项正确;孟德斯鸠著述论法的精神,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明显受到英国的法律等的影响;英国吸纳孟德斯鸠进入皇家学会,说明英国重视人才。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英国启蒙运动的概况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
15、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
16、济、思想三方面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答案】(1)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材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3)理解:共和政体符合时代潮流,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说明共和政体的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
17、建社会的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亡道路(或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掌握,回答时注意全方面把握。政治上从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和颁布临时约法方面回答;经济上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思想上从民主共和观念角度回答即可。(2)主要考察对“民国”的认识与评价。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如材料“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体现了对“民国”给中国带来变化的肯定。材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18、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说明了失败的必然性。(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其实也就是结合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共和政体并没有失败?失败的其实只是一代人,即失败的只是资产阶级这一代人?材料二指出中国建立的共和政体是建立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并非是共和政体不行。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及评价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务派和顽固派最激烈的论争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867年
19、(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第二次是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第三次是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材料二、维新派把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公羊三世变易说会通起,有力地批判了顽固派的社会不变论。他们认为社会历史的进化、更新是社会发展的原理:“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材料三、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
20、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请回答:(1)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论争的关键在哪里?本质目的有何相似之处?(2)三则材料中的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待“西学”上分别是怎样的主张?各有什么样的行动?(3)指出他们在“西学”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关键: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本质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2)态度: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掀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以宣传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宣传自己主张,发
21、动了戊戌变法;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3)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内容及两派的阶级立场概括回答。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主要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问题,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顽固派坚决反对,但是二者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方面是一致的。第(2)题,结合三则材料有效信息及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知识分
22、子的政治实践概括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掀起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中的维新派以宣传西方的“进化论”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戊戌变法;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第(3)题,从近代化、思想解放和实际效果上回答。近代化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思想上: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实际效果上:单纯的“西学”不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内容、影响【名师点睛】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
23、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近代化的路径是不同的。西:思想制度器物;中:器物制度思想。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而本务率皆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小则笞责,大则编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
24、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市易法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易法实施产生的问题并简析其根源。【答案】(1)目的:稳定市场物价;抑制豪商大贾;节约财政开支;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品流通;减轻百姓负担。(答对四点即可)问题:造成政府垄断,私营经济受压制;扰乱正常经济秩序,不利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增加财政负担;影响市民生活。(答对三点即可)根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解析】(1)依据材料一“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的信息结合所学从稳定市场物价;抑制豪商大贾;节约财政开支;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品流通;减轻百姓负担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