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2电子题库:第一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98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2电子题库:第一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2电子题库:第一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2电子题库:第一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2电子题库:第一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优化方案鲁人版语文必修2电子题库:第一单元自读文本游褒禅山记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何可

2、胜道也哉A日出江花红胜火B予观夫巴陵胜状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解析:选D。例句与D项作“尽”讲。A项,“胜过”“超过”;B项,“优美的”;C项,“胜利”。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选B。A项,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副词,十分,极。C项,至于:古义,到了(的地步);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D项,学者:古义,治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3、。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解析:选B。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句可以看出。对第一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觉惋惜。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解析:选C。C项,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二、

4、语言运用根据下面的介绍,以“宣传黄山”为内容,写两则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明。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千峰竞秀,拔地极天,气势磅礴,景色奇丽。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古人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1)用比喻句:_(2)用对偶句:_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作答时应结合“宣传黄山”的内容,写出符合修辞特点的句子。答案:(1)(示例)黄山,中国的一张名片。(或黄山,地球上的人间仙境!)(2)(示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走进皖南黄山,领略魅力安徽。(或登临黄山,天下无山。)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

5、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当时他34岁,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篇游记,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答:_答案:游褒禅山记是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34岁的王安石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后,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为抒发自己的感想而写成的一篇重要游记。一、基础考查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褒禅(chn)仆道(p)有穴(xu) 咎(ji)B昏惑(hu) 罕至(hn)窈然(yo) 瑰怪(u)C庐冢(zhn) 音谬(mi)君圭(u) 慧褒(bo)D漫灭(mn) 深父(f)怠而

6、欲出(di) 无物以相之(xin)解析:选D。“父”应读“f”。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仆:倒褒之庐冢也 庐冢:庐,屋舍;冢,坟墓B其文漫灭 文:碑上残存的文字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C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D夫夷以近 夷:铲平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解析:选A。B项,文:碑文。C项,怠:懈怠。D项,夷:平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选A。A项名词作动词,B、C、D三项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7、)A.B.C.D.解析:选A。A项,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示辅助性判断。B项,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指自己。D项,代词,代褒禅山;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

8、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令:让,叫B君至而

9、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 悉:全部,都C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相:互相D人之否也敢自逸 否:穷而不达, 即不得志解析:选A。令:县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A.代词,它;助词,的。B.连词,表并列,可不译;连词,表顺承,可不译。C.语气副词,表疑问;代词,自己。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为“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

10、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C俗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解析:选C。“玩水”不是“仁”的体现,“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不能得出“是仁的体现”的结论。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译文:_(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译文:_答案:(1)政令没有大小的区别,不施用道德教化,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被教化,不会顺从统治。(2)建造亭子的意图,是这样的呢?还是不是这样的呢?参考译文:石门亭在青

11、田县数里外,是县令朱先生造的。石门山很有名。古时候的人都把观光游览的感慨刻留在山里,比比皆是。朱先生来了就造了个亭子,把古今的石刻都立到亭子里来,然后写信给他的外甥女婿我老王(这里的“王某”在巴蜀书社的笺注本里为“王”,在74年版王文公文集里为“王安石”),让我给他作此亭的意图作个记。(朱先生)之所以要作这个亭,只是因为对这山的喜爱么?还是也有对观光游览的喜爱呢?还是也为了体察人民的疾苦呢?还是用来让自己在这亭子里度假消闲?还是为不让先人们所刻的作品暴露在野外被风雨侵蚀因没有东西庇护而仆倒毁损呢?人对事物的爱好必然以其与己(之爱好、追求)相类。山这个东西,广大而茂盛丰美,万物依附其生长,而山本

12、身却不以为这是自己的功劳。爱山的人,是仁者。来到野外,登高远望,心中必然会有感慨之感。尚书不是说了么:“我老了就跑山里去。”诗经不是说了么:“驾车出游是为了纾解我的忧愁。”环顾自己周身而没有可忧愁的人,他的忧愁就在天下,忧天下也是仁。人碰到倒霉事就能逃避现实(到野外)放纵自己了么?到山里探访偏僻地方的人民,与他们交谈以知其忧愁,哪有充耳不闻的道理呢?访求人民的疾苦,也是仁。为政不分小与大,不以德为政,人民就不能被治化、顺服。人民被教化、顺服了,便没有了争讼之事。人民如果不是没有争讼,怎能让他们休养生息生活惬意呢?古今的名士,很幸运他们的石刻还在,而他们的文章也确实好,那么他们的美名与石头都将传

13、承不朽,拥有仁义的名声而留存他们(寄托在文章中)的志向,也是仁。(朱先生)作这亭的意图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三、语用创新(原创)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景象:几乎所有的树根、花根都不美丽,但长出地面的枝、叶、花却大都是美丽的这些景象给你哪些联想或启示?答:_答案:(示例1)根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人,花喻幸福成长、有所成就的人。(示例2)天生万物,各得其宜,安守本分,尽其天职。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重要作用。志:_力:_物:_答案:(示例)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巨轮才有了前进的方向

14、。力:是牵引巨轮航行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停止不前。物:是黑夜里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的跋涉就会无比艰难坎坷。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具有“社交控”倾向的人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运用第二人称和整句的形式,不超过60字。上班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刷新微博;无论身处何地,也不忘记浏览各类社交网站;看到美食,不是先伸筷子而是先拍照片上传微博;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同学,所有人的近况都从网上了解;即使是面对面的同事,也要通过各类社会网站进行沟通近日,“社交控”一词新鲜亮相。这并非一个疾病的代名词,但是如果这些行为在生活中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害怕错过网络上每一刻、每一秒任何事情,一旦暂时脱离微博,就会出现焦虑、坐立不安等。答:_答案:(示例)您应该减少刷新微博的次数,不看无关信息;您应该自我调适,不要过度依赖社交网站;您应该多和亲朋好友聚会,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