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74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5)配套文档:第三单元 第二节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2.掌握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及形成原因。3.以我国某一区域为例,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一、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1自然地理背景(1)气象灾害严重东临太平洋,面对世界最大的台风源区。受季风环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2)地质灾害严重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板块碰撞影响,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生物灾害严重: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和植被。2人文地理背景(1)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2)我国

2、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3)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下图为“我国某段时间的渍涝风险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出A、B两地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并简要分析A地多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2)在B地区有“地上河”之称的是长江的_河段,简述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答案(1)A地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地多洪涝等气象灾害。A地位于雪峰山地区,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地表破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荆江荆江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荆江河段河道曲折

3、,河床淤积,排水不畅。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1)疆域范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类型都有发生,是世界上灾害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2)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因此,陆地灾害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3)气候特征: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风则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经常发生。冬季的寒潮、大风天气则容易导致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4)地质地貌:我国境内的板块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是世界地震、火山带的重要分布地区。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布,表

4、层岩体破碎,土层瘠薄,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刻,植被覆盖程度低,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极易发生。(5)社会经济: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全国的大多数城市和人口集中在东部地区。这里经济相对发达,但洪涝、暴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练习巩固1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是()A洪涝 B沙尘暴 C台风 D寒潮(2)图中阴影区涉及的省区的简称分别为:_、_、_、_。试分析阴影区易形成该自然灾

5、害的共同原因。(3)目前我国石漠化危害涉及8省区460个县(市、区)近2.2亿人口,主要集中于岩溶地貌分布区,以图中字母代表的三个省区为主,它们分别是_、_、_。其中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南端所在省区是_(填字母)。(4)图中阴影区的石漠化现象不是很明显,试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A(2)豫鲁皖苏降水多且集中,地形平坦,排水不畅。(3)a:云南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c:贵州省a(4)该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石漠化现象不明显。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1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1)季风气候决定了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干旱:春秋两季;西北和华北。洪涝:夏季;东部季风区。台风、风暴潮:

6、东南沿海地区。(2)地质地貌条件及其与气候条件叠加控制地质灾害的分布地震:台湾以及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滑坡、泥石流: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3)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的地区差异东部季风区:以旱涝、暴雨、地震等灾害为主。西北干旱区:以干旱、风沙、盐渍化等灾害为主。青藏高寒区:以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为主。2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1)原因:人口、经济等人文环境因素的分布。(2)表现:中国最严重的灾害集中于东部,其次为中部,西部很少。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下面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1)地霜冻灾害比、地频繁,试简析原因。(2)地气候干旱,降水

7、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4)危害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答案(1)地与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地与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蝗灾。这里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解析第(1)题,地与地纬度相差不大,所

8、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地与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2)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地虽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第(3)题,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第(4)题,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原因灾害类型地域分布主要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弱、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

9、界处;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类型及原因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原因华北地区洪涝、干旱、地震、农作物病虫害受季风环流影响,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处于海陆过渡带,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较大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处于板块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盐渍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山体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冷害

10、、冰雪灾害地势高,气温低东北地区寒潮、干旱、低温冷害纬度高、气温低,靠近冬季风源地练习巩固2读“某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描述该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2)简析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并指出由此形成的次生灾害。(3)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答案(1)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区广;具有关联性;生命、财产损失重等。(2)副热带高气压(或反气旋)在江南、华南地区长时间停留,形成晴热干燥的高温天气。干旱(或伏旱)。(3)淮河流域

11、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其他原因: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状况;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三、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1自然灾害多发区(1)形成原因受地质构造、气候带和天气系统等自然要素分布规律的控制区域性特点。自然带之间的过渡性不稳定地区灾害群发。(2)表现华北地区:洪涝、干旱、地震、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区。川滇等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2案例广东省的自然灾害(1)灾害类型:暴雨、洪涝、台风最常见,低温冷害、干旱、生物灾害也常发生。(2)环境特点:地处海陆过渡带,人口和经济

12、密集区。1我国西南地区灾害成因分析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因而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学习时,要结合自然灾害的成因及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找出规律,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滑坡、泥石流都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沙漠化的形成与干旱气候有密切关系,因此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西走廊);东北平原由于纬度高,又紧靠冬季风源地,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

13、气温低,因而都成为低温冷害的多发区。练习巩固3夏秋季节,北京、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交通受阻,给城市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影响。试分析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答案自然原因:降水强度大且较集中,历时长;地势低洼。人为原因:不科学的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城区蓄水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能力减弱,城区排水能力下降。(三点即可)东部灾害带是我国重灾区的原因1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2东部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影响较多,北部有旱灾和虫灾。3东部灾害带灾害种类多。4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广东省是气象灾害大省,近15年来全省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超

14、过1 500亿元,平均每年上百亿元,因灾死亡人数2 922人,平均每年近200人。虽然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但气象灾害死亡的人数占受灾人口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此回答12题。1广东省常见的气象灾害有()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C低温冻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2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B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雨较多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答案1.D2.B解析第1题,地震、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海啸、风暴潮为海洋灾害。每年春夏的强对流天气带来暴雨、洪涝灾害,79月的台风灾害是广东最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也常有发

15、生。第2题,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每年的进退早晚不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是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 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 704.1亿元。同时,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64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81.7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求助,24.8万间房屋倒塌,250.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1 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 232.7千公顷。据此完成34题。3据材料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A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B种类少,灾害发生频率低C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低D种类少,灾害发生

16、频率高4下列地区与主要的自然灾害搭配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啸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C东北地区台风D西北地区低温冷害答案3.A4.B解析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灾害发生频率高。第4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洪涝灾害,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西北地区多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1)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试分析其主要原因。(2)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等,台风主要发生在_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答案(1)我国地处

17、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2)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3)雪灾病虫害干旱寒潮(任答2种即可)东南沿海地域差异显著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三大特点:灾害种类多且灾害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

18、点。教材P55活动提示干旱分布和洪涝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季风的强弱变化关系密切。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夏季风强则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则南涝北旱,同一地区往往是旱涝交替出现。我国干旱最严重的是黄淮海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也较严重,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次是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也较严重。教材P57活动提示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夏季一旦出现暴雨,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一个典型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19、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当地一方面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在沟道中修筑“淤地坝”,用以拦截泥沙,使泥不出沟,最后形成坝地。基础过关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洪涝,盐渍化,暴雨,地震,滑坡,干旱,风沙,泥石流,低温冷害,冰雪灾害。据此完成13题。1. 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A BC D2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A B C D3. 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灾害组合是()A B C D答案1.B2.A3.D解析由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灾种有暴雨

20、、洪涝、干旱、病虫害、地震等;西北灾害带的灾种有地震、沙尘暴、霜冻、盐渍化、干旱等;青藏高寒区的灾种有暴风雪、滑坡、寒潮、冷害等。4.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人口众多耕地集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广灾种集中A B C D答案B解析该题问的是东部地区农业灾情,而不是人口,所以应排除。从孕灾环境、灾种和受灾体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5我国气象灾害极其严重的地理背景中不含有()A面对世界最大的台风源区B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C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D国土南北跨度大答案D6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这主要是因为()A幅员广阔,纬度跨度广B多山的地形

21、,气候复杂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答案D解析我国东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气象灾害极其严重的地理背景。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78题。7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与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8与其他地区相比,图中地区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答案7.C8.C解析第7题,洪涝和干旱因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加上我国农业所占面积大,因此对我国的影响最大。第8题,地区

22、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降水变率大,因此是泥石流频发的地区。9读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答案(1)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解析第(1)、(

23、2)题,由图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地势等二级阶梯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由图例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主要与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有关。云贵高原因其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图中C地位于黄河下游地区、黄河冬季有结冰期,又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本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能力提升读“我国雨涝区分布图(19511990年)”“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9511991年)”,完成1011题。10下列说法与我国雨涝区分布图提供

24、的信息不相符的是()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11由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读出的信息是()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发生B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平原水稻种植地区D旱灾发生频次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关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雨涝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一定关系。第11题,读我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知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

25、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213题。甲乙丙丁广东四川新疆山西12.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A B C D13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森林覆盖率高山脉阻挡降水丰沛纬度位置低A B C D答案12.B13.B解析第12题,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问题在山西表现最为严重,应为水土流失,则乙为寒潮。丙类问题在新疆表现最为严重,应为土地荒漠化;丁类问题在广东省表现最为严重,可判定为酸雨。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乙类环境问题为寒潮,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一是纬度位置低,热量条件好;二是南岭等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冷气流南下。14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26、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解析第(1)题,可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直接总结分布规律。第(2)题,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泥沙沉积,导致河湖阻塞,易致洪水泛滥,加上受灾体密度大,灾情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