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300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春季3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见面考试卷历 史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2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

2、公即位;宋湣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 B宗法制度瓦解 C王室逐渐衰微 D殷人旧俗影响3卫人吴起在楚国、卫人公孙鞅在秦国、郑人申不害在韩国、中山国人乐毅等在燕国的变法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或基本上取消了世卿世禄制和分土封侯制,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新的统治制度。这主要说明当时A人才流动日趋频繁 B变法推动社会转型 C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D争霸战争愈演愈烈4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

3、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5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6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 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 D

4、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7魏书。序纪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材料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的A政权更迭 B经济发展 C文化认同 D疆域辽阔广8隋朝粮食储备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唐朝中央储备包括太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各有不同。这段材料主要叙述的是,隋唐时期A社会经济繁荣 B储备体系多元 C防灾能力强大 D崇尚民本思想9“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

5、了A佛教融人中国社会 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 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10吐鲁番行车伤人案卷残件载,唐宝应元年(762年),行客靳嗔奴的雇工处密部落百姓康世芬赶车行驶中,碾伤坐于张游鹤店门前的男孩金儿、女孩想子。肇事者表示:“今情愿保辜,将医药看待。”县司据唐律斗讼。保辜条例判处康世芬“放出,勒保辜”。这表明A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已经消失 B唐律适用于都护府管辖的百姓C县司与肇事者勾结贪赃枉法 D唐朝实行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111971年,陕西乾陵章怀太子墓中出土一幅马毯图壁画,画面上有二十几个挥舞着月牙形鞠杖的骑手争击一个小毯。唐代每年新进士发榜后,按例要在曲江开宴,集会游赏

6、,并举行击鞠会。“荆州百姓郝惟谅,性粗率,勇于私斗。武宗会昌二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因醉于土墙间。”这反映了唐代A体育活动流行 B科举制度完善 C市民阶层形成 D城市生活丰富12“二十五史”列传中的开封人共346人,其中某一朝代存在的167年间共165人,占总数的477%,呈现出井喷现象。这个朝代应是A东汉 B曹魏 C后周 D北宋13一个王朝奉行何种民族观及民族策略,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能力;二是当时的客观政治环境;三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两宋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所处的客观环境甚为不利。对北宋而言,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应是A10世纪末 B11世纪初 C11世纪末 D12世

7、纪初14北宋中期,欧阳修上书对当时的茶盐禁榷制度建言:“为今议者,方欲夺商之利,一归于公上而专之欲专而反损”,“夫欲十分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今为国之利多者,茶与盐耳”。他主张A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 B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对商人茶盐经营的限制 D加强对茶盐经营的管理15两宋时期制定下列法律条文意在表1 宋代部分法律条文节选制定时间法律条文内容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自今除禁榷货外,他货择良者,止市其半,如时价给之。粗恶者恣其卖,勿禁。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旧明州括索自来入高丽商人财本及五千缗以上者,令明州籍其姓名,招保识,岁许出引发船二只

8、,往交易非违禁物,仍次年即归;其发无引船者,依盗贩法。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海舶擅载外国入贡者,徒二年,财物没官。A偿付对辽“岁币”B规范海洋贸易 C推行禁榷政策 D拓展海上丝路16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 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17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得到明穆宗批准,明朝开放漳州月港,允许商民申领“文引”,“与东

9、、西诸番贸易,惟日本不许私赴”。这一做法A标志着抑商政策的结束 B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C打击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推动了海上丝路的开辟18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人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 D官商一体成为趋势19元末明初的文学、戏剧作品中经常提到珠算,如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把婢仆贬作算盘珠,要拨才动;元曲选“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中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等等。文学、戏剧中用算盘珠作比喻,说明珠算盘已经比较流行。这一时期算盘流行主要得益于A商品

10、经济发展 B文学、戏剧发展 C活字印刷推广 D中外交流推动20清初,顺治帝谕工部:“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远,渐致太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多次免除畿辅受灾州县的田赋,兴修水利。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孙嘉淦任职不足三年,浚治所属河淀工程共计523处。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A推行减免钱粮政策 B重视发展水利事业 C注重维护京畿稳定 D践行以民为本思想21“不料却发现他们自己被吸入一个无法抗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借用一项西方事物导致他们必须借用另一项,从引入机器进而需要引人技术,从引入科学进而需要引入一切学问,从接受新思想进而要改革制度。”材料评价的是A开眼看世界

11、 B洋务新政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22“中国黄金水道对外国开放,成为西部和东部经济交往的主要通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战争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左宗棠意在 A重资购买外国轮船以归中国 B兴办民用企业弥补资金不足 C提高本土技术谋求长远发展 D发展远洋运输打破外国垄断24外国使臣觐见中国皇帝是否行跪拜礼的“礼仪”之争由来已久。对此,奕曾在1873年的奏折中向同治皇帝反复申明,“告以惟拜跪之

12、礼,最关中国国体,首先议定,此外始可从容拟议”“反复辩诘,几于舌敝唇焦”,进而又解释说,“所谓鞠躬,即彼国府首立地而叩之礼”,况且国际惯例是三鞠躬,总理衙门要求五鞠躬。这可以佐证A清廷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奕已经接受近代外交理念C列强按国际法平等对待中国 D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起步25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26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

13、,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败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 B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27四川省谘议局议长蒲殿俊不但向清廷请愿立国会,且领导护路运动、罢课、罢市,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在武昌起义之后即与革命党合作,通电各省,呼吁响应独立;湖南省谘议局议长谭延阊在革命爆发后起而担任都督,使湖南在短期之内恢复秩序。这说明A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导火线 B武昌起义推动临时政府成立C立宪派推动了辛

14、亥革命进程 D革命派基本控制了三省政权28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年11月9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A反映了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精神 B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 C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实现 D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29“会议决议指出:党的指导机关是部队领导的中枢,党委不仅要领导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保证党的政治任务的实现,而且要领导军事工作;决议重申了每连建设一个支部,并将党代表名称改为政治委员。”这里的“会议”指的是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15、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301940年8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展开对日作战,参战人数近40万,动用民工20多万,总计大小战斗1 824次,歼灭日伪军463万人。这表明该时期A抗日根据地获得了较大发展 B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紧密配合 C持久抗战思想得到贯彻落实 D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311937年9月3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一德者也中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A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华民

16、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32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是走不通的。这一论述A丰富了中共二大的革命理论 B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C阐释了对日持久作战的方针 D是对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回应3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飞抵重庆。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意味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D标志着国共两党就

17、建立联合政府达成共识34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35曾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指出:“资本国在中国培植的经济势力,早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中国)要想发展资本主义和各资本国为经济战争,恐怕要糟到极点了。”作者认为A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B民族工业发展获得有利条件 C资本主义无法解

18、决中国问题 D军阀利用帝国主义维持统治36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57年的工业产值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占38%,消费资料工业占62%。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要求1962年生产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各占50%左右。据此可知,“一五”“二五”期间的经济建设计划A存在着冒进倾向 B深受苏联政府影响C注重工业结构调整 D着重轻工业的发展37“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

19、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此一战”指的是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 C米棉之战 D抗美援朝38生发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语境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古老东方异域文明形态中的生根,彰显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穿透力与现实生命力,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具有这一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人民政权的巩固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39陈云说:“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当然,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

20、就多大。经济活动不一定限于一个省、一个地区,也可以跨省跨地区,甚至不一定限于国内,也可以跨国跨洲。”这段话中的“鸟”“笼子”分别喻指A“市场调节”“国家计划” B“改善民生”“投资建设”C“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D“集中统一”“分散灵活”40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C三大改造胜利结束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第卷(共3小题,共60分)41.(16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痛苦

21、的转型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

22、,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

23、交进行评价。(8分)42.(22分)民族关系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极具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自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成崇

24、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从国家层面认可民族平等,有利于改变历朝历代狭隘的大汉族观与清朝满族独尊的民族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层面将“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确立为“中华民国”立国的法律依据。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国境内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摘编自何一民等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清朝治理边疆的措施,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

25、”的历史意义。(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的内涵。(6分)43(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梁启超材料三 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曾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背景。(10分)(3)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你怎样看待该评价?(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