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热点问题大扫描,考前猜题与押宝热点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四年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化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
2、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中国古代史是农业文明史,所以有关这一专题的考点分布最广,各单元或时期在固定的版块都有相关内容,首先应按教材版块划分情况,重点掌握相关农业政策(如土地、税收)或农业思想、农业发展情况。另外,还要注意分布在非固定版块的考点,如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中,就有农作物品种及农业生产技术交流的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对农业发展的集中讲述较少
3、,考点相对分散,也不十分明确。我建议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确定考点:外国侵略对农业或农村的影响;自然经济解体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影响;各种政治力量对农业或农村问题的规划(如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各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或建设的贡献等。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对农业与农村问题讲述虽不多,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英、法、美、俄、日等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土地问题的处理及其对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与农业的影响;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中相关农业问题的规定等。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各时期农业
4、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中国古代农具改进、水利兴修、耕作技术进步、农作物品种交流推广、区域农业发展(如江南开发)等。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土地和税收等经济制度、相关思想意识等。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其对农业生产及农民利益的影响等。考查古今中外农业经营模式。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的小农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尤其,有可能将不同模式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说明其对农业本身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农业与工商发展的关系。如就中国古代史而言,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与区域分工。近代一般先是农业发展要为经济近代化作贡献
5、(或牺牲),工商业的发展又最终带动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通过相关分析说明应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农业与农村的发展问题,及当今我们应如何处理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考查中外各种农业或农村发展方案。如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合作社、人民公社、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考查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如积极参加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支持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农村与农业发展的模式。如创造出农村改革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相关分析说明党关心农民利益,依靠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举措的正确性
6、。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税收是国家调整政策的重要方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唐代的赋税制度由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政府财政困难 B土地兼并严重C人口流动频繁 D中央集权削弱2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者所实行的各种赋税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包括: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封建王朝的统治。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减轻官僚地主负担。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对农民剥削过度,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使封建王朝出现统治危机。A B C D3中央决定从2006年开始,我国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同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调整赋税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农
7、民是否能从中受益 B是否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出发点不同 D减负程度不同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年份解放前最高产量1949 19521957195919611984产量(万吨)15000131501639219595170001475040712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土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规范承包当事人的行为。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材料三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8、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材料四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胡锦涛用这短短20个字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艰
9、巨的历史任务,在实践过程中防止出现如右边漫画歪嘴和尚所示的现象。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1952年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原因;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在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3)据材料三说明,当今农村政策的调整与以前主要不同是什么?(4)漫画歪嘴和尚所反映的内容与哪一历史时期的错误最相近?结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评析“歪嘴和尚”行为。热点二:区域协调发展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10月8日至11日在京召开,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其中,
10、到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位列第二。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主要途径。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区域协调发展,涉及到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三大主要内容。西部开发考点包括:掌握西部地区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分布、迁移、发展情况;西部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中央政权与西部地区的关系情况;近现代史上西方殖民者对西部地区的侵略掠夺情况及相应的反侵略斗争;西部地区在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有关史实及其地位;西部地区的历史遗迹和革命圣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发落后地区的有关历
11、史内容等。振兴东北考点包括:东北地区靺鞨族、女真、满洲族的发展情况,及唐、元、明、清各朝中央政府对东北的管辖情况;近代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活动,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九一八事变等;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一五计划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等。中部崛起考点包括:山西省:云冈石窟;抗日战争时期与山西有关的抗日根据地,及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抗日活动;建国后包兰铁路、大秦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河南省:曾定都河南的朝代(夏朝、商朝、东周、东汉、隋东都洛阳、北宋等);河南的历史遗迹、历史文物;与河南相关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等。湖北省: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相关的历史;战国时,随州
12、青铜编钟等乐器;近代史上列强对湖北的侵略;张之洞的洋务运动;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时期的湖北;“八七”会议及与湖北有关的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钢铁基地的建设等。安徽省:与安徽相关的革命根据地;安徽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湖南省: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戊戌变法时的长沙;北伐战争时的湖南;秋收起义及与湖南相关的革命根据地。江西省:近代列强对江西的侵略;二次革命;与江西有关的革命根据地及相关革命活动;京九铁路建成通车。东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相对东部而言的,所以,要说明不平衡状况形成的历史必须了解东部地区的发展状
13、况。大至可按照古代后期、近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时段掌握相关情况。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西部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关系的历史,说明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考查古代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状况,说明自古以来这些地区就是在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中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考查西部、中部地区的历史遗迹、革命圣地,说明开发旅游资源对西部、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考查西部、中部、东北各地在近代现代史上的革命活动,说明这些地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并说明继承当年革命精神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意义。考查西部、中部、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寻找形成当今区域经济状况的
14、原因。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历史上,东北地区人民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唐朝时,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这些武装组织名目不一,总称A抗日游击队 B抗日义勇军 C东北抗日人民军 D东北抗日联军3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时期东北地区建设成就的是A汽车制造厂 B飞机制造厂 C机床厂 D大庆油田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
15、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今陕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描写;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早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材料二 “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达250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5,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7。“一五”期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
16、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头3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棉纺织业工业的投资主要在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与此同时,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材料三 “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区域比例表部门沿海内地工业447553建筑业470476地质勘探225762交通运输293521农林水利377623总计445524材料四 “我国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
17、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五 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
18、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摘自朱鎔基在“新加坡讲座” 的演讲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古代早期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2)材料二、三反映“一五”期间我国在工业投资部门和投资地区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这些特点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及
19、材料五,说明8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和材料五有哪些相同观点?两者在西部开发的着重点上又有哪些不同?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西洋报刊1901年评论道:“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
20、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张之洞与汉阳铁厂材料二 武昌起义虽是90年前的事情,但我们今天讨论武昌起义精神,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历史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它的现实意义。光明日报 2001年10月09日(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督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
21、。并依据材料一谈谈张之洞督鄂对湖北近代化造成的客观影响。(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以及给中国近代化的启示。(3)你认为武昌起义精神主要内涵是什么?热点三: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6年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将“好”放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轨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2006年12月2
22、8日的长安论坛上表示,2006年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实现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低的局面,惟一不尽如人意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存在着问题。他表示,从生产供给的角度看,经济增长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失衡更为严重,“十一五”规划很重要的目标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要增长3个百分点,但今年的服务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占的比例没有上升,可能还会下降,因为工业增长还是整个经济增长拉动的重要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增长对经济的贡献率是53.3%,同比增长了4.3个百分点。此外,工业内部高能耗、高物耗的项目还在继续扩大,国家明确提出了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约束性发展指标,但姚景源表示,今年上
23、半年调查的结果是非但没有下降,相反上升了0.8%,第三季度到现在单位能耗有一定下降,但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任务难度很大。从需求角度看,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还处在失衡的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而消费的贡献率为37.7%,姚景源预计今年的最终消费率将在51%左右,比10年前下降10个百分点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涉及到一个结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种“结构”意识,并带着这种意识认识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但我们在备考时也应有重点,请注意以下几点:明清时期,中国在经济结构发展趋向方面与西欧的
24、差异。鸦片战争以后,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相关的内容:外国倾销商品;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一五计划前后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情况。世界史上,资本主义发展各时期经济结构的特点,尤其是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世界史上,经济结构的变化或调整状况,对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韩国、新加坡、东南亚各国等新兴工业国家;以及印度、西亚产油国的经济情况。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历史上经济结构的几次大的调整情况,认识经济结构变化
25、的基本趋势。考查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对某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如韩国、新加坡就是借助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机遇,实现自身崛起的。通过一些国家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认识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美国、德国超越英国、法国,就是由于顺应了当时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韩国、新加坡等迅速崛起,也是由于及时调整了经济结构。考查世界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不和谐现象,认识我们追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开发与利用
26、,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A石油 B电 C水力 D煤炭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克服的问题,它不仅经常打断现代化的进程,还引发许多社会问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其中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是A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 B社会主义运动兴起C大规模的反饥饿运动 D工人罢工运动高涨3马丁路德金在一次演讲中说:“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浪者。”这一段话反应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是A贫富悬殊 B黑人奴隶制依然存在C种族
27、歧视 D黑人因贫困流离失所图一一4在过去的500年里,世界经济中心由东方转移到西方,西方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西方内部,苦乐不均,经济强国轮流坐庄,“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见图一)200多年前,发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的分水岭,欧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发源地。经济现代化先从欧洲扩展到她的海外殖民地,然后成为世界经济的世纪大潮,创造了新的人类经济历史和世界经济格局。(1)图一显示18世纪时,中国仍然处于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但这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已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发展势头,从而导致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开始后落伍了。你认为当时西方胜于中国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图二(2)经济结构,显示着一个国家
28、的经济水平与质量。请指出近代史,经济结构的几次重要变化(包括引起变化的根本原因、特征),并举例说明经济结构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3)“西方内部,苦乐不均,经济强国轮流坐庄”,试举出一典型事例,并分析其原因。(4)观察图二说明1960年与1998年工业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图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热点四:资源利用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的支撑,资源承载能力又制约着发展。当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不断加大,当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变得愈发突出时,我们必须倡导珍爱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12
29、月25日下午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关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胡锦涛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本专题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与之直接对应的考点相对较少,但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节约”也是一个与之相关的历史悠
30、久的话题,请大家对教材中的以下内容予以注意。掌握中国古代的“节约”思想,古代统治者采取的“节约”措施及取得的政绩。如汉文帝、唐太宗等。掌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厉行“节约”的做法。如:建国初期在工矿企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掌握中国古代对土地、水利等资源开发利用,即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情况;中国古代有利于节约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如农耕技术的进步。掌握近代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源利用的影响扩展了资源的利用范围、增强了资源的开发力度;资源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国际关系;知识经济的出现,使解决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可能。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中国史上的“节
31、约”思想或“节约”事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强化“节约”意识,弘扬民族传统。考查中国古代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水土流失,近代经济消耗资源的同时所造成环境污染等事实,得出对资源应取之度,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在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等结论。考查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影响,认识近现代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过程,及其对近现代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考查某个国家的资源状况及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资源对经济发展及对外政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当今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认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对当今科技发展及知识经济兴起的分析,认识解决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开发新能源、研
32、制新材料,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荀子强调“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下列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生产与节约并重 节约是应对贫穷的根本途径 人可以战胜自然 “天”是导致社会贫困的根本原因A B C D2许多朝代初期的统治者,如唐太宗,提倡节俭,这些封建帝王提倡节俭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社会经济贫困 B积累财富、增强国力的需要C体察民间疾苦 D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
33、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一九五五年九月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447页)。下列对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说法正确的是:毛泽东是在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这一论断是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相一致的 “节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具有时代局限性A B C D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每创造一美元国民生产值所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而水资源消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近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有专家估计,按照目前的消费能力,如果中国经济总量达
34、到美国水准,意味着中国将消耗全球124%的原煤、120%的铁矿石、108%的钢材、160%的水泥、108%的钢材和100%的氧化铝。材料二 大多数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也在消耗能量!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脑照样有48瓦的功耗,电视机有81瓦功耗。据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统计,这种情形消耗的电能已占中国城市家庭电力消耗的10左右。仅北京市300多万户家庭每年就要为此支付18亿元。很多人也许觉得度电微不足道,节约度电没有任何意义,可就是这区区度电却有相当大的用处,能为生活带来不少便利。(见右图)河北省发改委资源处处长魏存计说:“节约度电,对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不小作用。”他说,每
35、节约度电,就相应节约了千克标准煤,升净水;同时减少千克碳粉尘,千克二氧化碳,千克二氧化硫,千克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对主要资源消耗与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请依据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2)依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前景。(3)电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请回答电的运用开始于什么时候?并说出当时电的主要用途(两种以上)。电的运用对人类会什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请结合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两个哲学原理说明日常生活“节约”的重要性。(5)厉行节约,是我们应对资源短缺的唯一选择。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节约资源的途径。热点五: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热点成因
36、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儒学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在两千年前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汉唐盛世的出现与儒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世纪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反复批判儒学。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研究儒学,肯定儒学的渐多。开始祭孔并且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是空前的。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孔子研究院、国学院。儒学的现代价值成为儒学研究与人们关注的中心。2006年9月28日,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今年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曲阜孔庙和台北、台南孔庙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也是五十多年以来海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
37、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儒学自身的发展情况:孔子的思想与儒学的形成;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对儒学的发展;儒学与法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学的关系等。掌握儒学在各个时期的处境,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影响最大,但没有受到统治重用;秦朝焚书坑儒;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统治者采取一些宽松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儒学也逐渐成为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维新变法;袁世凯搞尊孔复古,为其专制复辟服务;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儒学被彻底否定;“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中,儒学再次遭到批判。备考方向给指导,
38、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儒学的内容,分析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原因,分析其在当时具有什么意义。考查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遭遇,分析其原因,这些遭遇对儒学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及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提取儒家思想中对当今社会发展有益的精华。通过相关的历史及现实材料,认识应如何对待儒家传统文化。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孔子在总结治国的历史经验时曾说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这番话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A须将依法治国提高到以德治国的高度B必须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
39、地结合起来C必须将以德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2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对此所作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B儒家思想在中国有深厚的基础,影响深刻C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不敢鲜明地打出自己的旗帜D康有为实际上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可能真正提出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3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4阅
40、读下列材料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厚。但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宗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
41、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图片二 孔子成了摇钱树(漫画)(新京报2005年9月28日)图片一作者:汤仁荣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材料三 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的二00五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据了解,海内外现有纪念孔子的孔庙、文庙一千三百多座。) 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
42、”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依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3)图片一与图片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请你结合材料四对此进行简要评价。(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热点六:党风廉政建设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6年中共中央掀起反腐风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
43、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原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原山东省委副书记杜世成,原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原天津市检察长李宝金,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等高官纷纷落马,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7次全体会议2007年1月8日在北京举行。盘点了2006年的反腐败成果和问题,并对今年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部署。全会要求,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突出重点,要下大气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必须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第二,必须进一步
44、抓好大案要案查处。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依照党纪国法,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第三,必须进一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第四,必须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活动都应是我们备考的内容。具体而言可从下面几个角度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历史使命;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措施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党纠正自身错误,探索正确道路的活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活动;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等。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本热点主要将从两个大的角度立意。一、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决定着共产党的先进性;党在历史上推行的正确
45、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取得的成就,证明共产党的先进性;反过来,党能领导人民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领导集体及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展示共产党的先进性。二、党的自身建设。党多次纠正自身存在的“左”的或右的错误;历史上党的整风运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等。正是这些自身建设活动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目前进行的党的自身建设活动,是这些历史活动的延续。总之,要通过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与伟大,正确认识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对党的信任。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历史实践证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保证党的路线、
46、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保持党的活力和永远先进性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A B C D21957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的目的是A纠正自身的缺点错误 B反击少数右派分子向党发动的进攻C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清除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31942年整风运动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主要相似之处有:党的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清算了教条主义错误 促进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与行动上的一致 为革命或建设进入新时期奠
47、定思想基础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转移A B C D4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图片为西柏坡七届二中代表会旧址)(1)当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乘车开赴北京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又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请结合1949到1953年的历史情况,说明进入北京后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哪些考验?取得了哪些相应成就?(2)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一行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树立“赶考”意识。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
48、倡导的两个务必是什么?(3)你认为两个务必与“赶考”是什么关系?当今树立“赶考”意识有何意义?热点七:国共关系与海峡两岸关系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西安事变在国共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国共两党领导人继2005年历史性的会晤之后,2006年月和10月又分别举办了大规模、高规格的经贸合作论坛与农业合作论坛。这两次论坛的举行,越来越清晰地勾画出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轮廓,其意义远远超过国共两党合作本身从国共合作看两岸关系发展新阶段。2007年1月17日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表
49、示,2007年将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的国共两党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首先,应系统掌握国共关系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关系破裂与国共双方决战、国共两党在海峡两岸长期对立、国共关系的缓和几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从原因、表现、影响三个大的方面掌握相关内容。其次,系统掌握台湾历史,包括:古代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往来与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情况;郑成功收复台湾;
50、近代国际上有关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相关文件;近代日本对台湾的侵略;近代台湾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等。第三、掌握与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政策:“一国两制”政策;“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从祖国统一的角度看,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具有一致性。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主张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四、掌握世界史上一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如德国的两次统一、意大利的统一、美国的南北战争等。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情况,及国际上有关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文件,得出台湾是中国领
51、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结论,并说明台独的非法性。考查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原因,找出共性,认识两党再度合作的必然性。考查两党合作与分裂造成的影响,得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历史结论。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处理国共关系的政策、方法,认识到共产党处理相关问题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共产党有能力处理好国共两党及海峡两岸的关系,统一国家与民族的统一。考查历史上两岸交流的历史,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台湾人民与祖国的感情,台湾人民是遏制台独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考查列强近代现代史上对台湾的侵略,联系当今现实,认识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国际阻力。联系世界史上有关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认识
52、:统一的必然趋势,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是一个政府的神圣职责,为维护统一所可能采取的措施,统一对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等。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国民党与共产党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最具影响力的政党,两党之间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实现,是由于:两党都主张反帝反封建 共产国际的促进 孙中山欢迎中共合作 中共三大作出正确决策A B C D2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良人民生活等五项要求,同时作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
53、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等四项保证。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内部右倾投降主义势力抬头B中共为建立统一战线愿意交出军队和根据地C中共为联合抗日有策略地作出某些必要的让步D为争取国民党抗战,中共暂时放弃了民主革命的目标3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促成这一历史性握手的因素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正确政策 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逐渐灵活 国民党所具有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责任感 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 A B C. D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
54、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 引自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材料二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余殊觉其措置太骤;而军事方面复于此时,以立即动员军队讨伐西安,毫无考量余地,认为其不容诿卸之责任,余更不能不臆断其为非健全之行动。军事上或有取此步骤之必要,委员长或亦悬盼此步骤之实现,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是非得失,将付诸异日之公论。余复请端纳(澳大利亚人,曾先后担任过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夫妇的私人顾问)携一函致委
55、员长,函中述余深信吾夫一切措施,皆以民族利益为本,余日夕为彼祈祷上帝,愿彼宽怀。余复以长函致张学良,告以彼等此举将使国家前途受严重之打击,余深信其卤莽灭裂之举动,初无断送国脉陷害领袖之恶意,应及时自拔,勿贻噬脐之悔。宋美龄回忆西安事变材料三 贾庆林在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大会上说:“西安事变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成为中国全面抗战这一重要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1)据材料一回答,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宋庆龄的哪些认识与做法对西安事变的最终解决
56、是有利的?(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学良、杨虎城“有大功于抗战事业”。(4)贾庆林说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所表现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依据你对西安事变的了解,认为西安事变表现了哪些精神? 热点八: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抗战七十周年与中日关系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7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七十周年,而自2001年上台以来,由于对历史问题认识上小泉政府违背中日建交时的承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陷入冰点。安倍晋三于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后,于10月8日抵达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首脑会谈,中国政府已决定2007年4月温家宝访日,中日关系开始升温。2007年又
57、恰逢中日建交三十五周年,中日关系的走势为世人关注。但中日关系如何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是日本对战争的态度。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中国古代中日关系的相关事实,汉、唐两朝的友好交往及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掌握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历史原因。掌握日本近代对中国侵略的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期间日本对中的侵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相关日本侵略中国的问题,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掌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国际背景及相关内容。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中日古代交往的情况,增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历史情感。考查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发展演变,分析
58、其原因,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考查日本近代对中国侵略的历史情况,正视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认识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考查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内容,及通过材料反映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成果,珍惜中日关系发展已取得的成果,认识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性。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2007年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暨中国开始全国抗战70周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右图为某一纪念抗日战争建筑物上的题刻,它所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七七事变 B南京大屠杀C日军占领上海 D皖南事变2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有:有利于正面战场的作战 有利于共产党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 消除了国共积存多年的
59、矛盾 有利于中华民族力量凝聚,共同御辱A B C D3右图为地道战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它是人民战争路线的实践 它适合于敌强我弱的情况 它是由民兵创造出的战术 它是游击战术的一种A BC D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加腾周一在回答记者来访时说:“直到最近一个时期,原子弹仍然为日本提供了一种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的辩术:日本总是首先把自己看成是一种绝对牺牲的对象。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这种特殊同具体的原因联系起来我认为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是避免追究在促使美国投掷原子弹的这种形势中是否也有日本的一份责任。这样和太平洋战争的真实历史以及这场战争在亚洲造成的比日本原子弹受害者要多得多的
60、受害者就被掩盖了。 1995年9月6日参考消息材料二 日本每日新闻评述:村山首相(8月)15日发表的讲话断言上次的大战“是国家政策的错误”,但是估计自民党一部分人会反对“侵略”这个词。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并没有把侵略行为和侵略这两个词在语文的概念上加以区分。”并且明确地否认了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 1995年8月17日参考消息材料三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在1976年冷战时期制定的防卫大纲是基于拥有“基本防卫能力”的思想而制定的,它把苏联假想为潜在的威胁。苏联解体后,防卫厅认为:“地区纷争危险增加”,“日本被俄罗斯、中国、北朝鲜的包围状况没有改变,亚太地区不安定。”防卫厅以推进装备高技术化
61、和现代化为由,反对削减防卫费用。材料四 江泽民主席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日本帝国主义造成的”。近年来,日本国内一再出现的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沦,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严厉谴责和高度警惕。”材料五 1995年9月4日光明日报文章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中说:“他们(指日本)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美殖民地等,几乎历届首相都不敢真正承认战争责任。而在检讨、反省、遗憾、道歉、谢罪等字眼上下功夫。据朝日新闻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的民意调查,70的学生认为日本是二战中的最大受害者。”根据以上材料,评
62、述各方对日本法西斯发动战争的认识。要求;内容应包括各方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态度、实质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280字以内。热点九:长征七十周年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2006年10月22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
63、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此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栏目对长征做了大量的报道。10月16日至12月10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等内容,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结合长征的原因,分析认识长征伟大的历史意义。考查长征的路线与经过,设计重走长征路,及红色旅游等活动。考查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及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等党的活动,概括总结长征精神。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战争魅
64、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尽的精神力量,而且像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的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A北上抗日 B将革命推向全国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转移2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的有效行动有: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A B C D3下列关于长征和遵义会议的评述,符合史实的是: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 遵义会议彻底批判了“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从实际出现解决了党内分歧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 B C D4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材料一
6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示意图材料二 长征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自1936年以来,许多外国记者、作家、历史学家及友好人士一直不断地报道、记述和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些著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扬。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一书中,王安娜(德国记者,1937年到延安。)写到:“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一行动要战胜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需有坚定不移的勇敢精神”;“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记者,1984年3月,75岁高龄的他,到中国“重走长征路”,并写了
66、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说:“从红军年月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年月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索尔兹伯里还把长征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联系起来,试图解读长征及长征精神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他指出,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踏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这一新的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它很可能成为当代伟大的社会和政治实验。”长征“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1)据材料一指出红军长征出发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先后渡过了_ 、_、
67、大渡河等三条主要河流,请说出渡过前两条河流对长征胜利,所具有的战略意义。(2)请依据你对长征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了解,说明长征与这段历史的联系。(3)索尔兹伯里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比作“新长征”,你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当年红军长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依据所学知识概括长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并结合相关材料,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热点十:中亚、西亚局势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向以色列北部和以军在萨巴阿农场的阵地发射炮弹和火箭弹,以军随即予以反击,双方发生激烈交火,黎以冲突爆发。黎以冲突,再加上长期难以解决的巴以冲突,使中东局势更加
68、紧张。2007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公布对伊拉克新政策,核心内容包括增派驻伊美军2万人。增派驻伊美军,旨在结束伊拉克暴力冲突不断的局面,从而令美国得以脱身。伊拉克战争打到现在,发动这场战争的布什政府已力不从心:前线耗费数千亿美元,美军死亡人数接近3000大关;伊拉克安全局势每况愈下,各种势力频繁制造袭击事件。美国已身陷伊拉克战争泥潭,进退维谷。更有人形容说,伊拉克成为“一道无解的难题”。伊朗核问题难以解决,伊美关系紧张,伊朗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呢?这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自反恐战争以来,阿富汗的局势也一直稳定不下来,塔利班残余势力也超出美国的想象。总之,中亚、西亚是现在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
69、区,但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这一地区关系着发达国家的利益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地区的局势牵动着世人的神经。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亚、西亚地区的侵略情况。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关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及其执行情况(这部分内容虽为阅读课,但由于涉及热点问题还是应该予以注意)。掌握西亚的石油资源及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斗争;西亚经济发展状况,及西亚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将中亚、西亚局势与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相联系。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历史上西方在中亚、西亚的侵略情况,及巴以问题的由来、本地区国
70、家之间的矛盾,并通过补充材料分析这一地区局势一直动荡的原因。考查西亚产油国与西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斗争,认识石油与这一地区局势动荡的关系。将中亚、西亚局势放在世界大环境中看,认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的特征。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不太平,一些地区的冲突甚至还有所增加,最典型的就是中亚、西亚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0世纪中期的伊朗巴布教徒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斗争内容看,与下列哪一革命运动最相似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团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马赫迪起义2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其战略意图是A控制中亚 B向美国显
71、示实力C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D直接威胁海湾和印度洋地区3两极格局结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出的深层矛盾有:民族矛盾 种族矛盾 宗教矛盾 领土矛盾A B C D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1960年,由伊拉克出面邀请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委内瑞拉四国到巴格达举行石油生产国会议,商谈对一些西方国家一再单方面降低油价,严重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的问题采取对策,成立该组织。后来又有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厄瓜多尔等八国陆续加入。70年代以来,该组织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引自辞书材料二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斗争举例:“1971年欧佩克与西方石油公司在
72、德黑兰举行会谈,签订德黑兰协定,把石油开采税率从50增加到55,打破了西方石油财团单方面制定标价的特权。” “为补偿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1973年欧佩克与西方石油公司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谈判,达成了提高原油价格标准119的协议。”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及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战争。战争使阿拉伯国家收复了部分被侵占的领土)爆发,此间欧佩克决定立即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后又对美国等五国实行石油禁运,为此立即减少各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并两度大幅提高油价,第一次提价70,第二次提价124,这次石油斗争成为1974年至1975年西方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73、爆发的一个诱因。 三节材料均引自高校世界现代史教材 材料三 到80年代后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分化瓦解,石油输出国组织出现裂痕。作为海湾首富的科威特由于和伊拉克等邻国的诸多矛盾而率先背弃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价格同盟”,单方面与西方国家进行石油贸易。伊拉克在多方交涉甚至发出各种威胁无效之后,加上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欲望,竟贸然出兵占领科威特,阿拉伯世界因此公开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苏联解体,美国急欲复圆“独霸梦”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纠合“多国部队”发动“海湾战争”,阿拉伯世界更加四分五裂。 引自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斗争的手段有哪些?这些斗争有什
74、么意义?(2)依材料三,分析80年代后期石油输出组织发生的变化及原因。(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或组织要想求得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热点十一:东北亚局势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东北亚有两大问题值得关注:朝核问题、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朝核危机始于2002年10月,这期间经历了五次六方会谈,虽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核试验,使危机进一步升温,六方会谈难以恢复。这使朝鲜半岛成为中东之外另一个牵动人们视线的重大国际热点。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关系到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尤其是牵涉了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利益,包括了中国、美国、
75、俄罗斯三个世界级大国。自小泉就任首相以来,其本人及其政府要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表明日本政府对当年的侵略战争缺乏正确的认识,引起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不满,并导致与这些国家关系的紧张。小泉政府的态度,促使日本右翼势力有所发展。同时,日本在国际维和、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极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政治发展方向,为亚洲国家所关注。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有关朝鲜,掌握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情况;二战后美国、苏联对朝鲜的争夺及两个朝鲜的形成;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及中国的抗美援朝运动;历史上的中朝关系等。有关日本:掌握日本明治维新与日本对外扩张的关系;近代日本对朝鲜、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
76、情况;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处理情况及美国的对日政策等。关于核问题,掌握核武器与核能利用的理论基础;二战以来核武器的发展情况(美、苏、中等国);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情况;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及其执行情况等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朝鲜历史上与日本、美国的关系,认识朝鲜与美国、日本等缺乏互信的历史原因。考查日本的相关历史,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当今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潜在危险。考查核武器发展的历史,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执行情况。一方面,认识当前防止核扩散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另一方面,认识实行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义。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朝鲜半岛战略位置重要,其局势
77、发展关系着东北亚及整个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朝鲜实际上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是在A1876年以后 B1894年以后 C1905年以后 D1910年以后2右图A处虚线为当今朝、韩两国的边界线,这一界线最初形成是A日本法西斯对朝鲜分而治之的结果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C南北朝鲜内战的结局 D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进驻朝鲜造成的3抗美援朝运动对于克服新中国初期严重困难而言,其特殊意义是A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赢得更多国家对中国的援助C推动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D促成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假如日本人公开对我们说:“我们不能再遵守华盛顿协定了,因为中国秩
78、序没有恢复,中国的一半领土已经布尔什维克化了,而且正在同俄国合并,因此,请给我们机会以在中国恢复秩序。”如果他们直接了当地对我们说,我们是不会提出异议的。 美国总统胡佛的演说(1931年10月)材料二 大不列颠和德意志都不希望看到中国再为“鲍罗廷们”所支配,如果日本毁灭,英德都会感到遗憾。英德在远东的合作可以得到美国善意的支持。 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赫依对驻日大使克莱琪的谈话(1938年11月)材料三 假如我们让日本放下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被共产党人拿过去,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方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1945年8月)材料四
79、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我们不仅要使日本能够自立,而且还要把它培养成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起到可以防御今后的远东方面发生的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 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1948年1月)请回答:(1)材料一美国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持什么态度?(2)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美的立场如何?它们为什么持这种立场?(3)材料三表明,在中国人民抗战取得胜利时,美国对侵华日军采取了什么政策? (4)“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四回答。(5)依据上列材料,概括说明美国对日政策发展的一个基本着眼点,这说明了什么?热点十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热点成因仔细看,
80、众多信息在里面:2006年10月30日,10月31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以“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相继在南宁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了这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将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7年1月13日至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十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及第二届东亚峰会,并对菲律宾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目前,在中国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是其中最有现实意义的,也是目前进展最快的和最有成效的。如今,东盟已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
81、0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300亿美元,中国则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到2010年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来几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建成后,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双方的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古代中国自汉、唐海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区;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等内容。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包括: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积极作用,促进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中国在亚非会议上发挥的作用,及各国关系的发展;中国援越抗美等。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东南亚地区遭
82、受殖民侵略的情况,及这一地区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掌握60年代以来东南亚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情况,说明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传统情感基础。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认识新中国对东南亚的基本外交方针(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维持东南亚地区的稳定)。考查东南亚地区遭受殖民侵略的情况,认识其与中国相似的历史遭受、国情,增加历史认同感,及所面临的共同任务。考查6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一方面找出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认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及中国与之开展经济合作的必要性。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东南亚各
83、国是在摆脱西方殖民奴役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腾飞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最先控制这一交通要道的西方殖民者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2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总结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A政治民主 B政府廉洁 C重视人才 D发展高科技产业3泰国发展经济的措施与韩国不同的是A大量引进外资 B发展对外贸易C调整经济结构 D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4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交往历史悠久,如今中国与东南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都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请分别予以说明。东南亚人民对这两次航海活
84、动及其影响有什么不同的反应?(2)二战后东南亚各国走上经济发展道路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热点十三:大国关系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一直处于波动与调整之中。在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旋律支配下,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对内,将经济建设与变革置于首位,借助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以提高综合国力。对外,力求改善自己的处境,赢得尽可能有利的位置,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大因素。当今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出现或转移都有着深刻的大国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大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大国内部发生的事情,也往往会牵动外部世界
85、。大国之间不仅因其矛盾性影响着世界,而且其依存性,亦即有时表现出的“合力”,也会对世界事务产生重大影响。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却又不具结盟性质,这是冷战后的新鲜事物,成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和谐世界的一种过渡现象。当今世界的大国或大国集团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要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予以高度关注。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历史上各主要大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掌握历史上,各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给世界局势或其他国家和地区所造成的影响。掌握历史上,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86、,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等内容。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某大国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及其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认识其外交传统,预测其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考查历史各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给世界局势或其他国家和地区所造成的影响,呼吁大国的国际责任意识,警惕重蹈覆辙。考查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认识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其他发展走向,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考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认识变化原因,认清发展方向。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历史事实证明,大国之间的关系,受国际形势及国家利用益制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一战”后到“二战”中,英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由相互争夺
87、世界霸权到英美结盟 B由互不干涉到积极争夺世界霸权D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共享霸权 D由英国掌握世界霸权到美国独霸2二战后初期,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坚持美法之间“应是绝对的合作”而不是“不幸的从属关系”,又说“恐怕没有比美国的帮助是更重要和有益的了”。这表明:西欧国家反对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法国力图维持大国地位 美国与法国存在利益冲突 西欧国家离不开美国的经济援助A B B D3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苏战略上看,最主要的目的是A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B带动美国科技的发展C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D大幅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4日美关系是亚太地区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1)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战败的日本
88、所推行的政策出现了由惩治转为扶植的变化,请举出具体史实说明。并分析导致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对今天日本的政治形势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自20世纪60、70年以来,日美关系出现经冷政热的特点,即经济方面斗争激烈,而政治领域则进行密切的合作,日本紧紧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请举出具体的表现,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当今国际关系变化的哪些共性规律。热点十四:联合国改革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世界领导人在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上要求提出几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第一份报告于2006年3月提出:“着力改革联合国:构建一个更强有力的世界性组织”。这份报告勾勒出今后三年至五年秘书
89、处管理改革的宏大愿景。2006年下半年,又有三份报告出台,对这一愿景作出了详细论述。这三份报告都就具有关键性的管理程序和结构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建议,如果获得会员国批准,将会为联合国的工作开辟出全新的途径。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7年1月日在与联合国职员的首次见面会上重申,将继续致力于联合国管理改革,恢复人们对联合国的信任。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雅尔塔会议、联合国的成立(时间、地点、宗旨、机构等)、联合国初期活动(朝鲜问题、巴以分治等)、第三世界的崛起与联合国的变化、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北约首次不经联合国授权而采取的军事干预行动等内容。掌握联合国成立的国际背景、联合国成立以
90、来国际形势的变化等内容。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联合国成立的相关事实,了解联合国的基本情况。考查联合国的宗旨,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或现实问题。考查联合国的变化,认识联合国曾经发挥过的作用。考查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形势的变化,认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并明确联合国改革的方向。要想自己命运好,重视猜题与押宝:联合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中发挥了作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右图为联合国的徽记,整个图案由两根交叉的金色橄榄树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联合国是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在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维和行动”的机构是A联合国大会 B安全理事会C秘书处 D经济社会理事会2二战后美国以下军事行动,以联
91、合国名义进行的是A干涉希腊内战 B发动侵朝战争 C发动侵越战争 D侵入台湾海峡31971年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反映出:美苏争霸趋向缓和 第三世界兴起 中国国际地位上升 联合国职能正发生变化A B C D4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铸剑为犁 打结的手枪材料一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1)这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维护其宗旨的办法是什么?(2)当今世界威胁联合国宗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已在对外政策上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成为联合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你认为这与我国新时期哪些对外政策
92、有关?材料二 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说:“建设一个比20世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乃是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作出坚定努力才能做好的工作。”可见个人在联合国事务之中是可以、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的。(4)作为中学生,你应当通过怎样的方式参与联合国事务?热点十五: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摩擦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至今已五年,中国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厚的“入世红利”和“增长红利”。与此同时,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若干负面效应和新的挑战。这突出地表现为进出口贸易失衡引发的频繁的贸易争端和摩擦。根据WTO统计,中国已成为WTO成员中遭受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
93、从1995年到2005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措施共2743件,其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就有434件,约占16%。中国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已成为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激化的重要诱因。事实证明,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频发期。如何认识与应对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这不仅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整体而言,这一贸易摩擦频发的态势呈现出必然性、递进性、非对抗性三大基本特征。部分贸易摩擦实际上对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整体上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掌握15世纪以来促使全球联系加强的因素,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三
94、次科技革命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掌握不同历史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与亚非拉广大地区联系方式的变化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掌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及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影响等内容。备考方向给指导,抓住重点细思考:考查15世纪以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认识其给世界各国所带来的影响。考查促使经济世界一体化进程因素,认识世界一体化的必然性。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影响,明确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态度。考查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认识贸易摩擦的必然性、实质及应该采取的策略。要想自己命运好
95、,重视猜题与押宝:自15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在人类从分散走向聚合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正确认识地理知识的积累 B交通事业的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2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其根本媒介是A炮舰 B军队 C商品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3下列哪项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A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被接受 B跨国公司的推动C新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D联合国的建立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时停止使用美元兑换黄金。这立即遭到日本
96、和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强烈反抗,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用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得以更加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但近来中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呈高发态势。新华网2005年9月13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纺织业正不断被贸易谈判的不确定前景所困扰,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化“危机”为“转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已成为摆在企业及相关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的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中国并未得到利润的大头。统计表明,今年取消配额产品的出口增量中,七成是外资企业完成的,且中国出口纺织品大多
97、是贴牌、定牌生产,中国只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业内人士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有一部分可能属于“美国反对美国”因为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的棉花和纺织机械,而许多出口大户恰恰是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指出,在配额体制下,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实质是一把“双刃剑”,欧美的消费者、零售商、进口商以及中国生产商的利益均受到损害。请回答(1)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欧贸易纠纷是怎样激化的?(2)材料一、材料二所展示的贸易摩擦有何异同?(3)业内人士分析,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有一部分可能属于“美国反对美国”。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其原因,并据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
98、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组织的?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入世后与欧美贸易摩擦的看法。四、热点问题大扫描,应考指导与押宝(参考答案)热点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1B 解析: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财政困难两税法,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土地兼并是其根源。2A 解析:根据题意只要有一种赋税制度与选相符合就可以,解题思路应是:将每一个选项与教材所讲的赋税制度相联系,看是否能找到对应的赋税制度,如找不到这一选项就应该排除。更名田,租庸调制,找不到,摊丁入亩,秦朝赋税制度。3C 解析:封建统治阶级调整赋税政策,虽然有时也会给农民带来一些好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其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
99、治。当今取消农业税的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该图将取消农业税比作“春雨”,受益的是广大农民。4(1)1952年产量提高原因: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社会形势趋于稳定;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84年产量提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可以更好发挥市场在农村的资源配置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与产业化经营,更好发挥土地的效益,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以前农村政策的调整主要着眼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从农村本身挖掘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100、而这一次突出强调了外部因素对改善农村状况的作用,体现了“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新思路。(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而“歪嘴和尚”行为,脱离了农民的实际状况,违背了农民意愿,侵犯了农民利益,加重了农民负担。是与建设新农村的宗旨相违背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热点二:区域协调发展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2B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1)繁盛原因:居于政治中心;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水利工程的兴修(2)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投资区域上
101、,以内地为主,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投资区尽量和原料产地相适应;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旧中国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工业。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加强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协调发展。(3)率先发展东部地区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东部地区原有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对外开放早。(4)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利用沿海经济优势发
102、展西部内地经济,发展全国经济。(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结局:随着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在不推翻腐朽、封建的清王朝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客观影响: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企业,奠定了湖北地区的近代化的基础,使“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2)根本原因: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具体原因: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抗日战争对它的毁灭性的破坏。启示:只有在推翻封建统治和赢得民族独立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才有出路。(3)一是适应时代要
103、求的精神。二是勇于创新和改革的精神。热点三: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1A 解析:此题容易错选B项,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但它本身不是一种自然资源,发电需要用煤、水利自然资源提供动力。2A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法西斯在德国、日本相继取得政权,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C 解析:A、D两项仅是现象,黑人奴隶制在南北战争时就已废除,所以A、B、D三项不正确。种族歧视是导致马丁路德金所述问题的根源。4(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思想解放,技术进步;对工商业的态度;处理对外关系的态度与政策。(2)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英国率先完
104、成这一转变,取得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美国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英国转变较慢,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美国继续领先,并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知识革命: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相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主要原因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缺乏采用新技术的动力与积极性,相反,美国、德国则广泛运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1960年,工业比重,高收入国家高于中收入国
105、家,中收入国家高于低收入国家;1998年,工业比重,高收入国家低于中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低于低收入国家。1960年到1998年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和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热点四:资源利用与建立节约型社会1C 解析:理解材料含义是解题的前提,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明显与教材中荀子有关天与人关系论点相矛盾,应首先否定。于是是否正确,就成了解题的关键,与材料不相符,并相矛盾,所以,应选C项。2D 解析:A、B两项属于直接原因,C项只是统治者作出的一种姿态,实现长治久安才是统治者的根本出发点。3B 解析:注意毛泽东言论的时间
106、是1955年,这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所以是错误的,A、C两项应排除;具有时代局限性的观点,即是错误的,而勤俭节约是永远都值得提倡的作风,所以是不正确,D项应排除。4(1)科技的进步拓展了资源的利用范围,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资源消耗的数量。但科技的发展又为节约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资源消耗量极大。资源将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将永远是一个梦想。(3)19世纪70年代。用于照明(电灯)、用于交通(电车)、用于机器电动力(电动机)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4)量变促使质变。一个人的一种节约行为(习惯)所
107、带来的后果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全社会节约就会产生巨大影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节约”不仅为自己省了钱,还有利于缓解我们所面临的资源紧张局面,为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还能够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如用其他哲学原理,只要言之成理亦可)(5)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低耗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技术革新,改变管理方式,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对废旧物进行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研发推广节能产品,完善资源节约标准;提倡消费节约,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热点五: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1B 解析:理解材料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德”与“耻”容易理解,“礼”即制度,“格”即规
108、范,也就是说孔子主张治理百姓,既要注重道德教育,使之有荣褥意识,又要用基本的制度(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这说明,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但并没有放弃法律手段。B项与这一内容相符合。通过此题与教材内容相联系,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相关内容。2D 解析: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这在教材中是非常明确的,D项确说其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所以,D项是错误的。3A 解析:新文化运动核心是“民主”与“科学”,其他活动与内容都是服务于“民主”与“科学”的,所以,应从与“民主”关系的角度,考虑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原因。因此,应选A项。4(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
109、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3)孔子论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图片二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仁者爱人;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答出其他内容只要符合实际亦可)(4)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深刻,内涵丰富,应加强其研究工作,挑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其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对孔子与儒家文化应采取严谨态度,不能生拉硬拽,如图片二那样盲目与经济等现实相联系,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与
110、破坏。热点六:党风廉政建设1B 解析:抓住“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回顾这一时期有关党的建设的内容(实际这一时期只有延安整风、中共七大两项内容),然后将之与项相对应即可。应与遵义会议相对应,应先排除,各项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2C 解析:C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3D 解析:此题是比较题,正确选项必须与两次活动都符合,解题思路应是:将每一选与两次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对照。4(1)建设与巩固政权的考验。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了祖国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武装土匪,取得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粉碎了美蒋反动派颠覆新政权的梦想,稳定了社会秩序。管理与发展经济的考
111、验。反动势力在军事上失败后,试图在经济上打败共产党,通过“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结束了连续十年物价上涨的局面;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与互助合作等措施,使工农业生产与1952年底超过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考验。通过“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2)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坚持两务必是赶考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树立“赶考”意识,有利于使全党同志牢记
112、历史使命,保持清醒头脑。严于律己,踏实工作。热点七:国共关系与海峡两岸关系1A 解析: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将之与选项相对照,四个选项均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2C 解析:答这类题不能只盯着材料,从材料本身看A、B两项难以排除,但只要联系到教材中相关内容,作出正确判断就容易了。3B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基于对当今两岸关系的了解,陈水扁台独倾向明显,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美国主张维护台海现状,两岸统一与关系破裂均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均不正确。4(1)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无视民族矛盾,继续对外妥协,对内镇压。(2)宋庆龄认为,西安事变是张、杨的卤莽举动,最初并没有危害国家与蒋介
113、石的恶意;宋庆龄反对国民党内对张学良立即采取处罚措施及军事讨伐意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宋庆龄在蒋介石、张学良两个方面都作了相应的工作。(3)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使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转向合作抗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正是由于共国两党的团结,实现了全民族抗日,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4)热爱祖国的精神;崇尚团结的精神;追求统一的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之有理,说出三点即可。)热点八: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抗战七十周年与中日关系1B 解析:注意题刻显示的数字是30万,这与教材中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是一致的。2A 解析: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
114、的正面战争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所以,、正确;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说明国共矛盾并没有因为两党合作而消除,所以,不正确;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党,两党团结对中华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正确。3A 解析:、两项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明确了它是游击战的一种,也比较容易理解;从图片可以看出,地道战是以村庄为背景的,并充分利用了农村中的各种设施,如房屋、水井等,据此可知,依靠人民群众应是这一战术实施的前提,所以也是正确的。4(1)态度:日本国内部分学者能正视过去的事实,承认侵略;部分政界人士和势力集团有的否认侵略并美化其侵略行为,有的则表面承认,但避重就轻,竭力推卸战争
115、责任,企图为侵略辩护;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人民坚决斥责日方错误言论和行为,并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而担忧。(2)实质;日本某些人的言论和防卫厅的行为表明,日本没有反省过去罪恶的诚意,且极力复活军国主义,企图再次成为军事大国。(3)评论:某些否认、篡改历史的势力及其言论的存在,严重伤害了被害国人民的感情,理应谴责;其扩充军备、复活军国主义的行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热点九:长征七十周年1C 解析:联系红军长征的背景思考,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在原来的根据地继续生存与发展面临困难,红军的长征是“被迫”的,所以应选A项。2D 解析:在毛泽东指挥下的行动,应在遵义会议之后,在遵义会议之前,所以不正确
116、,否定了,答案就明确了。3C 解析: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但批判不彻底,彻底批判是在延安整风时。4(1)江西瑞金甘肃会宁。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金沙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2)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长征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使中国共产党在以后许多重大策略与政
117、策问题上,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把革命引向胜利;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只要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相似之处:社会主义建设同长征一样,任务具有艰巨性、挑战性、开拓性,同样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气,同样具有伟大意义。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理想和信念和勇于胜利的精神;为了国家民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只要言之有
118、理,说出三点即给满分)认识: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超越了国家与民族、政见与观念,是全人类成就某种事业的共同精神力量。热点十:中亚、西亚局势1A 解析: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都把斗争矛头指向本国封建势力,都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2D 解析:D项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通过此题加深对阿富汗战略位置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结论也可以迁移到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3D 解析:题目列出的四个选项,在教材中均有明确的表述。4(1)斗争的手段,提高石油开采税;提高油价,减少石油开采;实行石油禁运。 意义:维护了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利益,以石油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在
119、国际事务中产生重大影响。(2)变化:80年代后期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变化,西方大国加强了对石油的控制。原因:自身矛盾造成组织分化,伊拉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西方国家的分化;两极格局结束后,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3)第三世界国家必须联合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单纯的资源优势只能是西方工业强国的附庸。热点十一:东北亚局势1C 解析:1905年以后,即日俄战争之后,教材中有明确表述。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注意题目的设问方向“对克服新中国初期严重困难而言”,A、B两项明显与这一方向不一致,C项从时间而言或比抗美援
120、朝早,或同时进行,也应排除。4(1)如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反共为目的,美国不会反对。(2)不希望日本在中国被打败;纵容日本侵华,害怕中国布尔什维克化。(3)不让日本侵华军队立即放下武器,企图利用日军阻止共产党军队解放自己的国土。(4)扶持日本,把日本培养成反共堡垒。(5)阻止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美国政策的基本点,说明帝国主义总是把反共反人民放在首位。热点十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2C 解析:教材中引入了李光耀一段材料,表明了C项的观点。3D 解析:A、B、C韩国也具备,所以,不合题意。“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而且在这一方面一直
121、做的很好,值得借鉴。4(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促使更多的中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他们从祖国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势力先后深入到这一地区,逐步将这一地区变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一地区的人民在政治上被奴役,经济上遭掠夺,使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受到严重影响。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到中国访问。郑和下西洋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给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
122、后世影响深远。西方的殖民奴役和掠夺,激起东南亚人民的强烈反抗,为谋求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与西方殖民者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2)二战后亚洲国家纷纷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创造稳定的经济秩序。热点十三:大国关系1A 解析:此题需要对19181945年的英美关系进行回顾,找到题目选项所表述内容的依据。“一战”后英国要维持世界霸权,美国要获取世界霸权,所以两者矛盾焦点在于世界霸权之争,但“二战”期间,出于共同对抗法西斯的需要,两者走向联合,
123、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2D 解析:将每个选项与材料内容相对照,看是否与材料意思相符合,同时还要与教材相关内容相联系,明显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成立相矛盾。3C 解析:C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4(1)具体史实: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举行东京审判,惩治战争罪犯;后来设法保留日本天皇体制;50年代初结束占领,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给予日本大量军事订货,使日本经济复苏。原因:出于“冷战”需要,把日本变为反苏、反华的前沿阵地。历史影响:导致对日本法西斯势力惩治不彻底,为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埋下祸根。(2)具体表现:经济上日美贸易摩擦,政治上在中美关系缓和后,在1972
124、年与中国正式建交。规律: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影响国家外交政策,但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考点十四:联合国改革1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但这一内容在教材小字部分,由于是热点,小字部分的重要内容也应予以注意。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要将这问题与联合国的变化相联系。3B 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美国关系相当紧张,因此应排除,否定了答案就明确了。4(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办法:安理会决议采取有效集体办法,即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以和平之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
125、义;宗教纷争等 。(3)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4)更多地了解联合国事务及其发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联合国宗旨,评价联合国事务;宣传联合国宗旨;谴责违背全国宗旨的行为。考点十五: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摩擦1C 解析:西方资产阶级为了获取财富与利润,将其势力发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促进了人类从分散走向聚合,资本主义经济每向前发展一步,世界一体化的程度就得到相应的强化。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都能体现出这一点。2C 解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为了获取廉价的原料和
126、商品市场,大肆向外扩张,这一时期的扩张与以前的殖民掠夺不同,除了炮舰之外,还有廉价的商品,廉价商品摧垮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从而使这些地区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3D 解析: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从时间便可得出结论。另外,A、B、C三项在教材均有明确的表述。4(1)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发展迅速,六七十年代在许多领域逐步赶上美国,相互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2)异:材料一中的贸易摩擦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水平相当的竞争。材料二的贸易摩擦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双方水平相差较大。同: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都是某些国家单方面
127、强调维护自己的利益。(3)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大多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外商是生产与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棉纺织业的兴衰,又影响到美国棉花及纺织机械的出口;美国的消费者、零售商也会受损失。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4)2001年12月11日。首先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不能惧怕和恐慌,西欧、日本正是在与美国的摩擦中求得发展的。第二,掌握处理摩擦的艺术,一方面坚决反对对方不合理的诉求,另一方面善于利用国际贸易中利益的联带关系,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谋求双赢。第三,从贸易摩擦中寻找自身的不足,避免不必要的摩擦。第四,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将量的增长与质的增长、节能降耗结合起来,增强中国产品
128、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冷点问题要注意,避免突然遭袭击战争中的突袭,常常使敌方手足无措。这方面的战例不胜枚举,官渡之战中曹操夜袭乌巢、“二战”时日军突袭珍珠港,都打乱了对方的部署。提高警惕、防止偷袭是战略家取胜的要诀。2006年的全国高考文综卷爆了出“冷门”,多年高考一直未曾涉及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巴黎公社、社会革命),竟以较大的比分(4个选择题,共计16分)出其不意地呈现在广大高三师生面前。对此,广大考生如遭偷袭,虽然几题难度并不大,但由于平时关注过少,丢分甚多。这“沉痛”的教训,我们能不记住吗?这里所谓的“冷点”就是高考多年未考的知识点,“冷点”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关内容与现实
129、联系不强,被命题人边缘化了。二是相关内容与现实很密切,但由于发展趋势不明朗,命题方向不好把握,如中日关系。这些问题大家在平时重视程度就不够,高考前由于都忙于准备“热点”,就更受冷落了。一个考点能在教材与考纲中出现,就说明其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始终不考是不可能的。物极必反,“冷”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热”,高考命题者,或出于反猜题的考虑,或从常人难以想到的角度思考这些知识点,于是在这些“冷点”上出现命题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因此,我们在关注热点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对“冷点”知识给予适当的投入。我将近5年各地高考试题与2007年考试大纲进行细致对照,将近5年没有涉及的考点定为“冷点”,呈现给大家,明
130、确应该注意的问题,再加上适当的训练,希望能对“冷点”起到升温的作用。请先不要看书,对所列出的“冷点”,看你能掌握多少,真要考到你能应对吗?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一)五年未考之点:1先秦: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老子;文学和艺术;天文;扁鹊。2秦汉:秦末农民战争;匈奴的兴衰;朝鲜的关系;文学。3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唯物论思想家;艺术4隋唐: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两税法;手工业;回纥;南诏;和新罗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艺术。5五代、辽、宋、夏、金、元: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31、西夏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元朝的灭亡。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明朝的建立;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靖难之役;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议政王大臣会议;文字狱;一条鞭法;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新疆地区的关系;华侨与南洋的开发;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清小说。(二)特别提醒:1主要朝代的建立:(1)每个朝代建立的形式包括:通过农民起义建立新政权;前朝权臣,掌握大权改朝换代;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等。(2)一个朝代建立之初的活动: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往往都面临着扫除割据势力、实现稳定统一的任务,而这一活动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是具有重要意
132、义的。2文学与艺术:文学、艺术承载着历史,考查这一方面的内容,其命题可超出文学、艺术本身,与当时的相关历史相联系。3、唐朝、清朝历史:这两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纲列出的考点很多,近几年考的也比较多。但从考点统计结果看,这一部分剩余的考点仍有很多,而且比较重要,有的考点甚至与当今的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因此,这一部分仍有较大的命题空间。4、古代手工技术的发展:古代手工业虽有所考查,但不是从手工技术进步角度命题。就教材本身而言,各个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基本都有当时一些重要手工业技术成就的介绍。中国古代在世界上是手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直到清朝前期,还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赢得这样的地
133、位,当然凭的是技术。事实证明,中国古代在技术上是善于创新的,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的技术创新正需要发挥这种优良传统。5、明清时期与世界的比较:明清时期,是中国由世界级强国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通过和同期世界的比较,找到落伍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方向。而且,就这一时期教材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内容看,可比的方面很多。如:政治状况、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统治者为实现国家富强而采取的措施、对外政策、科技发展等等,都显示出了中国与西欧不同的发展趋向。冷点升温是否够,通过练习来验收。1关于“牧野之战”与“国人暴动”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都是自下而上的
134、国人革命C都是反抗暴政的斗争 D都体现了奴隶的反抗性2两汉时期,中朝、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下列有关中朝、中越经济技术交流的表述正确的是A朝鲜输入中国的物品有檀弓、漆器 B越南输入中国的物品有丝绸、珍珠、象牙C中国输入朝鲜的有铜镜、井渠法 D中国输入越南的有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3下列史实能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这一社会特点的有:寺院经济发达 神灭论 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大量石窟寺的修造A B C D4隋唐乐舞风格多样,主要是因为A魏晋南北朝的影响 B盛世繁荣的影响C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 D少数民族的影响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C项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5隋朝统一全
135、国的必然性是: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发展 隋文帝的决策正确A B C D6有人认为,今天不要多讲岳飞,假如讲的过多,会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关系。这种观点:忽视民族间战争性质,不是科学态度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不计历史旧帐 把赞颂各民族英雄与民族团结对立起来 正确看待岳飞抗金有利于民族团结A B C D7下列事件的顺序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 迁都沈阳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A B C D8清初康熙年间,在新疆地区采取的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重大行动是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平定回部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 D实施改土归流9下列有关隋唐时期手工业
136、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能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制造出秘色瓷 冶铸业发明了灌钢法 丝织业吸收了波斯技术 制瓷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在江南A B C D10对下列发明创造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B春秋时期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多年C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发展D明清时期青铜器皿开始采用金银错技术1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明朝时期、英国都铎王朝统治时期,都曾出现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趋势,但同时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社会也出现“分道扬镳”的迹象。试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情况,指出君主专制本质,并分析对其本国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一)五年
137、未考之点: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的过程;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黄海、辽东、威海之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反洋教斗争的发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辛亥革命的爆发;“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4北洋军阀的统治:(无)5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运动的高潮;广东革
138、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6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日本在沦陷区奴化教育;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百团大战。8人民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9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严峻的经济形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1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
139、斗争;七千人大会;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二)特别提醒: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对革命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不是进步阶级,但是一个革命阶级,近代前期农民阶级独立开展了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阶级投身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革命的军队主要是由农民阶级构成的,农民阶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2、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主线之一,近些年虽出现过相关命题
140、,但相对于这条线索在中国近代史所占的地位而言,显然考的不算多,剩下的考点相对较多,命题空间较大。尤其是对列强干涉中国革命的情况,要特别注意,3、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占的比重相当大,高考命题涉及也比较多,党的各次代表大会几乎都考到了,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却连续多年没有涉及,这可能与中共“一大”纲领尚未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会议内容上不容易命题有关。但可以从其他角度考查,如:中国共产党成立及肩负起中国革命领导重任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显示出与以往政党不同的性质与姿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的新局面等。4、国共两党关系:国共两党关系,从国共合作
141、的角度看是一个热点,从国共矛盾与摩擦看则是冷点,“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本来属于阅读内容,但自2006年又列入了考纲,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关于这一问题大家认为,在国共关系发展势头比较好的今天,考国民党背叛革命这样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命题未必就直接这样考,比如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对待事变态度与对策的角度考查。再如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也可以突破传统的认识,考查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左”倾错误: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虽考过“大跃进”和“文革”,但没有考到的点还很多,尤其是考早期的“左”倾错误,比考“文革”应该更有意义。6、香港、澳门回归:2007年是香港回归
142、十周年,“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冷点升温是否够,通过练习来验收。1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相比,所表现出来的差距是:政治制度 军事装备 兵力数量 综合国力A B C D2依据相关条约法国传教士不失时机地在天津建造了望海楼教堂(右图),这是近代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请判断该教堂应建造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双重性最主要取决于A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很多资本家同时又是官僚、地主C外商企业拥有大量资本 D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与顽固4这是一张义和团运动出现前,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流传的
143、反对西方基督教的宣传画(射猪斩羊图)。画中对联是:“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牲还想来么”。造成中国人民对洋人与洋教的这种态度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朝政府官员的支持B敌视外洋事务是中国农民阶级的特性C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D传教士肆意欺压百姓5武昌起义后,列强的态度由准备武装干涉变为“严守中立”之后,又变为扶植袁世凯策划“南北议和”,造成这一系列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发生冲突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袁世凯卖国求荣 D清政府土崩瓦解6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她与其他革命政党不同的方面是:革命的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革命的
144、主要对象 代表的阶级利益 所处的历史环境A B C D7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时,国民大革命的形势是A盘据在粤东的陈炯明势力已经被肃清 B国民革命军已经正式出师北伐C北伐军已经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 D革命政府已经移到武汉8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政权的相同之处有:是日本控制的卖国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 主要成员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 帮助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同胞A B C D 9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某一运动的宣传画,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秩序 B保障人民安全C巩固人民政权 D扭转社会风气10“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港澳问题上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
145、了实事求是原则C始终奉行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D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11阅读下列有关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的材料材料一 (会议)报告着重指出工作中发生的主要缺点和错误:一、生产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调;二、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急于过渡,违反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它平均主义错误;三、不适当地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许多完整的工业体系四对农业增产的速度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
146、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就妨碍了党及时地尽早地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报告强调: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原则是正确的。这几年工作成绩是伟大的,缺点和错误是第二位的。1962年初,毛泽东、周总理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材料二 刘少奇在大会上讲话:关于“三面红旗”,我们现在都不取消,都继续保持,继续为“三面红旗”而奋斗。现在有些问题还看不清楚。但经过五年、十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就可以更进一步地作出结论。材料三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凡是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材料一、二、三引自
147、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材料四 林彪在会上的讲话:最近几年的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 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回答:(1)“七千人大会”是我党为纠正工作中的错误而召开的一次会议,依据材料一所列错误的表现,指出会议着重纠正什么错误?这些错误造成了什么影响?(2)“七千人大会”对产生错误原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认识?你对此作何评价?(3)通过图片分析毛泽东在会上的表态,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4)“七千人大会”为纠正错误做了许多工作,但
148、后来“左”倾错误再次升级,请从这次会议本身找出一些原因。第三部分 世界近代、现代史(一)五年未考之点: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无)2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法国的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俄国1861年改革。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列宁主义的诞生。5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无)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
149、线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内战。8第二次世界大战:慕尼黑阴谋;二战爆发后的西线形势;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战后初期世界形势;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战后初期的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印度经济的发展。10世界格局的变化:(无)(二)特别提醒:1、俄国经济的发展:1861年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二战后初期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不管是将苏联经济与十月革命前的沙俄相比,还是与同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苏联都可以说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这充分说
150、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后来苏联解体,是由于其高度集中模式存在问题与改革失败造成的,而不能将之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2、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与早期反法西斯斗争: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引起包括中国、韩国等广大亚洲人民的高度警惕。考查当年法西斯势力上台的历史,及初期相关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对当今世界如何对待日本右翼势力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3、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与二战后其他新兴国家比,有许多特点,尤其是它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但印度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去由于受中印关系的影响及印度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印度经济发展受到了冷落。随着当今中印关系
151、与中印经济合作的发展,印度经济发展问题有可能由“冷”变“热”。4、近代非洲的历史:近代非洲的历史,从教材来看是一个冷点,因为现行教材中有关非洲的历史本来就不多,而且有些内容是作为阅读课出现的。但从现实看,中非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因此,非洲历史应引起我们重视。首先,要对教材中仅有的考点予以关注。其次,要有应对相关材料解析题的思想准备,有的内容虽然教材中是阅读课,考纲也没有列入,但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要求依据材料回答问题,不算是超纲。冷点升温是否够,通过练习来验收。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生在共和时期的事件是A纳西比战役 B苏格兰人民起义 C克伦威尔独裁 D权利法案颁布2法国资产阶级在三级会议上也提出
152、权力问题,与英国革命前夕,资产阶级在议会上提出的要求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法国资产阶级明确要求政治改革 B法国资产阶级为农民提出了土地要求C法国资产阶级要求以法律限制王权 D法国资产阶级要求改变陈旧的开会方法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特点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 B逐步走向国际联合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建立4与近代德意志统一相比,近代意大利统一的突出特点是A杰出领导人对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B由力量最强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 C民间武装在统一进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D通过战争和灵活的外交排除外国干涉519世纪末,为争夺非洲的突尼斯矛
153、盾激化的两个欧洲国家国家是A法、意 B英、法 C德、法 D英、德6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1928年 B1932年 C1937年 D1936年7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下对这种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阻碍了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一度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 D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8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 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
154、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9右图为: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挥舞着慕尼黑协议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下列有关慕尼黑协定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C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D英法赢得了备战的时间10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外交季刊断言,“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这条材料反映出西方舆论A主张进行“冷战”以遏制苏联 B对苏联的经济复兴持怀疑态度C认为应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
155、战略 D主张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正在燃烧的德国国会大厦 讽刺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的漫画燃11法西斯主义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读下面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分别说明了法西斯主义的哪些特点?(2)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扼制、打击法西斯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有人说:“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说明理由。南京大屠杀(油画)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燃(4)当今,居于日本政坛主导的新保守主义势力,在亚洲四面树敌,尤其是在对中国的问题上,一再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诸如侵占中国钓鱼岛、坚持参拜供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接受台独势力的总代表李登
156、辉访日、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妄加评论等等。你认为,如何才能防止日本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五、冷点问题要注意,避免突然遭袭击(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1C 解析: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周武王是奴隶主贵族;“国人暴动”则是劳动人民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明确了这一点便可否定A、B、D三项。两者在性质上虽然有根本区别,但他们斗争的对象却都是统治暴虐的国王。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但解答时却是有技巧可寻的,中国制造漆器、纺织丝绸的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所以,不可能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口,因此,A、B两项可否定;井渠法是适合干旱沙漠地区的灌溉技术,是传向西方的,所以,
157、C可否定。3C 解析:此题最容易出错的,神灭论的出现,是佛教与反佛教斗争激烈化的产物,因此,它从反面说明了佛教盛行这一社会特点。本题体现了佛教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对此应予以注意。5A 解析:隋文帝的正确决策,是隋朝统一的重要原因,但不能称之为必须原因,即便没有隋文帝这个人,其他人也会来完成统一。否定了答案就明确了。6C 解析: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战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这些战争虽然没有侵略被侵略之分,但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掠夺是非正义的,反对掠夺是正义的,维护统一与安定是正义的,破坏统一与安定是非正义的。当时女真族南下,掠夺汉族百姓财富,破坏生产是非正义,岳飞抗金是正义的,正确;正
158、确对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这不是计历史旧帐,而是要以史为鉴,证明民族团结才有利于共同发展,这更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不正确;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岳飞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但由于他维护了当时汉族百姓的利益,为汉族人民所称道,是汉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这是事实,岳飞并没有给当时的女真人带来灾难,因此,汉族人称赞岳飞不会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满,正确;是事实而强调少讲,就没法正确看待岳飞,因此不正确。客观对待历史,不能回避历史,更不能歪曲历史,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观,记住这一历史观对判断相关问题会更容易。7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8A 解析:正确选必须符合康熙年间这一时间要求,又要符合新疆这一地理要求,B、
159、C两项符合其中之一,D项则完全不符合。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判断是难点,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文字叙述,要通过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图来获取相关信息,从图中可知,邢州是白瓷产地,尤其是著名唐三彩产地(凡县)也在北方,由此判断是错误的。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11君主专制加强表现: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土等。英国削弱旧贵族势力,反对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 分道扬镳的迹象: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阶级基础是旧的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英在加强王权过程中,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英对内鼓励工商业,对外海外掠夺。 本质: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作用:明清封建
160、君主专制强化,有利于限制封建割据势力,但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中国历史的进步。英国王权加强,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对于人类历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杜会过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1A 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军队的数量并不比英国少,否定了答案就明确了。2C 解析:望厦条约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设立教堂,这意味着天津出现教堂应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天津是在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3A 解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双重性,是由于其软弱,软弱则是由于其自身不强,所以,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4D 解析:图中表示
161、了对洋人、洋教的仇恨与排斥,D与教材中关于反洋教斗争兴起的原因是一致的。如不能直接判断,也可通过筛选逐一排除。图中虽有穿官服者,但与教材中官府“袒教抑民”的表述矛盾,所以A不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农民阶级开展的,并没有盲目敌视外洋事务,据此判断B不正确;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是存在的,但不至于激烈到如图所示程度。5B 解析:革命爆发后,列强不管采取什么对策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表明“直接干涉”已不能达到目的,于是,改为通过“中立”与扶植代理人来达到破坏革命的目的。6C 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的社会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与其他政党的相同之处。中共“一大”虽然将
162、资产阶级作为斗争目标,但第二年在“二大”上明确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把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作为斗争目标,所以,也是与国民党等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相同之处。7A 解析:中山舰事件发生于1926年春,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在1926年7月,所以B不正确,C、D两项均在B项之后,当然也不正确。8A 解析: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建立,而不是国民党组建,所以不正确,否定了答案就明确了。9C 解析:关于是哪一次运动,图片提示相当明确,但图片中的文字会对作答产生误导,因为“保障好光景”与B项表述相近。但题干强调的是根本目的,“巩固人民政权”是“保障好光景”的前提,因此,C项才是最根本的。其实,C项在教材中有
163、明确表述,所以,对图片题既要充分利用图片信息,更重要的还是以教材为最根本的依据。10B 解析:“实事求是”是一切政策措施能够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所以,应选B项。A项与“一国两制”的内涵相矛盾。C、D项都不能适用于港澳问题的情境。11(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2)大会从经验、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几个方面认识到了错误原因。这些认识比较准确、深刻。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的错误,找到错误根源。(3)毛泽东带头作自我批评,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创造了良好氛围。(4)“七千人大会”对
164、“左”倾错误的程度认识不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肯定了“三面红旗”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原则,这就使错误不能根除。林彪的发言对纠正错误和发扬党内民主,起了消极作用。(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部分 世界近代、现代史1C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共和国存在的时间为16491660年,在共和名义下,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统治。2C 解析:英国、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爆发前,都利用封建时代就存在的三级会议或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但英国没有明确法律手段,法国资产阶级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在三级会议上,提出要制订宪法,并把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3B 解析:虽然题干将国际工人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进行了联系,但我们
165、解题时只要抓住时间就可以了,六七十年代正是第一国际成立之际,第一国际的成立体现了国际工人联合斗争的需要。4C 解析:由于撒丁王国与普鲁士相比,力量不够强大,难以单凭王国的力量完成统一,同时,意大利人民的民族意识强烈,所以人民群众在统一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7A 解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起到的是促进作用,而非阻碍作用。8D 解析:柯立芝言论的中心是,美国政府不应该干预社会收入与财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不应该干预富人的经济活动。联想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社会状况,及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可以认识到
166、柯立芝这样做的结果是使美国的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题干中19291933年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具有提示作用,对类似问题应予以注意。9D 解析:从张伯伦的机场讲话可知,慕尼黑协定使英国放松了对德国法西斯的警惕,这对英国、法国等国的备战是不利的,二战爆发后的英法军队大溃退的事实也证明,其备战是不充分的。所以,应选D项。10B 解析:要将材料与当时的背景结合进行判断,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将不再是一个“大国”,再联想到二战中苏联担负着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重任,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便可判断材料言论指的是什么。A项强调“遏制”表明,美国把苏联当作强大的对手,这与材料不符;C项
167、则是一个政治策略,与苏联是大国或小国没有关系;D项则是80年代美国的对苏战略。11(1)特点;制造恐怖事件,建立独裁统治;践踏国际公约,进行武装侵略;推行军国主义,实行全民军事化;残酷屠杀被占区人民。(2)举措: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组织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协同作战;召开德黑兰等国际会议,一致行动。(3)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法西斯主义者制造恐怖活动,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安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法西斯主义对内独裁、对外扩张,是一种国家行为,手段上带有恐怖性质,但不能等同于恐怖主义。(答哪一种观点均可)(4)我们应对日本侵犯中国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反击;在与日本保守主义势力的斗争中,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呼吁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保守主义势力予以关注,谨防国际上现出新的绥靖主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