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222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

2、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衰老能使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B. 细胞凋亡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D. 正常细胞的衰老必然导致个体衰老死亡

3、【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详解】A.细胞衰老能使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如代谢减慢,A正确;B.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B错误;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正常细胞的衰老不一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D错误。故选A。3. RT- PCR技术是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手段(如图),该技术首先将病毒COVID-19的核酸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以此DNA链为模板进行体外DNA复制,反应体系中加入的荧光基团会使目标DNA发光,从而被仪器检测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病毒COVID- 19的遗传物质中含有尿嘧啶核

4、苷酸B. 检测过程中需要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做为原料C. RT-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D. 相同反应时间内目标DNA含量与病毒含量呈正相关【答案】B【解析】【分析】COVID-19为RNA病毒,由RNA与蛋白质构成,RT-PCR技术利用病毒RNA进行逆转录获得cDNA,该过程以RNA为模板,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逆转录酶进行催化。【详解】A、病毒COVID-19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其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A正确;B、检测过程含有RNA的转录与DNA的复制,原料均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不需要核糖核苷酸,B错误;C、PCR过程中包括RNA的逆转录与DNA的复制

5、,需要逆转录酶与DNA聚合酶,C正确;D、相同反应时间内,病毒含量越高,逆转录复制后获得DNA含量越多,D正确。故选B。4.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移接属于基因重组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D.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相关概念,需要明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主要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注意变异一般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6、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的移接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交叉互换型)为基因重组,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而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B错误;C、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人类使用抗生素只能起选择作用,C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故选D。5. 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a1a4的浓度不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

7、是( )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64787813A. 2,4-D既能促进生根又能抑制生根B. 2,4-D溶液浓度最高是组别5对应的a4C. 2,4-D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a3之间D. 2,4-D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植物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从生根数可知,a1、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从生根数可知,a1、

8、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B、与第1组相比可知,a1、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根据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两重性原理,组别5对应的a42,4-D溶液浓度最高,B正确;C、据表格数据可知,a2与a3促进生根的作用相同,故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C正确;D、2,4-D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D错误。故选D。6. 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B. 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C. 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D. 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详解】A、捕食者猞猁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错误;B、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传到高营养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不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错误;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

10、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7. 人参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怕直射阳光,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某小组研究了遮阴(30%自然光照)处理对人参光合作用的影响,旨在为人参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的各项数据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遮阴对人参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mg/g)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对照045013032遮阴052017038(1)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遮阴能通过提高人参叶片中_的含量,进而对环境的适应。在色素提取过程中,需要用的试剂是_。(2)净光合速率测定一般是测定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除图中测定的指标(单位时间C

11、O2的吸收)外,净光合速率还可通过测定_来表示。对照组中,人参净光合速率曲线呈现“双峰型”,相对于9h,llh时植物叶肉细胞中C3含量_(上升、不变或下降)。(3)实验操作过程中,遮光处理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环境温度,图中两曲线交点之一为A,此时对照组和遮光组有机物制造速度不一定相等,试述其原因:_。【答案】 (1). 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 无水乙醇 (3). 单位时间O2的释放 (4). 下降 (5). A点时对照组和遮光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光照条件不同,导致温度可能不同,呼吸速率可能不同,所以有机物制造速率不一定相同【解析】【分析】分析

12、题表中信息显示:遮阴处理组的人参细胞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坐标系中曲线,遮阴组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小于对照组,说明遮阴组一天的光合积累量小于对照组。【详解】(1)表中信息显示:遮阴处理组的人参细胞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能通过提高人参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进而提高人参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由于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在色素提取过程中,需要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则净光合速率还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O2的释放量表示。11h时温度较高,为防止蒸腾作用导致失水过多,所以植物关

13、闭气孔,导致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量降低,所以C3含量下降。(3)题干中“遮光处理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环境温度”,温度影响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而有机物的制造速度表示总光合作用速率,虽然A点时对照组和遮光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由于光照条件不同,导致温度可能不同,则两组的呼吸速率可能不同,所以有机物制造速率不一定相同。【点睛】本题以表格和图示信息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需认真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明辨曲线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其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8.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但当过度释放时却是一种

14、神经毒素,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神经元病(“渐冻人”)、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变为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2)当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时,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可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涨破,分析其原因是_。若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答出一种即可)。(3)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正常约为37。呼吸衰竭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并发症,当肺部细菌感染时,会导致体温调定点_(上移下移),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_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答案】 (1

15、). 外负内正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 突触后神经元细胞渗透压升高 (4).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5). 上移 (6).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解析】【分析】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会引起下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灭活,若某些原因造成神经递质不能分解,则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1)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故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

16、胞膜的信息交流的作用,钠离子内流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谷氨酸若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持续内流,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过度吸水涨破。可以使用药物抑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来缓解病情。(3)呼吸衰竭时,体温调定点会上移,正常的体温对该病人就相当于是寒冷刺激,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点睛】寒冷环境中,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炎热环境中,机体会通过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恒定。9. 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而蝗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

17、的地区,引起蝗灾,造成农产品大量被破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功能。(2)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消费者。为预防蝗灾,可采用_法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蝗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_。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蝗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_。【答案】 (1). 调节生物种间

18、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初级 (4). 样方 (5). 生物防治 (6). 间接 (7).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覆盖率【解析】【分析】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的天敌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技术,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潜在价值是指

19、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详解】(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2)蝗虫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蝗虫的幼虫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蝗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属于生态功能,

20、故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由于“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所以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增大植被覆盖率。【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0. 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如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但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酪氨酸酶的合成量有所下降,表现为栗色;个

21、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两头牛进行杂交得,再让中的黑色牛和栗色牛杂交,则白色牛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分别为DdFf和ddff的公牛、母牛交配,预测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1/2 (5). 栗色:白色=1:1或全为白色【解析】【分析】分

22、析题图:图中表示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表示M激素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分析题干信息: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表现为栗色,个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因此,黑色的基因型为D_FF,栗色的基因型为D_Ff,白色的基因型为dd_、D_ff。【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让基因型为D

23、dFf和ddFf的牛杂交,选择F1中的黑色牛(DdFF)和栗色牛(DdFf)杂交,F2白色牛(1/2ddFF、1/2ddFf)中的杂合子(ddFf)所占比例是1/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DdFf和ddff的牛交配,如果D和F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DdFf(栗):ddff(白)=1:1;如果D和f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1:1,都表现为白色。【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进行相关概率

24、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1)配制培养基时,实验室通常用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在接种前,随机选取灭菌后的空平板在恒温箱中先行培养24h,这样做的目的是_。(2)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果胶分解酶、_、_,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果胶酶的作用是与纤维素酶一起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3)用凝胶色谱法提取分离血红蛋白时,用_洗涤红细胞,装填的凝胶色谱柱中不能出现气泡,气泡会_,降低分离效果。(4)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_法,如果标准样品只形成一种色素带,而提取样品形成了多种色素带,其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 (2). 检

25、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3).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4). 果胶酯酶 (5). 生理盐水 (6). 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7). 纸层析 (8). 提取样品不纯,含其他色素【解析】分析】1、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法。2、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3、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

26、中果胶的水解,提高出汁率,包括果胶酯酶、果胶分解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4、(分配色谱法)的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详解】(1)对培养基灭菌选择高压蒸汽灭菌;随机选取灭菌后的空平板在恒温箱中先行培养24h,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2)果胶酶包括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3)用凝胶色谱法提取分离血红蛋白时,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装填的凝胶色谱柱中不能出现气泡,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4)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纸层析法;提取样品形成了多种色素带,其原因可能是提取

27、样品不纯,含其他色素。【点睛】本题考查无菌技术、果汁的制作、蛋白质的分离、色素的分离等知识,这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OV)引起的传染病,EBOV衣壳外有包膜,包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GP蛋白最为关键,能被宿主细胞强烈识别。下图为EBOV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图,请回答:(1)埃博拉病毒(EBOV)遗传物质是_,代表的是_过程。(2)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的GP蛋白基因,常采用_技术,该技术必须用到的酶是_。(3)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28、_技术,获得的X是_。(4)对健康人进行埃博拉出血热免疫预防,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制备成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相应病毒,然后用图中的_进行特异性检测。【答案】 (1). RNA (2). 逆转录 (3). PCR (4). Taq酶(或热稳定DNA聚合酶) (5). 动物细胞融合 (6). 杂交瘤细胞 (7). GP蛋白 (8). 抗G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表示EBOV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图,表示反转录,表示目的基因(GP蛋白基因)的获取,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详解】(1)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代表的是反转录过程。(2)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的GP蛋白基因,常采用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必须用到的酶是Taq酶。(3)过程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的过程,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X是杂交瘤细胞。(4)对健康人进行埃博拉出血热免疫预防,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GP蛋白制备成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相应病毒,然后用图中的抗G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RCR技术,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