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26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际形

2、势的变化,改变了人们打量儒家的眼神,近代以来一边倒的负面印记得以洗刷,儒学的声誉和形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改革后,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和意识形态的紧张对峙中逐渐地舒缓过来,儒家符号也从以往所附赘的种种污泥浊水之中拔举而出,向着正面的、健康的方向大踏步地挺进。在这种新形势下,儒学发展的形态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它既不认同现代主义,也批判以新儒家为代表的中西调和主张,而是开辟一条新的回归传统的路,我们姑且称之为批判传统主义。这种思想主体性的转移,显然是在经历过现代化洗礼之后的一种新的形式,它不简单地拒斥现代主义,而是在现代性的泥淖里摸爬滚打了一番之后,抖落一身征尘。批判传统主义对现代主义做了很多

3、深刻的检讨,认为现代科学的状况是受到理性主义者傲慢自大的损害,理性主义汲汲于外部世界的征服和人类社会的控制,而日常生活却严重地科层化和流于精英主义,人类普遍地精神性日渐萎靡。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理性之设计和安排则捉襟见肘、应对乏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政治和知识权力,反而可能成为对自然与社会施暴的渊薮。在主流文化形态以外的民间知识和传统智慧被彻底地边缘化。以科学和理性的名义,漠视其他方面的人类潜质,对生命的意义和日常生活方式,要么是关注的太少,要么是随意的规划与支配,人的存在成为各种力量拨弄的玩偶。批判传统主义在面对现代性的姿态上,与主张调和的一派稍许相像,其理性的分析立

4、场可以看作是对西方的情绪性拒斥的轻微调整。但批判传统主义并不重视融合的方式,甚至不认同中西会通的说法,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只能有一个主体,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本真性。而这种本真性是基于特定的文明传统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其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和所属成员的思想变化是有其自身轨迹可循的,不因时代的改变和评价标准的游弋而彻底丧失掉认同感。从表面上看,批判传统主义仍然延续了求援于传统的策略,甚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复旧感。但实质上,这一新的思考和相关论域的出现,代表了现代性反思的最为前沿的动向,是建构传统,而非简单地重回旧的历史。哈贝马斯说:“作为对席卷一切的现代化大潮的反应,批判传统主义本身表现为一场彻底的现代革新运动

5、。”它的语境已不再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倾慕、拜服和对自身文化的反观自省,而是试图跳出中西对立的格局,在新的全球化版图中重置中心与边缘,将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放在同一平台上来衡量。(摘编自景海峰警惕当代儒学走向极端:排他、自大和宗教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能向着正面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意识形态从紧张到舒缓的变化密切相关。B. 理性之设计和安排在现实面前显示了它的局限性,导致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是现代主义的弊病。C. 批判传统主义面对现代性运用理性的分析立场,这是对主张调和的一派的做法的认同和继承。D. 社会的本真性基于特

6、定的文明传统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虽然会因时代改变和评价标准摆动有所缺失,却都有迹可循。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儒学思想主体性转移的背景,其实也是对批判传统主义产生的原因的揭示。B. 文章在向读者介绍批判传统主义的时候,分别将它与现代主义、中西调和主张进行区别,并重在强调与前者的区别。C. 文章引用哈贝马斯的观点,旨在就批判传统主义的运用方式进行说明,更加强化作者对批判传统主义的肯定态度。D. 在论述批判的传统主义与传统的关系的时候,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批判传统主义的实质是革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批判传统主义对现代主

7、义并不是简单地排斥,而是反思批判,可以看出批判的传统主义是理性思辨的。B. 现代主义不重视科学和理性之外的人类潜质,轻视生命的意义,使人丧失了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C. 批判传统主义并不是简单地重回旧的历史,而是构建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非常前沿的思想。D. 批判传统主义语境早已发生变化,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被全球的研究者放在同一平台上衡量。【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8、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强加因果,“理性之设计和安排的局限性”与“各种暴戾的现象层出不穷”间并非因果关系;C项,“这是对主张调和的一派的做法的认同和继承”错误,原文的内容是“与主张调和的一派稍许相像”,没有传承关系;D项,“虽然会因时代改变和评价标准摆动有所缺失”错误,原文表述是“不因时代的改变和评价标准的游弋而彻底丧失掉认同感”,也就是认同感不会缺失。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

9、。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项,“旨在就批判传统主义的运用方式进行说明”错误,文章引用哈贝马斯的观点是在说明批判传统主义的实质,而非“运用方式”。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D项,“被全球的研究者放在同一平台上衡量”错误,原文的表

10、述是“试图跳出中西对立的格局”“将儒家价值的普遍性和西方价值的普遍性放在同一平台上来衡量”,并没有“被全球的研究者”这样一层含义。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材料一: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统计的数据,中国的科学出版物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中国科技论文发文量还在印度之下,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衡量一国科研实力的强弱不能仅看“数量”。国际权威机构“自然指数”(NatureIndex)称:“中国虽然生产最多的科技论文,但在其他措施上滞后。”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撤稿总量为2319篇,位居第一。撤稿本是正常现象。作者无法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期刊出版时滞长、论文不在作者预期的时间内发表等都是撤稿的正当理由。但在中国,国际期刊撤稿总能在学界掀起打假的风暴,因为学术不端是中国学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

12、(摘编自网易数读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2018年6月22曰)材料二:【注】文献他引率是衡量文献重要程度、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学术质量。(摘编自网易数读发文大国,也是撤稿大国2018年6月22曰)材料三:为什么学术不端在中国屡禁不绝?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认为,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待遇悬殊;对科研人员重复奖励或重奖等都诱使科研人员快出成果;再加上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与“收获”极不相称,所以才有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其实,每个国家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对中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对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

13、究院的裴钢院士指出:“在惩治学术造假上,打一只(影响大的)老虎比打100只苍蝇的效果更明显。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在面对此类突发性重大科技事件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2012年,时任匈牙利总统的施米特.帕尔因20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被查实而被迫辞职。2014年,小保方晴子因在论文中存在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被日本理化所开除并被要求退还科研经费、人工费以及验证试验费。”(摘编自科技曰报惩治学术造假,打一“虎”胜过拍百只“苍蝇”)材料四: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全国高校系统自2013年起,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全面引进了软件“剽窃侦测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而不是侦测剽窃行为。美国:设立“研究诚信办公室”负责处理

14、学术不端行为。该办公室的经验表明,调查、处理学术腐败,不能只靠科学界和科学家的自律,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做后盾。新西兰:以梅西大学为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会连同指导教师的姓名公布在网上,一旦发现论文有剽窃嫌疑,根据程度不同,指导教师将承担连带责任。英国:鉴于2017-2018学年牛津大学学生学术剽窃事件数量创下纪录,校方开设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引用参考文献,避免“非故意”剽窃。(摘编自环球网严打学术造假,其他国家有这些妙招!2019年2月14曰)4. 下列对材料一、二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相比2003年,2007年到2017年,我国科技论文发文总量有了较大突破,位列六国中的

15、第二位,说明我国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B. 虽然2018年我国科学出版物总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C. 11年间,我国的科技论文总量几乎是印度的4倍,且被引频率高于印度,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完全超越了印度。D. 11年间,无论从科技论文的发表总量、被引频率,还是从撤稿总量和千篇撤稿发文比来看,英国都要优于德国。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待遇差距悬殊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杜绝这种情国况,可以缩小待遇差距。B. 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中国存在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的

16、现象,使得造假者“收获”与“风险”不相称,因此使大家都对造假行为趋之若鹜。C. 多国在学术造假问题上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从材料看,爱沙尼亚和英国的措施强调预防,新西兰则强调超惩戒,美国预防与惩戒并举。D. 作者认为,打“苍蝇”的效果并不理想,惩治学术造假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要打“大虎”,并且要狠打,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6. 除了个人与科学界加强自律以外,怎样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D 5. C 6. 降低诱惑,强化预防措施。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待遇分配制度;高校要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惩戒力度。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设立专

17、门机构负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造假行为严加惩处;高校要对“造假”学生及其指导教师严加处理。【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说明我国的学术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错误,论文总量不完全是衡量学术质量的标准,还要关注被引频率;B项,“但是在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错误,“科技论文被引频率上,美国几乎是我国的2倍”只是针对的20072017年

18、,而非2018年;C项,“说明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完全超越了印度”错误,被引频率和科技论文总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科研实力。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A项,“想要杜绝这种情国况,可以缩小待遇差距”错误,缩小待遇差距不利于鼓励真正的学术,且不能杜绝学术不端行为;B项,“因此使大家都对造假行为趋之若鹜”错误,文中所说的“调查不彻底 ,处理极轻”针对的是“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且不是“大家”都趋之若鹜,而是“不少人”,选项扩大了范围;D项,“作者认为”错

19、误,并非作者的观点。故选C。【6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就怎样有效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谈自己的看法,注意前面的范围“除了个人与科学界加强自律以外”,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在中国科技界,戴着人才帽子的和没戴上帽子的待遇悬殊”概括第一点;根据“然而对中国来说,严重的问题在于对严重学术不端的重大典型案例调查不彻底、处理极轻”“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做后盾”概括第二点。【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

20、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旁若无人梁实秋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

21、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地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

22、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礼记云:“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膈,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

23、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

24、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地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畋亩阡陌之间,低声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

25、长了脖子喊一声“你吃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地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地说,声音洪亮者主贵!叔本华有一段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

26、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地满足了;可使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地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地伸张。(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批评电影院抖腿的不文明现象,作者细致描述了在电影院不愉快的经历,表达了对于邻座抖腿者的气愤与无奈。B. 前两段是对旁若无人者的泛写,第三段是对邻叟的特写,诉说了作者被邻居骚扰之苦,虽写凡人琐事,但文字犀利,惟妙惟肖。C.

27、第四段对大声说话的种种表现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并将此类人与动物相比,是嘲讽,更是提醒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D. 文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摹了在某些公共场合中人的不雅行为,以滑稽幽默暗示着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8. 在梁实秋先生看来,“旁若无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9. 文章末尾,作者引用了叔本华所写的一段寓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有的人自己不能管制自己的肢体,自控能力差。传统中的劣根性使然。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必得大声说话。时过境迁,积习不改。 9. 形象上:“人形的豪猪”的比

28、喻生动形象,对豪猪的议论,其实是对生活中一些人不拘小节而至不文明的“旁若无人”的种种现象的生动再现,是对此类人的嘲讽。主旨上:在形象的描述中点明主旨,提醒我们人,是群居动物,关爱自己的同时,请关注他人,让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成为一种文化。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卒章显志,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

29、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D项,本文语言风格是风趣诙谐,而不是朴素自然。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摘取关键词语作答,此题要求概括“旁若无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作答,可根据文中的句子“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概括第一点;根据“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概括第二点;根据“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畋亩阡陌之间,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

30、不被一般地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地说,声音洪亮者主贵!”概括第三点。【9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章结尾引用叔本华的寓言的作用,答题时首先明确语言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豪猪的特征“经过几番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引用豪猪的语言目的是通过比喻说明“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彰显文章的主旨;从手法看是比喻,形象生动;从结构看,此情节处于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引用寓言,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点睛】情节概括往

31、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叶应骢,字肃卿,鄞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偕同官谏南巡,杖三十。嘉靖初,历郎中。伏阙争“大礼”,再下狱廷杖。给事中潮阳陈洸素无赖。家居与知县宋元翰不相能,令其子柱讦元翰谪戍。元翰摭洸罪及帷薄事刊布之:义辨冤录。洸由是不齿于清议,尚书乔宇出之为湖广佥事。给事中赵汉、御史硃衣等交章劾洸,而御史张日韬、戴金、蓝田又特疏论之。田并劾席书,且封

32、上元翰辨冤录。都御史王时中请罢洸听勘。洸奏:“群奸恨臣抗议大礼,将令抚按杀臣,请遣一锦衣往”。洸意,锦衣可利诱也。得旨遣应骢及令锦衣千户李经。应骢与焚香誓天,会御史熊兰、涂相等杂治,具上洸罪状至百七十二条。帝不得已,始命覆核。郎中黄绾力持应骢议。席书、桂萼为居间不能得,要张璁共奏,谓洸议礼臣,为法官所中。帝入其言,命免罪为民。应骢寻迁吉安知府,母丧归。六年,萼益用事。而萼方掌刑部,廷臣马录等以劾郭勋下狱。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九卿及锦衣卫廷讯,应骢对曰:“某所持者王章耳,必欲直洸,惟诸公命。会是日黄雾四塞,狱弗竟。次日,又大风拔木。

33、有诏修省,不用刑。乃当应骢按事不实律,为民,元翰、绾及田等贬斥有差,洸授冠带。逾数年,更令人奏应骢勘狱时,酷杀无辜二十六人,下巡按李美覆勘。美言死者皆有状,非故杀。刑部尚书许赞白应骢无罪。帝特谪应骢戍辽东。是狱也,始终八载。凡攻洸与治洸狱者无不得罪,逮捕至百数十人。十六年救归。应骢敦行谊,好著书,数更患难气不挫。(节选自明史叶应骢传)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聰/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B. 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C. 洸谓/乘

34、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D. 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朝廷主持的考试殿试并及第者获得的称号。B. 给事中,为加官,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C. 锦衣,即明朝锦衣卫,从事侦察、逮捕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D.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从唐代开始作为正式的官名。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5、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叶应骢忠义刚正。他极力劝阻皇上南巡,又伏在朝门争辩“大礼”,被杖责三十,甚至被投下狱当廷杖击气。B. 叶应骢直言敢谏。他和锦衣千户李经连同御史熊兰、涂相等人,陈述上奏陈洸的罪状,皇帝采纳他们建议,将陈洸免罪贬为平民。C. 叶应骢蒙受冤狱。他因桂萼替陈洸申诉,最终被判按事不实律罪,被削为平民,宋元翰、黄绾和蓝田等人别各有不同贬斥。D. 文叶应骢秉公执法。他因此被陈洸怀恨在心,并让人诬告叶应骢曾经在勘察官司时残害无辜,巡按李美复核勘查上奏说叶应骢无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席书、桂萼为居间不能得,要张骢共奏,谓洸议礼臣,为法官所中。(2)应骢对曰:“某

36、所持者王章耳,必欲直洸,惟诸公命。”【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席书、桂萼为双方调解不能达成,要求张璁与他们共同上奏,说陈洸 是议礼大臣,被法官所中伤。(2)叶应骢回答说:“我所坚持的是朝廷的律法,如果一定要为陈洸申辨冤情,只有听从诸位的命令。”【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乘此故案可反也”是“谓”的宾语;“洸冤”是“讼”的宾语,不要断开。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37、、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从唐代开始作为正式的官名”错误,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官名,管辖州县。故选D。【12题详解】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D项, “巡按李美复核勘查才上奏说叶应骢无罪”错误,原文“刑部尚书许赞白应骢

38、无罪”,是刑部尚书许赞说叶应骢无罪。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居间:调解;得:达成;洸议礼臣:判断句;为所:被动句;中:中伤。第(2)句,王章:朝廷的律法;必:一定;直:申辨冤情;惟:只。【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叶应骢,字

39、肃卿,鄞县人。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和同官一起谏阻皇上南巡,被杖责三十。嘉靖初年,历任郎中。拜伏宫阙争辩“大礼”,再次被投进监狱并被当廷杖击。给事中潮阳陈洸向来无赖。在家居住与当地知县宋元翰不能和睦相处,他让他的儿子陈柱讦(斥责)攻宋元翰,结果宋元翰被贬谪戍守边关。宋元翰收集陈洸的罪状和私事刊印公布出来,名叫辨冤录。陈洸因此被清议(的人)所不齿,尚书乔宇将他调出任湖广佥事。给事中赵汉、御史硃衣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陈洸,而御史张 日韬、戴金、蓝田又特别上疏论陈洸之罪。蓝田一并弹劾了席书,并且将宋元翰的辨冤录封好呈上。都御史王时中请求将陈洸停职审查。陈洸上奏说:“群奸臣恨我抗

40、议大礼,将令抚按(巡抚和巡按)杀我,请皇上派遣一锦衣前往。”陈洸的想法是,锦衣可以用利诱惑。得旨派遣叶应骢和锦衣千户李经。叶应骢和李经烧香向天起誓,会同御史熊兰、涂相等人一起会审,详尽上奏陈洸的罪状达到一百七十二条。皇帝不得已,才下令复核勘查。郎中黄绾极力支持叶应骢的论议。席书、桂萼为双方调解不能达成,要求张璁与他们共同上奏,说陈洸是议礼大臣,被法官所中伤。皇帝听进他们的话,下令将陈洸免罪贬为平民。叶应骢不久迁吉安知府,因母亲去世而回家守丧。嘉靖六年(1527),张璁、桂萼掌管的权力更大。当时桂萼掌管刑 部,朝廷大臣马录等人因弹劾郭勋被下诏狱。陈洸认为乘这个机会将过去的案件翻过来,上书讦攻叶应

41、骢等人。桂萼因而为陈洸讼诉冤屈,于是逮捕叶应骢,而命令按察使张佑等人返还本籍听候命令,言词牵连到四百人。九卿和锦衣卫当廷审讯,叶应骢回答说:“我所坚持的是朝廷的律法,如果一定要为陈洸申辨冤情,只有听从诸位的命令。”正巧这一天黄雾四塞,案件的审理不能完结。第二天,又有大风拔起树木。诏令修身反省,不用刑罚。于是判叶应骢按事不实律罪,被削为平民,宋元翰、黄绾和蓝田等人各有不同的贬斥,陈洸被授予官职。过了几年,再让人上奏叶应骢在勘察官司时,残酷杀害无辜二十六人,下发到巡 按李美复核勘查。李美说死的人都有罪状,不是故意杀害。刑部尚书许赞说叶应骢无罪。皇帝特贬谪叶应骢戍守辽东 。这个官司,前后有八年。凡是

42、攻击陈洸和治陈洸罪的人没有不获罪的,逮捕的人数达到一百几十人。嘉靖十六年(1537)叶应骢被赦后回到家乡。叶应骢重视行为道德,喜好著书,虽数次经历患难,但他的气节却没有被挫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三十年前好用工吴澄三十年前好用工,男儿何者为英雄?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注】吴澄(12491331),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元初学者。弟子甚多,从学者不下数千百人,平时结草庐而居,人称草庐先生。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源自孔子“三十而立”,诗人刚刚到三

43、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B. 首联即开宗明义,并用设问的句式总起下面的诗句,设问的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深思。C. 中间两联提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育积累,是绝难办到的。D. 全诗首尾照应,语言平实,态度真挚,表现出了老师对学生殷勤勖勉的深情。15. 在诗人看来,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14. A 15. 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克制自己私心,不以恶小而为之。【解析】【1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44、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诗人刚刚三十岁”文中无据,无中生有。故选A。【15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成为英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重点词句作答,诗句“世间有事皆当做,天下无坚不可攻”是说,作为一个英雄气概的男儿,他必须对国家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所以说“有事皆当做”,有了这种献身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自然会“无坚不可攻”了。“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说明仅有觉悟和勇气还不够,更需要有踏实认真、耐心探索的精神,稳步向前,决不可

45、好大喜功,急躁冒进,正如行万里路要从脚底下起步一样。“一毫非莫入胸中”是值得深自警惕啊!这一句同样是从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变化来的。此题可根据诗中的“世间有事皆当做”概括第一点;根据“天下无坚不可攻”概括第二点;根据“万里行方由足下,一毫非莫入胸中”概括第三点;根据“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工”概括最后一点。【点睛】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经历情感挫折的女主人

46、公对爱情和婚姻有所领悟,她直接劝告其他女子“_”,因为女子一旦沉溺于爱情,便“_”。(2)赤壁赋中“_,_”描述了作者和客吟诵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情景。(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两句,化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意趣,但又不可言说的情形。【答案】 (1). (1)无与士耽 (2). 不可说也 (3). (2)诵明月之诗 (4). 歌窈窕之章 (5). (3)此中有真意 (6). 欲辨已忘言【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

47、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耽、说、窈窕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汤显祖和沈璟,都以令人瞩目的艺术成果繁荣了明代万历年间的剧坛,但在戏剧观念上却是泾渭分明的对头。汤显祖以“玉茗堂四梦”著称,沈璟以“属玉堂传奇”名世。汤显祖以他一组瑰丽的梦境,无论在戏剧界或是在普通人民的精神生活中,他的剧作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沈璟的思想保守得多,在剧作的实质性内容上与汤显祖相比,当然无法望其项背,但他精研音律,倡导本色,制订戏曲音律的法则,聚集起一支多如牛毛的戏剧队伍。汤显祖的剧作,牡

48、丹亭最佳,其他几部较为逊色;沈璟的剧作,义侠记博笑较可一读,其他则皆乏善可陈。汤、沈对峙,历来是戏剧史上炙手可热的话题。从思想上说,汤主情而沈主理,是当时思想办情理对峙的一种艺术化的反映;从艺术上说,汤随情而风飞河奔,沈守理而斤斤格律,构成了两种鲜明的戏剧创作流派。没有汤显祖,明代戏剧界便失去了神采飞扬的最高代表;没有沈璟,明代戏剧界便失去了一位艺术形式的护法者和戏剧活动的重要召集人。( )。因此,与他一起热闹了剧坛的同行,往往会变成他的对头。但是,他们又毕竟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不可分割的系统。临川玉茗堂里的自出机杼,只有与吴江松陵属玉堂里呼朋引友的盛况并存于世,才是一代盛事。17. 文中加点的

49、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B. C. D.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凭借一组瑰丽的梦境,无论在戏剧界还是在普通人民的精神生活中,都使汤显祖的剧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B. 以一组瑰丽的梦境,汤显祖无论在戏剧界还是在普通人民的精神生活中,都使他的剧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C. 汤显祖凭借他一组瑰丽的梦境,无论在戏剧界还是在普通人民的精神生活中,他的剧作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D. 以一组瑰丽的梦境,无论在戏剧界还是在普通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汤显祖的剧作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艺术都需要有最高代表,但是最高代表都是孤独的,违逆

50、常规的。B. 艺术的最高代表往往结伴而生,并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C. 艺术的最高代表往往是孤独的,违逆常规的,但又是不能或缺的。D. 艺术不能没有最高代表,但最高代表往往是孤独的,违逆常规的。【答案】17. C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多如牛毛:形容数量极多,常含贬义,此处有误。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常含贬义,此处有误

51、。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等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故选C。【18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汤显祖的相关内容还买有叙述完,后面又出现新的陈述对象“他的剧作”;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和“或是”搭配不当,应为“无论还是”。A项,改了旧病,添了新病,介宾短语处于主语的位置,主语残缺;B项,“汤显祖”“使他的剧作”搭配不当;C项,仍然是中途易辙。故选D。【19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

52、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题中A项,“都需要”“都是”表述太绝对;B项,叙述内容与后文矛盾;C项,叙述内容与后文不连贯。故选D。20.下面四个句子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1)十字路口,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语音:“绿灯,请通行!”“红灯,请留步!”(2)请柬上写道:“我家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各位,特在府上备上薄酒,敬请光临。”(3)即将大学毕业的小张同学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老师

53、说:“多谢小张,我就笑纳了。”(4)得知嘉宾的妹妹因病去世,主持人说:“我对舍妹的去世表示哀悼,请您节哀顺变。”【答案】(1)“留步”改为“止步”;(2)“乔迁新居”改为“搬家”,“府上”改为“寒舍”;(3)“笑纳”改为“收下”;(4)“舍妹”改为“令妹”。【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留步”用于要求别人不要再送自己;“乔迁新居”用于别人搬家;“府上”用于称别人的家;“笑纳”用于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舍妹”用于称呼自己的妹妹。21.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

54、给话题中选择两个话题,另写两组句子。要求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式与示例相同。示例: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变得更强大,另一种毫无价值,只是徒添烦恼。可选话题:娱乐 自由 规则 知识 平等 荣誉【答案】娱乐分两种,一种可以调养身心,另一种没有益处,只会让你堕落。自由有两类,一类能滋养你的心灵,另一类会祸害你的人生,只会让你失去自由。【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

55、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首先要选准对象,拟写句子时注意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首先明确其优点,然后说明其缺陷,在缺陷部分要进一步指出其不良影响。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经典,是指那些历世不衰,并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价值极高的书籍。著名作家梭罗曾说:“经典是人类思想最崇高的记录。”阅读经典,可以让人从中得到思想指引、价值导航,有助于灵魂的构建与塑造,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对

56、于阅读经典,你有哪些体会和思考?请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家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大卫科波菲尔老人与海西厢记雷雨茶馆哈姆雷特这十五部经典中至少选择两部作为例子,结合你阅读这些作品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我读中华经典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流行的快餐文化,曾几何时,水煮三国大话西游等歪解经典的书籍充斥市场。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若想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则需要潜心经典。这时,世界不再喧嚣,我心不再浮躁,情随书动,宠辱不惊。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的缜密思维的结晶。民族经典是一个民族精

57、神的精髓,无论何时,汲取中华民族的精髓、走近中华经典,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精神。品三国,我回到千年之前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战争场面。在汉室衰微,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乱世里,英雄辈出,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孟德,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雄姿英发却心胸狭窄的周公瑾三国合纵联合。孔明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全书为我展示了宏伟的战争场面与明争暗斗的机关权谋,带给我震撼人心的美感。读红楼,我目睹庞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认识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透视整个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我为宝黛爱情悲剧所感伤,为园中儿女的才情所嗟叹。读红楼,不仅

58、读家族的兴衰荣辱,读炉火纯青的绝妙诗句,读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更要领悟其中的写作手法,欣赏准确传神的语言,感受作者反对封建礼教的超前意识。史学的经典是睿智的,她让我用前人的经验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唯美的,她让我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是深邃的,她让我用前人的智慧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己的人生操守。我读中华经典,沉浸诗词之间。朝可谒太白,暮可访子美,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南可踯躅在江南雨巷,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更可与王摩诘一同“行到水穷

59、处,坐看云起时。”!我读中华经典,陶醉美文之中。临桌而坐,书页轻翻。叹梁祝身化蝴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易安泛舟荡漾;与老庄逍遥世外,同孔孟顿悟人生;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读中华经典,不仅领略大师手笔融于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而且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独具特色的美感。经典是永恒的,它穿越漫漫的历史长河,仍旧闪耀光芒。品读中华经典吧!她使我丢弃幼稚和浮华,带给我理性和高雅和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注意明确写作任务和写作重心,“从十五部经典中至少选择两部”是任务,必须 完成,否

60、则打起评线以下的分数。“结合阅读作品的感受表达体会和思考”是立意的重点,“思想指引、价值导航,有助于灵魂的构建与塑造,从而影响人的成长”是立意的关键。中心突出,不泛泛而写、面面俱到。参考立意:(1)我读经典;(2)经典引领成长;(3)读经典,悟人生。结构示例:首先列举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流行的快餐文化这一现象,提出阅读经典的必要性。然后具体的举例分析读经典的经历和感悟:品三国,我回到千年之前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战争场面;读红楼,我目睹庞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认识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透视整个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然后从理论的高度总结。然后给出读经典的方法“我读中华经典

61、,沉浸诗词之间”“我读中华经典,陶醉美文之中”“我读中华经典,不仅领略大师手笔融于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而且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独具特色的美感”。最后重申读经典使我丢弃幼稚和浮华,带给我理性和高雅和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素材链接:1.我最初看“老人与海”之后,只感叹了一句,人最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征服了什么; 但是,我现在再看的时候,却有另外的感受。老人与海的挑战,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过,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饶的制造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他,到底这世界最后谁征服谁,征服了之后做什么,为什么要征服而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在与亲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参加过美国人的英雄思维,就是强调

62、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后的他,开始思考征服的意义,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国在越战里的结果,海明威是越战里的老人,人类的生存意识是海,如果盲目的强调一个生命对另个生命的征服和占有,即使进行着不屈不饶的过程,结果只有海明威所写的,老人空着手回航:“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不会打败他”, 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很多东西,在名着里都是留下很多东西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责任,我爱作家和文人,爱一切在生存的压力下不放弃思考的人们。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也许没有大海,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没有渔夫,同

63、样也就没有折断不平凡的经历了。正因为有了大海,才让渔夫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却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鱼杀死,但又遭到了鲨鱼的袭击,贼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这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一切的肉体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任人摆布,但是谁又愿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过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骨架。然而,一个悲剧性的故事里,却折射出一个“英雄人物”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作为渔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真正的渔夫吗?而可贵的还是他却能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去钓鱼,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难道不令我们佩服吗?不论是鱼叉

64、,小刀,短棍。一次次被鲨鱼带走,但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它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了上去,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能不算英勇吗?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的,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老人将大马林鱼杀死看似是完美的结果,但同时他还在“酝酿”这自己的悲剧。鲨鱼的袭击,就是应得的报应。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无论追求的东西是好,是坏,追求的手段是正义,还是卑劣;也许能够得到就是

65、最好的结果吧。在充满悲剧色彩的全文中仍有一丝亮点,那就是孩子。孩子带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分童心,一分天真,那么世界不再总是灰色,就算当时你享有的是最后的晚餐,也不会忘记在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了。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题吗?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难道失败真的如此可怕吗?冷冷的海风里夹杂着一股血腥,也许人真正害怕的可能是这些吧!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性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了的信念。就像这段话一样,文学名着在当今社

66、会上已占有了高大的地位,是我们青少年必读的书集,它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2.前不久我刚看完了一本名着欧也妮葛朗台是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同时也是讽刺作品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读完了这部小说,使我知道了:葛朗台他是个贪婪、狡猾、吝啬的人,金钱是他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为了钱,他可以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请水面包;弟弟破产无动于衷;侄儿求他置之不理。直到他知道可以花费小笔资金解决弟弟破产的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后,才肯出这笔钱,甚至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他的钱。虽然,他是个守财奴却与别人不相同。他不仅热衷守财,还善于发财,精明计算,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果断

67、出击。索漠城里,都尝过他的厉害,反倒佩服他,把他当成索漠城的光荣。通过葛朗台使我明白了: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影响力,同时也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欧也妮,葛朗台的女儿,天真美丽的她喜欢上了破产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把父亲给的金币赠给他,这样的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葛郎台,父女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她的母亲却因此一病不起,但最终欧也妮等到的却是个发了财的负心汉。与此同时,在她的身边围绕着许多金钱的奴隶。为了得到她的钱,拼命地在她的身边包围着。使我同情她,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金钱“这东西的怨恨是那么深,那么重。每个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吝啬鬼,因为她同她的父亲一样省吃俭

68、用,精打细算。但是,一个个虔诚的机构,一所养老院,几所教会小学却给了责备她爱财的人一记有力的耳光。从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就如上帝一般,让所有人侵倒,甚至六亲不认,但有的看似吝啬的人却不是一个吝啬鬼而是一个慈善的人。让我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多看人内心的世界文学名着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加强修养,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心灵的雨露。3. 堂吉诃德的小说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坤,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他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德拉曼恰

69、,又物色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做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初看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味,又觉得书中蕴涵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最基本的本质就是为了自己的

70、目标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在实现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

71、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

72、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