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散文鉴赏题集锦(16篇)(一)雨 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
2、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我想起故乡放雏鸭
3、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
4、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然而雨还是没有来。1933年春,北京(选自何其芳画梦录)16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4分)答: 17第2段与第6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4分)(1)第2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_ (2)第6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_ 18“移情”,是现代派的一种表现技法,即把作者内心的感情辐射在外界环境和自然景物之上。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下面的语句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绪?(4分)
5、(1)“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答: (2)“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深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答: 19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候和各种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三、第六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 六、作品赏析(16分)20根据作品雨前的内容,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标题,亦可自拟标题,写一篇字数350左右的赏析文章。(1)形象鲜活 诗情画意 试
6、析雨前的景物描写(2)景由情生 思与景谐 试析雨前的艺术境界 (3)生动传神 清新隽永 试析雨前的语言特色 (4)精巧别致 匠心独运 试析雨前的结构特点16本文特地将“最后也”的句式置于文首,既在内容上给读者拓开关于此前各种动物匆匆回归情景的想像空间,又在感觉上给人以突兀强调的意味。这种写法新颖别致,起笔不凡。(大意对即可)17(1)黯然无光、没精打采;(2)焦躁难耐、渴盼期待(大意对即可)18(1)表现了作者久盼“甘霖”的焦虑、躁动的心情。(2)表现了作者由焦躁转而怒愤的心态。19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是与文中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2分)文中将南方故乡的春雨写得那么辽远悠然、生机勃
7、发,既巧妙的表现了乡思,借此慰藉自己,又自然的寄寓着作者对理想和美好天候的深情向往。(3分)20鉴赏要点 (1)形象鲜活 诗情画意 试析雨前的景物描写雨前是一篇文情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形象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思缠绵的诗的意境。 全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而传神。作者用绮丽的文字描画雨前的所见所忆,心屏上叠映出远离的风景:隆隆的雷声,愤怒的鹰隼,游动的群鸭,清浅的溪水,亮绿的草滩有声有色,动静搭配,演绎出一幅幅色彩绚丽、意向鲜明的风景画。本文的景物描写充溢着浓郁的诗情。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
8、面。文中描摹的景致并非特指的某处“自然”景观,而是作者着意倾情熔铸的意象。他创造的是诗化的风景,欲借一片心灵诗化的山水,以承载缠绵悱恻的情愫。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作品通过绚丽鲜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深挚怀想,情思缕缕,诗意盎然。全文于优美的形式中孕含着深刻的意蕴,显示出一种如诗如画、清新隽永的韵味。(2)景由情生 思与景谐 试析雨前的艺术境界 雨前是一篇虚实结合、情景相生的小品美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再现了雨前的景物与景致,并将浓郁的主观情愫渗透于字里行间,酝酿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作者借助 “蒙太奇”手法,以叠印
9、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一为实景,即北国现实中的雨前之景;一为虚景,即作者忆念中的故乡的雨前之景。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北平的雨前之景是暗色调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天空 “灰暗” “凄冷”,柳条“憔悴”,大地“干裂”,鸭群“烦躁”而南方故乡的雨前则呈现出鲜亮的色彩,新鲜明朗而富有生机:雏鸭“欢欣地发出啁啾声”, “清浅的水”、“青青的草”,“细草样柔的雨声” 在作家的意念中,故乡的一切是那样的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渗透于景观中的,是作者对南方故乡的热爱、依恋与怀念。温润多雨的故乡水土哺育了他,赋予其诗人的灵性与灵感,诗人对那片土地自然是一往情深、
10、情有独钟。那份情感、那份怀念也当然地化作了“大地和树根的期待”,化作了“枯涩的眼里”的“一滴温柔的泪”,化作了“鸭群的烦躁”和“焦急”。 总之,1933年春的时局和环境使作者深感郁闷、压抑与彷徨,困扰、折磨着他那年青而富于血性的心灵。那雨前的焦灼与苦闷,执著的向往与渴盼,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景由情生,思与景谐,进而酿造了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生动传神 清新隽永 试析雨前的语言特色提示:雨前是一篇优美典范的小品散文。1语言清新隽永,文字简约典雅,用词准确洗练,表达顺畅自然;2写景状物,细腻精确,生动传神,栩栩如生;3综合运用比喻、对比、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意向鲜活,形象鲜明。
11、 (4)精巧别致 匠心独运 试析雨前的结构特点提示:1明暗交织,双线结构;2虚实结合,立体画面;3对比鲜明,意蕴丰厚。(二)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
12、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
13、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
14、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
15、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
16、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一九三七年 16文中的序号处应填写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7、() (1)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黑得可怕。 (2)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 A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 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B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 不但有水,而且是有湖的呀 C是一阵比一阵紧,直到漆黑 不只是大,还有些明呢 D是一阵比一阵紧,直到漆黑 不但有大明湖,还有黄河呢 17文章开始说大明湖“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后来又说它“大”而且“明”。请思考作答。(6分) (1)为什么说它“既不大,又不明” ?(2分) 答: (2)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把它命名为“大明湖”?(4分) 答: 18为什么说大明湖“到底算个名胜”?请概括回答。(4分) 答: 19文章收
18、尾说“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写“大明湖之秋”是否离题?为什么?(4分) 答: 六、(16分) 20从下面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为大明湖之春写一篇赏析短文,300字左右。 (1)大明湖秋韵 -赏析大明湖之春的景物描写 (2)行文开合自如 -赏析大明湖之春的构思技巧16A(,连用“而”字,将天色的变化紧凑衔接,强调济南的风对花的摧残,“一阵比一阵紧”句式虽然整齐,表现力不够,且“紧”字与“天色”搭配不好。,B,选项内容前后不构成递进关系,C,上文内容没有涉及到“明”。D,收笔与上文内容重复。) 17(1)湖用坝划开许多块,水黑而不清。(2分,每个要点1分) (2)说它“大”是
19、指:从高处远眺,灰绿一片;“庄稼”收获后湖面开阔。(2分)说它“明”是指:湖宽水净,显着明美;从高处远眺,处处空阔明朗。(2分) 18泉,池,河,湖,四者俱备,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大明湖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是少不得的。(2分)大明湖的蒲菜等水产品很出名。(2分) 19没有离题。作者对“大明湖之秋”的描写,正符合“大明湖”大且明的特点,同时,与作者在文章表达的对济南、对大明湖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是相吻合的。(4分,每个要点2分。) 20赏析纲要(1)大明湖秋韵 -赏析大明湖之春的景物描写 大明湖之春中对大明湖秋景的描写,形象再现了大明湖秋色的明朗、素净,表现了作者对大明湖的怀念和热爱。在写法上有
20、下面的特点:1写景画意,相得益彰。作者在描写大明湖秋天的景色时,穿插了桑子中先生的油画以作烘托,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2定点换景,多角度描写。在描写秋景时,先立足城墙,“俯视秋湖”,然后分别“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眺望,视野开阔,写景宏大。3淡笔轻描,疏笔传神。作者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时,没有浓墨铺张,而是淡笔点出,“两截断藕”“一些黄叶”“三五枝芦花”等,即写出了大明湖秋景中残破素淡的诗意。(2)清新自然的文辞 -赏析大明湖之春的语言技巧 大明湖之春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上显示了作者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语)用“天工与清新”来评价大明湖之春的语言技巧诚不为过。
21、 1造句尊重口语的句法。短句的使用符合口语习惯,如,“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语气词的使用亲切自然,如,“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湖中的出产可是和很名贵的呀”。叙述和描写时的句式符合人们的朗读节奏,或长或短,纯然天成,如,写湖的不大,则用短句,“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写湖的大则用长句,“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 2景物描写清新素淡,意味浓厚。文章写了大明湖的春秋两季的风景,写大明湖的春,用笔似乎多有贬抑,但笔锋一转,又写“到底算个名胜”,清新素淡的叙述中却包含作者的深情,全没有了“贬春”之意。写大明湖的小说在“一二八”时被日军的战火烧毁,平淡的叙述中含着对大明湖的
22、惋惜,对美好春光的期盼。 高考鉴赏文写作评分标准 (一)总分16分,以分项计分的方式评分。 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结构:文体是否符合要求;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流畅;有无错别字(两个字扣1分)。(二)文章档次: 一等(16-12)符合题意,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二等(11-7)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三等(6-0)偏离题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三)评分说明: 未写题目扣1分;字数不少于270字,每少于30字扣1分;选取某一点赏析但未紧扣题目,视为“基本符合题意”;赏析范围不在题目要求之内的,视为“偏离题意”。(三)儿子的旋律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
23、的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的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径直向自己的卧室走去,边走边脱外套。收音机又响了,儿子!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父亲一字一句:“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惜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温存自信,旋律跳荡。儿子!儿
24、子!儿子!儿子你在想些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咳,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的年龄还大一圈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没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几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雾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再是仅仅需要热血
25、忠诚的岁月。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早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在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穿这精神,是去宣布开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的心紧成一团。“行吗?”儿子侧侧身。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一夜之间你衰老了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
26、的忠诚,你尽力了。”父亲心潮翻涌。肩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的自信像空气注入烂气球一样迅速饱满的回归。最后接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了回头:“昨晚干吗不去找她?”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因为我下台?”“大概但这没关系。”儿子!儿子!儿子!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耀眼的光环笼罩着我的光彩,你说呢?”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中画线的句子“收音机又响了,儿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分)表现父亲当时的失落、痛苦与无奈。说中三次写到录音机,对小说有什么作用?(6分)扣住小说题目。表现儿子明亮欢快自信
27、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通过对录音机的描写,表现父亲在儿子的人生态度的感染下发生了变化。“旋律”的表层意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旋律”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表层义:音乐的旋律,声音有节奏而和谐的运动。深层义:儿子独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请你分层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开端:父亲年老力衰被免职,内心充满失落。发展:父亲向儿子宣布消息,可儿子若无其事一般,父亲有几分怨愤。进一步发展:父亲整夜未眠,精神不振,清晨儿子帮父亲穿西装打领带,父亲被儿子的默默理解所感染。高潮结局:父亲得知儿子受到他免职牵连却依然乐观,老泪闪烁,父子理解、沟通、信任。(意思对即可,没有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8、,但表述正确不扣分)六、文章赏析(16分)根据儿子的旋律的内容,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标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1 试析儿子的旋律中的父亲形象。父亲是一个即将离职退休而心理又一时难以适应的老干部形象。父亲正直无私,对信仰无比忠诚,一直是儿子的榜样。但是,由于年老力衰的原因将被免职,内心充满失落。父亲决定坦诚面对儿子,早早回家等着儿子,要向儿子宣布消息。可儿子一下班就径自去开收录机,若无其事一般。“收录机又响了。儿子!”这旋律低沉、凄切、并带有几分怨愤,作者用这种含蓄的写法正好衬托出父亲当时的失落、痛苦和无奈。小说紧紧抓住了父亲的心理变化,一方面写父亲确实觉得自己老了;另一方面又写
29、父亲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痛心儿子为何不能理解自己。其后,父亲终于宣布自己被免职的新闻,儿子听后仍无动于衷,反而唱起歌。父亲由于儿子的冷漠而心中满含愤恨、隔膜、不理解。在描绘了儿子帮父亲穿西装打领带的情景之后,父与子理解、沟通、信任 “父亲老泪闪烁。”他在儿子的感染之下改变了人生态度。2、浅谈儿子的旋律一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父亲失去职务,儿子失去爱情,但两个人面对生活变化和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却大不一样。儿子的坦然最终感染、影响了父亲,使得父亲完成了情感转移和感情的升华。本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变故,对此,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
30、态度。只要坦然面对、自信向上才是正确的选择。失落、怨恨都是无用的。明亮欢悦、自信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会影响、感染别人是指从痛苦失落的困境中走出来。(学生能结合故事分析,言之成理就可以。)学生答题:本文通过描写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人的故事,向人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我们面临挫折面临失败时,我们应该乐观向上,用积极的心态面挑战,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的事并不糟糕。小说的这对父子便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父亲为官多年后而被免职,失落与们难受,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希望相依为命的儿子能够安慰自己。儿子也因为父亲的免职,势力的女打字员与之分手。然而,儿子并没有从此消沉,而依然喜爱自己的“旋律”,甚至对父亲
31、的被免职显得若无其事。小说中的儿子面对情场失意,父亲免职,却表现出对生活不弃不离,而是乐观向上。最终,儿子用自己对父亲的爱说明并不惧畏挫折失意,体现的恰恰是难能可贵的积极心态。而这种心态正是小说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我们,让我们感悟出在人生的变迁时应如何面对,尤其是儿子那勇于面对生活的激扬旋律一直会飘荡在读者的心里。这则故事从父亲的感觉中叙述出来,使得全篇的叙述视角相当新颖别致。一方面使全篇的叙述带上了一种难得的个性化色彩,你不知不觉地被这种充满人生沧桑感的叙述所同化,从父亲的这些感觉、感情思想的戏剧性变化中,直截了当的领略到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这样一种从父亲
32、眼中投射出来的艺术视角,使全篇的叙述力量不仅更为集中、凝练,而且还留下了相当大的艺术空白,供你启动联想、想象的思维马达,去探寻这些艺术空白中的潜信息。如果采取中立性的或介入性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意蕴肯怕很难传达出来。 这则故事从父亲的感觉中叙述出来,使得全篇的叙述视角相当新颖别致。一方面使全篇的叙述带上了一种难得的个性化色彩,你不知不觉地被这种充满人生沧桑感的叙述所同化,从父亲的这些感觉、感情思想的戏剧性变化中,直截了当的领略到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这样一种从父亲眼中投射出来的艺术视角,使全篇的叙述力量不仅更为集中、凝练,而且还留下了相当大的艺术空白,供你启动联想
33、、想象的思维马达,去探寻这些艺术空白中的潜信息。如果采取中立性的或介入性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意蕴肯怕很难传达出来。 3、简析儿子的旋律从父亲角度展开叙述的好处。这则故事从父亲的感觉中叙述出来,使得全篇的叙述视角相当新颖别致。一方面使全篇的叙述带上了一种难得的个性化色彩,你不知不觉地被这种充满人生沧桑感的叙述所同化,从父亲的这些感觉、感情思想的戏剧性变化中,直截了当的领略到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这样一种从父亲眼中投射出来的艺术视角,使全篇的叙述力量不仅更为集中、凝练,而且还留下了相当大的艺术空白,供你启动联想、想象的思维马达,去探寻这些艺术空白中的潜信息。如果采取中
34、立性的或介入性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意蕴肯怕很难传达出来。 (四)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节选)祝 勇 一见到凤凰,我就发觉自己对它爱得揪心。 凤凰是一座建在山谷的斜坡上的小城。在这喧哗的世界上,凤凰的宁静与美丽,脆弱无助得令人揪心。 凤凰的小巷很多,幽远而神秘,我好像永远搞不清楚哪条小巷通向哪里。我听见了自己踏响小巷的石板路的声音,有点像啄木鸟的尖喙撞击树干的声音,竟是那样干净和清脆。我偶尔同路边的人说话,我的呼吸和我的说话声都是干净的。小巷的两侧多是木屋,大面积的木板占满了我的视线,我仿佛穿行于封闭的船舱里,岁月是其中最多的存贷。在满眼的木头颜色里,时间保留着原初的形貌,鲜嫩得像
35、未被碰触、也从未渗漏的汁液。在偶尔敞开的花窗里,我看见女人站在朝水的一面漱口,姿态安详,如古老时间中的一幅插图。我从木板的缝隙间看到房屋外面河流的反光。寻一家老屋进去,靠水的一面,有斑驳的花窗,装饰着壮丽的河景,还有美人靠,迎水悬在半空,倚在上面,还真有点惊心。但是,如果看到江面上的水鸟,在观察者视线的下方悠闲地盘旋,心情便会顷刻间轻松下来。人们通常仰望飞鸟,一旦有一天看到鸟儿在眼睛的下方飞翔,感受会大不一样。 我是循着河流的方向,浏览这座小城的。这就是我所选择的方式。我是都市的偷渡者,不是这里的居民,也没有过境的护照,但是我却能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上自如地跨越。我对历史的钟情使我获得了豁免权。我
36、向小城的终点走去,心中带着一点悬念。小巷为我描述了这座古城的故事梗概,而每一间老屋里,都掩藏着无比丰富的细节。我看到了他们空洞的房间,用了几辈子的家具,样式至少是清代的,还有各种劳动工具。每一张苍老或者稚嫩的面孔,都令我怦然心动。快走不动的时候,我到了凤凰的尽头。没有了吊脚楼,只有青山,面对着河流。在这里我发现了沈从文的墓,像一个句号,在故事的结尾出现。走进凤凰的最好方式,便是脚踏草鞋。 草鞋带着我进入凤凰最真实的部分。草鞋的年纪和凤凰的年纪一样大。草鞋很轻,拎起来没有分量,手里像什么都没有,草鞋那黄灿灿的颜色像是阳光下的幻影。穿在脚上,你就知道它的益处了。它能让你所有的辛劳都变成一种贴心的享
37、受。 过去我只在电影里见到过草鞋,它们丈量过许多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我丝毫没有想到,在凤凰这个地方,草鞋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普遍地使用。早已脱去水分的草叶,通过某种编织程序, 重又获得了生命。绵软的草鞋,保持着双脚与大地的联系。 我在街边的一家小店里买了一双草鞋,一元钱一双,十分便宜。草鞋在凤凰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因为乡野间到处是草丛,而编草鞋的手艺,几乎人人都会。对他们来说,草鞋是多么的平淡无奇,像绵延而来的每个寻常日子,谁也扔不掉。城里人仅仅因为皮鞋的款式过时就将皮鞋扔掉,而草鞋的款式却千百年不曾变过,它的骨骼像吊脚楼一样稳固。不管道路有多深远,穿上草鞋,心里就踏实。贫穷使他们充满诗意。贫穷像
38、他们的歌唱一样淳真和朴素。贫穷是多么的美好。 在凤凰,我时常看见穿草鞋的人,我注意到他们的双脚已被太阳晒成绛紫色,那干燥的草梗,从他们的脚趾间穿过,在他们的脚背上打着结实的结。穿着草鞋,即使漂泊,日子也仿佛结实、稳固了许多。 密密麻麻的石子路在脚下延伸,像点点串串、读不懂的盲文。穿上草鞋,我的双足便机敏起来,瞬间具有了解密那些神秘文字的能力。几千年的岁月,在这座城里出现过的所有生者与死者,一下子都浮现出来,令小街拥挤不堪。历史就像幽灵,只有相信它们,它们才存在。我明白了现实中的凤凰,不过是显露于河面上的部分,它带着青蓝的反光,吸引我们的视线;而民众生活中最生动的部分,恰恰藏于幽深的水底。草鞋让
39、我深入到凤凰最隐秘的角落去用眼睛用身体的每一部位去探索和证实它们。草鞋让我们深入到凤凰最隐秘的角落去 ,带着同样通红的脚板,和饱含水气的口音。它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住在吊脚楼里,日子久了,便把我们变成吊脚楼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生命力、永不枯朽的那一部分。(选自祝勇文化笔记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16作者说“一见到凤凰,我就发觉自己对它爱得揪心”,这是因为凤凰 。(4分) 17文章以“凤凰草鞋下的故乡”为题,“草鞋”这一意象在文章中有其丰富的意蕴,主要指 。(4分)18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第自然段中“两个迥异的世界”是指: (4分)19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说“我是都市的偷渡者,不是这里的居民”,
40、而在文题中又把凤凰称为“故乡”,并且在文后又说“我们变成吊脚楼的一部分”,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答: 六、(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对凤凰草鞋下的故乡(节选)这篇文章进行赏析,不少于350字。草鞋下的故乡 简析文章的主旨情感 故乡的草鞋谈谈“草鞋”的意象特点真情的诉说 简析文章的表现手法16宁静与美丽 淳真和朴素17凤凰悠久的历史 凤凰淳朴的民风(人民、乡亲)18. 历史的凤凰 现实的都市19不矛盾(1分)。作者厌弃了都市的喧嚣(1分),把凤凰当作了情感的载体和精神上的家园(1分),用来倾诉自己心中的田野情愫(也可以答:对恬淡、淳真、朴素生活的向往,1分),欲扬先抑,托物抒
41、怀(1分)。20提示: 文章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草鞋这一意象的抒写,寄托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和淳真、朴实、坚强性格的赞美。评论从这一角度展开,则属评论点准确。“草鞋”这一意象在文中既是生活贫穷与历史悠久的体现,也是朴实和坚强性格的展示。评论应该从这两个角度展开。从象征、欲扬先抑、托物抒情等角度来展开评论都算切题。(五)回 首 梅绍静你不必想象我有年轻的面庞,或一双动人清纯的明眸,即使灯火阑珊,爱人回首望我时,也会令他惊喜万分。不,我在这座青春的校园里,时常不敢抬起眼睛,只有在四处兜售青春也无人买的晨光中,我才会仰起脸来感觉属于我自己的那份儿自在。当燕园小径上的幽草冷花也变了模样时,涌到我嗓子来
42、的那股激动便像我过去无数次坐在沟底看马兰花儿的时候一样了。我愿意无数次回首去看我的马兰花,它们的幽静,它们的泼辣和那种水灵灵的招人疼爱的秀气。啃着干粮,用搪瓷小碗去舀那花下的水喝。要再上高山,走很多干渴的路,却舍不得采下一朵来并不只是因为我对马兰怀着一种迷信。没有什么,我心里有你们水灵灵的影子。你们就会陪伴我走到另一处开满马兰的湿地。我多少次这么想过。现在,终于能把我的这一种虔敬写出来,我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假如这也是一篇祈祷词,我的马兰会听见。那旧历五月的天气,那黄土坡上的燥热。可是马兰!我的马兰花会在那坡底下展开另一种清凉它们悠悠地开,不声不响地召唤着稀少的路人。花也似水,是那么清,那么止
43、渴。受渴的人坐在这种兰花旁,就仿佛是一种文雅的享受。花丛多么泼实!人虽稀少,经过却必坐下,坐下又必站起来,因为他们可是歇美了。回首时想哭,也许是喜,也许是悲。这种滋味有多么难以言传,它就有多么充实。有好多时候,想念起那沟里的花朵,眼中心里便都不需要文字揩拭。我学会唱,唱就能盖过一切人生体验。我私下里唱的歌词才是真正的信天游。从来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背诵自己的诗,更不会带着表情在生人面前表演,我觉得所有的诗都是一次性的,在这一点上,信天游这种形式给了我悟诗的灵感。就这么,只宠爱连自己也感到惊讶、不知怎么就出世了的东西。好像是诗,也只能是诗,一次次在挖掘自己,使自己感到前面总有新鲜的文字。说不清从那一
44、天起在心里下着狠心:我要把许多好人的心灵写在纸上,这也许不能叫责任感。这种孤注一掷,似乎是所有走投无路的人共有的心态。诗人,或许就是这种人吧。他们的情感既软弱又坚强,他们的胸怀既宽广又狭小。不是任何人的典范,却能唤起许多人的共鸣。我不知自己何时是卑屈软弱的,也不知自己何时是不屈顽强的。诗行啊,请为我留下一颗心,留下几行人性,留下劫而不复的才能。我是鸟,我也是鱼,只求给我广阔的天地。我不幸而又幸运的,正是我拥有过这标语口号无法张贴的真正的天地。往前看的时候写诗,往后看的时候才写文,瞻前顾后,磕磕绊绊,我并没走多远。也许这种回首才叫真正的“不堪”。积攒下的稿子,多么可怜。想岀诗集欲待10年之后,而
45、即使出了,又有几行能够流传?绝望的心理早已深入骨髓,却也无法制止自己不著一字而去“尽得风流”。杂志社的编辑们,给了我这种“放下架子”的机会,我觉得自己身上毫无“必须做大诗人”的重负,走起路来十分轻松。两旁的景致可以仔细观阅,陶然一阵,或者其它,都是从丰满自己出发。这种观阅本身也是对自己的超越。似乎这就是写诗的过程,似乎这种过程就是24K的金首饰,我得好好珍藏。17、(4分)(1)第12段中的“这种人”是什么人?答: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16段中“这种回首”的内容。答: 18、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诗都是一次性的”?又为什么说“信天游这种形式给了我悟诗的灵感”?(4分)答:(1)(2)
46、19、如何理解文中“他们的情感既软弱又坚强,他们的胸怀既宽广又狭小”的含义?(4分)答: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赏析短文。(18分)(1)超越的回首简评回首的主题思想(2)马兰的告白赏谈回首的表现手法(3)灵动的诗情试析回首的语言特色17、(1)坚定不移的以讴歌美好心灵为己任的人。(2)无论写诗还是写文章,回顾起来都是在艰难中前行,自己并未取得很大成绩。18、(1)诗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从这一点来看,任何一种有感而发都只有一次,反复出现便是有意“表演”,是做作了。(2)“信天游”这种民歌便是触景生情,缘事而发的真情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也是一次性的。19、诗人易为真善
47、美而感动,在假恶丑面前却觉不动摇,容得下所有的真善美,却决不容半点假恶丑。20、(18分) 评分细分(参照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 一、关于评分的等次 原则上分三个等次(6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数分类判分。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 一等(1813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 二等(127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 三等(6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二、有关的评分标准1、关于题意:紧扣题目写作不枝不蔓、
48、扣题目不紧(题文不一、东拉西扯)和无视题目另起炉灶三类。2、关于结构:从文章的逻辑层次、过度照应等方面判断三种等差。3、关于语言:根据有无语病判断,分无语病、只有一二语病和有三处以上语病等三种情况。4、关于题目:未写题目的扣1分;只写正题或副题中的一个的,不扣分。5、关于字数;在350字以上者,均符合字数要求。不足350字但已完篇的文章,每少30字扣1分,累计扣3分而止;未完篇的,给出总分后,不再扣字数分。全文少于200字的,按10分以下计分。6、关于错别字:第3个错别字扣1分,第6个错别字扣2分,扣满2分为止。7、关于卷面: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卷面马虎,影响阅卷的,可酌扣1至2分。四、关于
49、计分的方式先按文章等次评分,然后减除须扣除的分数,形成实际得分。扣除的分数,务请注明扣分的原因,以达到警醒的目的。(六)家 园 落 日 莫怀戚 (1)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2)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3)云海落日则很飘忽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4)平原
50、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5)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6)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7)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8)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
51、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9)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10)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11)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12)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农夫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13)
52、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14)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15)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16)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17)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18)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19)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20)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
53、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8请简述第5自然段“我说唔,唔唔”的含意。(2分) 答: 19作者用四个自然段,描写了“家园落日”之外的另四种落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第13自然段,作者写道“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请分条简述作者有这种反应的原因。(6分)答: 21作者认为丘陵落日特别丰富“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请深入品读本文,以“家园落日的深挚情感”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15分)18这句话表面是随声附和,言外之意是不以为然:朋友,你还没有见过“我”家园的落日呢,那才是至真至美最值得骄傲的如诗如画的景象!(冒号前后各一分,
54、意思对即可)19作者这样写(1)是为了衬托(1分)下文的家园落日,通过衬托,表现家园落日的特点:以戈壁落日的“一身鬼气”、云海落日的“柔曼虚幻”、平原落日的“一成不变”、大海落日的“生命不遂意”,来反衬家园落日的“像普通人”一样的“温和”“慈爱”,既实实在在又丰富多彩,从从容容,旷达自在(1分,可以不必说得特别细致)。(2)在描写前四种落日的过程中,作者已为下文写家园落日蓄势(1分,也可以说“铺垫”),作者从这四种落日中都看到、感到了一些不满足,不就是以为以灵魂中深爱的家园落日作了参照物吗(1分)?20原因如下:(1)人、动物之影与太阳相叠,景观奇特(1分);(2)人与动物的默契,大自然与人的
55、契合,温馨动人(1分);(3)老农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2分);(4)家园落日与迟暮老农相映衬,使读者如醍醐灌顶:人生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2分)。种种思绪在这一刻齐聚作者心中,大美启发大悟,大悟引发大爱,于是有了热泪盈眶,有了难以描述的爱。21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作者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这些落日的不足是以作者灵魂中深爱的家园落日做参照物的;(2)原本普通的丘陵落日在作者眼里显得“特别丰富”,看似无理,却最有人性,最能打动人心,因为家园落日具有像普通人一样的“温和”“慈爱”,借此将自己对故园及其落日的深刻记忆更深层次地表达出来正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56、明”这名句一样,从无理中见热爱故乡的深情;(3)家园落日已是一种象征,她是人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宿。(七)贾平凹书画集自序 贾平凹 这一本书画集,书多画少,可以说是本书法集,收辑了近几年所写的一部分,但我却是从六岁起至现在几乎天天在写字,以字活人的人。如果在古时,一个写字的人是不会出一本书法集的,他们的任何一位也比我在这本集中的字写得好,然而现在,我却是书法家,想起来委实可笑。苏东坡是我最向往的人物,他无所不能,能无不精,但他已经死在了宋朝。我的不幸是活在了把什么都越分越细,什么里都有文化都有艺术的年代,所以,字就不称之为字,称书法了。食之精细,是胃口已经衰弱,把字纯粹于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学养
57、已经单薄不堪。越是单薄不堪,越是要故弄玄虚,说什么最抽象的艺术呀,最能表现人格精神呀,焚香沐浴方能提笔呀,我总是不大信这个。庙里的大和尚,总是让乡下的老太太在佛像前磕头烧香,但他们知道佛是什么,骂佛是屎瓶子。 我喜欢写字,是我从事着写文章的工作不能不写字,没有当兵的不爱武器的。我坦白招来,我没有临习过碑帖,当我用铅笔钢笔写过了数百万字的文章后,对汉字的象形来源有所(),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所(),()万事万物中体会了汉字笔画的趣味。如果我真是书法家,我的书法的产生是()的,无为而为的,这犹如我去种麦子,获得了麦粒也获得了麦草。 有人说,书法必须是毛笔创造的。这话若被肯定,那么,我的字被书法了是八
58、十年代的中期。那时,我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从此一发不能收拾。毛笔和宣纸使我有了自娱的快意,我开始读到了许多碑帖,已经大致能懂得古人的笔意,也大致能感应出古人书写时的心绪。从那一阵起,有人向我索字了,我的字给许多人办过农转非、转干、调动的好事,也给许多人办过贿赂、巴结、讨官的坏事,我把我的字看得烂贱如草,谁要就给谁写,曾经为吃得三碗搅团写过一大卷纸哩。 但是,被人索字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灾难,我家无宁日,无法正常的读书和写作,为了拒绝,我当庭写了启事:谁若要字,请拿钱来!我只说我缺钱,钱最能吓人的,偏偏有人真的就拿钱来。天下的事有趣,假作真时真亦假,既然能以字易钱,我也是爱钱的
59、,那我就做书法家呀! 在我有了做“书法家”的意识,也可以说有了书法家”的责任,我认真地了解了当今的书风。当今的书风,怎么说呢,逸气太重,好像从事者已不是生活人而是书法人了,象牙塔里个个以不食烟火的高人自尊,博大与厚重在愈去愈远。我既无夙命,能力又简陋,但我有我的崇尚,便写“海风山骨”四字激励自己,又走了东西两海。东边的海我是到了江浙,看水之海,海阔天空,拜谒了翁同龢和沙孟海的故居与展览馆。西边的海我是到了新疆,看沙之海,野旷高风,奠祀冰山与大漠。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在这两个海边的日日夜夜,当我每一次徘徊在碑林博物馆和霍去病墓前石雕前,我就感念了两海给我的力量,感念我生活在了西安。 我最清楚不过,我
60、的书法是缺乏基本训练。我也明白,我的书法多多少少借助了我在文学上的声名,但我想,这和那些领导的题字还是两码事吧,所以,才敢于让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 但我仍坚持,我写的是一些汉字,不是书法,我也不要书法家。 1998年3月5日16.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文章第二段中a、b、c、d四处括号内。(3分)理解了解便在也从附带附属答: 17. 本文第一段中写道“庙里的大和尚,总是让乡下的老太太在佛像前磕头烧香,但他们知道佛是什么,骂佛是屎瓶子”,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其含义是什么?(4分)答: 18. 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就感念了两海给我的力量,感念我生活在了西安”?(5分)答: 1
61、9本文首段说这“可以说是本书法集”,结尾却又坚持说“我写的是一些汉字,不是书法”,如何理解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达?(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6分)(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自序所体现的一两个艺术观点。(2)试谈谈自序的语言特色。16a了解 b理解 c也从 d附带(“汉字的象形来源”是知识性的,所以用“了解”;对“汉字的间架结构”则需揣摩玩味,所以用“理解”;表并列和来源,因而用“也从”;“附属”侧重于归属,“附带”侧重于“顺便的”“非主要的”。)(填出两个给1分,填出三个给2分,填出四个给3分)17 (联想)类比的手法。(2分
62、)含义是指某些所谓的艺术家学养单薄,便故弄玄虚,玩弄概念,以图让别人膜拜,(1分)其实他们自己心中明白自己的作品内容单薄、思想贫乏,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1分)18 因为“两海”与西安的自然、人文景观、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给我的生活(2分)让作为艺术工作者的“我”有了根基和底气,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1分)从而让我能去掉“逸气”,拥有 “山风海骨”和博大厚重。(2分)19本文首段说这“可以说是本书法集”,结尾却说“我写的是一些汉字,不是书法”,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什么都往文化上靠的不满,(3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文艺观和人生价值观根于生活、一任自然。(2分) 20 赏析要
63、点提示:(1)艺术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艺术工作者需要万事万物的滋养,艺术工作者不能“不食烟火”,而应体察生活、社会与自然,这样,才能去掉“逸气”,拥有“山风海骨”和博大厚重。艺术工作者需要学养,艺术工作者不应故弄玄虚,玩弄概念,来掩盖自身学养的缺乏和作品内容的单薄、思想的空虚。艺术应当发乎性灵,出于自然。(2)朴素鲜活;幽默而微讽;极善炼字炼句;简约之美,韵味深长。)鉴赏示例:(1)艺术之花需要滋养简析自序的一个艺术观点在这篇序言中,作者表达了对当今“书风”乃至艺术风气的不满,体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艺术工作者需要生活、文化与学养的滋养。作者先表达了自己对在当今“什么里都有文化都有艺术的
64、年代”,因学养单薄而故弄玄虚的不满,再指出当今的书风“逸气太重“,远离了生活,也便使“博大与厚重在愈去愈远”。为避免这一问题,永葆艺术生命,作者便以“海风山骨“四字自我激励,“又走了东西两海”,拜谒文化胜地,饱览自然宏阔。这就意味着,在作者看来,艺术工作者需要有深厚的学养,而不应故弄玄虚,玩弄概念,以此来掩盖自身学养的缺乏和作品内容的单薄、思想的空虚;艺术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关,艺术工作者需要万事万物的滋养,不能“不食烟火”,而应体察生活、社会与自然,这样,才能去掉“逸气”,拥有“山风海骨”和博大厚重。(2)谈谈自序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呈现出作者散文一贯的鲜明特色。第一,极善炼字炼句。贾平凹
65、向来善于从纷繁世象中巧妙地提炼出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以运一当十、举重若轻的非凡功力,简洁生动地表情达意。文中的“什么里都有文化都有艺术的年代”“把字纯粹于书法艺术”“我的字被书法了”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第二,呈现朴素之美。本文记人写事,议论抒怀,不“鼓劲”“使气”, “当今的书风,怎么说呢,逸气太重,好像从事者已不是生活人而是书法人了”,大量类似的语句不是浮艳华美的套语,而是自然生发,准确传达当下的感悟体验,无雕琢之痕,无矫揉之态,洗净铅华,让人感受到自然朴素之美,(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正所谓“寄至味于淡泊”,深得中国古典文学中“通脱”之旨。(八)空山鸟语郭枫到山上来,我
66、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
67、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
68、,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
69、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
70、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还要做些什么呢?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注郭枫,原名郭少鸣,出生于徐州,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16. 作者在文末写到“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 。 17. 作者为什么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
71、语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5分)答: 。18.第段,作者发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这一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答:(1) 。(2) 。19第段,作者从“朝来的阳光”写到“过午之后”,从不知名的鸟儿写到山雀,再写到鹧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 。六(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自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短文。(1)澄心静虑,晶莹剔透空山鸟语的主题思想及表现(2)入微的描写空山鸟语表现手法谈片(3)精巧的构思艺术试析空山鸟语的结构特点16. (3分)在这句话中,身处孤岛的作者寄情
72、于鸟,吐露了自己追求自由欢乐的心声;作者希望像鸟儿一样自己回到那片“深山广林”,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第点记1分,其中答到“追求自由欢乐”这一关键意思的即可得1分;第点记2分,其中答到“回归故乡”这一关键意思的即可得2分) 17. (5分)鸟儿的鸣声清脆、缠绵、嘹亮;它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是自由、欢乐、天真的欢唱; 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每点1分;所答意思相近即可。)18(5分) (1) 在人世中,人们往往制造了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桎梏束缚了自身;对无拘束自由生活的向往。(每点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不够准 确的酌情扣分) (2) 作者厌弃人为的桎梏;曲折地表达了寄
73、身海角孤岛、遥望故乡的悒郁之情。(答到第一点得1分,答到第二点得2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19. (4分)从“朝来”的鸟儿乱鸣,到“过午之后”的鸟儿静默,以时间为序(虚实相生),使文章思路清晰。由听山中鸟儿“最美的语言”的愉悦,到听山雀的感慨,到听鹧鸪鸣声引起思乡之情,由浅入深地(或答“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变化。 (每1点得2分,基本意思相近即可,分析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六(16分)文章赏析20参照2005年高考湖南卷评分标准评分。 赏析片段(供讲评时参考):空山鸟语真是一篇晶莹剔透的美文!它仿佛是一曲音乐、一幅画,余音在耳,妙夺天工。通体都充满了对自由、至美的赞扬与追求的精神
74、。它有一点儿怀旧的淡淡感伤,但不仅不削弱全篇自由精神的歌唱,反而以“失落”衬“得到”,化“过去”于眼下,虚实相生,意境辽阔,充分体现了作家澄心静虑、排斥尘扰、追求上品的艺术情操与人格。手法可谓恰到好处。本文的第一个特点是诗意化而不显雕琢。从头到尾深伏匠心而得之自然,是构思成熟后的流畅和闪射,语言的功力是炉火纯青的。时有佳句跃出,令人眉目飞动,如“小花蛇也懂”“鸟是唱给鸟听的”等等。倒数第二段忆江南颇似余光中的同类诗,但触景生情,语随意到,反而比余氏显得更加轻松自然。这又是善化善创的功夫。第二个特点是结构精巧。没有铺张,没有乖戾、炫耀,一段一段都是随着讴歌自由、赞美生命、憧憬自然这个主题应运而生
75、的,贴切依偎得像一树花枝。第三个特点是观察的细致和描写的入微。却又能跃出眼前景,驰思神韵里,大笔恢恢,小笔亭亭,真是融合无间,仿佛阿里山的姑娘和少年,一切都是朴素的,而又是妩媚的。艺术到这个地步,就活了、自由了。(九)落花枝头 谢大光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咦,已是春花
76、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
77、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
78、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
79、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6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3分)答: 17第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18文章的第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答: 19文章的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答: 六、(16分)20从后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赏析谢大光落花枝头的短文,字数
80、300左右。(1)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2)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3)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16、字面义: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在本段中喻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怀才不遇的落魄之人。) 17、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热烈、鲜艳、红火的开放盛况。) 18、(1)它为花蕊挡风遮雨;(2)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3)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19、并不矛盾。作者从下面描写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从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事,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20、答案要点:
81、(1)“落花”这一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总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面对落花,总有几分感伤,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成为习惯性的咏意。而作者却能反思立意,异中求新,给落花配以昂扬向上的格调,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它为花蕊挡风遮雨;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通过作者的这种提炼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现象,具有了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把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2)清丽典雅为本文的语言风格。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82、。清丽,清新美丽。意蕴清新,语言也清新,体现在新鲜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新奇感。美丽,所写对象和所用语汇富有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所用的语汇是典雅的,包括书面语汇和古诗文的引用。具体说来,本文的清新典雅的语言特点体现在:运用词语准确并注重其感情色彩,如写石榴花,用蓓蕾婷立、含苞待放、微露金蕊,喷红流彩、随风摇曳等词语,歌颂、赞美石榴花。句式灵活多变,突出语句、语气的表达效果,增强全文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中,为了使文章读起来有明快的节奏感,将长短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活泼,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在文中还引用诗句抒发感情,又插入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语气的语意及艺术感染力,进一步表明主题。
83、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本文语言生动、活泼。既可以从词语锤炼角度,也可以从句式选择角度,还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也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全面赏析。(3)本文行文思路富于变化。文章一开篇,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调,描绘雨后之花富有生气,然后发出疑问:“已是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接着由想起杨万里引出石榴花;再由近观而写花果;然后又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描摹的对象落花,而且为下文写落花与繁花硕果的关系做好了铺垫。中间部分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赋予落花以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然后,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
84、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结尾一段赞美落花,直抒胸臆。既从结构上照应全文,又进一步突出主题,强调今天的繁花硕果,是因为有昨天的落英缤纷。文章行文思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阅读时能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十)秋 夜巴 金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
85、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风在震摇窗户,
86、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颗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青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
87、生热。我知道多少年青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离开我们!”我又一次听见了这个要求,这是许多人的声音,尤其是许多年青人的声音。我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我看见他在窗前,向窗外挥一下手,好像他又在向谁吐出这一句说过多少次的话。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88、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
89、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影,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我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释
90、:写作背景:本文写作于1956年9月,正值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诞辰75周年、逝世20周年之际,正值国内社会主义革命面临很多困难之时,正值当时文艺界出现了“文艺干预生活”的讨论,巴金此时发表了批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有见地的文章并受到了批评,感到了压力。16.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秋夜,这里巴金沿用鲁迅当年用过的题目有什么用意?(4分)答: 17、文章第段“先生的特殊的东西”是指哪些? 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3分)答: 18.(1)第段“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阐述。(6分) 答: (2)第段中写“不要离开我们!”与“我决不
91、离开你们!”有什么用意? 答: 19.第段引述了鲁迅先生的八句话,这些话有些是鲁迅的原话,有些略加改造。这段话中句子的语气是怎样逐步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1)语气变化: (2)作用: 六、文章赏析(16分)20.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题目自拟。(16分)(1)浅析秋夜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2)赏析秋夜中“先生”这一形象(3)赏析秋夜的表达技巧一161956年10月,正是鲁迅去世二十周年,巴金借用鲁迅当年用过的题目,以怀念、追思、颂扬鲁迅及其精神。17、坚强、刚毅的个性;沉着、顽强、不屈的战斗性格;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对同志的平易近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92、。(注意从文章对鲁迅先生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分析概括) 18.(1)鲜红,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又仿佛是种感召,吸引着众多的人们;透明,也就是毫无保留,坦诚相见,内心所思所想,可以光照日月;光芒四射,既是耀眼夺目,又犹如灯塔,给黑暗中的人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同时,也照出妖魔鬼怪的原形嘴脸,使他们无处藏身。作者以形象、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鲁迅的为人与性格。(2)强调说明新的时期我们仍然需要鲁迅精神,鲁迅精神永远指引我们前进。19. (1)从陈述到反问到祈使,语气越来越强烈;语言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2)引述鲁迅先生的话,更充分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表现出鲁迅的一贯风格。同时表达作者提出我们
93、今天如何学鲁迅、学习鲁迅的愿望。20. (一)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抓住其中任意两点即可)主题思想:秋夜是一篇缅怀鲁迅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奋斗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主要写作者在梦中与鲁迅先生会面并得到先生的教诲,从而坚定了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信心。表现方法:作者通过暗示、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凸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1)暗示性。文中对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暗示出作者将以先生为榜样,做真理的追求者。(2)象征性。文中的景物描写中,黑暗的天空、狂风暴雨象征着现实中的艰难险阻,需要作者勇敢面对;而挂在天空中的“火球”则象征着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作者前进的动力。(3)隐喻性。在受到先生的启发
94、后,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鲁迅的精神如同一轮红日,唤醒了作者的梦,指明了作者前进的路。可以说,巴金的秋夜是对鲁迅先生的韧性的战斗精神的又一次诠释,也是巴金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二) “先生”形象的赏析(抓住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文中在“虚拟的现实梦”中出现的“先生”(即鲁迅先生),热情关怀进步青年,勇敢追求真理,具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和韧性的战斗精神。(1)“先生”对青年是极为慈爱的。作者在梦中又一次与先生会面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显现出来:“仍旧是矮小的身材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作者向先生请求:“不要离开我们!”先生说道:“我决不离开你们!”一席话打动了作者,让作者感到了温暖,受到了鼓舞。(2)“先生
95、”对青年是无比关怀的。雨停了,夜很静,甚至先生的心跳也似乎听得清楚。作者的耳旁响起了先生的忠告:“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先生给作者极大的关怀,鼓舞着处于困惑中的巴金。(3)“先生”对青年有着深刻影响。梦中的“先生”又一次谆谆教诲青年 “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规模前进!”这种追求真理、追求规模的勇敢和韧性,再现了先生的“斗士”形象和战斗精神。(三)表达技巧的赏析(抓住其中任意两点即可)(1)风格上虚实相间。虚写梦中的情景,即鲁迅先生的出现,对作者的谆谆教诲和刚正不阿的精神的体现;实写作者的现实环境、内心困惑和对先生的怀念
96、之情。虚实相间,使文章呈现出现实与梦境的若即若离,极富朦胧之美。(2)结构上倒叙手法。先写窗外的环境,带出“我”的情思,叙述鲁迅先生对“我”的关怀,最后写梦醒后的“我”以及“我”对先生的思念。这样,作品结构严谨,叙述层次清晰。(3)修辞上排比句式。作品中为了表现鲁迅先生精神对自己的感召,作者采用了大量排比句来叙述,如“难道”等句式,突出人物的形象,又深化作品的思想,避免冗长的交代,使文章形式活泼、简练。作文:中心话题应为“道德”,评分标准参考2005年高考作文标准。答案要点:(1)秋夜是一篇缅怀鲁迅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奋斗的回忆性散文。从思想意义来看,文章主要写作者在梦中与鲁迅先生会面并得到先生
97、的教诲,坚定了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信心的过程。为了表现这一思想,作者创造了一种虚拟的虚实环境,通过暗示、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凸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虚拟之中表现作者追求真理,不惧困难的人格精神。(2)作者在梦境之中翻看着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再次被其中的秋夜等篇章所感动。在虚拟的现实中,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显现出来:“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此时此景,作者又一次与先生会面,感到了温暖,受到了鼓舞。先生在作者面前走过,眼里发出慈祥的光,作者向先生请求:“不要离开我们!”先生说道:“我决不离开你们!”一席话打动了作者。这时,雨停了,夜很静,
98、甚至先生的心跳也听得清楚。作者的耳旁响起了先生的忠告:“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鲁迅先生给作者以极大的关怀,鼓舞着处于困惑之中的巴金,鲁迅的精神如同一轮红日,唤醒了作者的梦,指明了作者前进的路。(3)秋夜一文在艺术表现上是独具一格的。在风格上,巴金采取了
99、虚实结合的方法来写,“虚”写的是梦中的情景,即鲁迅先生的出现,对作者的谆谆教诲和刚正不安阿的精神体现。这其中,对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暗示性,暗示出作者讲以先生为榜样,做真理的追求者;在景物描写中,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黑暗的天空、狂风暴雨象征着现实中的艰难险阻,需要作者勇敢面对;而挂在天空中的“火球”则象征着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则象征着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前进的动力。“实”是指作者的现实环境、内心困惑和对先生的怀念之情。虚实相间,使文章呈现出现实与梦境若即若离,极尽混沌朦胧之美。(十一)时 光冯骥才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
100、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人伴侣思考。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
101、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地直视着任何敢于进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
102、;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状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就是最幸福的一种。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
103、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
104、答自己了。16第2段对“年根儿”的叙述,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4分)答: 17结合上下文,说说北宋天王木雕像保存的“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具体指什么?(4分)答: 18第47段,说明“生命可以永恒”一这观点时,用了哪些论据?使用这些论据有什么好处?(5分) 答: 19“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从全文看,作者的答案是什么?(4分) 答: 六、文章赏析(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6分) (1)赏析时光的结构安排的技巧 (2)赏析时光的表现手法16以此证明普通大众对生活最具悟性;(2分)引出时光易逝和对一年的经历的反思,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2分)17无名雕工的传神本
105、领和非凡才气。(2分)作品传达的刚阳之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2分)18论据:雕刻艺人通过精湛的作品得以不朽,植物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的生命留在诗句里,人类通过母子生命和转换得以延续,小说家可以通过再造世代相传的人物而不朽,作曲家可能因再造迷人而永在灵魂而不朽。(2分,少一个例子扣0.5分,扣完为止) 好处:用多个论据多角度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充分有力;多以艺术家为例,说明艺术工作才可以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达到生命的永恒,针对性强;为引出下文和者的反思作铺垫。(3分,1点1分)19(1)作者认为,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他们可以通过创作不朽的作品来实现生命的永恒。(2分) (2)艺术家
106、能否达到永恒,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作为艺术家不能虚度光阴,放弃艺术创作。(2分)20赏析示例(1)赏析时光的结构安排的技巧本文首尾呼应,中间环环相扣,全文结构严谨。作者从停电燃烛起笔,引发思考,以来电打断思考收尾,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中间紧扣“思考”,按时间顺序行文,思路明晰。作者先从“年根儿”说起,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并由此引出对一年的经历的回忆,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却非常茫然。接着从眼前的一尊传神的木雕中顿悟生命精神的永存,得出生命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艺术家可以通过创造出永恒的作品来实现生命的不朽的结论,点时主旨。进而领悟到自己应当把时光用在文学创作上,写出不朽的文字;并且为自己过去的
107、一年里把大量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感到羞愧,巧妙地照应了前文。赏析示例(1)赏析时光的表现手法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对一尊小小的木雕的刻画和思考,揭示出“生命可以永恒”的道理。作者选取烛光中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撇开其余,而集中笔力刻画其双眼:“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分外有力”,“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作者并未就此打住,透过这尊木雕挖掘出潜藏在背后的内容:这尊艺术品的作者具有“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了木雕之中;这尊艺术品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木雕的作者早已了无踪影,但他那令人震撼的生
108、命精神却保存下来。作者绕过生硬的说教,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从小事着笔,借一次停电事件挖掘出深刻的生活领悟,由事即理,以小见大,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十二)随风吹笛林清玄 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晨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不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
109、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期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不没有人家。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英才苑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磨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
110、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
111、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磨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
112、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了一声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1983年5月(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节)16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这
113、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17作者说“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他让一种“关系”成为“演奏者”。结合文意淡谈你的理解。(5分) 18简析文中穿插朋友“偏爱蝉的歌唱”故事的用意。(4分) 19说说“自然是没有结局的”在文中的深刻内涵。(4分) 六、(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心灵之浴简评作者在“随风吹笛”中的体验和感悟(2)平中见奇赏析随风吹笛一文的构思技巧16引出悬念:谁在吹能够“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 前后照应:“竹子洒过了小雨”与风配合,磨擦生籁,成为交响乐。 语意双关: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回答两
114、点即可。)17刻意安排:竹子是乐器,便不能再做演奏家;研究发现:竹子有水渍、竹叶有间隙,因风的作用发出尖利和细细的声音,这的确是一种“关系”。独特感受:自然之声多是独奏,多而密的竹林、竹叶才可对应“百人的交响乐团”形成交响乐章。18深化主旨,“自然的声音”令人“赞叹”,人应亲近、感悟自然;进行比较,用“万蝉齐鸣”来凸显风雨竹林之声才成交响乐,让人感受更为深刻。19艺术家感受自然并加以表现的,其境界总是静的、低的,因为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视觉与听觉双重组合,变化无穷而使艺术有“达不到的境界”。20(1)示例心灵之浴 林清玄的散文识见开阔,境界高雅,每有关于人在自然中的意义探讨。随风吹笛是其散
115、文中颇有代表意味的一篇,叙写了他见闻竹林因风雨而成交响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实就是一声心灵的沐浴,一种审美的体验。作者极力想把他经验的这场“心灵之浴”的感悟告诉我们:当竹林的交响整个将人包围,人陷身“一片乐海”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近乎洗礼式的审美体验。这非同凡响的天籁,不期而遇却令人震撼、赞叹不已。由是,他以为,每个人都应感动于自然之声;反之,不能感悟自然之声的人是可悲的。作者的思悟是深刻的,他鼓舞人们走向自然、倾听自然、亲近自然以沐浴心灵。在他看来,人(艺术家)总是愿意取法自然,从自然中吸取灵感的;但,艺术却有其达不到的境界。因为,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自然没有结局,一如“随
116、风吹笛”的境遇不可重复。(这样,林清玄以不滞于物的笔触和浪漫情感,于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再现了自然的感人的力量。)(2)示例平中见奇仰望苍穹,探触净土的林清玄,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人生偶遇、生活片断,看似无奇,经他巧妙地构思,每能燃烧出激情,蕴含哲理却让人感觉不出说教的意味。本文从微雨、凉风中听笛的悬疑写起,于寻常的见闻中点染上诡谲的色彩,让人猜想。接着去探寻那能够穿透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的笛声。行文便合上了平中见奇的步调。当天风海雨似的“一片乐海”不期而至时,作者已借自然的平常之物再造足以“震撼“人心的奇妙之境。怀着爱、追求与对人生的悲悯情怀,作者开始了奇崛的思考:重要的是,人要感
117、动于自然,自然既然没有结局,那么涵盖生活、艺术的诸方面,其真与美的追求,何尝有个止歇。作者如此布局谋篇,来装填他的感动与浪漫情怀。于冲淡中一展倾听自然、拥抱自然的无限美好,也预留了思想的空间。平中见奇,随风吹笛就是这样一篇构思精巧的散文。 (十三)我 很 重 要 毕淑敏 (1)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2)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
118、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3)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4)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5)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6)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7)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8
119、)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住,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9)我很重要。 (10)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
120、的设想像珍珠一般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11)我很重要。 (12)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3)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14)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无比重要地生活着。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21、。 (选自毕淑敏文集)18“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这句话中“放大镜”怎么理解?(3分)答: 19第(8)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答: 20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1)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答: (2)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答: 21、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15分)(1)单薄生命的响亮宣言赏析我很重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2)试析我很重要的欲扬先抑的手法18我的每一次微小的成功在父母眼中都是巨大的。19细节描
122、写 ,细致地描写出失去亲密朋友后的茫然失意的感觉和举止。20(1)我们现在发达的头脑是经过无数代祖先披荆斩棘、发展进化而来,是历史的积淀。(2)用易碎而珍贵的古陶比喻珍贵的友谊,友谊双方面的“我”都很重要,该用心呵护珍贵的友谊。作者这样写一方面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文采,一方面也把看不见的情感体会具体化,写成了视觉的感受。21、(1)单薄生命的响亮宣言 -我很重要宣言人们,总是过于羡慕别人的伟大,而忽略自我的存在。女作家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恰如一声响雷,惊醒了平凡人生中走过的平凡的人们,使他们在流淌的岁月的一瞬,突然意识到个体生命闪亮的意义:我很重要。我很重要,这是作者惊世骇俗的心理表白,亦是作
123、者留给读者的警策之语。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从三个内容层面,向我们剖析了其个性意识复苏的流程和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亲情层面:仰对父母,我们是“孤本”,且不可重复。因而,我们独特,我们重要。我们的存在,是一只系线的风筝,时时牵扯在父母的手中。我们的心田,总是洒满爱的阳光,滋润着爱的雨露。此处,连续三段假设关系的复句,以其强烈的语气,充沛的情感,写出了父母对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组成和延续,我们的身上,聚满亲人关注的目光,我们很重要,我很重要。爱的承载,唤起单薄生命个性意识的觉醒。俯对孩童,我们是他们生命的惟一和依托;我们是一张撑立在他们身旁、为其遮风避雨的大伞,我们是
124、温暖他们幼小心灵的太阳:我们是“他们的宇宙”、“他们的海洋”;我们为他们包扎伤口,把握方向。博喻的运用道出了呵护的责任,使孩子面前我们的形象高大起来:我们很重要,我很重要。爱的传递,昭示出单薄生命的存在价值。我很重要,不止是为父母,还为孩子;不止是为爱的接受,还为爱的付出。友情层面:朋友间的友情,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它如同沙漠中的古陶,那般稀少与珍贵。友情崩溃,如同珍品破碎,难以缝合与寻找。朋友的心中,我烙下的情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能残缺与暗淡。浓浓的友情,让我算出自己与密友心中的分量,告诉我一个人生的真谛:我不可或缺,我很重要。事业层面:我不是循规蹈矩地工作,而是别出心裁的创造;不
125、是机械重复的演算,而是大胆奇特的设想;不是消极懦弱的回避,而是英勇无畏的向前。人生的履历,写满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我让我的工作出色,我为我的事业增辉,于是,我的心灵上空,回荡着这样一个声音:我很重要。我很重要,是作者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与批判,更是一个单薄的生命对芸芸众生发出的响亮的宣言:或许地位卑微、或许身份渺小,但人格尊严的天平,从来都是平等的。作者于经历的反思中,彻悟到我很重要;于情节的梳理中,彻悟到我很重要;于生存的责任中,彻悟到我很重要;于事业的创造中,彻悟到我很重要。只要时刻努力、追求光明,我们的人生,就是灿烂的人生。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许多贴切、生动、形象
126、的比喻,道出了长期积压在心头的快语,发出了震人心魄的呐喊:我很重要。这一个性意识觉醒之后的大声呐喊,这一生命价值审视之后的响亮宣言,让枯萎的人性之树,萌发出碧绿的嫩芽;让被疏忽的个体生命,放射出灼人的光辉;让许多人生旅途的匆匆过客幡然醒悟:活着,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活着,不仅为自我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弃的一棵小草,而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真的很重要。 (2)题目是“我很重要”,可一开始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作者先从“我很重要”的反证“我不重要”开始,用以强调这是一个沉重而僵化的历史时代在整个民族思想上、心理上造成的政治信条与集体意识。与下文“我
127、很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十四)写给秋天 罗兰1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2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读小学的童年始,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野草间
128、都是秋声了! 3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4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怆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
129、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寂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5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
130、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6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着的时候执着,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7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8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
131、和永恒的宁静!18、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秋天安闲明澈的特点的?(4分)19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1)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2)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20、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非常相似,仔细品味却又不同,试述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两句话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1)试析作者在不同的人生时期对秋的不同感悟及本文的主题思想。(2)谈谈本文的构思技巧。(3)谈谈“我”对秋天的感情并找出本文的文眼,对其进行赏析。18. 【解析】
132、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解此题应抓住“安闲明澈”的特点。尤其要筛选出与之有关的词语,“怡然”“含蓄淡雅”。【答案】(1)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2)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19. 【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关键性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第(1)句,要注意该句的上下文,尤其是最后一句“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也就是说应用平静的美好的心情和豁达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悲哀”也将是一种纪念。理解第(2)句,应从整体把握,尤其是第五段以及最后一段。对它们的中心意思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1
133、)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样的不幸,我们只要能以平静美好的心情和豁达超然的态度去看待它,不幸也就会成为美好的“纪念”。(2)生活中有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讼赞,也有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我们要以平淡的心情去承受一切。20. 【答案】:前者主要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主要是呼应开头,总结上文。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因为前者在开头,强调的重点是“你的信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则是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出秋的“智慧的低语”的,所以不能互换位置。第21题读小学的时期感悟到秋的安闲明澈;在复杂多变的岁月在那寂寞的村学的两年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在逐渐沉稳的中年领悟到豁达与超然。秋天是四季中颇
134、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季节,这篇哲理散文没有只停留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上,而是将秋天和人事结合,集中笔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秋天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秋天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秋天使“我”懂得“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在人生的秋天,要有较为冲淡的心情和清醒、豁达、安闲、宁静的人生态度。作者虽然是写秋天,但并不是像一般的写景抒情的散文那样重点描绘秋天动人的景色,而是将秋天和人事结合,借秋天来阐发一种人生哲理。文章采用第二人称来写,“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你用那黄
135、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想象丰富,赋予秋天以人的情感、品格,把秋天描绘得形象生动,十分亲切自然。这样架构全文不仅便于抒情,也使文章所讲述的哲理在娓娓而谈中容易被人接受。在作笔下,秋是一位可共患难的老友,又似一位无所不知的哲人,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回味无穷。“我”屡遭人生挫折,不管是事业上的不顺,还是感情上的创伤,都是在秋天的宁静中得到了慰藉,也在秋天中得到了人生感悟,度过了人生的艰难岁月。秋天的景色很美,使人感觉“安闲明澈”;秋天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伴我度过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秋天具有超强的容忍性。因为
136、正是在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作者在秋天的指引下寻找到迷失的自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秋的安闲淡雅豁达超然的启发下,“我”能以冲淡的心情去看待所经历过的一切悲酸与伤痛。“神韵”二字是这篇散文的“文眼”,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神髓所在。文章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同题散文,也就在于作家对秋的“神韵”的深刻体味上。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十五)雅 舍梁实秋 (1)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
137、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2)“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
138、,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3)“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
139、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
140、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4)“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
141、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5)“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
142、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6)“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选自雅舍小品)16“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大致有: 、 、 、 、地点荒凉、行走不便、蚊子猖獗等特点。(4分)17“雅舍”虽有那么多缺点,但“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从文中看,“雅舍的个
143、性”主要体现在:(4分) 18.作者为什么先说“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而后又说“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4分)答: 。 19.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5分)(1)作者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其用意在于体现自己 的人生态度。(3分)(2)作者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六、文学赏析(16分)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5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阅尽沧桑仍从容 谈谈雅舍体现的人生态度 真性始从平淡出谈谈雅舍的艺术风格雅趣来自幽默语 谈谈雅舍的语言特点16. 结构简陋、风雨难避、门窗不严(隔墙传声)、鼠子瞰灯(老鼠肆虐)1
144、7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回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此句在文中的位置:它是一个总起句,然后结合全文概括,可从(4)(5)段中寻找关键词来归纳:“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雅舍之成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 18“雅舍”确实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理解此句含义,首先
145、要明确,此句在文中是一个总结句,必须结合上文内容来分析,把握住文中的重要句子,提取信息,最后归纳明确。评分标准:答到对“雅舍有了好感”“喜爱”给2分;答到“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或“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给2分)19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此题检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归纳理解。回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分析,特别要善于从题干中找到提示,发现问题:作者先极写“雅舍”之“陋”,为何在文中又要强调“雅舍”之优和“雅舍”的个性呢?解答了这一问题,则此题迎刃而解。评分标准:答到“对待困境”给1分;答到“达观”或“乐观”给1分,答到“豁达”或“宽容”给1分。)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
146、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此题考查对文章技巧的鉴赏能力。评分标准:答到“欲扬先抑”1分;答到“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给1分。)六、(16分)20写作提示:雅舍体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评论可以此作为评论点展开。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说它“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虽然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但作者却能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不正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体现?“雅舍”之“雅”主要体现在“平淡”之中。此题可以从
147、此入手展开评论。“雅舍”之“陋”是“雅舍”本身的“平淡”;作者在这样的困境中却仍然能够平静地生活,仍然能够从自然界去寻找快乐,寻觅情趣,他的性情是平淡的;作者叙优不见喜色,叙劣不见愁容,平平叙来,淡淡叙去,情绪平平缓缓,意味清清淡淡,从平淡中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得以体现。幽默诙谐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
148、,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十六)阳台上的遗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仪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
149、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记虞,却也生机勃勃。他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
150、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这一类宅院,在现代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解体为小家庭,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化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
151、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本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在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下玻璃下变得暖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困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
152、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想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呼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点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阳台上的遗憾作者:韩少功)18、本文题目为阳台上的遗憾,请说说作者的遗憾有哪些(4分)遗憾 遗憾 19、文中说
153、“以某种意义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请概括说明“外化和物化”的含义(2分)(不超过25个字) 20、文章第二段“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这句话的意思是(4分): (45个字之内) “咳血”、“低吟”改为“呼喊”“高唱”,可不可以,为什么(2分) 21、选择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阳台上的遗憾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阳台上的遗憾一文的语言特色, 阳台上的遗憾一文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谈。18 (1)缺少了个性(2)远离了自然(或“缺少清心和雅趣”,“少了生活的真趣”)19 人的思想感情,文化在建筑形式和格局上的表现。20 (1)南方的建筑虽然多有蛮风的留影(或“有其不同于北方建筑的许多特点”),但汉文化一直留存在并影响着南方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的建筑形式。(2)不可以;两组词用来比喻的程度和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完全不同,不能准确地表现汉文化对南方建筑的影响。21 (1)全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儒家文化统治下南北建筑的对比,以及古代建筑反映出的文化特点与现代潮流冲击下的高楼大厦所折射出的文化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影响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朴实与华丽相结合,在议论中融进了许多文字色彩很浓的文字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3)只要谈出对比的双方和所起的作用即可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