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渡一中高一年级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叙述,正确的是A.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 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C. 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A、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但有的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型细菌,A错误;B、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但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B错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
2、复杂的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能明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2.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
3、分子化合物B. 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C. 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D. 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的分布【答案】B【解析】核酸中的DNA可以作为遗传物质,RNA在一些病毒中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真核细胞中DNA能控制生物性状,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用甲基绿染色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所以B选项错误。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 因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所以所有的细胞必须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 因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光,所以叶绿体内膜上要有光合作用的色素
4、C. 因为细胞质基质pH值高于溶酶体内,所以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协助运输D. 因为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分泌蛋白,所以有分泌能力的细胞一定具有高尔基体【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有分泌能力的细胞不一定分泌的是蛋白质,如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属于固醇类。【详解】因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所以所有的细胞必须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正确;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因为细胞质基质pH值高于溶酶体内,所以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有分泌能力的细胞不一定具有高尔基体,如具有分泌能力的原核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
5、构与功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识记真核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4.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后A. 被标记的亮氨酸最先出现在细胞膜的亮氨酸载体上B. 被标记的亮氨酸可能出现在复制后的染色体上C. 靠近高尔基体的囊泡内出现放射性,蛋白质的修饰加工不一定结束D. 含放射性的蛋白质被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不属于主动运输,不需要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3H标记的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氨基酸,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结构是核糖体,A错误;B、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是成熟的动物细胞,不会
6、继续染色体的复制,B错误;C、靠近高尔基体的囊泡内出现放射性,若该囊泡来自于内质网,则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还没有结束,C正确;D、含放射性的蛋白质被释放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点睛】5.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进入细胞都是通过协助扩散B. 各种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C. 0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后,H随着H2O的生成而产生D. 将人的红细胞置于0.9%生理盐水中,一定有水分子进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
7、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A错误;B、某些离子是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比如钠离子进入神经元,钾离子排出神经元,B错误;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后,H和O2结合,生成H2O,C错误;D、将人的红细胞置于0.9%生理盐水中,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数量相等,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B. 酶在
8、细胞内外都起催化作用C. 水的跨膜运输、CO2的固定都需要酶的参与D. 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的作用显著【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水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酶的参与。【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B、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B正确;C、水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C错误
9、;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显著,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B. 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形成ATP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 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逆转录的原料D. 在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形成ATP的过程需要光照【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都产生ATP,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真核细胞内,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形成ATP时伴随着氧气的消耗,B正确;ATP水解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成
10、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原料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光反应过程产生ATP,需要光照条件,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区别,特别要注意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才产生ATP。8.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B.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 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D. 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
11、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C正确;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D正确。【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熟记无氧呼吸过程,即第一阶段:C6H12O6丙酮酸H;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9.关于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间期复制后染色体数和DNA数加倍B. 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
12、而增加C. 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D.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间期复制后DNA数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单体经过复制后才出现而不是数目加倍,A错误;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消失,B错误;后期着丝粒分裂,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13、,C正确;有丝分裂末期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不相等,该时期没有染色单体,而核DNA数量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1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B. 蛋白质的合成和核膜解体可同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期C. 细胞的凋亡和癌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各种酶活性显著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错误;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也可发生在前期,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B正确;从根本上来看,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
14、表达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降低,有些酶的活性没有改变,D错误。【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衰老的细胞体积会变小,而细胞核会增大。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D.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
15、因子彼此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岀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并没有提出遗传因子位于子染色体上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B、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B正确;C、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C错误;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故选B。1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
16、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 F2性状分离比是3:1C.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C【解析】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实验现象,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子二的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实验结果,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D错误。13.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A. B. C. D. 【答案】A【解析】
17、【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据此答题。【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图中过程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B.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 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条染色单
18、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综上所述,A、B、C三项均正确,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5.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鉴别一株长穗小麦是否为纯合子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A. 杂交、测交、自交B. 测交、自交、自交C. 杂交、自交、测交D. 测交、测交、自交【答案】B【解析】【分析】要根据生物的种类以及目的具体选择
19、方法进行鉴定。【详解】对于动物基因型的检测应该用测交,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自交可以提纯,因此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16.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D.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
20、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A错误;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恢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D正确。故选A。17. 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英(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
21、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是( )A. 5和3B. 8和6C. 6和4D. 9和4【答案】C【解析】【详解】TtggTtGg,子代基因型为(1TT:2Tt:1tt)(1Gg:1gg),种类为32=6;表现型为(3T_:1tt)(1G_:1gg),种类为32=6;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8.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叙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A. 格里菲斯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B. 沃森、
22、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C. 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D. 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中重要事件的认知水平。相关联的事件要注意比较分析: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孟德尔、摩尔根和萨顿科学发现应用的方法。【详解】格里菲斯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有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DNA的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A错误.沃森、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正确.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摩尔根通过实验
23、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萨顿只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点睛】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和摩尔根都应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假说。19.下图所示遗传系谱图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判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为: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2、血友病、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详解】A、
24、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儿子,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可能表示血友病,A错误; B、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表示血友病,B正确; C、根据图形不能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且患病儿子的母亲也患病,可能属于血友病遗传,C错误;D、根据图形不能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且患病女儿的父亲也患病,可能属于血友病遗传,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熟练运用“口决”判所各遗传图解中遗传病的可能遗传方式,再根是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0.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
25、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 ddRR,1/8B. ddRr,1/16C. ddRR,1/16和ddRr,1/8D. DDrr,1/16和DdRR,1/8【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F2为D-R-ddR-D-rrddrr=9331。【详解
26、】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让F1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高秆易感稻瘟病(D-rr)矮秆抗稻瘟病(ddR-)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331。其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基因型和比例为2/16ddRr、1/16ddRR,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若某动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中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是( )A. AB、ab、ab、ABB. AB、aB、aB、ABC. AB、Ab、aB、abD. aB、aB、ab、ab【答案
27、】A【解析】【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染色体组成相同。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AB、 ab、ab或Ab、Ab、aB、aB,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可能是( )A. 肝细胞B. 初级卵母细胞C. 第一极体D. 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本题考生要能够从有丝分裂
28、和减数分裂的区别着手考虑,解题关键是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通过图中细胞分析,细胞中有5条染色体,并且5条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详解】据图分析,细胞内无同源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故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时的细胞。因为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图示细胞不是肝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是减数分裂结束时产生的细胞,细胞中染色体应该没有染色单体;第一极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故选C。【点睛】易错点染色体是奇数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染色体是偶数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2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 D
29、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叫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 多倍体植株往往果实、种子较大,而且高度不育D.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可以遗传的【答案】A【解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A项正确;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项错误;多倍体不一定都高度不育,例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能够正常繁殖后代,C项错误;如果环境引起的变化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这种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如果环境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就是可遗传的变异,D项错误
30、。24.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中父母正常,女儿是患者,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表现出代代患病,并且在第二代中患者全部是女性,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中根据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根据第二代患者全是男性,所以推测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只在男性中发病,最可能的是Y染色体遗传病。因此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故选C。2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
31、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以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为依托,考查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及得出结论的能力。【详解】噬菌体是病毒,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所以不能用培养基单独培养噬菌体,A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保温时间不能过长,否则细菌就会裂解
32、,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也含有少量的放射性,B错误。用35S标记噬菌体,被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蛋白质,离心后噬菌体颗粒在上清液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C正确。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D错误。【点睛】病毒离不开活细胞,必须用活细胞培养;硫元素只存在于蛋白质中,磷元素主要存在于DNA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是哪一个实验能说明的。26.豌豆种子的种皮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圆粒(B)对皱粒(b)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互不影响,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致死,现有基因型为Aa
33、Bb的豌豆植株若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选取一植株自交能得到的种子黄色比绿色为4:1B. 选取一植株自交,其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所占比例为四分之一C. 若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最多可有6种基因型D.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于AaBb的植株,能产生四种雌配子并且比例为1:1:1:1,而雄配子只有3种,比例为1:1:1,所以自交后得到的种子黄色:绿色为5:1,A错误;选取一植株自交,其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所占比例为四分之一,B正确;若选取两株植株进行杂交,子代最多可有8种基因型,C错误
34、;正常情况下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以是ab的雌配子和Ab的雄配子受精结合而产生的,D错误。故选B。【点睛】关于部分配子致死的问题需要先写出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然后根据题干做答即可。27. 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携带遗传信息 能转运氨基酸能与核糖体结合 能转录产生RNA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能携带遗传信息 能转运氨基酸的是t
35、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的是mRNA;能转录产生RNA的是DNA;反密码子是tRNA上的结构;基因中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突变。28.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确定灰色是显性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色是隐性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可知,黄色和
36、黑色都是一显性基因和一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假设黄色基因型为AAbb,黑色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灰色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AaBb、1AAbb、1Aabb两种表现型,所以B正确;子二代中灰色大鼠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所以C错误;子二代中黑色大鼠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后代米色大鼠概率为2/31/2=1/3。【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9.下列关于育种以及相关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
37、C.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花粉可经培养得到单倍体且高度不育D. 培育抗虫棉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答案】B【解析】【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A、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所以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高产抗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可通过人工诱变后选择获得高产青霉素菌株,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C、三倍体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为奇数,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紊乱,不能获得正常的配子,因此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花粉,不能进行花药离体培养,C错误;D、培育抗虫棉利用了基
38、因工程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30.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一定独立性且可以准确地复制B. 能够储存遗传信息C. 具有4种碱基和核糖D.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详解】A、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其可以精确地复制,A正确;BD、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脱氧核苷酸序列),能够储存遗传信息,B、D正确;C、基因为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其上有脱氧核糖而非核糖,C错误。故选C。31. 关于生物变
39、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 生物变异不可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D.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不利于生物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1变换角度理解三种变异的实质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基因突变为“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量不变);基因重组为“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染色体变异为“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2利用4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40、异中的易位。(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4)关于变异的“质”和“量”问题。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详解】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而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中的碱基
41、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而是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属于新基因,B项正确;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C项错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D项错误。32.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31P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 50、50B. 50、100C. 100、50D. 100、100【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减数分裂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
42、间期,精原细胞中的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成为初级精母细胞,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每条染色体均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每条染色单体上所含的1个DNA分子中,一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被31P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该两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进而分别进入不同的精细胞中,精细胞变形发育成精子。综上分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均为100%,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综合考
43、查学生对减数分裂、DNA分子复制过程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且抓住“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并供给含31P的原料”这一前提,结合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分析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关系。33.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A.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B. 分析碱基类型,分析五碳糖类型C.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D.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答案】A【解析】
44、【分析】(1)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T不含有碱基U,RNA分子中含U不含T。(2)双链的DNA分子中碱基数量的关系:A=T,G=C,双链RNA中碱基的关系是A=U,G=C。【详解】A、分析碱基种类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然后确定碱基比率,确定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A正确;B、分析碱基种类和核糖的种类,只能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B错误;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无法判断DNA还是RNA,分析碱基类型只能判断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还是双链,C错误;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无法判断DNA还是RNA,分析核糖类型只能判断是DNA还是RNA,不
45、能判断是单链还是双链,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的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4.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B. 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C. 该图中的产物须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D. 在培养基上新冠病毒可以完成该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含有DNA和RNA两条链,含有5种碱基(A、C、G、T、U)、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A、T、C、G4种碱基组成
46、的4种脱氧核苷酸和A、U、C、G4种碱基组成的4种核糖核苷酸,故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A正确;B、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成多种、多个信使RNA,B正确;C、图示表示转录过程,则转录形成的mRNA会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出来(穿过0层膜),并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以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C正确;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在培养基上完成图示过程,D错误。故选D。35.家兔的毛色受和B、b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兔和白兔杂交,F1均为灰兔,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3:1,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A. 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B. F2中黑兔
47、的基因型有两种,灰兔基因型有6种C. 基因B、b和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的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BbHh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HbHBhbh=11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H_B_hhbbH_bbhh=9331;由题意知,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灰兔黑兔白兔=1231,是9331的变式,因此家兔的毛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
48、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Hh,亲本灰兔的基因型是BBHH,白兔的基因型是bbhh,黑兔的基因型为BBhh、Bbhh或bbHH、bbHh,以下只以黑兔基因型为BBhh、Bbhh的一种情况分析。【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A正确;B、F2中黑兔只占3/16,其基因型有两种,为BBhh、Bbhh,灰兔基因型有6种,为BBHH、BbHH、BBHh、BbHh、bbHH、bbHh,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基因B、b和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F2中的黑兔(假设为1/3BBhh、2/3Bbhh)与白兔(bbhh)杂交,后代中白兔为2/3
49、1/21/3,其它为黑兔,故性状分离比为21,D错误。故选D。36.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功能B. 转运RNA为单链结构,它一端游离的三个碱基为反密码子C. mRNA与tRNA在核糖体上发生配对D. 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此外,有些生物中的RNA可作为酶,具有催化功能;
50、RNA可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详解】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功能,A正确;B、转运RNA的结构是RNA链经过折叠形成的三叶草形结构,其一端有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构成反密码子,B错误;C、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时mRNA与核糖体结合,tRNA运输相应氨基酸,所以mRNA与tRNA在核糖体上发生配对,C正确;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B。3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 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C. 同源
51、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基因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掌握性状分离的原因;识记基因、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基因重组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一对基因不涉及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性状分离是由于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造成的,A错误。基因A因碱基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同源染色
52、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C正确。同卵双生姐妹的遗传物质相同,造成彼此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D错误。【点睛】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前者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38.长期使用农药氧乐果杀灭棉铃虫,导致抗药性不断增强,棉田产量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抗药性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氧乐果诱导棉铃虫出现抗药性突变C. 使用氧乐果使抗药基因频率逐渐增大D. 氧乐果能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作
53、出定向选择【答案】B【解析】【分析】对自然选择的理解:(1)自然选择学说的四点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2)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3)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4)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5)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遗传和变异是内因,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详解】A、抗药性增强是长期使用氧乐果对棉铃虫选择的结果,A正确;B、
54、在使用氧乐果之前棉铃虫抗药性突变就存在了,氧乐果只是对棉铃虫出现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C、由于氧乐果对棉铃虫抗药性进行选择,该地区棉铃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C正确;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氧乐果能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作出定向选择,D正确。故选B。3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有可遗传变异生物就不会进化,而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隔离的实质就是使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 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增多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
55、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没有可遗传变异,就没有可供选择的原材料,生物就不会进化,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B、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交流的现象,B正确;C、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增多,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D。40.个由400只果蝇组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灰身果蝇200只,基因型为aa的黑身100只,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A. 12.5%B.
56、 25%C. 37. 5%D. 50%【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100%。(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3)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详解】个由400只果蝇组成的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灰身果蝇200只,基因型为aa的黑身果蝇100只,则Aa的个体为400-200-100=100只,故a的基因频率=(1002+100)(4002)100%=37. 5%,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各种基因频率的计算都来自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生物学基
57、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是学好生物的基本方法。二、非选择题41.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代表各种物质,甲、乙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1)图1中,为了与相应的功能相适应,甲、乙两种细胞器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主要是通过_。(2)图1中是_,是_。停止光照,短期内的含量变化是_。(3)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则图1中“”的循环不能进行,原因是_。(4)与图2 中的B点相对应时,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当光照强度达到图2中的 D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答案
58、】 (1). 由类囊体薄膜构成许多的基粒 (2). 水 (3). H (4). 降低 (5). 光反应停止,则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6). 线粒体和叶绿体 (7). 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是水、是H、是ATP、是ADP和Pi、是三碳化合物、是五碳化合物、是氧气。图2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1)图1中,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叶绿体是通过由类囊体薄膜构成许多的基粒(或类囊体)来增加膜面积的。(2)据图1分析可知,是水、是H。是五碳化合物,停止光照后,光反
59、应产物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慢,生成C5减少,但短时间内C5的消耗速率不变,所以C5的含量降低。(3)分析题图1可知,“”是暗反应阶段,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中不能产生还原氢和ATP,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故暗反应也不能进行。(4)图2中的B点为光补偿点,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对应的图1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光照强度达到图2中的D点以后,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无关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
60、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42.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
61、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种。【答案】 (1). 有角无角=13 (2). 有角无角=31 (3).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4).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5). 3 (6). 5 (7). 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遗从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羊的有角与无角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
62、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NN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属于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定。(1)由题意亲代基因为NnNn,子代基因型为NN:Nn:nn=1:2:1。在母羊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角:有角=3:1,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 (2)如果M/m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XMXMXmY,F1为XMXm、XMY,F2为XMXM:XmY:XMXm:XMY=1:1: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如果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没有性别差异,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63、 (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AA、Aa、aa;若位于X染色体上时,有5种:雌性XAXA、XAXa、XaXa,雄性XAY、XaY。.4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1)从细胞分裂方式看,图1可以表示_分裂,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诱变育种时,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一般处于图1中的_阶段。图2中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2)图2中_细胞进行了基因重组,图2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答案】 (1). 有丝或减数 (2). DNA复制 (3). AB
64、 (4). 乙、丙 (5). 乙 (6).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7).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65、染色体都会经历图甲的G1期、S期、G2期;所以从细胞分裂方式看,图甲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AB段每条染色体中的DNA数量加倍,其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AB段DNA复制会打开DNA的双螺旋,此时DNA最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故诱变育种时,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一般处于图1中的AB阶段。图1中的BC段,染色体体含有染色单体,图2对应的细胞是乙、丙。(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的前期或者后期,图2属于MI前者或者中期的图像是乙,由于图2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故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
66、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能判断各细胞分裂图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44.下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回答问题:(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_。AC的单倍体育种途径中,常采用_方法来获取纯合子。(2)G为诱变育种,其基本原理为_,E方法叫做_育种,F方法育种的原理是_。(3)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则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4)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
67、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基因重组 (2). 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3). 基因突变 (4). 基因工程 (5). 染色体变异 (6). AD (7). 陆地水稻和海岛水稻是两个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分析】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
68、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优点:明显缩
69、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详解】(1)A-D过程中进行了杂交自交选优等方法,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C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该过程中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来获取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而获得纯合子。(2)图中G过程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E方法叫做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F方法为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70、。(3)如果要培育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隐性性状个体,可以利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因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为纯种,故杂交育种方法(A-D)最简便。(4)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陆地水稻与海岛水稻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无法得到子代。【点睛】熟知各种育种方法的原料及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流程图中的各种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前提,生殖隔离的含义也是本题的考查点。45.某小组利用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高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F1雌雄株相互交配得F2。杂交涉及的性状分别是:花色(红、粉红、白)、叶型(宽叶、窄叶)、子粒颜色(有色、无色
71、)、子粒发育(饱满、不饱满)。组别亲代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花白花红花900红、600粉红、100白901红、598粉红、101白乙有色饱满无色不饱满有色饱满660有色饱满、90有色不饱满、90无色饱满、160无色不饱满658有色饱满、92有色不饱满、91无色饱满、159无色不饱满丙宽叶窄叶宽叶600宽叶、601窄叶1199宽叶(1)以上各组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组,对该组的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2)以上各组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组,该组亲代杂交组合中_为母本。通过分析,可对控制该组性状的基因的位置做出两种合理的假设:_;_。(3)子粒颜色或子粒发育的遗传_(
72、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试分析出现乙组实验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甲 (2). 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3). 丙 (4). 宽叶 (5). 控制叶形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6). 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7). 遵循 (8). 控制(子粒颜色和子粒发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甲组合子二代雄性中,红粉红白=961,雌性中,红粉红白961,该比例类似于9331,说明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属于双杂合子;乙组合:子
73、二代中雄性有色无色=(660+90)(90+160)=31,饱满不饱满=(660+90)(90+160)=31;雌性中有色无色=(658+92)(91+159)=31,饱满不饱满=(658+91)(92+159)3:1;说明有色饱满属于显性性状,但4种表现型比例不属于9331,说明乙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丙组合:宽叶窄叶杂交的子一代为宽叶,说明宽叶为显性性状,而子二代雄性宽叶窄叶=11,雌性全为宽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组合子二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粉红白=961,为9331的变式,说明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
74、合定律。而根据分析可知乙组的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组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也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组的子一代属于双杂合子,根据子二代分离比可知,双显性状个体开红花,单显性状个体开粉红花,双隐性状个体为白花,所以若对甲组的F1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2)由分析可知:丙组合的子二代雄性宽叶窄叶=11,雌性全为宽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性状(设为A基因控制),有可能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基因型是XAXA,表现为宽叶,父本基因型是XaY,表现为窄叶。也可能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母本基因型是XAXA,父本基因型是XaYa。无论哪种情况,亲代杂交组合中母本都是宽叶植株。(3)根据分析可知,乙组合的子二代中,单独分析每对性状都是31的分离比,说明子粒颜色或子粒发育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但4种表现型比例不属于9331,说明乙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子二代也是四种表现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