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预习导学一、学习目标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二、重点难点(加)三、自主学习四、知识体系建构探究质疑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客观的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4.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存在的。5.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前人的经验和书本知识。6.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真理是主观的。8.科学理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范畴。9.真理是永恒的、无条件的。10.认识的反复性说明认识是对事物
2、的简单重复。练习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2010全国卷1、江西卷、湖北卷)28、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B. C. D. 2. 下
3、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B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 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 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总是要受
4、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A B. C. D.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B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5.(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B)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
5、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6.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 B )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B.C.D. 7.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
6、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 )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B.C.D.8.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
7、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B.C.D.图 1010.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C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1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8、 B )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1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B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3.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B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A.B.C.D.14.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B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C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二、简析题16.(2009江苏,37)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10、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7.(201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
11、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
12、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1)请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8分) (2)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分)物质与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2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破除思想僵化,进行创造性思维,使理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2分)【收获与反思】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