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271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复习试卷2学校:_姓名:_班级:_分数:_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

2、”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3、”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

4、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

5、,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这一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

6、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

7、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8、”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注】批:触动,触犯。逆鳞:传

9、说中龙颈部生的倒鳞。触及倒鳞,龙即发怒。购:通“媾”,媾和,讲和。惛然:忧闷,烦乱。惛,糊涂。4.对文中加框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B.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C.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D.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

10、丹怨而亡归5.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筑”在战国时代很流行。B.“三晋”,战国初韩、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C.“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D.“太子丹质秦”之“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在卫国时,人们称他为“庆卿”;到燕国后,人们

11、称他为“荆卿”。B.荆轲到燕国后,每天都和一个擅长击筑的宰狗的屠夫高渐离在集市上喝酒。喝得兴起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毕复哭,旁若无人。C.燕太子丹和秦王嬴政曾在赵国相识,关系很好,但后来两人闹翻。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子丹一筹莫展。D.鞠武认为,如果收留了樊於期,就好比是“委肉当饿虎之蹊”,必定会招致巨大祸患。即使管仲、晏婴再世,也无法挽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2)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2、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域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尾助词,无义。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 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C.下阕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词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D.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阕“劝我溪边住”,又

13、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9.本词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5分)四、 默写题 (13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 (2)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用“_,_”两句摹写出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3)赤壁赋中用“_,_”两句对客人的箫声进行了侧面描写。(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_,_,_。(5)韩愈师说中“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 五

14、、语言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追求视觉感官的满足,理性消费转变为感性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转变为情绪满足消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实体书店一味地 ,终将被社会的这个趋势浪潮所淘汰,因此实体书店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很多实体书店也 积极转型,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但是实体书店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一味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就容易出现实体书店“忘本”的情况,实体书店的社会责任也在逐渐淡化,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扭曲的书店经营业态。当今许多实体书店为了转嫁单一

15、地销售图书难以维持生计的危机,在销售产品中引入了各种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走进实体店,本是 ,但是有的实体书店却 ,在书店内卖起了衣服、帽子、包包等产品,有的实体书店还利用新媒体进行恶性营销,这显然是淡化实体书店社会责任的行为,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实体书店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场所,应该有所坚守。1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社会各个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指明和提出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B迄今为止,社会各个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和指明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C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

16、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指明和提出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D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和指明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设微信公众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进行受众细分B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C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D并且进行受众细分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故步自封 处心积虑 无可非议 随心所欲B孤芳自赏 处心积虑 无可厚非 无所不为C故步自封 绞尽脑汁 无可厚非 随心所欲D孤芳自赏

17、绞尽脑汁 无可非议 无所不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科学有什么用?这真的是个_的问题。知道地球围着太阳转有什么用?光合作用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就停止,人类还是一样昼作夜息。知道电磁波有什么用?我们一样熟练地使用手机,天涯若比邻;一样用X光检查身体,保障健康。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_。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但是,这句话不能_的理解,认为“科学技术必须是生产力”或者“不能马上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就是无用的”。布鲁诺绝不是因为预测到今天的人造卫星,才用生命捍卫“日心说”“新宇宙观”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做出关于电磁学的理论预测时,也肯定不会知道将开启

18、一个新世界。虽然今天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不再_,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距离仍然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很多时候,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因为人类的幸福感,( )。也只有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擢发难数 不胜枚举 蠡测管窥 大相径庭B.众口难调 不胜枚举 蠡测管窥 泾渭分明C.擢发难数 琳琅满目 孤陋寡闻 泾渭分明D.众口难调 琳琅满目 孤陋寡闻 大相径庭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19、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被历史和无数事实证明的伟大论断。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无数事实和历史证明的伟大论断。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还来自物质的满足B.不仅来自物质的满足,还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C.不是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D.不是来自对更广袤、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是来自物质的满足(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0、成问题。当年在北大,上辜鸿铭先生的课,听他臧否当世人物是一大享受。上课之际,讲到得意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忘形,轻则一展歌喉唱段小曲,重则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米大嚼,其形象让人_。老辜素来以_闻名,骂起人来常常令人捧腹。袁世凯称帝时,他正上课,站在讲台上,接二连三地从第一分钟骂到最后一分钟,学生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下课之后这些骂语犹能_。在北大,( )。那些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君子”,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里更是_。他批评胡适干什么不吆喝什么,认为他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既懂拉丁文,又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16.文中画横线

21、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但不懂拉丁文,而且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没骗小孩子?B.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既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不是骗小孩子。C.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虽然不懂拉丁文,但是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D.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几个人在辜鸿铭的法眼里B.能入辜鸿铭法眼的人没有几个C.辜鸿铭的法眼里没有几个人D.没有几个能进入辜鸿铭法眼

22、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铁齿铜牙绕梁三日不屑一顾B.前仰后合咬牙切齿余音不绝视若无睹C.忍俊不禁咬牙切齿绕梁三日视若无睹D.前仰后合铁齿铜牙余音不绝不屑一顾(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_,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_,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

23、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_的当下,必须_、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

24、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溢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C.因而

25、,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B.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C.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22.把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句子原意。(5分)著名专家学者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26、六、材料作文(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面对抢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议论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答题卷客观题题号123456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主观题7. (10分)(1) _ _ _ _ _ _ _ _ _ (2) _

27、_ _ _ _ _ _ _ _ _ _ _ _ 9.(5分) _ _ _ _ _ _ _ _ _ 四、(13分)(1)_ _, _ _。(2)_ _, _ _。(3)_ _ _, _ _ _。(4)_ _, _ _ , _ _ 。(5)_ _, _ _。(6)_ _ _, _ _。22.(5分) _ _ _ _ _ _ _ _ _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1.C; 2.B; 3.B解析:1.A.“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D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

28、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2.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关系。B项,“时间先后顺序”“发展的历史轨迹”不正确,从全文来看,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小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逻辑关系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文中有“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据此可知,是因为“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所以才不能把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当作“杨柳”皆指柳的证据。二、文言文阅读2.答案:1

29、.B;2.D;3.B;4.(1)他到燕国后,燕国的隐士田光先生也很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2)做出危险的行动却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却企求幸福,计谋浅薄可是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长祸患”了。解析:1.整体把握句意,联系关键词“者”“故”“而”等进行判断2.“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错误,作为人质的可以是太子,但更多的是其他王子3.狗屠和高渐离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两个人4.【参考译文】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而后到了燕国,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

30、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子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的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的隐士田光先生也很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太子丹要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

31、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天天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地侵吞各国,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太子丹为此忧虑,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的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定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过了一

32、些时候,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就叫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杜绝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联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单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

33、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希望老师再考虑别的办法。”鞠武说:“做出危险的行动却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却企求幸福,计谋浅薄可是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长祸患了。”三、诗歌鉴赏3.答案:1.C; 2.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常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解析: 解析:1.“词人听别人吟诵离骚”错误,应为“词人吟诵离骚”。2.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34、本词以物写人,故侧重的是词人的品质;答题时,要找出描写人物的关键词,结合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偃蹇”表现的是青山高耸、傲慢的形象,“天高处”表现的是明月的高洁,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以青山、明月自喻,来表达自己傲岸高洁的品格。【赏析】 上阕借山来自写,又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而“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 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 又写人。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以说是人性,那么上阕末句冲出青山“劝我溪边住” 的语句,就不

35、再突兀和矫情。 下阕借月来自写。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结韵则做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词人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 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意义,加强了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夜夜

36、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后知了。四、默写题4.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5.答案:1.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杨柳岸; 晓风残月; 5.有暗香盈袖解析:五、语言表达6.答案:1.B; 2.C; 3.C解析:1.画线句中,“各个”词序不当,应放在“学界”前面作定语。排除CD两项。A项,“指明和提出”语序不当,应当是先“提出”,后“指明”。故选B项。2.语境前面说的是实体书店转型,利用新

37、媒体进行宣传。括号内应当是对前句话进一步阐释。结合后面的批评书店过分逐利的行为,说明前面书店的举措取得了成效。因此括号内的内容应当是“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B项,先取得效果,后表述行为举措,不合事理逻辑,因此排除。A项,先说举措,再说效果,最后又回头说举措,逻辑混乱,因此排除。D项,应当是“开设微信公众号”是阐述总体行为,应在前,“进行受众细分”是进一步阐述,应在后。也要排除。故选C项。3.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是“固步自封”的同义词。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第一处的语境说的是书店如果不改变,沿袭旧的做法。因

38、此选用“故步自封”。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第二处的语境里没有贬义。因此选用“绞尽脑汁”。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第三处的语境表达的是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走进实体店,虽然不太妥当,但也能理解,因为书店也要维持生计。因此选用“无可厚非”。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坏事。贬义词。第四处的语境说的是书店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卖衣服鞋帽过分了

39、,但也不能称之为坏事。因此选用“为所欲为”。故选C项。 7.答案:1.B;2.C;3.B解析:1.众口难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由语境“难以回答的问题”来看,应选“众口难调”。不胜枚举:举也举不完,形容很多。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由语境“这样的事情很多”来看,应选“不胜枚举”。蠡测管窥: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或对世事了解的不多。由语境“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足”来看,应选“蠡测管窥”。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由

40、语境“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来看,应选“泾渭分明”。故选B。2.该句存在着成分残缺的语病。A项加上谓语“是”,但是主宾仍搭配不当;B项加上“这”,但是句子缺少谓语“是”;D项将“无数事实”和“历史”更换位置,并没有改变成分残缺的语病。故选C。3.首先从上文“仅仅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发现美的需求和满足好奇心的渴望”来看,该处应强调的是人类幸福感的精神需求,因而,该句应选用递进关系。从选择项来看,“不仅还”表递进关系,“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排除CD两项。既然是递进关系,应先物质后精神,A项将“精神追求”排列在前,而“物质”在后,不合逻辑,故排除A项。故选B。8.答案:1.D; 2.B; 3.A解

41、析:1.画线句“胡适既懂拉丁文,又会德文”与后面“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语义前后矛盾。A、B项否定不当;C项犯了和画线句一样的错误。故选D项。2.D项本身成分残缺,应为“几个人”,另外也不能说“进入法眼”;B项能与下文衔接,正确;A、C项表述不恰当3.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应选“忍俊不禁”。铁齿铜牙:比喻能言善辩。咬牙切齿:由于极端愤怒或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根据语境应选“铁齿铜牙”。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不合语境。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42、。视若无睹: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应选“不屑一顾”。 9.答案:1.B; 2.A; 3.D解析:1.画线语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C、D两项“加大处罚”搭配亦不当。2.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故最恰当的为A项。3.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方兴未艾:事物

43、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22.答案:(1)水利工程人员提出了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2)很多人对这个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了不同意见。(3)著名专家学者通过论证证明了这些意见是不科学的。23.解析:1.是什么的本质追问:C位- 位置-价值2.为什么的原因追问:行为-观念-文化3.怎么办的措施追问:个人-社会-国家审题立意可正可反,阅卷中发现作文立意角度参考如下:1.要想占“C”位,得问己价值2.抢占“C”位,人生更出彩3.欲占“C”位,必承其重4.“C”位之争,可以休矣5.不居“C”位,也能发挥价值6. 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7. 有为自有C位8.C位不必争,自在人心中9.C位不必争,关键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