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乐山市高中2011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答案详解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剥蚀/帛画 榫头/省事 黏膜/粘连 B妊娠/缝纫 钤记/犍为 龟裂/菌子C剖析/剖面 侥幸/矫正 扫帚/扫榻 D汶川/纹理 倡优/倡导 遂心/琐碎1A (b/ b,Sn/ shng,nin/ zhn B rn/ rn,qin/qin,jn/ jn,C pu/pu,jio/ jio so/so D wn / wn ,chng / chng,su/ su榫头折断:榫头因抗剪能力不足造成折断的现象。钤记:官印的一种。清制,文职佐杂如州同、州判、巡检、典史等,不兼管
2、兵马钱粮的武职官,各府、州、县的僧、道、阴阳、医学等低级官员,所用的官印称钤记,木质。受地方长官委派办事的机关或人员,亦用钤记,一般由委任者镌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怏怏不乐 鹤立鸡群 人声鼎沸 义愤填膺 B.刻不容缓 冥思遐想 烂竽充数 广袤无垠C.黯然失色 不容置喙 德高望众 牵强附会 D.吹毛求痴 规行矩步 未雨绸缪 孤陋寡闻2.A (B烂: 滥;C众:重;D痴:疵。)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不容置喙:容:容许,允许。置:安放。喙:
3、嘴。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远远不如从前。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勉强比附。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较高密度的个人租赁门店,惊人的利润增长,一定程度上左右本溪副食品供应市场,关广梅经营的副食品行业形成了本溪市独特的“关广梅现象”。B.河南灾情之重,人民遭遇之惨,大家差不多都已知道;但毕竟重到什么程度,惨到什么状况,大家就很糊涂了。C.一辆轿车斜停在路边上,除了车胎没有气外,毫无损坏。车为什么会停在这儿?当车门打开,那一
4、滩滩血迹就是最好的证明。D.原以为阿拉法特熬夜开会,采访会再次推迟,没想到他已在2楼办公室恭候着。3.A (B糊涂:h tu,形容词。形容人不灵活,分辨不了是非等等。C“证明”应为“说明”。 D恭候:,恭敬地等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有来生的话,我再也不做学生了。”说这话的是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孩子,他每天的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2点之前才能完成。B.一项调查表明:伦敦这个拥有1200万人口和数千家工厂以及众多的医院、餐馆等的大城市每天向河中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水)高达418万立方。C.装砂的装砂,背袋的背袋,投掷的投掷一场与洪水搏斗、为保卫大堤而战的战斗就这样开
5、始了。D.他计划在今年写三个中篇、一个长篇。已完成一个中篇,秋天再完成两个;长篇,则要在年底以前加班突击了。4.D(A 句式杂糅 B “和”“以及”“等”合用,逻辑混乱,C 成分赘余)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5-7题。报告很好,没有排比句 (1)前年两会期间,贾平凹委员的“报告很好,没有排比句”,语惊四座。今年两会期间,66岁的政协委员张维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批评了官场“硬凑排比句”的文风。排比句是语文得不能再语文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是庄严得不能再庄严的报告,用是否使用排比句来评价政府工作报告,来衡量官场文风,可谓开了历史先河,有四两拨千斤之妙。(2)报告很好,是因为“没有排比句
6、”;官场文风该批,是因为“硬凑排比句”。排比句这个曾经让人喜欢、令人振奋的句式如此敏感地牵动着社会的、政治的神经,其实,我认为最应该牵动的是语文教育界的神经。曾几何时,当作为学生的我们背诵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时,确曾被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所感动,觉得他们真是最可爱的人。然而,排比之殇在中学生作文特别是在高考作文中所造成的祸害比在官场文章中要严重得多,给缺少文化免疫力的青少年的毒害要深远得多,可惜语文界没有贾平凹张维庆那样真诚的批评。(3)开头一组排比句,中间几个排比句,结尾再
7、来几个排比句,这是高考作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成千上万的学子为了拿作文高分而反复操练。“因为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雄鹰才能翱翔;因为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鲤鱼才能跃龙门;因为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蝴蝶才能翩翩起舞。”当这样的作文被评为佳作时,你还能说出话来吗?“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即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有多少人体验过这样的母爱?“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
8、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除了浓艳的文化口红,这里还有多少来自年轻人的真情实感?有阅卷老师感慨:“我对排比句没有意见,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这一代人真是把排比句害苦了。我为排比句感到悲哀。”(4)千百年来,多少人曾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回环往复倾倒,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超迈感叹,为“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的语势折服,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的豪情所激荡。这样的排比句,还会让人感到悲哀么?(5)是谁把排比句害苦了?高考作文难辞其咎。高考评分标准过于突出“有文采”。但是,有
9、文采并非一日之功,学生为了高考作文得高分,在作文中一排比起来便不可收拾。更有教辅资料这样说:“无论哪种文体,大量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势。近几年高考中有不少佳作,都注意用好排比句,有的甚至缀满排比,给人以一种力扛千钧、风卷残云之感。”一旦中了这样的毒,后果可想而知。(6)事实上,没有文采也可以写出好文章,仅有文采一定不是好文章。学会深刻地思考,缜密地表达,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才是得高分的硬道理。思想到了那一步,用不用排比句,用到什么程度,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让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一步突出真情实感,恰当淡化所谓的文采,那么,排比句就不会再让阅卷老师感到悲哀。(摘自语文建设,作者徐国年
10、,文章及标题均有改动)5. 对“排比句是语文得不能再语文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是庄严得不能再庄严的报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句属于语文学科范畴,政府工作报告属于公文范畴。B. 不能在庄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滥用华丽的语文技巧。C. 语文可以追求文采,公文必须庄重严肃。 D. 排比句的一个现实意义是可以用来衡量官场文风。5D(对比原文第(1)段加框的内容可知。)6. 文章中提到的“浓艳的文化口红”指的是 ( )A.使用具有浓艳文采而空洞无物的排比句装扮文章 B.使用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文章的语言品位C.使用形象生动的诗歌般的意象撞击出生命绝唱 D.使用富有生命力的动物、母爱、历史名人
11、叩击人们的心灵6.A(从原文第(2)段加框的句子可知作者对排比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排除B,C,D。)7. 下列说法,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 ( )A. 作者并不反对使用排比句。他只是认为不使用排比句也能写出好文章,而仅仅罗列排比句一定不是好文章。B. 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高考高分作文中的滥用排比句是为了证明阅卷老师“看到排比句就想吐”的感受是真实的。C. 作者希望语文界也有贾平凹张维庆那样敢说真话的文艺批评家,作者自己愿意做这样的批评家。D. 作者喜欢的排比句是出自名著或名人口中的排比句,而不喜欢政府工作报告中滥用排比句,尤其不喜欢缺少文化免疫力的高中学生学习使用排比句。7.A三、(9分,每小题3分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石虎丧子赵王虎据十州之地,聚敛金帛,及外国所献珍异,府库财物,不可胜纪;犹自以为不足,悉发前代陵墓,取其金宝。九月,命太子宣出祈福于山川,因行游猎。宣乘大辂,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十有六军戎卒十八万,出自金明门。虎从其后宫升陵霄观望之,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虎复命秦公韬继出,自并州至于秦、雍,亦如之。宣怒其与己钧敌,愈嫉之。 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韬由是益骄,造堂于太尉府,梁长九丈。宣见而大怒,斩匠、截梁而去;韬怒,增之至十丈。宣闻之,谓所幸杨柸、牟成、赵生曰:“凶竖傲愎敢尔!汝能杀之,吾入西宫,当尽以韬
13、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死,主上必临丧,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柸等许诺。秋,八月,韬夜与僚属宴于东明观,因宿于佛精舍。宣使杨柸等缘猕猴梯而入,杀韬。旦日,宣奏之,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将出临其丧,司空李农谏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虎乃止,严兵发哀于太武殿。 虎疑宣杀韬,欲召之,恐其不入,乃诈言其母杜后哀过危惙;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虎囚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锁之。佛图澄曰:“宣、韬皆陛下之子,今为韬杀宣,是重祸也。”虎不从。积柴于邺北,树标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积,送宣其下,使韬所幸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郝稚以绳贯其颔,鹿卢绞上。刘霸断其手
14、足,斫眼溃肠,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虎从昭仪以下数千人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才数岁,虎素爱之,抱之而泣,欲赦之,其大臣不听,就抱中取而杀之。又废其后杜氏为庶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洿其东宫以养猪牛。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七、九十八)8.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虎从其后宫升陵霄观望之 B. 宣怒其与己钧敌,愈嫉之C. 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 D. 虎哀惊气绝,久之方苏8、D(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用法相同,可译为“他”D项助词,无实义。严格地说本题无答案,因为A中的“之”指“石宣”
15、BC中的“之”指“石韬”,意思有别。)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 自非:如果不是。B. 韬由是益骄 由是:因此。C. 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 蔑不:无不。D. 宣不谓见疑,入朝中宫 见疑:看出漏洞。9、D(自己被怀疑。)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虎统治后赵时期,无恶不作,聚敛起巨大的财富。他看到自己的儿子石宣也跟他一样雄豪威武,觉得自己的统治后继有人,除非发生自然灾害,是不值得忧虑的。B. 石宣看到弟弟石韬受到父亲宠幸,担心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就想扼制石韬的发展;石韬仗恃父亲宠爱,也跟哥哥较劲,两兄弟的
16、矛盾日益激化。C. 石宣派人杀了石韬;石虎将石宣骗进中宫,用尽酷刑处死石宣,连石虎平素深爱的小孙子、石宣的小儿子也不得已被杀了。石虎觉得还不解恨,又把石宣住过的东宫用来养猪养牛。D. 作者前写石虎登上陵霄观观望儿子石宣出行的威武,后写石虎登上中台观看处置儿子石宣的经过,前后照应,使文章开合有致。10、D(“前后照应”应为“前后对比”)乐山市高中2011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答案详解第II卷四、(23分)11. 把下列教材上学过的文言句子和诗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译文:孔子这些人没有谈论过齐桓公、晋文公他们成就霸业的事情,因此
17、后世也就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也就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评分意见:人物名称全对得1分,“传”翻译为“记载”,1分。“未之闻”句式翻译正确,1分。其余酌情给分。阅卷中发现的错误的很多的是“传”(译成“流传”)“之徒”( 译成“的徒弟”)“无道”( 译成“无道德,无道义”)“者”( 译成“的人”)“焉”(译成“吗”)。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译文:道路边上过往的行人问这些被征从军的人,这些被征从军的人只说是政府在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评分意见:能区分“道旁过者”和“行人”,2分。“但”,1分。“点行频”,1分。其余酌情给分。 “点行”:点兵出征,频:频繁。阅卷中发现的错误的很多的是“点”
18、( 译成“点头”) “行人”( 译成“过路的人”)。 12. 诗歌鉴赏。(8分)有人认为,影响后代的10首诗歌是:李白的静夜思、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曹植的七步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经的关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绅的悯农。请你从中选择一首。(1)写出诗歌的原文。(4分,有错该题不得分)答:评分意见:错漏1字扣1分,扣完为止。阅卷中发现的错误情况有:(1)照抄标题、作者出错;(2)所选的诗歌,标题与内容不合;(3)只写了所选的诗歌的一部分内容;(4)有人把李绅的悯农(一)写成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
19、犹饿死。”李绅的悯农三首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
20、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
21、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悯农(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简析】前四句说,在田地里扶犁耕种的男儿,理应有饭吃,吃得饱,但是实际上却挨饿;在窗牖下投梭织布的妇女,理应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实际上却在受冻。情理本应如此,而实际却正相反,情理与实际形成强烈的对比; 后四句说,我希望燕地赵地的美女,都变成面目丑陋而德行贤惠的嫫母;那么,她们的笑,就不可能再那样值钱,也就再不至于
22、有一笑千金的挥霍现象了。这样于国于家都有利,都会好起来。古时传说燕、赵(在今河北省)出美人,这里以美人之锦衣玉食,一笑千金,典型地表现出上层生活的糜费;诗人对此现象十分不满,因而浪漫地提出这样的假设:但愿有朝一日,燕、赵所出美人,转化为黄帝的妃子嫫母:貌美转化为貌丑,无德转化为有德,笑值千金转化为笑不值钱。到那个时候,社会上富者穷奢极侈、贫者衣食无着的现象,也许可望有所改变吧。关于李绅悯农诗的故事唐朝时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
23、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 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天呀,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
24、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
25、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这第三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后来哪里去了呢?只到近代,
26、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2)从诗歌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上进行鉴赏(30-50字)。(4分)答:评分意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基本和规范的诗歌鉴赏能力。酌情给分。阅卷中发现的错误情况有:(1)鉴赏的内容不是第(1)小题默写的诗歌;(2)同时鉴赏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3)鉴赏不规范。13补写出下列诗歌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多选则按前5题计分)(5分)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郑愁予错误)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鸡声茅店月,
27、。(温庭筠商山早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13、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春与秋其代序 暧暧远人村 水澹澹兮生烟清泉石上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迹板桥霜 人比黄花瘦阅卷中发现的错误情况有:写成“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暧暧” 写成口旁或目旁“澹澹” 写成“淡淡”“旦旦” “月明” 写成“明月” “人迹”写成“人杰”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金字塔感言 夏多布里昂 我们的船,取道麦努夫运河,这样一来,西边大支流上华茂的棕榈林,就无由见到了。该支流通向利比亚沙漠,西岸一带正遭阿拉伯人扰攘。出麦努夫运河,继续溯流而上,朝左能看到穆格托姆山峰,右面尽是利比亚境内的沙
28、丘。不一时,便在山丘的空隙处,依稀看见金字塔尖实际上还隔着80余里。这段航程几乎走了8小时,我一直站在船首遥望金字塔群。渐次临近,陵墓也越发显得规模庞大,高耸入云。宽展如同洋面的尼罗河,互为映衬的绿芜与黄沙,棕榈树,无花果树,圆穹顶,开罗的清真寺与宣礼塔,远处塞高拉村的梯形金字塔,源源而来的滔滔河水,凡此种种,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画面。同行中有人说:“世人不管多努力,到头来都是万事皆空。蔚为壮观的金字塔,竟是一无用处的坟墩头!”但是我瞥眼看到金字塔之际,心头陡然兴起的却是一股赞佩之情。出自人类之手的最伟大的建筑物,在那人看来却是一座坟!哲人听了,一定不免浩叹一声。为何要把胡夫金字塔仅仅看成是一
29、堆巨石加一副枯骨呢?埃及人造这样一座坟,不是有感于万事皆空、人生无常,而是出于对永生不死的本能愿望陵墓如界石,不是宣告有生之涯的终结,而是标志无穷命运的开始,它就像建在永恒疆域上的一座通往不朽的大门。罗马的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曾说:“埃及人把人生一世看作一瞬须臾,无关紧要;相反,对身后令人怀念的功德,却极为关注。他们把生者的宅第当作过客的逆旅,而把进去后不再出来的坟墓称为永久的归宿。”凡是建筑,人们都求其有一种实在用处,殊不知对于普通老百姓,精神的作用更强大,埃及古代的当权者,正是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参谒陵墓,难道不能给人以教益?一代帝王愿借此把教喻垂之久远。有些宏伟的建筑,把对一个民族的缅怀延
30、续得比其存在本身还长,与在废弃的荒地上繁衍生息的后人成为共时同代;除非不介意于一族一姓是否彪炳史册,否则就不要去腹诽心谤。至于其形式,是古罗马剧场,还是埃及金字塔,出入不大。对一个不复存在的民族,要说是坟墓,遗存的一切都是坟墓。一代伟人去世后,他生前的府邸,比死后的坟墓,更为虚空陵墓至少保存了他的骸骨,而巍巍宫室,却不能保存他生前的一丝欢情!还有一种说法,小小一方墓穴,不论对谁,都足够了。马锡安莫雷说:“六尺之土,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也绰绰有余。在树荫下,与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下,同样是赞颂上帝;住在茅草棚,与身居卢浮宫,也一样过日子。”这种论调的偏颇之处,是把一类事混同于另一类事。一个根本不
31、知艺术为何物的民族,跟一个留下辉煌的天才痕迹的民族比起来,未必活得更为欢快。曾经有人说游牧民族的生活无忧无虑,他们在林间优哉游哉,这个说法现在已没有多少人相信了。朴质的牧民,为杀食邻人的羊,会不惜大动干戈。他们栖身之处,墙上既不爬满悦目的蔓藤,洞里也不会漂浮芬芳的花香;而往往浓烟呛人,给发酵的奶酸气憋得透不过气来。从诗人的角度看,一个弱小种族,尤其还处于半开化状态时,似更能体味各种生趣;但无情的历史却告诉我们,正是他们的朴质使他们吃尽别人的苦头。在我看来,决不会把建造一座偌大金字塔的国王看作凡人,而会看作一位胸怀宽广的君主,他以筑造陵寝来战胜时间,让后人、习尚、律法,世世代代站在其灵柩前为之心
32、折。如果要说这是一种骄狂,那至少是一种好大喜功的骄狂。如果要说这是一种虚荣,建造像金字塔这种能存迹三四千年的虚荣,数千年后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可算作一桩伟功! (文章有改动)14文章第1段不厌其烦地描写作者乘船在麦努夫运河上航行时见到的沿途风光,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5分)14、答:表达作者来拜谒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时“为之心折”的感情。(评分意见:答案要结合全文表达的主旨来看,要能从篇末看出“为之心折”,符合这个意思的,都得分。)15.文章第2段说“我瞥眼看到金字塔之际,心头陡然兴起的却是一股赞佩之情。”这里的“赞佩”具体指的是赞佩什么?(5分)15、答:古埃及人将他们对永生不死的本能愿望
33、寄托在建造起来的通往不朽的大门金字塔上。(评分意见:回答这道题,要从本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作者赞佩的是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这一壮举所表现的生存意义。符合这个思路的,酌情给分。)16.作者在第3段中说:“除非不介意于一族一姓是否彪炳史册,否则就不要去腹诽心谤。”这句话隐含了哪些意思?(6分)16、答:(1)人应该关注生存于其中的民族的生存意义:(2)对别的民族表达这种生存意义的建筑哪怕成了废墟也要给予敬仰之情。(评分意见:两个要点各3分。意思相近即给分。答成其他要点的,酌情给分。)1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本意的两项是【 】【 】(6分)A.这篇文章谈论的是人们对生与死的不同看法。 B.作者对古埃及人
34、建造金字塔的民族情怀作了深入剖析。C.作者的看法跟罗马史学家狄奥多罗斯的思想基本一致。 D.作者认为马锡安莫雷的观点有失偏颇。E.作者认为,诗人往往歌颂还处于半开化的弱小种族,这种眼光不符合历史的辩证法。F.作者认为被有些人看作“骄狂”“好虚荣”的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国王是应该得到后人敬重的。17、(6分,选正确1个给3分) 答:A、E。六、(15分)18. 生活中的语言运用问题。(4分)下面两个词语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词。前一个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后一个产生于2010年。请你先解说它们的意思,再比较它们造词手法的优劣。 人来疯 蒜你狠(1)词义解释。18、(1)(2分,每个词语
35、1分,意思相近即给分)人来疯:小孩来了客人后,特别撒欢、顽皮。蒜你狠:2010年7月大蒜价格上涨迅猛,甚至超过了猪肉价格,网络上造出了一个新词“蒜你狠”,并广泛流传,这个词荣获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2)造词手法优劣比较。(不超过30字)答:(2)评分意见:答案要从造词手法上作评价,或从生活中的流行与使用程度上作评价,或从它们的历史寿命上作评价,或从他们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或理解难度上作评价,酌情给分。19.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出三条最重要的信息。(每条不超过15字)(6分)今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
36、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第一条信息:第二条信息:第三条信息:19、(1)下半年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2)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3)政府有能力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评分意见:每个要点2分。特别是对第2个要点要能感悟出来。酌情给分。20. 庄子钓于濮水,连楚王派来两位大夫请他上朝做官的邀请都“持竿不顾”。是什么样的“濮水之钓”具有这样的魅力?请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出庄子钓于濮水所享受到的“闲福”。(100字以内)(5分)20、答:评分意见:答案要对濮水粼粼水波及周围环境作生动描写;要写出濮水垂
37、钓之“清”与世俗之“浊”的对比;还要写出庄子愿意享受“闲福”的情怀。酌情给分。七、(60分)21.材料作文。(60分)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提炼论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陈光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一家酒店会晤,两人交流了两个多小时。那次见面给我的促动很大,在西方富人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中国只有百分之一的富人选择回报社会,两者的差距让人心寒。当时比尔盖茨邀请我赴京会面的主要目的就是商量怎样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好。我决定在中国富人圈中率先站出来,以促进更多的富人投身中国慈善事业。目前,我在全国十多个城市有600多台大型设备,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等地购置有
38、办公楼,再加上其他固定资产和现金一起,大约有50多个亿。这就是我目前的全部家当。近期内,我将在江苏乃至全国找一家最权威的公证处,对财产进行公证,以让全社会监督。目前自己年富力强,未来争取要创造更多的财富,从中国首善变成全国首富,而所有挣回来的钱,死后都将一分不留,全部捐献给社会。起初我原本想捐出百分之九十五,给孩子和家人留下百分之五,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全捐的还是孩子。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现在学习成绩不错,德智体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我觉得他只要继承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未来的人生路上靠自己肯定没问题。我也不是没给孩子留下点什么,我给他的是精神财富,是榜样的力量,而这种东西是无价的。妻子在家排行老
39、小,自小家境就不错,因此对钱没什么概念,其家人也不缺钱,目前为止,我一共捐出了十多个亿,但两人间没有因此吵过一次。父母对此也很是支持,老人都觉得这样有意义。相信中国的有钱人看见这条新闻后会有所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我的家人中不全是有钱人,妹妹陈春华洗碗已经十一年,现在一个月能挣一千五,最开始一个月甚至才七八百块钱;弟弟至今还在做保安,每个月最多也就两千块钱。(摘自陈光标博客,发表于2010-09-07,本文无改动) 1、立意方向:回馈社会。责任感恩奉献大爱.2、参考标题:(1)什么是真正的财富(2)大爱兼济天下(3)上善若水(4)善与仁的选择(5)巨富与责任(6)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
40、7)家庭*富人*社会网评: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这是中国“裸捐”第一人陈光标在北京晨报上发表的论调。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究竟是什么人敢在如此权威的媒体上高谈阔论?据新华社报道:陈光标今年42岁,江苏泗洪人,目前担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等300多个职务。1985年,17岁的陈光标已经积累2万元,成为该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同年,他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1991年,陈光标用身上仅有的3000元钱,研制成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2003年,陈光标瞄准环保行业,成立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截止2009年,公司实现
41、103亿元的产值,净利润4.1亿元,其中捐赠3.19亿元。财富神话固然令人激动,但真正让陈光标“一炮走红”的反而是他的慈善脚印。据新华社,陈光标仅2009年就捐了3.13亿元,今年1月到8月,陈光标已经累计为社会捐赠1.83亿元。“和什么过不去都可以,但绝对不能和钱过不去。”走在街头巷尾,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钱是万能的,而且,部分人甚至铤而走险,最终身败名裂。至今残存在市民记忆中的文强被双规后,专案人员从其一处住所中搜出人民币、港币、美元、英镑以及金条,价值3800万元;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汉江分院查实,“五毒书记”张二江先后收受贿赂100多万元,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公款1
42、0.8万元“要这么多钱做什么?”文强、张二江之流在畸形积累巨富的过程中东窗事发,最终落得颐养天年的机会都被剥夺,他们搜刮的巨富只是一摞厚厚的烧纸。当然,我们并不反对积累、创造巨富,只是,积累、创造都应该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不义之财,不仅不能带来所谓的华丽的生活,反而时时如高悬的利剑,积得越多剑身越重,落下的概率一点点膨涨。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即便我们的财富全部凭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创造,我们也不可以在巨富中死去,毕竟,任何一位有钱的公民,特别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都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我们身边,还有部分困难群众正为一日三餐日焦夜愁,还有极个别孩子穿着破旧的鞋袜走在泥泞的山路上,还
43、有极少数可怜的母亲抱着重病缠身的孩子跪倒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他们需要钱,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苦的方式不仅仅只是施舍几十几百几千,而要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扶助力度,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他们才有饭吃有衣穿有钱冶病也只有天下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钱冶病了,我们的企业也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企业家也才会有更为广阔的滚滚财源。“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可耻”的论调值得深思,如果,我们都牢记这个观点,世界会是怎样?人生会是怎样?值得每个人深省。【附】诗歌鉴赏10首诗歌的原文影响后代的10首诗歌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
44、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
45、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第四首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
46、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五首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第六首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
47、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
48、理由。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
49、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第十首,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tesoon天星om权天星om权T 天星版权tesoontesoontesoon天星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